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指数法是评价体格发育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所谓身体指数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指标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能反映综合信息的指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曾主要广泛用于成人肥胖的诊断,BMI(kaup指数)是评价婴幼儿营养状况的一个较好指标,它反映人体在一定体积内质量和组织密度。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儿童肥胖症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研究并提倡使用BMI(kaup指数)作为判断儿童肥胖的指标。本文将1988年与2002年云南省3—6岁儿童两次体重指数的变化及应用作一具体分析,为妇幼保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
《江苏卫生保健》2014,(1):56-56
第二章慢性病预防控制 一、肥胖1.了解肥胖。知晓自己是否肥胖。科学依据:肥胖是一种疾病。18岁以上成年人体重指数(BMI)〈18.5为体重过低,18.5~23.9为适宜体重,24.0~27.9为超重,≥28为肥胖。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kg/m2)。  相似文献   

3.
两种标准筛检的肥胖儿童血生化指标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用新体重指数(BMI)标准法和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肥胖儿童并评价肥胖影响肝功能和血脂的情况.方法用1:1病例对照研究,对肥胖儿童和对照儿童进行肝功能、血脂等14项指标测定.结果用身高标准体重法筛选出的280名肥胖儿童,其中仅有125名被新BMI标准判定为肥胖.BMI标准筛选的肥胖儿童7项指标的异常率(10.4%~22.9%)高于对照儿童,BMI标准排除的155名“肥胖”儿童5项指标的异常率(3.23%~13.0%)高于对照儿童.结论新BMI标准比原身高标准体重法标准高,身高标准体重法标准筛选出的肥胖儿童仅不足1/2被新BMI标准判为肥胖.部分被新BMI标准定为超重的儿童也存在肝功能异常和血脂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城区0-6岁儿童体质指数百分位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通过调查杭州市城区0-6岁儿童的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资料,研究体质指数(BMI)百分位分布情况及曲线图,提供杭州0-6岁儿童体质指数的参考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采集杭州市城区0-6岁儿童的身高、体重等资料进行BMI百分位分布情况及曲线图研究。结果杭州市男性儿童超重和肥胖的BMI百分位值随着年龄增长先下降后上升,在大年龄段4-6岁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长;女性儿童则基本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年龄越大趋势越缓。杭州市男童肥胖的流行水平可能高于女童。结论杭州市0-6岁儿童BMI标准的研究对于本市城区0-6岁儿童肥胖的界定、流行趋势及预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城市不同体质指数(BMI )人群对控制体重的健康认识、主动意识及相关行为。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杭州市2个区18~45岁的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共1175人,分析不同BMI值职业人群对体重控制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杭州市城市职业人群超重率为21.70%,肥胖率为6.04%。体重过轻、正常、超重和肥胖等BMI 值人群自评超重肥胖对身体健康有影响知晓率分别为98.95%、98.81%、96.08%和95.77%,对心理健康有影响知晓率分别为90.53%、92.44%、83.92%和81.69%,对控制体重有信心分别占82.11%、79.18%、72.94%和50.70%,呈随体重增高而降低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BMI值人群在体重控制行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累积体重控制行为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BMI值人群在超重肥胖对个人的健康影响、控制体重的主动意识方面有差异,在采取体重控制行为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6.
对体重指数(BMI)〉40kg/m2或BMI35~40kg/m2伴存多种合并症,经用非手术减肥方法无效的患者,即可选用肥胖症外科手术,可取得长期稳定的减肥效果(使BMI〈35kg/m2或体重减少50%),其合并症治愈好转率与减肥效果有明显相关性㈣,但因肥胖引发的病理生理改变,增加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难度,现就麻醉相关的问题进行综述。1.肥胖程度界定和术前评估:BMI是目前对肥胖程度界定最方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指数,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2型糖尿病患者全死因死亡风险的关联。  方法  研究对象为江苏省苏南、苏北地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17 638名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计算基线时不同BMI组人群在随访期间的全死因死亡风险(hazard ratio,HR)值及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  结果  研究对象累计随访77 451人年,平均随访4.39年,随访期间共死亡1 274人,低体重组BMI < 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 kg/m2 ≤ BMI < 24.0 kg/m2)、超重组(24.0 kg/m2 ≤ BMI < 28.0 kg/m2)、肥胖组(BMI ≥ 28.0 kg/m2)死亡人数分别为39人、575人、484人和176人,相应的死亡率分别为15.6%、9.5%、6.2%、5.1%。调整混杂因素后,以正常体重组为参照,低体重组、超重组、肥胖组死亡风险的HR值(95%CI)分别为1.66(95%CI:1.20~2.30),0.68(95%CI:0.61~0.77),0.58(95%CI:0.48~0.68)。  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正常体重人群相比,低体重人群的全死因死亡风险最高,超重和肥胖人群的死亡风险较低,超重和肥胖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华中地区健康人群人体成分分布现状及存在问题,为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对华中地区的湖南、湖北、江西和安微4个省二、三线城市自愿参加免费现场测试活动的人群进行人体成分测试,测试仪器为"健康快车"上配置的IOI 353型身体成分分析仪(韩国),该仪器分析的指标包括:被测试者基本信息、被测试者身高、体重、体脂肪量、去脂体重、肌肉量、体质指数(BMI)、基础代谢率、总能量消耗量、蛋白质等,重点对30岁以上被测试者的BMI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测量3 048人,其中男性1 043人,女性2 005人,年龄为18~85岁。结果显示:男性30~49岁BMI平均达到24.37±3.31,已达到体重超重水平;女性50~59岁BMI平均达到23.32±3.26,60~69岁BMI平均达到23.60±3.27,已接近超重水平。对2 776名30岁及以上的测试对象的BMI结果进行分析,959名男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6.8%(353/959)和11.3%(108/959),1 817名女性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28.4%(516/1 817)和7.9%(144/1 817);男性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性(P〈0.01)。结论华中地区健康人群男性超重和肥胖率高于女性,提示男性30~49岁、女性50岁以后一定要注意均衡饮食,经常开展体育运动,注意保持理想体重,防止肥胖。  相似文献   

10.
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是反映体内脂肪含量和分布的指标,也是提示超重和肥胖的重要指标,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为了解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笔者对2008年6月-2009年12月在山东省泰山慢性病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部分中老年人进行BMI检测并进行问卷调查,为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余万斌 《中国校医》2008,22(1):31-32
隐性肥胖是指其体质量指数(BMI)在标准体重范围内(BMI=体质量(kg)/身高(m)^2,(20≤BMI≤24),肩胛骨下和肱三头肌皮褶厚度之和超过某一数值(男子为34mm,女子为45mm)^2。“隐性肥胖者”表现为肌肉量减少、脂肪增多,标准体重仍在正常范围内,不易发现潜在的肥胖。主要是健康体力机能下降。隐性肥胖是最近国际上刚开始进行研究的新课题,目前在我国关于隐性肥胖的研究较少,尤其是关于大学生隐性肥胖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体重指数、腰围与高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关联,为完善高龄老人的体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CLHLS)2011—2018队列数据库4 508例样本,暴露变量为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和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结局为死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体重指数、腰围和高龄老年人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3.08年,死亡3 416人。按照BMI分类,体重过轻对高龄老年人死亡风险最大(HR=1.31,95%CI:1.19~1.43),超重是老年人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HR=0.85,95%CI:0.74~0.98)。按照WC分类,中心型肥胖是老年人死亡风险保护因素(HR=0.84,95%CI:0.76~0.93)。BMI和WC构建的综合体重表型结果显示,BMI超重合并腰围肥胖是老年人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HR=0.82,95%CI:0.69~0.97),而BMI过轻合并腰围肥胖是老年人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3.
肥胖遗传吗     
艾晓 《大众健康》2004,(3):11-11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明确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关于肥胖的界定,专家提出了“体重指数(BMI)”这个概念。体重指数与体内脂肪总量密切相关,主要反映全身性超重和肥胖。衡量肥胖的另一个指标是腰围。腰围是反映脂肪总量和脂肪分布的综合指标。单纯腰围大的人称为腹型  相似文献   

14.
数字健康     
《健康世界》2008,(3):92-92
13年 科学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重指数(BMI)来衡量个体是否肥胖。体重指数超过30即被视为肥胖。尽管有人质疑这种计算体重与身高比例的方法不够精确,但体重指数仍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肥胖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英  张静玲  包伟静 《药物与人》2014,(10):326-327
目的:分析体重指数(BMI)对高血压发病率的影响,对超重和肥胖人群实施行为干预指导。方法:对我院社区卫生中心30~59岁居民1256人进行BMI、血压测量及问卷调查。结果:BMI正常组的高血压发病率最低,男约17.55%,女约13.06%。BMI超重组高血压发病率男性约35.44%,女性约29.05%,BMI肥胖组高血压发病率男约67.71%,女约52.34%。BMI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结论: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加强对超重、肥胖人群实施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保持BMI在正常范围是预防高血压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儿童肥胖对儿童健康有着广泛且长远的不良影响,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孕期代谢因素如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孕期体重增长、妊娠期糖尿病是影响孕产妇健康及儿童肥胖的风险因素。BMI生长轨迹是反映儿童体格发育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对预测儿童肥胖有很大价值。本研究就孕期代谢因素与儿童早期BMI生长轨迹的相关性进行综述,以期为控制儿童的肥胖率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家庭医生》2012,(22):20-21
一个人的全身各部位皮下脂肪增多,叫做全身肥胖。由于成年人身高不再有大的变化,所以,如果发生全身肥胖,体重必然增加,体重与身高的比例就必然增大。BMI(体重指数)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有超重或全身肥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孕前不同体重指数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2008年1月至5月在我院住院并进行阴道试产的初产妇975例.按照孕前体重指数分为低体重组(BMI〈18.5)93例、正常体重组(18.5≤BMI〈23)604例、超重组(23≤BMI〈25)176例、肥胖组(BMI≥25)102例,观察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1)孕前肥胖组的妇女的第一产程时限、第二产程时限明显长于其它组的妇女,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三产程时限在不同孕前BMI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2)随着孕前BMI的增长,孕妇的剖宫产率逐渐增加.各组间剖宫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5),其中肥胖组妇女的剖宫产率为33%。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妇女的阴道助产率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妇女的镇痛分娩比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肥胖组妇女的分娩镇痛率显著高于其它BMI组的妇女,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3)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间妇女分娩巨大儿的比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孕前BMI的增加,妇女分娩巨大儿的比率也增加,其中以肥胖组妇女分娩巨大儿的比例最高为17.6%。各组妇女发生肩难产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各组妇女分娩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的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以正常体重组妇女分娩的新生儿NICU转入率最低,为27%,而以肥胖组妇女分娩的新生儿NICU转入率最高,为35%。结论孕前肥胖导致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延长.同时会增加剖宫产率、镇痛分娩率、分娩巨大儿的比例以及新生儿转监护率。  相似文献   

19.
新知     
《医药与保健》2010,(11):2-2
英推出新肥胖测算体系 一项新的肥胖测算体系——身体体积指数(Body Volume Index,缩写为BVI)在英国伯明翰发布。该体系将有望取代过去的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而成为新的肥胖测算标准。BVI是一种新的测羹算体系,其不仅注意到肌肉与脂肪间的区别,还首次将人体的体型差别考虑在内,以准确判定人体重量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不同方法评价肥胖相关健康风险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普遍认为体质指数(BMI)是多种慢性疾病诸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预测因子,也证实了腰围(WC)能预示肥胖相关的健康风险。为确定WC及BMI预测与肥胖相关健康风险的有效性,BMI能否增加WC评价与肥胖相关健康风险的作用,我们进行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