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晚期胰头癌姑息性手术的术式选择。方法对1995年1月至2003年6月期间收治的142例中晚期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胆囊空肠吻合术30内死亡率为14.2%,术后黄疸或胆管炎复发率为61.9%,生存期为7.1月;肝(胆)总管空肠吻合术死亡率为5.7%,黄疸和胆管炎复发率仅为6.8%,生存期10.3月,但 31.8%的病人术后半年内出现十二指肠梗阻;胆肠吻合加胃空肠吻合术生存期比前两组均高(13.9月),术后无出现十二指肠梗阻。结论胰头癌姑息性手术术式应尽量选择Roux-en-Y式的肝(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同时应作预防性胃空肠吻合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按照胰肠捆绑式吻合术进行胰肠吻合,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管。两者用可吸收线固定,空肠3cm处断端用电凝破坏其黏膜,胰断端套入空肠内3cm,空肠断端与胰包膜缝合,距空肠断面约1~2cm处利用可吸收线环绕空肠壁捆绑一道,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防胰肠吻合口瘘的临床价值。结果:25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无围手术期死亡,恢复顺利。提示: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操作简单、安全,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胰腺癌手术切除肿瘤的方法与讨论。方法回顾我院收治胰腺癌133例,手术切除肿瘤者35例(29.2%),生存5年以上者30例,未切除肿瘤者均做减黄手术。结果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胰头癌多以黄疸,胰体癌多上腹疼痛及腰痛入院,B超和CT检查以及化验检查都有帮助。手术应仔细切除胰钩部、转移淋巴结、受侵犯的血管以及吻合方式。手术后无死亡者,合并症仅3例。结论诊断应依据各种检查,尤其是细针穿刺活检,必要时可在术中穿刺活检。治疗应尽量做手术治疗,不能切除肿瘤可做胆肠吻合减黄手术。要注意手术切除后的吻合方式,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胰肠吻合口瘘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与未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患者在年龄(>65岁)、术前黄疸、胰腺质地柔软、术前贫血、术前低蛋白血症、胰管直径(<3 mm)、放置引流、腹腔感染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胰腺质地柔软、胰管直径<3 mm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肠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胰腺质地柔软和胰管直径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瘘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对其防治,以有效降低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谈燚  崔陪元  金浩  吴华  刘会春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2,37(9):1029-1030,1033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方式与胰漏发生的关系,以寻找预防胰漏的有效术式。方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肠吻合手术114例,其中行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48例,胰腺空肠端侧双层套入式吻合37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29例。结果:术后出现胰漏20例(17.5%),其中胰腺空肠端端套入捆绑式吻合8例,胰腺空肠端侧吻合5例,胰腺空肠端端袖套式吻合7例。3种胰肠吻合方式的胰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胰肠吻合方式无优劣之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能使胰漏的发生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胰肠直接套入和包盖于残胰腺的空肠端不去黏膜化处理的胰肠吻合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期间行胰腺切除手术的28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例,行保留胰头的胰腺切除术2例.术中均采用残胰直接套入空肠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不去黏膜化处理,将残胰直接套入空肠2.0 cm~2.5 cm,将空肠断端与残胰胰腺相应部位间断缝合固定,距离残胰断端1 cm处用7号丝线环绕空肠将残胰予以捆扎.结果 28例患者均未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残胰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复杂的胰肠吻合尤其是通过缝合方式除增加手术时间外,更未必能减少甚至增加胰瘘的发生.而采用残胰直接套入空肠与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端不去黏膜化处理的胰肠吻合方法,除吻合方法更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包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在捆扎线的捆扎作用下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胰瘘仍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可分为单纯性胰瘘和临床重症胰瘘.回顾性分析表明多种胰肠吻合口重建方式均能降低胰瘘发生率,但极少见前瞻性随机化的临床研究.文中采用前瞻性随机化设计旨在比较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对术后胰瘘的影响. 方法:6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组(A组,n=32例)和胰肠套入式吻合组(B组,n=32例).所有胰腺残端均为易致胰瘘的软质胰腺. 结果:2组病例在基础疾病、病理类型、胰管直径、胰管引流方式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共有21例(32.8%)患者出现手术并发症,其中8例(12.5%)并发胰瘘(胰管黏膜吻合组2例为6.3%,胰肠套入式吻合组6例为18.8%,P>0.05);胰管黏膜吻合组未发生一例有明显临床症状的Ⅱ型重症胰瘘,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组的4例Ⅱ型胰瘘相比亦无显著差异(0 vs 12.5%,P=0.057).胰肠套入式吻合组患者有2例(6.3%)患者再手术.2组病例各有1例死亡(3.1%).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A组为19d,B组为21d,P>0.05).而所有胰瘘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 结论:胰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胰肠套入式吻合相比,并未显著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临床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与其他吻合术式比较,探讨“悬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5月本院78例因恶性肿瘤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术式、相关临床信息与预后。将78例患者按胰肠吻合术式分为A组(20例):吊式胰管-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组;B组(42例):胰管空肠端侧黏膜-黏膜吻合组;C组(16例):其他胰肠吻合法三组,比较不同方式的胰肠吻合手术术后胰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术后胰瘘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及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术后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悬吊式”胰管一空肠端侧连续缝合吻合术明显降低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其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推广。  相似文献   

9.
吴桂奇 《吉林医学》2012,(27):5930-5931
目的:采用不同胰肠吻合方式并加以细节改进,探讨胰瘘发生的环节及预防体会。方法:39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Child(胰肠、胆肠、胃肠顺序吻合)术式36例,并均在胃肠吻合口以下的远近端空肠间加做Braun氏吻合;胰胃、胆肠、胃肠顺序吻合法3例。胰肠吻合方式: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吻合5例,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吻合3例,胰—胃吻合3例,捆绑式胰肠吻合28例。胰管中置管32例,同时行胆总管引流18例。结果:术后5 d发生胰瘘1例(为胰—胃吻合者),发生率为2.5%。无死亡。结论:胰肠吻合方式的选择及熟练、精细的操作与胰瘘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捆绑式胰肠吻合是值得临床推荐的方式;采用有效的内、外引流相结合,对减少胰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围手术期的充分准备,重视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也是减少胰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肠吻合口漏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胰肠捆绑式吻合法进行胰肠吻合,游离胰腺断端3cm,胰管内置硅胶管,两者用无损伤线固定,空肠3cm处断端用石炭酸破坏其黏膜,胰断端套入空肠断端与就近胰包膜缝合4针,并用生物蛋白胶外涂1周,距空肠断面1~2cm处用预置荷包线捆绑,使空肠壁与胰腺紧密相贴。结果:17例均未发生胰漏,恢复顺利。结论:本法操作方便、简单,是胰肠吻合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江 《继续医学教育》2007,21(25):33-33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42岁.因胆总管下段结石、胰头肿块、梗阻性黄疸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胆管空肠吻合、胰管空肠吻合和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12.
<正> 例1 男,52岁。1985年4月5日因黄疸入院。入院后确诊为胰头癌。于1985年4月15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胰头癌根治术(以下简称根治术),按 Child 氏法重建消化道(空肠与胰腺断端做套入式吻合,胰管内插入3 mm 硅胶管,深为3 cm,做支架引流)。术后病理诊断:胰头导管细胞癌。术后第三天病人突感上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高热。查体:T39.1,Bp80/60,P124,病危状态。全腹胀满,有明显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消失。腹穿吸出血性渗液。诊断:术后并发吻合口瘘、腹膜炎,中毒性休克。在抗休克基础上,于全麻下再次探查手术,发现残留胰腺肿胀,呈紫红色,有散在灰白色坏死灶,肠系膜及大网膜有皂化斑,空肠与  相似文献   

13.
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iu YB  Wang JW  Fang HQ  Peng CH  Wu YL  Xu B  Deng GL  Li HJ  Li JT  Wang XB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2):997-999
目的 介绍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总结1996年12月至2001年12月200例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结果。吻合口针孔渗漏、吻合口间隙渗漏、空肠内高压、吻合口张力大和吻合口血供欠佳等往往导致胰肠吻合漏的发生。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就是针对上述胰肠吻合口漏的主要原因而设计的。结果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在吻合时胰断端与肠黏膜缝合缝针不穿透浆肌层,这消除了线周间隙的渗漏,继而环绕空肠浆肌鞘和胰腺同轴捆绑使两者紧贴、不仅消除间隙、而且加速愈合,覆盖胰腺的空肠黏膜被破坏后有扩大愈合面大的作用,捆绑远端空肠保留血供避免捆绑远端空肠浆肌鞘坏死,术中立即测试吻合口的密封性和可靠性确保吻合口不漏。结论 彭氏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能够避免和减少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2岁,退休教师。因右下腹持续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小时急诊入院。发病前无明显诱因。8个月前因患壶腹部癌,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child法重建消化道,胰、空肠二层套入式吻合,切断胰颈部前用七号丝线结扎胰体,于结扎线的右侧切断胰颈,再拆除结扎线,胰液从主胰管流出,向主胰管内插入-7cm长硅胶管,插入胰管内4cm,肠腔留置3cm,丝线缝扎固定,行胰-空肠吻合,距胰-空肠吻合口约6cm处行胆总管-空肠端侧吻合后,再行结肠前胃空肠全口吻合及输入、输出袢空肠Braun式吻合。  相似文献   

15.
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预防Whipple手术后胰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黄林  张兴  杨立健  刘良  宁冬兰 《广西医学》2005,27(3):391-392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最严重和最常见的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生率仍在10%左右,发生后死亡率50%。如何预防手术后胰瘘成为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根本措施在于肿瘤切除后胰空肠吻合方法的选择和操作技术的改进。作者在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外置插管法胰管.空肠四点吻合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癌、胰头癌22例,未发生胰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6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施行6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这些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者24例,发生率为35.3%,死亡4例,病死率为5.9%.经分析确定5个与早期并发症相关的因素:未留置胆肠支撑管(OR=12.841)、术前最高胆红素水平大于等于171.1 μmol/L (OR=8.990)、胰肠吻合采用端端吻合方式(OR=8.542)、未留置胰肠支撑管(OR=8.522)、术中输血量大于等于1000 ml (OR=8.358).结论:胰瘘、胆瘘及出血仍然是PD术后的主要并发症,胰肠吻合采用端侧吻合方式,胆肠、胰肠吻合口留置支撑管,术后密切观察和及时积极的处理、配备有经验丰富人员的专业团队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腺空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及胃空肠吻合的3个吻合口的技术操作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胰腺空肠、胆肠、胃空肠及空肠空肠的4个吻合口的技术操作则少有报道。笔认为此法可有效防止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在胰腺外科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1月到2006年4月间施行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83例。比较不同胰肠吻合方法对胰瘘发生的影响。结果:胰瘘总发生率为27%(22/83)。胰肠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术后恢复良好,无胰瘘发生。端端吻合的胰瘘发生率为40%(10/25);端侧吻合的胰瘘发生率为27%(12/44)。比较各种吻合方式,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的胰瘘发生率显著低于端端吻合(P<0.01)和端侧吻合(P<0.05),而端端吻合和端侧吻合之间胰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胰腺-空肠端端套入式间断U型缝合法吻合降低手术所致胰肠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效果满意。但因临床例数较少,其安全可靠性、实用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观察、证实。  相似文献   

19.
周怡南  李寿柏  牟正华  田露 《吉林医学》2009,30(19):2220-2222
目的:采用小肠壁上戳孔、将胰管及支撑管置入肠腔、空肠与胰腺断面只做固定性吻合的方法,对套入式胰肠吻合方法进行改进。方法:对35例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采用改良胰肠吻合术。结果:应用改良胰肠吻合术式的全部病例术后均未出现胰肠吻合口漏。结论:改良胰肠吻合术虽然操作时间较以往套入式胰肠吻合术略有延长,但总体效果好,并发症少,是胰肠吻合术的一种有效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消化道重建原位胰胃吻合、肠肠吻合、胆肠吻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例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保留幽门后,采用原位吻合方式,即胰胃吻合、十二指肠—空肠吻合、肝总管—空肠吻合方式重建消化道。胰胃吻合于胃后壁直接切口,黏膜与胰管、胃浆基层与胰断端直接吻合。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15个月,5例病人中,近期并发胃排空延迟(呕吐)1例(1/5),腹腔感染1例(1/5),无明显胰、胆瘘发生,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远期无胰功能不足及胃肠溃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保留幽门原位消化道重建、胰胃吻合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符合生理机制,胆胰瘘发生率低,是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的优良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