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关节脱位均为外伤暴力所致,在车祸及其他意外事故中比较常见,无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时,手术难度明显加大,同时也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异丙酚作为一种新型、速效的静脉麻醉药已广泛应用于门诊短小手术如人流术、胃肠  相似文献   

2.
异丙酚在髋关节手法复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麻醉科自 2 0 0 0 -2 0 0 1年对 2 9例髋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的患者行异丙酚麻醉 ,此法效果确切 ,副作用少 ,能减轻患者痛苦 ,提高复位成功率 ,方便灵活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2 9例患者中男 1 9例 ,女 1 0例 ;年龄 1 8~ 3 5岁 ,体质量 5 0~ 78kg。2 方  法麻醉前禁食、禁饮 6h ,复位前备好吸氧设施。取平卧位 ,静注异丙酚 2 .2 5mg/kg ,对体格较壮者加量至 3mg/kg ,待患者眼睑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法复位 ,期间根据肢体活动、呻吟及检查时间的长短 ,追加注药 3 0~ 70mg。监测HR ,BP ,R ,观察用药效果 ,记录不良…  相似文献   

3.
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手法整复治疗难治性肩关节脱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肩关节脱位十分常见 ,脱位时间不长或肌肉不发达的思者不用任何麻醉手法整复大都复位成功。但也有少数脱位难以整复 ,如就诊较晚者、肌肉发达者、因剧痛肌肉痉挛明显者、合并同侧肢体骨折、中老年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应谨慎复位者等。从 1 996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院采用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手法整复难治性肩关节脱位 ,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 1 0 2例 ,均为肩关节前脱位。整复困难的原因有肌肉发达、因剧痛肌肉痉挛明显、合并同侧肢体骨折、年老体弱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组 …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异丙酚在急性髋关节脱位中医闭合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闭合性髋关节脱位患者40例,术前常现禁饮禁食。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常规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SpO2),面罩吸氧,静脉注射丙泊酚1.5~2.5mg/kg,40~60s注完,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复位术,观察呼吸、循环变化及苏醒时间。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手法复位成功,手术时间15s~4min。麻醉诱导平稳,对呼吸、循环有轻度影响,复位过程中,Sp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有11例患者小于90%,面罩吸氧后即恢复。血压、心率较麻醉前减低,发生率分别为40.3%和75.3%,病人肌肉松弛,无体动及呕吐。苏醒时间为(7±2)min,醒后偶有恶心、头昏、头痛等发生。结论:异丙酚麻醉用于关节脱位后中医闭合手法复位,麻醉效果确切,操作简便,诱导快,苏醒迅速而完全,无需病人变动体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无痛复位麻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6.
异丙酚作为一种短效镇静麻醉药已广泛用于门诊短小手术的麻醉,但因其无镇痛作用,术中患者不良反应多,且术后也常有苏醒延迟、关节疼痛等情况.而瑞芬太尼作为一种新型快速、超短效静脉镇痛药,其起效快、苏醒时间短、无蓄积作用,比较适于复合异丙酚用于门诊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的麻醉.本研究旨在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手术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比较静脉麻醉和椎管内麻醉用于关节脱位中医手法复位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髋、膝关节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静脉麻醉下手法复位,对照组在椎管内麻醉下进行复位;观察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复位患者更舒适安全满意,生命体征更平稳。结论静脉麻醉用于关节脱位中医手法复位术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2000年3月~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肩锁关节脱位13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李鑫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1):1632-1633
急性肩关节脱位是骨科中最常见的脱位,一般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即可完成。但往往需要在麻醉辅助下进行。我们近年采用在异丙酚静脉麻醉下实施手法整复,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幼儿挠骨小头半脱位的手法复位的要点及理论依据.方法:单纯桡骨小头半脱位均采用手法复位.结果:38例采用手法复位均一次复位成功,肘关节功能正常,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手法复位较符合逆创伤复位机理,早期手法复位不需要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口腔外复位法治疗脱位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8位脱位患者,进行复位治疗。结果:28位患者,1次整复成功26例,2次整复成功2例,功能全部恢复正常。结论:口腔外复位法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拔伸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5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8岁~71岁,平均41.5岁;病程最长2.5年,最短1d;单侧30例,双侧5例;有明确腰部扭伤者29例,因感受寒湿后加重者5例,无明显诱因者1例。均采用拔伸复位手法治疗,每周2次,疗程1~6次,平均3次。按照中医药行业标准中骶髂关节损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个月。按疗效评价标准,痊愈2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治愈率为73%,未见手法治疗不良反应。结论:拔伸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泊酚辅助老年人硬膜外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3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治疗效果及麻醉后各项指标恢复情况。结果:老年组用药量少于青年组,停药后呼唤睁眼时间、警觉/镇静评分达到4分和5分的时间长于青年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使用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镇静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旋前复位法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桡骨小头半脱位患儿14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旋后复位法治疗;观察组患儿则给予改良旋后复位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率和随访牵拉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复位成功率(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P〈0.05);观察组患儿随访牵拉肘发生率(1.43%)显著低于对照组(11.43%)(P〈0.05)。结论:相较于旋后复位法,旋前复位法治疗桡骨小头半脱位可有效提高一次复位成功率,降低复位后牵拉肘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在白内障患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行白内障手术的患儿采用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并与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心率(HR)均有明显增快,但是观察组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中HR和SpO2平稳。另外,观察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恶心呕吐;而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呼吸抑制,1例出现躁动。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联合氯胺酮麻醉,可收到较单纯的氯胺酮麻醉更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起效快,麻醉平稳,苏醒迅速,副作用极少等优点,是手术治疗小儿白内障的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肱骨干骨折是,临床上一种常见多发病,小夹板外固定有着经济、无软组织再创伤、功能灰复快等优点,尤其是在贫困山区成为许多患者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经舟骨骨折月骨周围性背侧脱位的疗效,通过分析患者资料,采用手法复位加中药治疗骨折,疗效确切,值得一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我院近来对60例乳房区段手术患者实行了芬氟合剂配伍氯胺酮静脉麻醉下手术,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在甲状腺切除术中作为临床麻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择期手术全麻患者4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2组各20例。D组诱导前给予右旋美托咪啶1μg/kg缓慢静注(10 min以上),继以0.4~1μg/(kg.h)静脉输注维持麻醉;R组诱导前给予雷米芬太尼1μg/kg缓慢静注(10 min以上),继以0.05~1μg(kg.min)静脉输注维持麻醉。2组均同时静脉输注5~10 mg/(kg.h)丙泊酚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0~50。记录给药前后、插管前后患者心率(HR)、动脉血压(SBP、DBP、MAP)、OAA/S镇静评分、Ramesay镇静评分;术中每15 min记录患者HR、SBP、DBP、MAP;观察停止麻醉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初醒(呼之睁眼)时间、清醒拔管时间、在术后恢复室停留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情况;随访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计算丙泊酚的输注量。结果 D组患者在静注右旋美托咪啶后MAP无明显变化(P均>0.05),HR明显降低(P<0.01),OAA/S及Ramesay镇静评分降低(P均<0.05),插管后MAP升高(P<0.05);R组患者在静注雷米芬太尼前后HR无明显变化(P>0.05),OAA/S及Ramesay镇静评分无明显变化(P均>0.05),插管后MAP升高(P<0.05);麻醉维持期间,D组MAP高于R组(P<0.05),HR低于R组(P<0.05);2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D组初醒时间、清醒拔管时间长于R组(P均<0.05);2组间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均>0.05),术后随访均未发现术中知晓情况的发生;D组患者丙泊酚的需要量明显低于R组(P<0.01),术后早期R组患者即需要额外镇痛药。结论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均适用于择期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2种方式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右旋美托咪啶-丙泊酚的方式虽术后认知功能恢复稍晚,但对术后镇痛的要求降低,更有效减少额外镇痛药带来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