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古典医籍论述为理论依据,以肺脾肾三脏生理功能为基础,以肺纤维化(肺痿)的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了肺纤维化(肺痿)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此确定其病位在肺,与脾肾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饶媛  岳明明  刘小斌 《新中医》2016,48(12):165-168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病变过程中五脏的病变规律及西医Osserman分型与五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制定重症肌无力疾病五脏相关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四诊信息,确定重症肌无力临床症状五脏辨证归属,建立重症肌无力医案数据库,运用SQL Server数据挖掘软件,采用贝叶斯算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Ⅰ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肝;Ⅱ-A型以脾受累为主,可累及肾;Ⅱ-B型以脾肾受累为主,可累及肺;Ⅲ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Ⅳ型以脾肺肾受累为主,可累及心。结论:重症肌无力以脾病为主,脾病可以传及四脏;同样,四脏有病亦可传及脾脏,从而形成多脏同病的局面,其五脏相关病机模式有脾肝同病、脾肾同病、脾肾肝同病、脾肾肺同病、脾肾肺心同病、脾肾肺心肝同病;临床上病情越重,涉及病变的脏腑越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五脏之间相互影响的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收集26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人口学信息、中医证候信息,采用SAS9.1软件分析五脏之间的关联。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两脏相关以肺肾、肺心、肺脾为主,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48,0.339 5,0.247 6;三脏相关以肺心肾、肺脾肾、肺心脾为主,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0.164 52,0.119 99,0.054 74;多脏相关以肺脾心肾为主,间接通径系数为0.026 53。结论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COPD急性加重期脏腑相关具有规律性。疾病早期,肺脏虚损多涉及脾、心;病情加重,多涉及心、肾或肺脾心肾俱损。  相似文献   

4.
《国医论坛》2021,36(5):50-51
景洪贵主任医师认为支气管扩张症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病机为肺脾肾虚,痰热蕴肺夹瘀,肺失宣降,并提出以补益肺脾肾,清肺化痰,活血止血化瘀,宣肺止咳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5.
痰是肺系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肺胀多为久患肺病之后期,肺气已虚,且累及脾肾,肺脾肾的虚损均影响津液的输布,致痰多为患,故气虚痰阻可贯穿于肺胀病程的始终,肺脾肾的虚损也成为气虚痰阻的根本原因。因此,肺胀的治疗以祛痰治气为本,而调理肺脾肾为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6.
罗涛 《河南中医》2012,32(5):545-547
系统性硬化病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导致脏腑亏损而引发,病虽在皮毛与肺,但其本在脾肾.对本病的治疗早中期以肺或脾肺为主,中晚期以肺肾、脾肾为主.西医治疗本病缺乏有效方法,中医辨证论治本病具有疗效确切、多脏腑调节、增效减毒和安全经济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重视脏腑相关的整体治疗哮喘病位在肺系,与脾肾密切相关,如脾不能运输水津,肾不能蒸化水液,均可致津液汇聚成痰,上干于肺,成为发病的潜在病理因素。饮食不当者病源于脾,而素质不强者则多以肾为主。因此,痰哮重在治脾以杜痰源,虚哮主在治肾以清痰  相似文献   

8.
介绍孙浩教授从脾肾论治小儿哮喘缓解期的经验。孙教授认为,小儿哮喘关系到肺、脾、肾三脏,提出"急则治肺,缓则治脾肾"的观点,主张小儿哮喘缓解期应从脾肾论治,以温肾健脾法治痰之本,临床采用肾气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系统调研,总结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规律,并与传统五行学说比较,构建COPD五脏相关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证实COPD病位在肺,与脾、肾、心、肝等脏腑系统皆有关系,尤其与脾、肾关系密切;明确了COPD脏腑病机传变的模式以及病机传变的基础和条件,提出COPD脏腑病机传变的模式包括肺脾、肺肾、肺心、肺脑、肝肺、脾肾、心肝、肾心之间的双向或单向传变,总体以肺为中心,脾、肾、心、肝四脏与肺之间可相互影响,后期还可能由肺及脑。  相似文献   

10.
哮喘缓解期治疗宜肺脾肾三脏并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哮喘的治疗 ,古代医家多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 ,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昌 ,以“发时治标 ,平时治本”为原则。对于缓解期的治疗则根据肺虚、脾虚、肾虚等偏重不同 ,分别治以补肺固卫、健脾化痰或补肾摄纳等。1 哮喘本为肺脾肾不足哮喘病位在肺 ,与脾肾的关系也很密切。哮喘的病理产物主要为痰 ,痰的产生除与肺有关外 ,与脾肾的关系更为密切。《景岳全书》云 :“五脏之病虽俱能生痰 ,然无不由脾肾。”明代医家王节斋云 :“痰之本 ,水也 ,原动于肾 ;痰之动 ,湿也 ,主于脾。”即指出脾肾两脏在痰生成方面的作用。肺主呼气 ,肾主纳气 ,肺的…  相似文献   

11.
COPD为临床常见慢性肺系疾病,主要表现为不可逆的持续性气流受限。脾肾二脏在COPD发病、转归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稳定期中医以肺脾肾虚衰为主。本文从传统中医角度对肺与脾、肺与肾的相关性进行探讨,强调了COPD稳定期健脾益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全面、系统地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软EXCEL表汇总,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与五脏中肺、脾、肾二脏关系最密切,表现为肺虚、脾虚、肾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脾肾两虚;从气血津液辨证看,代谢综合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表现最严重的证侯是痰湿.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易表现出气虚、痰湿或血瘀夹杂.  相似文献   

13.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症状变化复杂,中医证型是反映不同阶段病机特点的较好指标,主要为脾胃气虚、脾气虚兼胃阴虚;因患者体质差异随后表现为脾肾气(阳)虚,或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治疗不宜过早补肾,以防滋腻碍于脾胃;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第一要务;因阴阳体质差异,证型会向不同方向转化,阴虚多转为肺胃阴虚、肝肾阴虚;阳虚易转为脾肾阳虚型。肺胃阴虚、肝肾阴虚抑制期较长,恢复较慢;阴虚体质,在脾胃和合后,尽快应用滋补肺胃之阴兼有清热药物;脾肾阳虚抑制期较短,恢复较快,可谓"阳虚易治,阴虚难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证型.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全面、系统地收集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微软EXCEL表汇总,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与五脏中肺、脾、肾二脏关系最密切,表现为肺虚、脾虚、肾虚、肺脾两虚、肺肾两虚、脾肾两虚;从气血津液辨证看,代谢综合征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表现最严重的证侯是痰湿.结论 代谢综合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密切,易表现出气虚、痰湿或血瘀夹杂.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是引起鼻鼽的主要原因,肺为鼻之窍、肺气虚弱、卫表不固、不能抵抗外邪,又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气之输布使得肺气充沛,脾气虚则肺气虚。而先天之本为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而致病。故治疗上应扶正祛邪、在内补益肺脾肾,在外祛风邪,通鼻窍。鼻鼽产生的病因内因为肺脾肾的功能失调、外因为感受风邪,针刺蝶腭穴可以促进鼻窍附近的经络气血,治疗鼻炎有立竿见影之效,能够有效控制病程的发展,减轻患者痛苦,是治疗鼻炎的特效穴。  相似文献   

16.
"三层次学说"与鼻高反应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验证"三层次学说"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方法将变应性鼻炎按中医的肺虚、脾虚、肾虚,分为三组即三层次.肺虚组43例、脾虚组36例、肾虚组22例,正常组96例.用组胺检测鼻高反应性和检测鼻分泌物中NO含量.结果鼻高反应性肾虚组>脾虚组(P<0.001)>肺虚组(P<0.001)>正常组(P<0.001),组胺剂量在各组均数分别是0.020.030.05;0.34.鼻分泌物中NO含量脾虚组(83.8±1.32)>肺虚组(80.2±2.66)(P<0.01)>正常组(75.1±1.85)(P<0.001),肾虚组与脾虚组无显著差异.结论中医将"鼻鼽"分为肺虚、脾虚、肾虚三个不同阶段(或不同类型)随病变上、中、下三焦深入,有其更深更广的病理生理损害,研究结果在临床分型和辨证论治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是指血中尿酸超过正常浓度的一种状态。其发病率较高,对人体的危害与高血压病、高血糖、高脂血症相当,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局限性。王耀光教授认为高尿酸血症是本虚标实证,以肺脾肾虚为本;以湿热、痰浊、瘀血为标,肺脾肾虚病理产物留滞体内导致的代谢障碍。临床以肺脾肾虚、湿热蕴积证,痰瘀阻滞证,浊毒闭阻证,脾肾虚衰、湿毒弥漫证加以辨证。治疗以补脾肺肾、清利湿热、清热解毒、祛瘀泄浊为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刘美珍 《新中医》2001,33(11):11-12
王蒲生教授认为小儿久咳的发生与肺脾气虚、痰湿阻肺,肺肾阴虚、易感风邪,以及脾肾亏虚、胃阴不足、津不上承等因素有关。治疗上重视健脾补肺、培土生金,益肺滋肾、祛风通络,滋肾运脾、养胃生津,宣肺活血通络等疗法的运用,并配合对症用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王道坤教授论治脾胃病,着眼于肝、肺、心、肾,调五脏以安脾胃为要。调和脾胃,宜先达肝;宣降肺金,宜健脾胃;温补脾土,宜振心肾,寓达肝、畅肺、温肾、振心于调理脾胃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