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黄饮子首见于<黄帝素问宣明方论>,由熟地黄,巴戟天、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附子,官桂,茯苓,麦门冬,石菖蒲,远志,生姜,薄荷,大枣等组成.功用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主治瘖痱证.笔者用其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症疗效甚佳,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立冬立冬:11月7日,冬季开始,万物闭藏。立,建始也,冬,冬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一切变化都表明,冬季就要来临。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33岁.1982年时发现肝功能不正常,经治痊愈.1992年再次发病,化验结果HBsAg、HBeAg、Anti-HBc均为阳性,ALT 55 IU/L,TTT 12IU/L.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乏力,食欲不振,胁肋胀痛,尿黄,面黄.服用中药汤剂:虎杖20 g,木香6 g,栀子10 g,郁金10 g,茵陈20 g,连翘20 g,蜂房10 g,紫草10 g,丹参15 g,黄芪15 g,甘草3 g,板蓝根15 g,龙胆草12 g,生薏米10 g,白花蛇舌草20 g.随症加减治疗3个月后,ALT与TTT均正常,HBsA g( ),Ant-iHBe( ),Anti-HBc( ),症状消失,随即停药.1996年又出现与1992年相同的情况,继续服用中药汤剂治疗3个月后,化验结果为小三阳,ALT、TTT均正常,症状消失,随即停止用药.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是当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社会竞争压力加大,人口老龄化,加之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上升,由于该病为终身性疾病,治疗周期长,支出费用高,在其病程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诸多的危重表现,如心律失常,中风,诸多靶器官损伤,致残、致死病例屡见不鲜,为有效控制病情,防止病情的发展加重,加强对本病的科学认识、积极合理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盆腔炎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伴发热或高热、寒颤、头痛、食欲不振,下腹包块及局部压迫刺激感.腰酸胀痛,白带多,月经不调,经量时多时少,夹瘀血块.或排尿困难,尿频急,或腹泻,里急后重,排便困难.笔者近年来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盆腔炎56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武秀峰  时银英 《现代中医药》2008,28(2):F0003-71
患者男性,32岁,司机,因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吐粉红色胃内物),心悸气短,乏力汗出,泻下清稀水样便,于2007年7月6日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7.2℃脉搏112次/min,呼吸32次/min,血压12/6Kpa,神志清楚,精神极差,大汗淋淳,呼吸急促,肺呼吸音正常,心率112次/min,律齐无杂音,心音低而弱,肝脾未及,肾区无叩痛,肠鸣音亢进,腥肌张力稍高,ECG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7.
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者。用此加减。 组成白尤二两,茯苓二两,白芍二两,大附予一枚(炮),生姜二两(切),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去附子加生姜,足成半助。  相似文献   

8.
一、中风与痹金匮中风历节篇:“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由於中风为中枢神经病变,即今之脑溢血,以半身不遂为主症,是内因,而痹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即今之偻麻质斯,以但臂不遂为主症,是外因,故仲景於中风篇首条指出,辨明中风与痹症之不同。(按  相似文献   

9.
疏肝健脾针灸治疗亚健康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采用疏肝健脾方法,针灸治疗亚健康的疗效.方法选用43例亚健康病人,选取气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太冲穴位进行针灸治疗,并配合拔罐法,1日1次,12次为1疗程,分别治疗2~6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8例,显效28例,有效7例,治愈率18.6%;治疗第3个疗程后,治愈17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治愈率39.5%;治疗4疗程,治愈27例,显效13例,有效3例;治愈率62.8%;治疗5疗程,治愈27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治愈率62.8%;治疗6疗程,治愈27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治愈率62.8%.结论用疏肝健脾方法针灸治疗亚健康,针灸治疗4个疗程对于亚健康症状的消失为最佳疗程.  相似文献   

10.
黄文政教授是天津市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以诊治肾脏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著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肾内科的学术带头人.黄教授医识渊博,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宽裕温厚,简而文,温而礼,慧而仁.笔者有幸成为其门生,侍诊2年多来,导师言传身教,择善以授.笔者领略一二,述于此,与读者共享.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科学内涵的医学科学,文化是其根本来源和学科灵魂,只谈技术不讲文化的中医学将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医院校应加强中医文化教育,首先,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中医兴趣,还有利于学生储备专业知识、提升中医思维;其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也是加强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再次,加强中医文化教育对于促进中医创新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医院校应当考虑并高度重视在中医学教育中纳入中医文化教育。而关于中医文化教育的结构体系,则可以围绕培养兴趣、积累知识、提升思维、增强医德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中药功效是对中药治疗作用的高度概括,中药药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机制。绝大部分中药功效与药理是相统一的,少数情况下有时并不一致。在应用中药时,首先进行辨证,根据证型确定治疗原则。在具体选择药物时,首先选择符合中医药理论又经研究证实确有这方面药理作用的中药。少数情况下在组方时选用少量虽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但经药理证实确有治疗作用的中药,这样既未改变整方的功效,符合辨证论治原则,又可增强治疗效果。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功效作用为主,以中药药理作用为辅,二者有机的结合,必将使中药发挥更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王广平  宋金奇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2):1644-1648
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中药产业技术标准,是阐明中医学基础理论与中药产业发展内在联系的纽带。本文从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中药临床使用标准化等几个方面对中药产业的标准化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中药产业的技术标准要基于中医药基础理论指导,以推进中药产业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医学研究中融会贯通现代生物学理念,培育中医生物学,可以助力发展传统中医学。文章分析中医生物学专业培育的基础,探讨了中医生物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构思了中医生物学专业本科教学课程设置的框架。中医生物学是生物学与中医学交融的产物,将成为中医学发展的有力支撑,还将有助于减少"西医化"思维对中医学研究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从什么是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与中医特色是否可兼容两个方面,从一个外国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对目前中医现代化的看法。并提出中医的现代化其出发点,应该建立在更深入地研究中医基础理论上,中医现代化的标准应该是疾病的防治疗效等于或超过现代医学。即保护中医原来的面目,让中医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学习中医的发展过程,分析中医形成的条件和基础,了解中医内涵,判断中医发展方向。方法:从政治、经济、哲学等多角度剖析中医的发展过程,总结其发展规律,分析目前中医之困局,从而提出应对之策。结果:“新中华医学”的发展是未来中医发展的必由之路,它不仅仅包括狭义的传统医学,也包括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的内容。结论:要破解目前中医之困局,必须首先由思想上摆脱桎梏,从而改革体制,才能促进中华医学之崛起。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进入新时期、迎来新机遇,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都需要中医药对外传播交流人才。高等中医药院校应立足自身特色,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在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构建大学英语-中医英译-专业双语/英语课程的培养模式,在英语专业教学中构建英语专业课程-中医英译-中医药英语课程的培养模式。中医英译作为过渡课程,讲解中医英译理论和中医英译策略并进行中医英译实践,为后续中医药双语/英语课程打下基础,其课程开发和开设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8.
国际市场上对中医药服务需求日益扩大,瑞士作为中医药服务接受度较高的国家,发展前景广阔.本文介绍了中医药疗法在瑞士当地治疗的有效病种、中医诊所资质及人员认定等,通过对瑞士传统中医药国际股份公司的发展、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中医药在瑞士的接受程度较高,有市场需求,但在推广过程中,要尊重当地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接受能力,以便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medical system with over 3000 years of continuous practice experience and refinement through treatment observations. The TCM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lso defined as Syndrome or Zheng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ill health is the basis and the key concept of the TCM theory. All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ethods in TCM are based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CM pattern. TCM pattern can be considered as the TCM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mptom profiles. Pattern classification is often used as a guideline in disease classification in TCM practice and has been recently incorporated with biomedical diagnosi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ing research interest of TCM pattern among various disciplines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CM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disease diagnosis in biomedicine, the methodology of pattern classification for diseases, efficacy of TCM practice with integration of TCM pattern classification and biomedical disease diagnosis, and the biological basis of TCM pattern. TCM pattern classification, which may lead to new findings in biological sciences, wa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学对民族的繁衍昌盛、人民的医疗保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认识的偏差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正确评价,进而影响了中医药学的健康发展。临床是促进中医药学发展的动力,疗效是中医药研究的中心,科学的评价体系是中医药学健康发展的保障。因此,要以临床为中心,以增强防治疾病的能力为重点,加强疑难病症的临床研究,满足社会对中医药的需求;加强危重急症的临床研究,提升中医药在医疗事业中的地位;加强功能性疾病的临床研究,展现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建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反映中医药特色,确立中医药优势地位,全面、正确地认识中医药;并以此为契机,带动理论的突破和基础研究的深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