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才巳握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概况,总结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搜集1996年以来灸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实验研究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与结论:获得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29篇。灸法以隔盐灸和温针灸使用较多;最常用的经脉是任脉、督脉、脾经、肾经;穴位以神阙、关元、命门、隐白使用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赵玢  黄仙保 《江西中医药》2021,52(11):45-50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国内外灸法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制定文献检索策略,全面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WF)、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日期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1月10日,筛选出有关灸法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计量分析.结果:118篇中文文献中62篇期刊文献刊载在44种医药期刊上,2篇英文文献刊载在1种杂志上;近10余年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第一作者单位多为三甲医院和高校,分布于20个省市;文献研究类型为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临床采用随机方法为主,Jadad量表评价临床研究类文献得出该领域总评分>2的高质量文章有9篇,≤2的低质量文章有60篇;灸法方式多达18种,使用频次由高到低排前五的分别为艾条灸、艾炷灸、隔姜灸、麦粒灸、热敏灸或温针灸或直接灸;干预疗程以14 d为主;常用腧穴为21个,其中足三里穴使用频次最高;两穴配伍及三穴配伍最常用的为膈俞—胆俞、神阙—关元—足三里;穴位归经以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最多;特定穴以背俞穴、交会穴、五输穴为主;51篇基础研究文献中11篇研究灸法对CTX小鼠骨髓细胞DNA切除修复相关蛋白调节,8篇提及灸法对小鼠化疗后骨髓抑制与Notch通路相关,其余32篇在不同方面研究灸法对化疗后小鼠骨髓抑制的影响.结论:灸法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临床应用形势良好,但其临床研究规范及其研究质量尚有待进一步提升,基础研究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待深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2008年—2018年灸法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以发现规律、指导临床.方法:对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3个数据库进行检索,根据相关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所得文献的文献来源、发表年份、省市、常用灸法、主穴、疗效6项内容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60篇符合条件的文献,且多数来源于90种期刊;2013年―2018年文献均有15篇以上.其中,2018年文献数量最多,共计26篇;2008年和2009年数量最少,仅有3篇;文献数量居于前8位的省市依次是:广东省、湖北省、山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四川省、江西省、辽宁省;艾条灸是过敏性鼻炎最常用的灸法治疗手段,天灸次之;使用频率居前10位的腧穴依次是:肺俞、大椎、肾俞、风门、脾俞、印堂、迎香、足三里、膏肓、上星.热敏灸疗效比较:近期疗效,最高95.83%,最低73.53%;远期疗效,最高86.3%,最低65%.结论:过敏性鼻炎的灸法临床研究虽多,但对艾灸得气普遍缺乏重视.  相似文献   

4.
透刺温和灸法治疗面肌痉挛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透刺温和灸法、电针透刺法、浮针浅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96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透刺温和灸组32例、电针透刺组32例、浮针浅刺组32例.透刺温和灸组取患侧阳白、鱼腰、丝竹空、太阳、颧髎、颊车、大迎、地仓、水沟,双侧足三里、合谷、太冲;电针透刺组取穴同透刺温和灸组;浮针浅刺组取患侧阳白、丝竹空、四白、颧髎、颊车、迎香、大迎、地仓、水沟.3组治疗均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治3个疗程.结果:透剌温和灸组总有效率为93.7%,与电针透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浮针浅刺组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透刺温和灸法治疗本病疗效优于电针透刺法、浮针浅刺法.  相似文献   

5.
江学勤  陈兴良  陈敏 《四川中医》2007,25(8):106-106
目的:观察悬灸和温针灸治疗腓肠肌痉挛的疗效。方法:用灸条悬灸或温针灸足三里。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灸法治疗腓肠肌痉挛是方便、快捷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2012~2016年期间有关灸法治疗荨麻疹的相关文献进行全面检索,对荨麻疹病证特点、施灸方法、选穴规律进行统计、归纳,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共纳入文献22篇,其中灸法所治疗的荨麻疹类型有:西医类型4个,主要为慢性荨麻疹、寒冷性荨麻疹等;中医证型6个,主要为风寒证、气血不足证、血虚风燥证等。涉及施灸方法6种:艾条灸、热敏灸、温针灸、雷火灸、隔姜灸及天灸。涉及腧穴20个,使用频率最高的3个穴位分别是神阙、足三里、血海。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代中文文献中针刺治疗面肌痉挛中合谷穴使用手法进行归纳和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fang)和维普数据库(VIP)等中文数据库,纳入有效文献51篇,对针刺合谷穴实施手法等资料信息进行提取、分类及总结。结果:有22篇采用合谷穴平补平泻手法,有6篇采用合谷穴泻法,仅有1篇采用合谷穴补法;还有随证补泻法、静留针法、行气法、热敏灸疗法等其他刺激方法。结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有一定优势,合谷穴治疗面肌痉挛临床应用广泛,其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今后应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期筛选出不同时期面肌痉挛患者合谷穴的最佳刺激方法,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探讨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 2011年10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收录的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病症的临床研究论文,建立信息数据库,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分析、总结,得到灸法病谱及适宜病症。结果:共纳入论文1 822篇。近10年灸法的临床应用涉及骨科、消化科、妇产科、免疫科等19个临床类别,共包含197种病症。骨科论文数量和病症种类最多,其次是消化科、妇产科。经筛选获得灸法适宜病症28种,其中一级适宜病症9种。共有1 804篇论文明确使用了艾灸的灸治方法,18篇论文使用了非艾灸的灸治方法。其中艾条灸使用频率最高。结论:近10年单独应用灸法治疗的病症有197种,骨科病症种类最多,以骨科和免疫科的一级适宜病症种类居多;施灸方法以艾条灸应用最多。后续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技术与方法,深入开展灸材、灸温、灸量的标准化研究,规范灸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目前艾灸干预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情况。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1999—2017年)、万方数据库(2000—2018年)、维普数据库(1989—2008年),对检索文献中艾灸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方式、灸治方法、辨证施治特点、主穴选穴特点、疗程及间隔时间、艾灸频率、认知功能评价方法、治疗效果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纳入19篇文献中,其中灸法和其他方式联合应用治疗的文献13篇,占68%;使用温和灸方法的有6篇(32%),隔物灸6篇(32%);辨病选穴16篇,占84%。出现频次较高的穴位有百会穴13次(68%)、大椎穴6次(32%)、神庭穴5次(26%)、足三里穴5次(26%)。艾灸频率每日一次灸法(一周6次)治疗的文献有13篇(68%)。疗程为8周为一个疗程文献有6篇(32%),共1个疗程的文献16篇(84%),使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作为认知功能评价方法的有7篇。7篇文献提及治疗有效率,为65.79%~90.625%。结论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治疗认知功能障碍为临床较为常用的方式。运用灸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选穴特点以辨病为主。百会穴、大椎穴、神庭穴、足三里穴是灸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易选穴位。灸法治疗认知障碍文献中治疗频率每日一次应用最为频繁。灸法治疗认知功能障碍的疗程以一个疗程的较为多见。灸法治疗后结果均较前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通过对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计算机检索,获得了2000~2015年有关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中文文献,并对其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发现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肯定,但尚缺乏大量重复、对照、随机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算法探索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和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9月27日中有关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相关文献.对符合研究标准的文献进行相关内容提取及录入,利用R3.6.1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与Apriori算法分析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选穴规律.结...  相似文献   

12.
蒋垂刚 《中国针灸》2007,27(3):225-228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在国际上发展的情况。方法:从Pubmed中检出近5年SCI源期刊针灸临床治疗腰痛论文并进行分析。结果:检出相关论文有19篇,作者分别来自美国、德国、中国香港、英国(含北爱尔兰)、奥地利、瑞典、意大利;论文发表于Altern Ther Health Med,AmJ PhysMed Rehabil,Anesth Analg,Arch Intern Med,Forsch Komplementarmed Klass Naturheilkd,Health Technol Assess,Rheumatology(Oxford),South Med J,Spine,Complement Ther Med,Pain,Clin J Pain,J Altern Complement Med杂志;有3项研究认为针灸疗效不确定,其他的研究多数肯定了针灸的疗效;针灸治疗腰痛的论文仍然是以探讨针灸疗法的有效性为主。结论:针灸疗法在国际医学界仍然处于一个逐渐被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诊疗特点和规律,并结合作者临床经验及盆底神经解剖特点提出诊疗方案。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2014年)、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1990—2014年)、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1979—2014年)、Pub Med(1979—2014年)中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的文献,分析总结治疗常用的针灸干预措施、辨证和选穴特点、治疗频次、总治疗时间、疗效、随访及安全性。结果:纳入38篇文献中,运用针刺治疗者占42.11%(16/38);使用辨病选穴者占52.63%(20/38),具体穴位为关元(21/38,55.26%)、肾俞(16/38,42.11%)、三阴交(15/38,39.47%)、中极(11/38,28.95%)、次髎(11/38,28.95%)、命门(8/38,21.05%);治疗频次1次/d占60.53%(23/38);总治疗时间为8周者占13.16%(5/38);有效率处于78%~100%之间;文献随访率低,仅占10.53%(4/38)。入选文献中未见到不良反应的报道。结论:针灸治疗功能性阳痿有较高的有效率,但多数文献缺乏随机对照和随访观察,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进一步明确针灸治疗阳痿的有效值,同时,推荐方案:深刺中髎,前5周1次/d,后3周隔日1次,共治疗8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 CNKI,1979~2013年)、维普医学资源数据( VIP,1979~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1979~2013年), PubMed(1966~2013年)中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对其治疗时的辨证特点、选穴、配穴、针刺频次、疗程、疗效。结果:纳入19篇文献中,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取穴采用腰骶部膀胱经取穴为主:会阳(12/17,70.6%)、次髎(9/17,52.9%)、肾俞(7/17,41.2%)、中髎(5/17,29.4%)、三阴交(6/17,35.3%);针灸方法以电针为主12/17,占70.6%;频次每日1次常用,疗程是以20次左右为主。结论:目前针灸治疗该病最常用辨病为主的诊疗方法,取穴采用腰骶部膀胱经为主,常用腧穴为会阳、次髎、肾俞、中髎、三阴交,针灸方法以电针为主,频次每日1次为主,电针疗效优于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舍尼亭)和盆底肌训练法,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概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研究进展。方法:搜集并整理近年来关于针灸预防中风的相关文献资料,从理论和临床角度概述中医治未病理在针灸预防中风中的运用。结果:针灸在预防中风的临床实践中,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结论:针灸通过治疗中风先兆来预防中风,对一些卒中高危个体确实可以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面瘫是临床常见多、发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引起广泛关注。针灸在治疗面瘫方面颇具特色与优势。本文针对近年来针灸治疗面瘫的临床报道和文献研究进行整理和综述,并尝试探讨其未来可能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分别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沪〈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胆道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灸法在痴呆病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对近5年来不同灸法治疗痴呆病的实验和临床方面文献进行分析。在痴呆病的治疗中,灸法治疗痴呆病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的优势。灸法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疗效具有明显的优势。分析总结出调补气血指导理论:补气血主要在于补阳气、调气血在于调气机,进行了相应穴位总结以及相应的灸法选择。同时,发现有关艾灸治疗痴呆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相较于针刺及西药甚少,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9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和对照组,3组均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治疗,其中针刺组、针灸联合组均给予针刺治疗,针灸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症状积分3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针灸联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灸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针刺组、针灸联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针灸联合组高于针刺组(P<0.05)。结论:针灸疗法治疗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现代文献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规律以指导临床及科研.方法:制定文献的纳入、排除标准以及文献检索策略,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 CNKI,1989 ~2011.2),维普资讯(VIP,1989 ~2011.2)中国生物文献数据库(CBM,1994~2011.2),万方数据库(1989 ~2011.2).对纳入文献的基本信息、文章内容以及RCT文献的方法学特征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纳入文献109篇,发表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集中发表在《中国针灸》、《上海针灸杂志》、《针灸临床杂志》上;研究的诊断标准、疗效标准不统一;临床治疗主要集中在穴位注射、针灸结合、单纯针刺和针药结合上;临床选穴主要集中在足三里、胃俞、中脘等;RCT文章方法学特征报道不完整.结论:国内研究者对针灸治疗萎缩性胃炎做了相关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信息数据库”,为今后规范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和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