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森田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心理治疗方法.其核心是实施不同阶段的作业治疗,而作业治疗的实质是通过体验生活,借以实现"目的本位"的行动目标.本文应用森田疗法和单纯药物治疗的方法分别治疗两组患者,并对其进行半年至一年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康复作用。方法 将门诊符合 CCMD- 2 - R诊断标准的社交恐怖症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森田疗法组 2 6例和药物治疗组 12例 ,疗程 10~ 12周。均于疗前疗后及治疗结束后半年做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SAD)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森田疗法组 SAD总分比药物组下降显著。半年后随访时 ,森田疗法组 SAD总分继续呈显著下降 ,而药物组下降不明显。疗效评定见森田疗法组痊显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复发率显著低于药物组。结论 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社交恐怖症是现代社会人在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心理常见症状,对于社交恐怖症的心理治疗,方法很多,但应用综合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还不多见,而且大多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作者通过对1例社交恐怖症患者运用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等实施近一年的综合心理治疗,患者病症得到明显改善,社交恐怖焦虑情绪基本消失,社交行为逐步趋于正常,一年后随访患者状态良好。案例显示:对患者病因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套整合的心理治疗方案,将更快、更好的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4.
5.
作者报告1例社交恐怖症的咨询与治疗过程,与来访者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下进行了心理治疗的整合。通过认知领悟疗法对某种情境害怕的认识和顿悟,同时采用行为疗法进行系统脱敏,咨询12次后来访者建立正常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了回避行为。社交时的紧张、恐惧,脸红症状基本消失,焦虑情绪有了明显缓解,心理治疗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6.
社交恐怖症患者常见于少年青春期发病,临床常表现为:害怕与人交流,尤其是与异性接触时紧张情绪更为显著。这类患者在与人交往中常可出现无原因的紧张感、自觉脸红、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不适症状,还有的患者表现为怕与人目光对视,或存在与人之间语言交流障碍的特点。甚至影响到生活与学习故来此就诊。社交恐怖症形成的原因,部分学者认为与幼年生长环境带来的身心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案例针对求助者社交恐怖症的症状,通过改变求助者的不良认知,结合系统脱敏疗法、行为训练等方法,经过6次心理咨询,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44例社交恐怖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门诊式森田疗法对社交恐怖症的治疗效果 ,为治疗社交恐怖症开辟新途径。方法 :采用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 44例。治疗前后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量 ,并进行比较。按照《森田心理疗法实践》中提出的评定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经过 3次~ 1 4次 ( 2 1d~ 1 50d)的治疗 ,44例患者治愈 2 6例( 59 1 % ) ,好转 1 5例 ( 34 1 % ) ,总有效率为 93 2 %。治疗后SAS、SDS得分显著降低 (P<0 0 1 )。结论 :门诊式森田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有效。与住院式森田疗法相比更经济、更灵活 ,适用于症状较轻、领悟力、忍耐力较强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社交恐怖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交恐怖症的形成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 ,国内外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研究 [1 ,2 ]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积累统计了许多资料 ,以进一步探讨本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与众不同之处。对象与方法对象 :研究组病例来源于本院 95~ 99年心理门诊 5 2例 ,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 (CCMD- 2 )关于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为社区防治工作中抽取的健康者 5 2例 ,都以精神卫生自评量表排除精神疾患 ,并且使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父母的职业和受教育程度、城乡之别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是探讨舍曲林治疗社交恐怖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社交恐怖症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分别用舍曲林及阿普唑仑治疗,疗程12周。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舍曲林组的有效率为86.6%,阿普唑仑组的有效率为83.3%,两药疗效相当,但舍曲林的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结论:舍曲林对社交恐怖症有效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1.
12.
靳伟涛  高丽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151-153
目的探究精神分析疗法对大学生社交恐怖症的治疗技巧及效果,并从精神分析角度阐释致病原因。方法选择1名有社交恐怖症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精神分析治疗技术为主,配合放松与强化技术,进行16次精神分析治疗。结果通过4个阶段的治疗,求助者在多数指标上均有改善,其恐惧症状明显减轻,主观社交困难程度降低,社交功能逐渐恢复。结论精神分析疗法切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对大学生社交恐怖症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不需要很长的治疗时间,就可取得深层次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对6例神经症病人的治疗中,把森田疗法理论引入传统药物治疗中,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SAS SPS SCL-90各因子分治疗前后均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4.
认识领悟疗法治疗社交恐怖症和惊恐障碍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认识领悟疗法在社交恐怖症和惊恐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例社交恐怖症和6例惊恐障碍患者运用认识领悟疗法合并小剂量抗焦虑药物。结果:6例患者均治愈。结论:认识领悟疗法对社交恐怖症及惊恐障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良森田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森田组和对照组,治疗中森田组脱落1例,实际每组各完成32例。治疗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周、第6周分别以PANSS、SSPI、ATIQ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森田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总分及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均下降,差异有显著性;SSPI量表总分、交往情况和社会活动技能分于第3周上升,至第6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两组ATIQ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SSPI量表评分统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辅以改良森田疗法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值得推广研究。  相似文献   

16.
社交恐怖症的人格及症状特征与强迫症、抑郁症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兴洁  施旺红  李米  宋丽娜  佟洋  洪霞 《医学争鸣》2008,29(23):2198-2200
目的:通过与强迫症、抑郁症患者进行比较,探讨社交恐怖症患者的人格特征.方法:社交恐怖症(28)、强迫症(29)和抑郁症(30)3组患者共计87例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榆测评定.3组患者间的人格进行比较,并对人格和症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社交恐怖症组与强迫症组EPQ的内外向因子分差异尤统计学意义,而与抑郁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格和部分症状间存在相天性.结论:与抑郁症患者相比,社交恐怖症患者与强迫症患者有更加相似的人格特征,这些结果为今后社交恐怖症的诊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58例符合CCMD-2-R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患多在青少年期发病,以女性多见,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29%),半数以上为初中以下化,病前的焦虑素质(84%)是本症发病的重要基础,发病诱因(57%)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它主要表现为在他人面前做事或在公共场合进行社交活动就出现过分害怕,紧张焦虑,或惊恐发作,并伴有躯体症状,通过心理行为,社交功能训练,配合生物反馈,药物等综合治疗,本症予后较好,总显效率86%,但临床上常易发生误诊,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 58例符合CCMD - 2 -R社交恐怖症的诊断标准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 ,患者多在青少年期发病 ,以女性多见 ,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2 9% ) ,半数以上为初中以下文化 ,病前的焦虑素质(84% )是本症发病的重要基础 ,发病诱因 (57% )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它主要表现为在他人面前做事或在公共场合进行社交活动就出现过分害怕、紧张焦虑 ,或惊恐发作 ,并伴有躯体症状 ,通过心理行为、社交功能训练、配合生物反馈、药物等综合治疗 ,本症予后较好 ,总显效率 86 % ,但临床上常易发生误诊 ,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社交焦虑症     
社交焦虑症也称社交恐怖症,其特点是极度且持久地害怕窘迫与出丑。患者常回避社交和公共场合活动.比如公共场合的发言、社交集会或会议,根据定义.社交焦虑患者通常会集中注意以防发生不恰当的行为,这种强烈的社交焦虑症状.会影响其社交功能或造成明显的沮丧,  相似文献   

20.
李净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4):223-224
目的:探讨森田疗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疗效。方法:68例顽固性失眠患者应用森田疗法平均治疗(67.4±13.7)天,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文定式问卷评定疗效,并随访半年。结果:临床治愈13例(19%),显效38例(56%),有效14例(21%),无效3例(4%),总有效率96%。随访半年其中74%的患者再未服用安眠药,26%的患者仅短暂间断服药。结论:森田疗法对失眠是一种根治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