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防治晚期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30例III~IV期NHL患儿分为观察组16例(参芪扶正注射液 化疗)和对照组14例(单纯化疗),比较参芪扶正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2例,稳定(NC)3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为69%;对照组CR7例,PR3例,NC2例,PD2例,总有效率为6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白细胞、血红蛋白减少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治疗NHL,可减轻不良反应,提高生存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化疗对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B)术后眼球病理分级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同仁医院儿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术前临床诊断同时经眼球摘除后病理确诊的为D期及E期的223例RB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病理分级标准肿瘤侵犯视神经的程度分为5级:0级为未侵犯视神经;1级为侵犯视乳头;2级为侵犯筛板;3级为侵犯筛板之后,未到视神经断端;4级为侵犯视神经断端。分别将D、E期患儿根据术前化疗与否分为2组:第一组术前未行化疗组;第二组术前化疗组(1~6个周期)。分析两组眼病理视神经侵犯程度及预后。结果 223例患儿共263只眼,其中D期68只眼,E期患儿155只眼,双眼中对侧眼A期28只眼,B期12只眼;双眼患儿40例,单眼183例;男148例,女95例;发病平均年龄24.4±17.0个月,中位发病年龄21个月。D期及E期患儿术前未行化疗组与化疗组眼病理视神经侵犯程度差异均具有显著性;D期患儿术前未行化疗组与化疗组眼病理肿瘤细胞穿过筛板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E期术前未行化疗组与化疗组眼病理肿瘤细胞穿过筛板发生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5年生存率D期为98.5%,E期为96.1%。D期及E期术前化疗组与未化疗组之间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前全身化疗是眼内期分期D、E期RB的术后病理分级的影响因素。对D、E期RB患儿术前行化疗与否并不影响患儿的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按照7d内是否发生VAP,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NICU需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儿分为VAP组(30例)和非VAP组(30例),VAP组患儿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CT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儿于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后测定血清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WBC计数,比较各炎症指标对VAP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VAP组患儿机械通气前后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P=O.000),分别为(0.37±0.25) μg/L和(2.17±1.46) μg/L;非VAP组机械通气前后PCT水平无明显变化(t=3.67,P=0.05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后血清CRP与WBC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PCT≥0.40 μg/L、CRP≥28 mg/L、WBC≥10×109/L为阳性阈值,三指标对诊断VAP的敏感性分别为93.3%、73.3%、66.7%,其中PCT的特异性为73.3%,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91.7%.PCT组和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2.6±5.6)d和(15.1±9.1)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血清PCT在VAP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CT联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可以提高VAP诊断的准确性,及时监测血清PCT有助于VAP的早期诊断,以血清PCT指导抗生素治疗可缩短抗生素疗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雄激素水平与婴儿肛周脓肿发病的关系,探讨婴儿肛周脓肿的发病机制。方法以100例肛周脓肿男患儿为研究组,11例年龄3月龄以下的腹股沟疝(无嵌顿史)男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两组患儿的血清总睾酮、雄烯二酮、脱氢表雄酮浓度,并行统计学处理及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睾酮水平(8.01±4.29)nmol/L较对照组的(4.55±1.23)n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P〈0.05);血清雄烯二酮水平(16.11±9.55)nmol/L较对照组的(6.78±2.30)nmol/L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5);血清脱氢表雄酮水平(1.70±1.21)nmol/L较对照组的(1.23±0.65)nmol/L无明显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P〉0.05)。结论雄激素增高可能与婴儿肛周脓肿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疗效情况,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0年住院治疗的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BFM2002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运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患儿的5年OS和EFS.结果 80例患儿,男女比例1.22∶1,中位年龄4岁3个月,标危33例(41.2%),中危37例(46.3%),高危10例(12.5%),白细胞(WBC≥20×109/L)22例(27.5%),BCR/ABL阳性3例(3.8%);MLL基因重排1例(1.3%);TEL/AML阳性17例(21.3%).完全缓解79例(98.8%),5年OS和EFS分别为(85.9±4.0)%和(79.2±4.7)%,其中标危组5年EFS(86.6±6.4)%,中危组5年EFS (81.1±6.4)%,高危组5年EFS(48.0±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P<0.05).复发12例(15.o%),中位时间23.5个月.死亡11例(13.8%),中位时间13个月.结论 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好,标准的分型诊断及危险度分层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频发性室性早搏患儿尿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频发性重性早搏患儿30例,男17例,女13例;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24h尿儿茶酚胺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频发性定性早搏用儿与30例健康儿童24h尿儿茶酚胺水平分别为543.51±137.56mmol/24h和229.96±93.09mmol/24h,二者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t=10.34,P<0.001)。两组中分别有26例(86.7%)和2例(67%)尿地茶酚胺含量升高。17例心肌炎并早搏与13例单纯性早搏患儿24h尿儿茶酚胺水平分别为553.14±131.13mmol/24h和531.01±151.73mmol/24h,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早搏次数≥10次/min和<10次/min的14例和16例患儿24h尿儿茶酚胶水平分别为597.26±128.73mmol/24h和496.48±134.18mmol/24h,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2.09,P<0.05).结论室性早搏患儿尿中儿茶酚胺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尿中几茶酚腹水平与史性早搏次数呈正相关,而与早搏的原发病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HA117编码蛋白、B细胞白血病/淋巴瘤-2(bcl-2)和P-糖蛋白(P-gp)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37例AL患儿中HA117编码蛋白、bcl-2、P-gp的表达情况,以1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为对照.结果 (1)AL组患儿HAll7编码蛋白、bcl-2及P-g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86%、62.16%和37.84%;AL组HA117编码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33);三种蛋白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组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表达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2)HA117编码蛋白在初诊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21),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98).(3)AL患儿HAll7编码蛋白与bcl-2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P=0.0001,r=0.593).结论 新基因HA117可能参与了儿童AL的耐药机制,对儿童AL的预后有一定的预示作用,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耐药中可能与抗凋亡基因bcl-2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眼球摘除术后病理侵犯视神经的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儿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同仁医院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单眼RB,眼球摘除后病理诊断侵犯视神经的465例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其病理侵犯程度分为4级:1级为肿瘤细胞侵犯视乳头;2级为侵犯筛板;3级为侵犯筛板之后,未到视神经断端;4级为侵犯视神经断端.1级和2级统称为侵犯筛板前视神经,视为病理学低风险因素;3级和4级统称为侵犯筛板后视神经,视为病理学高风险因素.其他病理学高风险因素包括侵犯大范围脉络膜、巩膜、前房、虹膜和睫状体.将患儿分为合并及不合并其他病理学高风险因素组.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并观察其预后.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7个月.结果 465例患儿中男279例,女186例.右眼260例,左眼205例.从发现症状到就诊的时间为1d~2年,平均2.7个月.465例患儿中25例死亡,总生存率为94.6%.侵犯筛板前视神经的患儿有338例,2例复发死亡,生存率为99.4% (336/338);侵犯筛板后视神经的患儿有127例,23例复发死亡,生存率为81.9% (104/12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299,P=0.000).1~4级视神经侵犯患儿的病死率分别为0.4%、1.0%、8.7%、60.9%;465例患儿中379例不合并其他病理学高风险因素,8例死亡,病死率为2.1%;86例合并其他病理学高风险因素,17例死亡,病死率为19.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55,P=0.000).侵犯筛板前视神经的338例患儿中304例不合并其他高风险因素,复发死亡O例;34例合并其他高风险因素,2例复发死亡,病死率为5.9%;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0).侵犯筛板后视神经的127例患儿中76例不合并其他高风险因素,9例复发死亡,病死率11.8%;51例合并其他高风险因素,14例复发死亡,病死率27.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014,P =0.025).病理学高风险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侵犯巩膜、视神经和视神经断端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侵犯视神经的RB患儿总体治疗效果较好,但是侵犯视神经断端的患儿复发率高,应当积极予以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末梢血有核红细胞(nucleated red blood cell,NRBC)计数的变化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分型及其预后的关系,以探讨其对早期判断HIE预后的价值.方法 显微镜下计数135例新生HIE患儿和95例正常对照儿生后24h内末梢血NRBC计数,并对HIE患儿在2岁时做了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智力发育评估.结果 中、重度HIE组NRBC计数[(16.5±2.9)NRBC/100 WBC,(30.4±4.6)NRBC/100 WBC]较轻度组[(9.4±2.4)NRBC/100 WBC]和对照组[(3.2±1.2)NRBC/100 WBC]显著增加(P<0.05),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情愈重,NRBC计数越高.在2岁时随访,135例HIE患儿中11例失访,52例轻度HIE患儿预后均正常,45例中度HIE患儿中15例预后异常(33.3%),27例重度HIE患儿预后均异常.预后异常组NRBC计数[(25.7±2.5)NRBC/100 WBC,n=42]明显高于预后正常组[(12.6 ±2.0)NRBC/100 WBC,n=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出生后24 h内NRBC计数值越高,HIE严重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0.
川崎病患儿白细胞介素-15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L-15)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年10月~2006年1月本院住院的30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15水平,同期检测30例下呼吸道感染发热期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急性期KD患儿血清IL-1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25.64P〈0.01);恢复期KD患儿血清IL-15水平下降,但仍较健康对照组增高,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q=4.00P〈0.01);KD患儿血清IL-15水平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14.87P〈0.01)。KD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IL-15水平均明显高于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急性期和恢复期,有显著性差异(急性期t=6.28P〈0.01;恢复期t=4.34P〈0.01);急性期随KD患儿IL-15水平升高,ESR也相应升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371P=0.044),但与外周血WBC计数、CRP和血清清蛋白(ALB)变化无明显相关性;与IgG存在正相关性(r=0.372P=0.043)。结论IL-15参与KD的病理生理过程,IL-15可能促使免疫细胞大量激活,进而介导组织免疫病理损伤。IL-15水平变化反映KD的病情状况,可能为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神经母细胞瘤Wnt-5a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型及对化疗的反应等的关系。方法选择2003年至2008年住院治疗的77例神经母细胞瘤病例进行研究,其中恶性神经母细胞瘤病例(43例)和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病例(19例)为实验组,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病例(15例)为对照组。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杂交(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Wnt-5a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光密度值(4.79±0.75)×10^5]相比,Wnt~5a基因在实验组中的表达[1、2、3、4和4s期的光密度值分别为(2.87±0.43)×10^5、(2.13±0.35)×10^5、(2.07±0.44)×10^5、(1.73±0.11)×10^5]明显下调(P〈0.01)。在实验组中,Wnt-5a基因在3、4和4S期的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2.13±0.35)×10^5、(2.07±0.44)×10^5、(1.73±0.11)×10^5]显著低于1、2期[光密度值为(2.87±0.43)×10^5,P〈0.01)];4期病例中,Wnt-5a基因在神经母细胞瘤中的表达低于节细胞性神经母细胞瘤(P〈0.05)。术前化疗的3、4期病例Wnt-5a基因的表达[光密度值分别为(2.13±0.35)×10^5、(2.07±0.44)×10^5]显著低于良性对照组[光密度值为(4.79±0.75)×10^5,P〈0.01)],也低于未予化疗的1、2期病例[光密度值为(2.87±0.44)×10^5,P〈0.01)]。结论Wnt-5a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和恶性侵袭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辅助治疗Ⅲ度喉梗阻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2例急性感染性喉炎合并Ⅲ度喉梗阻患儿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口鼻罩氧疗.两组均应用小剂量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联合氧气驱动雾化吸人肾上腺素等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儿入院治疗后1h内有效率100% (32/32),平均起效时间(43.65±10.34)min;对照组患儿1h内起效13例,有效率仅为43.3% (13/30);2h内起效22例,有效率73.3%(22/30);平均起效时间为(73.70±15.86)rn in.两组起效时间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入院治疗2h后,观察组所有患儿缺氧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监测心率[(146.39±10.61)次/min]、血氧饱和度(98.53%±0.42%)、动脉血氧分压[(93.64 ±5.68) mm Hg]及二氧化碳分压[(44.25±5.76) mm Hg]均较入院时[(172.24±7.80)次/min、90.16%±2.58%、(65.33±6.27) mm Hg、(48.60±4.39) mmHg]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CPAP辅助治疗小儿Ⅲ度喉梗阻疗效满意,优于常规氧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伊曲康唑口服液在急性白血病(AL)患儿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时侵袭性真菌感染(IFI)预防性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集的AL化疗后伴粒细胞缺乏的213例患儿,将其分为伊曲康唑早期预防组和晚期预防组。伊曲康唑早期预防组(330例次)在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应用广谱抗生素同时服用伊曲康唑口服液;对照组(191例次)在粒细胞缺乏出现发热、经广谱抗生素应用72 h 后发热无改善者加用伊曲康唑口服液,比较两组患儿IFI发生率。结果伊曲康唑早期预防组和对照组各有7例和18例发生IFI,发生率分别为2.12%和9.42%,两组IFI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AL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儿在发热早期进行预防性口服伊曲康唑可以有效降低IF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高浓度氧(高氧)吸入对发育期小鼠脑的影响,探讨高氧暴露后脑细胞凋亡和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变化。方法将出生7d的C57/BL6小鼠置于高氧(75%)箱中5d,然后取出在正常环境中,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1次/d,连续5d。以同龄同室的小鼠作为空气对照组。用TUNEL方法检测脑组织凋亡细胞,免疫荧光法标记BrdU阳性的增殖细胞。结果高氧暴露组脑细胞凋亡数目(240.0±25.8)明显增多,与空气对照组(182.1±1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77,P〈0.001)。高氧暴露组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的新生细胞数目(59.2±10.7)较对照组(49.3±8.7)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8,P〈0.001)。结论非生理性高氧暴露可介导发育期小鼠脑损伤,引起细胞调亡,并诱导脑内神经生发区的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外周血T细胞表面和血清CD25表达水平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并发肾炎的相关性,为HSP病情的评估提供帮助。方法 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HSP患儿40例作为研究组,根据肾脏受累情况再分为紫癜性肾炎(HSPN,18例)组与非紫癜性肾炎(NHSPN,22例)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25名作为对照组(HD)。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中CD25的表达。酶联反应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CD25水平。比较组间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SP患儿外周血中CD25在CD3+总T细胞[HD(2.19±0.85)%、HSP(1.43±0.78)%]、CD3+CD4+T细胞[HD(3.82±2.18)%、HSP(2.40±0.95)%]、CD3+CD4-T细胞[HD(1.90±0.51)%、HSP(1.25±0.35)%]上的表达均减少(P<0.05)。HSPN患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中CD25的表达[NHSPN(2.62±1.03)%、HSPN(2.11±0.78)%]和血清CD25水平[NHSPN(649.0±346.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2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59例2岁以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分为毛支Ⅰ组(n=28)和毛支Ⅱ组(n=31),其中毛支Ⅰ组为具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患儿,毛支Ⅱ组为无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患儿。同期住院的同年龄段支气管肺炎患儿36例和患有疝气、肾结石等非感染性疾病术前患儿31例分别作为肺炎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4组患儿外周血IL-12的水平。结果毛支Ⅰ组患儿外周血IL-12为(34.72±7.96)pg/ml;毛支Ⅱ组患儿外周血IL-12为(55.30±6.72)pg/ml;肺炎对照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患儿外周血IL-12分别为(56.79±10.36)pg/ml、(61.23±11.51)pg/ml,其中毛支Ⅰ组与毛支Ⅱ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Ⅰ组与肺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毛支Ⅱ组与肺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外周血IL-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12降低是毛细支气管炎发病的重要因素,具有特应质高危因素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12降低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能否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和住院费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需要机械通气的RDS患儿,采用配对队列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封闭式吸痰管,对照组使用开放式吸痰管,由护士对两组患儿进行吸痰操作,比较两组平均每次吸痰操作时间、VAP发生率,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吸痰管费用、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儿各103例,基础疾病一致,观察组平均每次吸痰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164.2±7.0)s比(227.2±8.4)s],V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7%比16.5%),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112.1±40.7)h比(148.1±46.3)h],经人工气道吸痰费用高于对照组[(464.1±28.1)元比(118.0±16.0)元],最终平均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32 102.1±2595.0)元比(35 174.0±3853.1)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比7.8%,P〉0.05)。结论封闭式吸痰较开放式吸痰可有效降低RDS患儿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总的住院医疗费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扩清联合支气管灌洗术治疗小儿急性脓胸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急性脓胸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微创扩清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扩清联合支气管灌洗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48,P0.05);两组治疗后PO2、PCO2及WBC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试验组治疗后PO2为(80.30±9.26)mmHg,PCO2为(45.53±4.27)mmHg,WBC为(8.85±3.62)G·L~(-1);对照组PO2为(70.33±8.75)mmHg,PCO2为(51.61±5.40)mmHg,WBC为(10.81±4.00)G·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8.8±2.4)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9±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46,P0.05)。结论采用微创扩清联合支气管灌洗术治疗小儿急性脓胸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康复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婴幼儿联合检测痰液及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探讨其在鉴别婴幼儿CAP病原学性质方面的意义。方法2010年8月至2012年9月我院儿科病房婴幼儿CAP病原学诊断明确的435例恩儿,根据病原性质分为3组:细菌感染组243例(混合细菌感染归人此组),病毒感染组106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组86例。比较分析痰液及血清PCT水平,同时检测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结果细菌感染组CAP患儿痰液PCT(8.44±1.08)ng/ml,明显高于病毒感染组(0.32±0.12)ng/ml和支原体感染组(0.24±0.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65.03,P〈0.01);血清PCT检测水平细菌感染组(6.69±1.36)ng/ml,亦高于病毒感染组(0.37±0.22)ng/ml及支原体感染组(0.42±0.2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0.46,P〈0.01);而病毒感染组与支原体感染组间痰液PCT、血清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血常规白细胞、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痰液、血清PCT〉0.5ng/ml为临界值,细菌感染组痰液、血清PCT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83%vs73.66%,x^2=13.92,P〈0.05)。痰液、血清PCT诊断婴幼儿细菌性CAP的敏感性分别为86.83%和73.66%,特异性分别为86.98%和88.54%,联合检测痰夜、血清PCT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2%和94.27%。结论联合检测痰液及血清PCT,对明确婴幼儿CAP病原体性质更具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