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瘦素和脂联素在儿童肥胖相关性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北京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研究项目的现况调查结果,非随机选择3 502名6~18岁学龄儿童(其中男1 784名,女1 718名)为研究对象,按照超重(包括肥胖)和高血压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4组,正常体重正常血压组(对照组,1 497名)、正常体重高血压组(HBP组,125名)、超重但血压正常组(OB组,1 349名)和超重合并高血压组(OB+HBP组,531名)。通过比较4组人群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以及瘦素和脂联素与血压之间的相关回归分析,探讨其与肥胖和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肥胖人群BMI、血压、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HBP组与对照组BMI、瘦素、脂联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组和OB+HBP组与对照组比较,BMI、SBP、DBP、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HBP组比较仍可见BMI、胰岛素和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与OB组比较,OB+HBP组BMI和胰岛素水平及男性的瘦素水平明显升高。血压与年龄、BMI、胰岛素、瘦素均呈显著正相关(r=0.260~0.643,P<0.01),与脂联素呈显著负相关(r=-0.171~-0.332, P<0.01)。但在调整胰岛素或BMI后,瘦素、脂联素与血压的相关性减弱或消失。结论 超重人群血压、胰岛素及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人群,脂联素水平低于对照人群。瘦素、脂联素可能通过肥胖或胰岛素抵抗与血压相关。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血清脂联素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早产儿出生后血清脂联素水平动态测定的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1-10月出生的新生儿70例.其中40例早产儿为研究组,足月儿30例为对照组.新生儿出生时由专人准确测量新生儿净体质量、卧式身长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血清脂联素水平.结果 28~33周早产儿出生第1、4、7、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6.19±3.78)mg/L、(18.15±6.60)mg/L、(21.33±2.23)mg/L、(26.18±4.06)ms/L;>33~37周早产儿出生第1、4、7、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分别为(12.91±4.26)mg/L、(20.27±5.33)mg/L、(19.08±7.32)mg/L、(23.34±1.55)mg/L;足月儿出生第1、4、7、28天血清联素水平分别为(19.59±5.25)mg/L、(26.55±8.76)mg/L、(21.07±4.31)mg/L、(25.38±7.32)mg/L,经统计学分析显示,新生儿出生第1天脂联素水平随着胎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F=32.27 P<0.05);脂联素与BMI呈正相关(r=1.24 P<0.05);早产儿第1天和第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有明显差异,第1、4、7天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足月儿第1、4、7、28天血清脂联素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产儿脂联素水平与胎龄、BMI和日龄均密切相关,脂联素在早产儿生长发育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肥胖症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脂联素 (adiponectin)与儿童肥胖症发病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121名 ,男62名 ,女59例 ,年龄2~6岁 ,其中肥胖症儿童62例 ,正常对照儿童59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脂各成分 ,包括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H)、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 (LDL_c)、高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HDL_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 ;酶学比色法测定游离脂肪酸 (FFA)水平 ;并分析脂联素与体重指数 (BMI)、血脂、游离脂肪酸间的相关性。结果①肥胖症儿童血浆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②肥胖症儿童血浆TG、TCH、LDL_c、HDL_c、apoA、apoB、FFA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③血浆脂联素与BMI呈显著负相关 (r= -0.35,P<0.05) ,与甘油三酯呈显著负相关 (r= -0.51,P<0.01) ,与血脂其他成分及游离脂肪酸均无相关性。结论作为新型脂源性激素 ,脂联素水平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症的发病有关 ,并且脂联素的变化早于血脂成分的改变 ;检测血浆脂联素 ,有助于判断儿童肥胖症发展趋势 ,为儿童肥胖症的防治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瘦素/脂联素值与肥胖儿童体质量指数及糖脂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探讨瘦素/脂联素(L/A)值与单纯性肥胖儿童体质量指数(BMI)、糖脂代谢及肥胖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单纯性肥胖60例和57例健康儿童,采用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测定其血清瘦素水平;ELISA法测定其血清脂联素、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其血脂各成分.分析并比较血清瘦素、脂联素及L/A值与肥胖儿童BMI、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结果 1.肥胖儿童血清瘦素、FINS和三酰甘油(T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加;脂联素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a<0.05,0.01).2.单纯性肥胖儿童瘦素与BMI、FINS、TG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408,0.301,0.301 Pa<0.05,<0.01);脂联素水平与BMI、FINS、TG均呈显著负相关(r=-0.360,-0.413,-0.258 Pa<0.01,<0.05).3.L/A值与BMI、FINS、TG呈显著正相关(r=0.780,0.764,0.601 Pa<0.001).结论 血清瘦素和脂联素与肥胖儿童的发病有关,可作为儿童肥胖的监控指标;L/A值较单独瘦素、脂联素更能反映肥胖症儿童的代谢状况,可为肥胖症儿童糖脂代谢提供更为有效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血清脂联素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KD 患儿45 例,其中冠状动脉损伤(CAL)患儿18 例,未合并CAL 患儿27 例;另选取健康儿童2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全自动生化测定仪检测血脂四项,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结果 合并CAL 与未合并CAL 组急性期、亚急性期、恢复期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期与亚急性期其水平均低于恢复期(P<0.01).在急性期与恢复期,CAL 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CAL 组(P<0.05).合并CAL 与未合并CAL 组血清TC、HDL、LDL 均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KD 患儿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C、TG、CRP 水平及CAL 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r 分别为0.31、0.30、0.34、0.35,均P<0.05.结论 KD 患儿存在血脂紊乱及低脂联素水平;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可能是全身炎症反应的结果;血清脂联素增加与CAL 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脂联素(adiponectin)是近年来发现的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是机体脂质代谢和血糖稳态调控网络中重要的调节因子,它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参与调节能量代谢。本研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新生儿血脂联素水平及其动态变化,探讨脂联素在胎儿、新生儿生长发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联素、瘦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胎儿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10月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86例。胎龄31~42周;男57例,女29例。根据不同出生体质量分为小于胎龄儿(SGA)组(16例),适于胎龄儿(AGA)组(41例)及大于胎龄儿(LGA)组(29例)。胎儿娩出后立即断脐留脐血20 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脂联素、瘦素及IGF-Ⅰ水平,同时检测其血脂水平,测量新生儿生长参数,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1.新生儿脐血瘦素、脂联素及IGF-Ⅰ水平无显著性别差异。2.脐血瘦素水平在SGA、AGA、LGA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LGA组显著高于AGA及SAG组(P<0.01,0.001);脐血瘦素水平与体质量、胎龄、头围、身长、足长及胎盘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1)。3.脐血脂联素水平与出生体质量、头围、足长、BMI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5)。脐血脂联素水平在SGA、AGA、LGA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01),LGA组高于AGA及SAG组(Pa<0.01)。4.LGA组脐血IGF-Ⅰ水平显著高于AGA及SAG组,3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1);脐血IGF-Ⅰ水平与体质量、头围、身长、足长及胎盘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a<0.01)。5.脐血瘦素与脂联素、IGF-Ⅰ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a<0.01),脐血脂联素与IGF-Ⅰ水平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6.SGA、AGA、LGA3组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a>0.05)。脐血IGF-Ⅰ水平与三酰甘油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脐血脂联素、瘦素水平与血脂各指标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a>0.05)。结论瘦素与脂联素、IGF-Ⅰ在胎儿宫内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肥胖儿童血清瘦素(LP)和脂联素(AP)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多导睡眠记录仪(PSG)确诊的41例OSAHS患儿,将其分为OSAHS肥胖组(21例)、OSAHS非肥胖组(20例);另选保健科门诊就诊的28例儿童分为单纯肥胖组(18例)和健康对照组(1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儿童血清LP和AP水平,并分析OSAHS肥胖患儿血清LP和AP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呼吸睡眠紊乱指数(AHI)的相关性。结果单纯肥胖组、OSAHS非肥胖组、OSAHS肥胖组血清LP水平依次升高,且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血清AP水平则依次减低,且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a<0.05);OSAHS肥胖组血清LP水平分别与BMI、AHI呈显著正相关(r=0.59,0.79 Pa<0.01),血清AP水平与BMI、AHI及L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59,-0.67,-0.76 Pa<0.01)。结论OSAHS肥胖患儿血清LP水平升高、AP水平减低与其体内存在LP抵抗和AP合成反馈调节机制障碍有关,LP、AP、肥胖与儿童OSAHS有独立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胎盘上瘦素和脂联素基因表达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关系,以及瘦素和脂联素表达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本院分娩的GDM孕妇及其新生儿各40例为GDM组,同期分娩糖耐量正常的孕妇及其新生儿各40例为对照组,分娩时留取两组孕妇的胎盘组织,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测定胎盘组织中瘦素及脂联素mRNA表达量,新生儿出生2h内测量体重、身长、头围、上臂围及GDM组新生儿的血糖值。比较两组孕妇胎盘中瘦素及脂联素mRNA表达水平,对GDM组瘦素和脂联素mRNA表达量与新生儿体质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GDM组胎盘中瘦素表达量高于对照组,脂联素低于对照组[(0.097±0.051)比(0.065±0.033),(0.054±0.029)比(0.082±0.043),P均<0.05],血糖控制欠佳的GDM孕妇差别更明显。胎盘组织中脂联素mRNA表达量与新生儿体重、头围负相关(r分别为-0.425和-0.367,P<0.05)。结论 GDM时胎盘中瘦素和脂联素表达水平的改变可能与GDM发病存在关联,且胎盘脂联素水平的改变可能对宫内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瘦素及铁蛋白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血清瘦素(leptin)和铁蛋白(SF)水平变化,探讨血清瘦素及SF与ALL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22例初治、26例缓解期ALL患儿及25例健康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同时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SF水平。结果ALL初治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化疗缓解半年后,其血清瘦素浓度上升至正常水平;ALL初治组血清S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缓解后其血清瘦素浓度降至正常水平。结论血清瘦素和SF可作为判断ALL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及进一步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对我院确诊的9例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结果9例发病年龄均小于3岁,男∶女为7∶2,89%患者急性起病,89%患者因出血就诊。肝大患者占78%,所有患者均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中度贫血患者占89%。骨髓幼稚巨核细胞均大于20%。所有患者肿瘤细胞均表达CD41抗原。3例患者伴有染色体复杂核型异常。本组患者均失访。结论1.本病临床是以出血、肝脏肿大为主要表现,其发病年龄小,急性起病、男性较多见。2.常伴血小板重度减少,免疫标记CD41细胞是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快捷的诊断方法,本病可伴有复杂核型。3.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量残留病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微量残留病 (MRD)检测的临床意义 ,进一步了解ALL复发与缓解的生物学特点。方法 分析近 10年来有MRD检测资料的 77例初治ALL ,对其中 4 4例进行动态追踪检测MRD。主要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 ,以免疫球蛋白重链和T细胞受体δ基因重排作为肿瘤标志。结果 初治标本PCR检测MRD阳性者和阴性者的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化疗 3个月时PCR检测转阴的病例复发率明显低于未转阴的病例 (P <0 0 5 ) ,且与临床分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RD的动态检测可以作为小儿ALL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PCR法动态监测MRD ,有助于完善白血病分型、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58例混合谱系白血病(MLL)融合基因阳性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影响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因素。方法以58例MLL融合基因阳性的ALL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比治疗组及放弃组的临床特征,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lon-rank方法进行组间比较,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独立因素的影响。结果 58例患儿放弃治疗20例,依从治疗38例,总完全缓解(CR)率76%(29/38),其中MLL-AF4组CR率11%(1/9),非MLL-AF4组CR率97%(28/29),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总体3年EFS为(60.4±8.4)%,5年EFS为(45.7±9.8)%,MLL-AF4、MLL-AF9、dupMLL三组5年EFS分别为(11.1±10.5)%、(66.7±9.5)%、(75.0±15.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LL融合基因阳性ALL的预后与MLL融合基因类型有关,MLL-AF4阳性患儿较其它类型CR率低,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疗效情况,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方法 收集2005年至2010年住院治疗的初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IC-BFM2002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运用Kaplan-Meier法统计分析患儿的5年OS和EFS.结果 80例患儿,男女比例1.22∶1,中位年龄4岁3个月,标危33例(41.2%),中危37例(46.3%),高危10例(12.5%),白细胞(WBC≥20×109/L)22例(27.5%),BCR/ABL阳性3例(3.8%);MLL基因重排1例(1.3%);TEL/AML阳性17例(21.3%).完全缓解79例(98.8%),5年OS和EFS分别为(85.9±4.0)%和(79.2±4.7)%,其中标危组5年EFS(86.6±6.4)%,中危组5年EFS (81.1±6.4)%,高危组5年EFS(48.0±16.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3,P<0.05).复发12例(15.o%),中位时间23.5个月.死亡11例(13.8%),中位时间13个月.结论 初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好,标准的分型诊断及危险度分层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曲霉菌感染,尤其是肺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血液肿瘤病房7例曲霉菌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发病时间、诱因,临床症状及X线、CT表现及治疗效果。通过血或痰等分泌物培养,X线及CT检查等诊断。所有粒细胞缺乏的发热患者积极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予大扶康预防或经验治疗,3~7天无效者改用两性霉素B。结果诊断曲霉菌肺炎6例,曲霉菌鼻窦炎2例(1例合并肺炎)。鼻窦炎1例鼻窦冲洗液培养为曲霉菌。另1例口唇坏死组织切片见大量菌丝及孢子。曲霉菌肺炎主要根据肺部CT特征性改变及治疗转归临床诊断。2例原发病未缓解者死亡,其它5例均经两性霉素B治疗好转。两性霉素B副作用主要有:寒战、高热、低钾血症及一过性肾功能损害,均无需停药。结论深部曲霉菌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困难,肺部CT检查对其早期发现、及早治疗有重要意义。曲霉菌肺炎典型CT改变为球形或团块状阴影,伴“晕轮征”或“新月征”。以胸膜为基底的楔形实变影提示发生致命性咯血的可能。两性霉素B疗效肯定,副作用可耐受。原发病的缓解及粒细胞恢复也是真菌感染能否治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瘦素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与代谢类激素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03~2004年出生的83例足月新生儿进行瘦素、胰岛素(RI)、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T3、T4)测定,测量新生儿出生体重、身长、记录性别及分娩方式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评估新生儿营养状态。结果(1)足月新生儿脐血瘦素质量浓度为(10.53±5.04)μg/L,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2)新生儿脐血瘦素质量浓度与体重指数呈正相关(r=0.5196,P<0.01)。瘦素质量浓度在大于胎龄(LGA)儿、适于胎龄(AGA)儿、小于胎龄(SGA)儿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AGA儿组明显低于LGA儿组而高于SGA儿组。(3)新生儿脐血瘦素质量浓度与GH呈正相关(r=0.5946,P<0.01),与RI呈正相关(r=0.4364,P<0.05),与TSH呈负相关(r=-0.4268,P<0.05),与总T3、总T4呈正相关(r分别为0.4472、0.3571,P均<0.05)。结论瘦素对胎儿宫内生长发育起重要的调节作用,与代谢类激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单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评估所采用的2004全国小儿血液病学术会议关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方案(简称04方案)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年10月-2007年6月282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简称急淋)患儿,参照04方案诊疗建议进行诊断、分型及治疗;按危险度分型进行统计并用SPSS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2004年10月-2007年6月88例新诊急淋患儿接受了04方案化疗,总完全缓解(CR)率为91.30%(63/69),标、中危组CR率均为100%(37/37),高危组CR率为81.25%(26/32);总4年无病生存率(EFS)为(59.73±7.22)%,标、中危患儿的EFS分别为(75.60±9.71)%和(65.50±11.69)%,高危组EFS为(44.03±12.36)%;总复发率为18.18%,骨髓复发占87.50%,单纯的中枢复发占12.50%;化疗相关死亡率为9.09%,其中诱导缓解治疗阶段因感染死亡7例(7.95%),真菌是主要病原菌.结论 应用04方案对儿童急淋进行诊治疗效满意;化疗第19天(d_(19))骨髓幼稚细胞数和临床危险度分型是独立的预后指标,大剂量甲氨蝶呤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起到了重要作用;诱导期化疗过强,化疗相关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9.
497例儿童少年急性白血病髓外浸润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儿童少年急性白血病 (AL)髓外浸润临床特点 ,指导临床治疗 ,提高长期生存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97例儿童少年AL ,为 1 996年 5月~ 2 0 0 3年 5月我院初诊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儿。结果   1 7岁以下儿童少年AL中 ,ALL占 6 3% ,ANLL 33%。ALL初诊者髓外浸润中以纵隔浸润最多见 ,并多见于T -ALL患儿。髓外浸润在ALL高危组中的发生率最高。ANLL初诊时的髓外浸润常见部位为CNS、皮肤、眼部、胸膜等 ,多发生于M2b、M4 和M5型患儿。初诊时CNS浸润ANLL比ALL常见 ,中位年龄 1 2岁 ,男性高白细胞者多发 ,发生CNS浸润最常见的是M2b型 ,均有染色体t( 8;2 1 )异常。治疗中髓外复发主要在ALL患儿的CNSL ,发病率 1 4 .5%。结论儿童少年AL髓外浸润多见于T -ALL及M2b患儿 ,与预后不良有关。早期发现 ,积极治疗 ,可降低儿童少年AL的CNSL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