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方法收集自2006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移植病房进行的亲缘haplo-HSCT治疗儿童AL共23例,总结临床特征,观察haplo-HSCT后植入情况、无病及总体生存率、白血病复发及相关并发症,分析影响生存率的因素。结果 23例AL患儿中,男16例,女7例,中位年龄8.0(4.0~13.5)岁。供者中父亲8例,母亲9例,兄弟姐妹6例,HLA配型3/6相合11例,4/6相合8例,5/6相合3例,6/6相合1例(来自患儿母亲)。回输CD34+细胞平均数10.59(2.90~39.44)×106/kg,回输MNC平均数16.58(6.06~27.49)×108/kg。所有患儿均获得完全植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Ⅰ°~Ⅱ°20例,占87%;Ⅲ°~Ⅳ°3例,占13%;慢性GVHD发生率59%(13/23)。中位随访时间896(62-2443)d。死亡病例中5例为白血病复发,6例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12例无病存活。5年总生存率52.2%。复发率21.7%。仅复发为影响生存率的因素,与白血病类型、病人性别、年龄、移植前状态,预处理方案、aGVHD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haplo-HSCT治疗儿童AL总生存率可达到50%以上,复发率相对较低,GVHD以轻度为主,重度GVHD可控制理想。多因素分析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原因为原发病复发,但是GVHD仍是可能影响因素,由于病例数较少,需要扩大样本量再评估。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9,(1)
目的探讨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治疗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AMKL)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14例AMKL患儿进行Haplo-HSCT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男性9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2(1. 4~3)岁,13例为第一次Haplo-HSCT,1例为非血缘全相合无关供者移植半年后复发挽救性二次移植。HLA配型均为父母亲单倍型。使用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同时兼顾患儿个体实际情况制定的个体化方案。移植物为骨髓和/或外周血干细胞,输注单个核细胞中位数为10. 2(2.3~12.7)×10~8/kg,CD34+细胞中位数为6.2(2.0~11.5)×10~6/kg,非血缘脐带血做为第三方细胞辅助治疗。结果中性粒细胞、血小板重建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4d和15d。28d评价供受者间基因嵌合率完全供者型占92%(12/13),1例移植后排斥,1例移植11d尚未植活,死于弥漫性肺出血。Ⅰ~Ⅳ度aGVHD发生率为61%(8/13),其中Ⅲ~Ⅳ度aGVHD3例,其中1例因aGVHD死亡,cGVHD累积发生率53%(7/13),其中广泛型cGVHD为0。CMV/EBV病毒激活率30%(4/13)。3例移植后早期复发(100d内),复发率为23%(3/13),9例患儿免疫残留持续阴性,为供者型完全嵌合,无病生存至今,存活的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1(8~61)个月,总生存率为64%(9/14)。结论 AMKL单纯依靠化疗预后差,Haplo-HSCT可以改善AMKL患儿预后,提高生存率,但仍有部分患儿早期复发,减少复发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该文涉及各类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如骨髓移植(BMT)、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SCT)和脐血移植(UCBT)治疗白血病的优缺点及HSCT在儿童白血病治疗中的地位。绝大多数儿童白血病可通过正规联合化疗根治,仅少数(约20%)高危、难治及复发的白血病是异基因HSCT的适应证,无适合的同胞供体时,可选择HLA全相合非血缘相关BMT或PBSCT,UD-UCBT更适合于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UDT)治疗儿童难治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连续在我院接受UDT的46例白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患儿接受全身放疗为主的预处理、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I)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儿采用白消安清髓.结果 中位年龄8.0(2~17)岁,3年总存活率(OS)63.0%,23.9%患儿死于移植相关并发症,13.0%患儿死于白血病复发.移植过程中33.3%出现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55.6%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13.9%为慢性广泛性GVHD).大于10岁、小于10岁患儿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vs. 76.9%,P=0.015);ALL患儿3年OS明显差于CML和AML(38.4%、66.7%vs. 80.0%,P=0.034);高危白血病疗效明显差于低危患儿(45.8% vs.81.8%,P=0.012);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高分辨6/6全相合、1/6不合较2/6位点不合患儿的OS显著增高(75.0%,75.0% vs.16.7%,P=0.007);移植中出现Ⅲ~Ⅳ度与0~Ⅱ度aGVHD患儿相比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0% vs.66.7%,P=0.494).结论 UDT治疗我国儿童难治性白血病疗效令人满意.小于10岁、HLA相合度高是UDT的有利因素,髓系、低危白血病疗效优于其他白血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父供子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对2例高危白血病接受父供子单倍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患儿回输有核细胞数分别为17.7×108/kg、8.3×108/kg,白细胞植活时间分别为+7 d和+16 d,血小板植活时间分别为+18 d和+8 d;2例均转为完全供者型;1例出现急性肠道GVHD(Ⅳ度),1例出现皮肤Ⅱ度GVHD;1例因移植后感染于+146 d死亡,1例存活,均无白血病复发倾向。结论非去T细胞性单倍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正逐渐成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缺乏HLA完全相合相关或无关供者的高危难治性白血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同时也提示父亲或父系抗原供者同样可以作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7.
8.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的疗效及合并症.方法脐血移植(UCBT)治疗9例重症β地中海贫血(β-thal)、1例慢性特发性溶血性贫血(CIHA)、3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3b、M2a、M5)及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5例β-thal及1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期(CML-CP)患儿.同胞UCBT8例中5例HLA相合(6/6),5/6为1例,3/6为2例.6例非血缘相关脐血移植(UD-UCBT)中4例为6/6,1例5/6,双份脐血混合者为5/6和6/6.allo-PBSCT中5例均为血缘相关,HLA相合同胞及1例5/6父亲供者.输入脐血(UCB)有核细胞数(NC)为7.5(3.4~19.4)×107/kg,外周血NC为9.39(2.5~14.4)×108/kg.结果血缘相关脐血移植(RD-UCBT)8例中植入6例,其中排斥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病(HVOD)1例,恢复地中海贫血状态2例;UD-UCBT中2例β-thal及2例AML均植入,1例AML-M5复发,AML-M3b自体恢复造血并完全缓解,1例AML-M2a死于巨细胞病毒间质性肺炎,1例ALL未植入,死于败血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8例(80%),III度以上2例,广泛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2)例.β-thal总生存率为90%,无病存活率(EFS)为60%,平均生存时间为21个月(2~42个月).allo-PBSCT病例全部植入,cGVHD5例,III°以上者2例,广泛cGVHD3例,死于HVOD1例.EFS5例,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3~26个月).结论UCBT及allo-PBSCT是治疗儿童血液病的有效方法,UD-UCBT首次成功治疗β-thal.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次单倍体移植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儿童急性白血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4年3月1日—2022年5月30日儿童急性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复发后接受二次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例病例资料,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例,分析二次移植后总体生存率、无病生存率、移植相关死亡率。结果 7例患儿均完成造血重建,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11(9-17)天,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13(9-18)天,随访至2022年5月30日,1例因原发病未缓解死亡,1例于移植+86天原发病复发,且合并休克、呼吸衰竭,家属放弃治疗死亡。2例合并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为皮肤局限型。1年总生存率(OS)71%(5/7),1年无病生存率(DFS)43%(3/7)。结论 二次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白血病疗效较好,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儿童白血病患儿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65例中国非亲缘性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回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1998—2004年,广州脐血库向国内25家移植中心提供非亲缘性脐血治疗恶性及非恶性肿瘤性疾病患者65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与非亲缘性脐血移植密切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脐带血均采自广州市妇婴医院正常分娩的足月顺产产妇,脐血分离、冻存、复温方法参照纽约脐血库的标准及相关文献;选择脐血的依据是HLA相合程度及有核细胞数量。结果65例接受非亲缘性脐血移植的病例中,白血病49例,遗传缺陷性疾病16例;男性42例,女性23例;受者中位年龄10岁(1~33岁);中位体重27kg(10~67kg);HLA-A、B,DRB1匹配全相合9例,1个位点不合43例,2个位点不合13例;总有核细胞(TNC)中位输入量5.7×107/kg[(1.84~20.00)×107/kg]。移植后植入50例有核细胞总数(ANC>500/μl),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7.5d(7~44d),植入率77%;41例受体发生GVHD,发生率为63%。30例长期存活(无病生存时间>365d),无病存活率为61%。结论非亲缘性脐血移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晚期神经母细胞瘤临床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 ,即使通过化疗、放疗及手术等综合治疗 ,晚期患儿仍生存率极低。为提高治愈率 ,本中心对 1 1例晚期患儿进行了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方法 本组平均年龄 3 8岁 ( 2~ 6岁 ) ,平均体重 1 5 3kg( 1 1 6kg~ 2 0kg)。 2例为原发于胸腔的Ⅲ期患者 ,9例均为原发于腹腔伴有广泛骨髓转移的IV期患儿。虽然大剂量化疗及积极的手术治疗 ,4例患儿移植时原发肿瘤仍未完全清除 ,属带瘤移植。因对其中 2例未缓解患儿进行了两次移植 ,1 1例患儿共进行了 1 3例次移植。 3例次直接采集骨髓 ,另 1 0例次采用外周血造干细胞进行移植。为减少移植后复发 ,4例患儿采集物经CliniMACS进行了CD+3 4细胞分选的净化处理。所有患儿均采用VP1 6 +卡铂 +马法兰的预处理方案。结果 采集骨髓及外周血得到的单个核细胞分别为 ( 5 7± 0 9)× 1 0 8/kg和 ( 5 7± 1 0 )× 1 0 8/kg ,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所有患儿移植后都获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恢复至 0 5× 1 0 9/L的平均时间为 1 0 5± 5 7天 ,非输血依赖的血小板大于 2 0× 1 0 9/L的时间为 1 6 8±9 4天 ,血小板大于 50× 1 0 9/L的时间为 33 1± 2 0 1天 ,移植过程中平均输注红细胞2 2± 2 0单位 ( 0~ 8单位 )?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小儿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出血性膀胱炎(HC)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二院儿科完成的52例小儿HSCT后11例HC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1例HC中轻度(Ⅰ~Ⅱ度)6例,重度(Ⅲ~Ⅳ度)5例;早发性4例,迟发性7例;发病时间为术后+2d至+25d(中位数为+15d),病程3~60d(中位数为17d)。临床表现均有血尿,其中典型尿频、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7例。HC患儿组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和血小板植入时间与非HC患儿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受者移植年龄≥6岁、aGVHD阳性、CMV感染组的HC发生率分别高于年龄<6岁(32.1%和8.3%,P<0.05)、GVHD阴性(34.6%和7.7%,P<0.05)、CMV未感染组(62.5%和13.6%,P<0.05)。结论小儿HSCT后HC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受者移植年龄≥6岁、aGVHD阳性、CMV感染为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中枢神经系统(CNS)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病因、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预后,提高 CNS 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13例行HSCT治疗的患儿发生癫痫、高血压脑病、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和移植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等HSCT后CNS并发症的诱因、发病特点及预后。结果113例行HSCT治疗患儿中共7例(6.2%)发生了CNS并发症,其中1例死亡。7例患儿中,6例为HLA不全相合,1例患儿为HLA全相合。7例患儿在预处理时均应用ATG。结论 VHLA配型不全相合可能是HSCT后发生CNS并发症的高危因素。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并积极治疗CNS 并发症,可降低其病死率及后遗症的发生,有效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免疫标记的变化情况,探讨供受者allo-HSCT前不同HBV免疫状态与allo-HSCT后受者HBV免疫标记变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130例儿童血液病患儿移植前后HBV免疫标记物(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cAb)、HBV-DNA等临床资料,移植后随访中位时间18(6 ~36)个月.结果 (1)allo-HSCT前:HBsAg阴性患儿126例,阳性4例;HBsAb阳性患儿92例;HBsAg阳性供者6例,余均为HBsAg阴性供者.(2)allo-HSCT后:16例移植前HBsAb阴性受者移植后转为HBsAb阳性:66例移植前HBsAb阳性受者接受HBsAb阳性供者移植后,47例仍为HBsAb阳性,18例为HBsAb阴性,1例发生HBV再激活;21例移植前HBsAb阳性受者接受HBsAb阴性供者移植后,13例转为HBsAb阴性.(3)移植前供者HBsAb阳性,输注CD34+细胞>7.24×106/kg、移植前受者HBsAb滴度高低对移植后受者HBsAb转为阴性有显著影响,P值分别为0.005、0.040和0.000.(4)2例移植前合并HBV感染患儿移植后发生HBV再激活,2例移植前无HBV感染患儿接受大三阳供者移植后继发HBV感染.结论 HBsAb阴性患儿接受HBsAb阳性供者allo-HSCT后,在造血和免疫功能重建的同时,其体内可产生针对HBV的保护性抗体;移植后受者HBsAb随时间逐渐丢失,丢失的比例与移植前受者HBsAb滴度高低、输注CD34+细胞数高低、供者HBsAb阳性与否明显相关.因此,移植前对供受者进行针对HBV的免疫接种及移植后免疫重建后对受者再次免疫接种有利于预防移植后HBV激活及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治疗儿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ML)的治疗效果,寻找可能的影响因素,以期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接受allo-HSCT治疗的20例儿童CML患者,分别从年龄、性别、诊断至移植间隔时间、供受体HLA配型相合情况、移植时患儿疾病状态以及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ost-v-host disease, GVHD)等多种因素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截止至随访日期,20例患者中,13例无病存活,7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急性重度GVHD,2例死于慢性GVHD及其并发症,1例死于移植后复发,3年总无病生存率为(64.6±1.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影响儿童CML治疗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也进一步证明仅年龄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1)。各种严重急慢性 GVHD是引起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原因。选择10位点全相合的供体进行移植治疗预后好。结论:allo-HSCT能有效治疗儿童CML,对于年龄≥10岁的CML患儿宜早期行allo-HSCT移植治疗,且尽可能选择10位点全相合的供体进行移植,积极防治GVHD,改善CML患儿移植治疗后的转归。 相似文献
17.
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的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allo-HSCT后EBV相关性PTLD(EBV.PTLD)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高危)(ALL—HR)2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3例,异基因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UCBSCT)1例。结果4例患儿分别于allo.HSCT后第53、101、22、42d发生PTLD。临床表现为发热、鼻塞、扁桃体肿大、淋巴结肿大和肝脾肿大,移植前均EBNA-1-IgG(+)、VCA.IgG(+);移植后EBV.DNA1.69×10^4~8.62×10^8 copies/mL。经淋巴结病理活检确诊为EBV-PTLD,其中1例为T细胞来源,3例为B细胞来源。例1予减停免疫抑制剂、使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OP方案化疗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U)治疗,PTLD反复且发生严重皮肤GVHD、肺部感染,移植后第193d死亡。余3例予减停免疫抑制剂及利妥昔单抗治疗,临床表现消失且EBV.DNA转阴,分别随访17、12、7个月均无病存活。结论动态监测EBV—DNA对PTLD早期发现具有重要意义。减停免疫抑制剂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EBV-PTLD疗效明显。化疗可导致严重感染,DLI治疗存在严重GVHD危险,不宜作为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