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EB病毒感染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李强 《临床儿科杂志》2005,23(4):248-250
EB病毒(EBV)是已知的8个人类疱疹病毒之一。自1958年Burkitt首次报道Burkitt淋巴瘤及1964年Epstein和Barr在Burkitt淋巴瘤标本的体外传代细胞中发现EBV以来,已有多种疾病被证实与EBV感染有关,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因Epstein和Barr两位科学家首次发现存在于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中而命名,又称人类疱疹病毒4(human herpes virus-4,HHV-4),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通过输血和性传播~([1-6])。EBV在我国人群的感染率超过95%。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儿童原发性EBV感染的年龄较20世纪80年代已有所延迟,但青少年的血清EBV抗体阳性转化率仍达90%~([4])。  相似文献   

3.
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 ,EBV)是一个具有复杂基因组的人类疱疹病毒 ,全球 90 %以上的人受到过该病毒的感染。由于EBV对人类的普遍易感性和与多种人类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EBV感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EBV的免疫学特性、免疫系统对EBV感染的控制作用及EBV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EBV感染相关疾病致病机理已成为近来重要的研究课题。一、EBV分子生物学特点与功能(一 )形态与结构1 96 4年EpsteinAchong和Barr[1] 首次从淋巴瘤细胞株分离出疱疹样病毒 ,命名为EB病毒。EBV属于γ疱疹病毒科 ,形态与其他人…  相似文献   

4.
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EBV),属于疱疹病毒,γ亚科,通过唾液的接触在人群中传播。该病毒被发现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因其感染的普遍性及感染后终生潜伏而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彻底清除,所以被称为“无处不在的成功病毒”。发展中国家2岁以下儿童EBV血清阳性转化率可达95%以上,由此可见一斑。在如此高的EBV血清阳性转化率下,大多数个体以“无症状”亚临床状态存在。对EBV致病性的认识,从最早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到非洲高发的伯基特淋巴瘤,  相似文献   

5.
<正>1EB病毒概述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双链DNA病毒,γ亚科,1964年由Epstein、Barr等首次在非洲儿童的恶性淋巴瘤组织培养中发现。EBV的人群感染率超过  相似文献   

6.
刘涛  汪伟  童凡 《临床儿科杂志》2004,22(12):820-821,828
EB病毒(EBV)是由Epstein、Barr于1964年从Burkitt淋巴瘤细胞系中分离到的DNA病毒,主要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等有关,在成人和儿童研究较多。而有关先天性EBV感染,国外报道不多,国内未见报道。我院新生儿科自2001年9月~2002年9月收治3例,经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EB病毒感染相关性肾损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因1964年由Epstein和Barr在淋巴细胞培养物中首先发现而得名,属疱疹病毒科之γ亚科,是一种呈线性双链排列的DNA病毒,具有嗜淋巴细胞性和嗜上皮细胞性的特点,其主要特异性病毒抗原为壳抗原(viral capsid antigen,VCA)、早期抗原(early an-tigen,EA)和核抗原(nuclear antigen,NA).  相似文献   

8.
EB病毒(EBV)系首先由Epstein和Barr于1963年应用电镜观察法从非洲儿童淋巴瘤体外培养的淋巴瘤细胞系中发现的一种新的人类疱疹病毒.世界各地均有分布,为90%以上的成人所携带.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  相似文献   

9.
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属疱疹病毒科γ亚科中惟一能引起人类感染的淋巴滤泡病毒,近50年来的研究证明EBV与淋巴瘤、白血病、移植后淋巴增生性疾病、鼻咽癌、胃癌等多种人类肿瘤发生有关。由于EBV对人类的普遍易感性,近年有关EBV的免疫学特性、逃避机体免疫应答的机制、EBV感染相关疾病的致瘤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研究有了很大进展,本文就相关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EB病毒感染与血液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病毒感染可引起血液系统异常或导致血液系统疾病,如疱疹病毒中的EB病毒(EBV)、卡波西肉瘤病毒(KSHV或人类疱疹病毒-8)、巨细胞病毒(CMV)、细小病毒B19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EBV、KSHV、CMV等疱疹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全球90%以上成人曾感染过EBV,一般均无临床症状,其体内少数B淋巴细胞中有潜伏EBV存在。  相似文献   

11.
血尿和疱疹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HSV)与巨细胞病毒(CMV)共属疱疹病毒属,在儿童中感染相当普遍,尤其是呼吸道感染、肝功能受损等,临床报道较多,但HSV和CMV所致的肾损害临床报道较少,现就血尿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为人类最常见病毒感染之一,发展中国家4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高达90%以上,绝大部分为无症状亚临床感染,仅部分感染者临床上表现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而发达国家IM主要见于青少年,EBV原发感染后IM发生率一般约26%~74%[1-2]。EBV即人类疱疹病毒Ⅳ型  相似文献   

13.
<正>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是一种嗜人类B淋巴细胞的γ疱疹病毒,它与淋巴瘤、鼻咽癌等多种人类肿瘤发生有关[1]。Burkitt淋巴瘤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研究提出EBV在Burkitt淋巴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2-3]。现就EBV感染、Burkitt淋巴瘤及两者之间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非嗜肝病毒感染所致的肝脏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肝炎病毒和巨细胞病毒外,许多病毒感染都可引起肝脏损害。包括除巨细胞病毒外的其他疱疹病毒[如EB病毒(Epstein Bar virus,EBV)、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 virus,HSV)、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6型等]、腺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和轮状病毒(ro- tavirus,RV)等均可引起一过性或持久性肝损害,严重者表现为暴发性肝炎。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EB病毒感染及其相关疾病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Zhao LQ  Qian Y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0):797-799
Epstein-Barr(EB)病毒是疱疹病毒科γ亚科中惟一能引起人类感染的淋巴滤泡病毒(1ymphocryptovirus),是20世纪50年代在研究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BL)进而成功建立BL细胞系后在电镜下首次观察到的疱疹病毒样颗粒^[1]。EB病毒具有嗜B淋巴细胞特性,能够在B淋巴细胞中建立起隐性感染,刺激细胞增生和转化。血清学研究发现,超过90%的成年人血清中EB病毒抗体阳性,而且EB病毒能够在已产生抗体的宿主体内持续存在^[2]。  相似文献   

16.
EBV(Epstein-Barrvirus)感染是全球性普遍问题,文献报道EBV感染除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Epstein—Barrvirus-associated lymphohistiocytosis hemophagocytic,EBV—HLH)、非洲伯基特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BL)、鼻咽癌和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密切相关外,  相似文献   

17.
正Epstein-Barr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疱疹病毒Y亚科,双股DNA病毒,由衣壳蛋白和类脂质双分子层构成,于1964年在非洲Burkitt淋巴瘤患者细胞悬液中首次发现,分EBV 1和EBV 2两型。全球90%的成年人EBV抗体阳性[1],亚洲及发展中国家首次感染常发生在儿童,美国和西欧首次感染常发生在成人。EB病毒感染与多种B淋巴细胞肿瘤有关,包括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EB病毒(EBV)感染后机体产生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CD8~+/CD4~+细胞毒性T细胞(CTL),清除病毒控制EBV感染.EBV原发感染后临床表现多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尚不明确,其特异性T细胞对控制病毒感染起到关键作用.随访研究发现EBV原发感染后针对裂解期和潜伏期病毒抗原特异性T细胞功能变化不同,同时对EBV特异性T细胞亚群的分析发现,T细胞的迁移活化在EBV感染机制中亦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广东省中山市儿童EB病毒(EBV)感染情况及流行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至2013年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EBV-DNA的疑似EBV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 402例疑似EBV感染患儿中,EBV-DNA检出阳性409例,总阳性率为12.0%。其中2011年阳性率为8.1%,2012年为10.4%,2013年为19.5%,三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患儿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学龄前组为最高。EBV感染性疾病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最多(61.6%),其次为呼吸道感染(26.7%)、颈淋巴结炎(3.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等。在部分EBV感染患儿中,检出MP-IgM阳性79例,CP-Ig M阳性47例,细小病毒B19-IgM阳性20例,单纯疱疹病毒IgM阳性11例,巨细胞病毒IgM阳性10例,风疹病毒Ig M阳性4例。结论中山市儿童EBV-DNA阳性年检出率呈上升趋势,EBV感染后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最常见,但可累及多个系统。EBV感染后可能伴有多种病原抗体阳性。  相似文献   

20.
婴儿血中四种疱疹类病毒DNA及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ong GP  Shang SQ  Du LZ  Yu XL  Xu YP  Wu XJ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5):367-370
目的 建立1种能快速区分4种疱疹类病毒DNA的特异性酶切图谱。方法 在疱疹类病毒高度同源序列DNA多聚酶基因中设计1对通用引物,该引物能同时扩增单纯疱疹病毒Ⅰ型与Ⅱ型(HSVⅠ/Ⅱ)、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人巨细胞病毒(CMV)4种病毒。选择BamHI和BstUI2种内切酶对同一PCR产物进行酶切,建立了能区分4种疱疹类病毒的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法。采用PCR-RFLP和ELISA法,对75例怀疑病毒感染的患儿和38名健康儿童的血标本进行上述4种病毒DNA及IgM抗体检测。结果 4种标准病毒株PCR扩增后产物为510~592bp,经酶切后能区分病毒种类,其最小检出量为0.1fg,与乙型肝炎病毒、新型隐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和人类基因组:DNA无交叉反应。用该方法检测临床75份血标本,阳性23份,其中CMV、EBV和HSVⅡ感染分别为13、4和5例,HSVⅠ为1例,同时用ELISA法检测该标本,10例阳性,分别为CMV5例、EBV3例和HSVⅡ2例。在38例健康体检儿童的血标本中上述4种病毒DNA及IgM抗体均为阴性。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4种疱疹类病毒特异性酶切图谱具有特异敏感,快速准确的特点,能检测到ELISA法不能检测到的疱疹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