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1976年美国在退伍军人集会时,首次发现一批原因不明的肺炎患者,故称此病为退伍军人病。本病为死亡率高的细菌性肺炎。现世界各国相继报告,此病多发于居住在旅馆、大厦、医院等地使用空调的人,肾脏  相似文献   

3.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病因尚未定论的常见多发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笔采用逍遥冲剂配合乳平胶囊对98例乳腺增生病患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率达95.4%,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乳腺Paget病的X线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乳腺Paget病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结合临床及病理资料系统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乳腺Paget病的X线平片。结果:乳腺X线检查阳性发现率为87.5%。主要X线表现为:乳房内肿块4例,其中2例伴有乳头凹陷。乳房内成簇成片钙化3例,其中1例伴有乳头乳晕皮肤增厚,均无腋下淋巴结转移。结论:虽然乳腺Paget病的X线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X线检查是乳头湿疹样改变的绝对指征。放射科医生能够认识和掌握Paget病的临床特征,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乳腺钙化的X线影像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乳腺X线摄影经常发现钙化,但判断其性质是诊断难点。本文重点从钙化的形态和与之关联的密度、钙化的分布特点等方面系统评价乳腺钙化,并对乳腺钙化产生的原因和对钙化的诊断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乳腺Paget病X线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照分析乳腺 Paget病术前 X线、标本 X线和病理所见。方法 :分析 11例病理证实的 Paget病。其中 8例 ,对手术切除的新鲜标本 ,经冷冻处理后 ,进行了切片和 X线摄影。由放射科和病理科医师共同检查分析每个有价值的部位。结果 :5例乳头扁平或缺损变形。 8例乳晕皮肤增厚 ,其中 6例并发乳晕后三角影。 5例出现肿块。 6例显示钙化。结论 :乳头乳晕的改变和可追踪到乳头的钙化是特征性 X线表现 ,X线检查对本病的诊断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腺病瘤的X线及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7在本院就诊的13例乳腺腺病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人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均为女性,年龄24~55岁,平均43岁.X线检查13例,超声检查12例.10例患者查体可触及结节.结果 13例共14个病灶,其中1例患者为双侧腺病瘤.大小范围0.8~11 cm,平均3.1 cm,其中>5 cm结节3个.X线表现: 14个病灶中,8个表现为结节,4个边界清楚,3个边界部分清楚,1个边界模糊且边缘可见钙化;2个表现为局部腺体密度增高;4个呈阴性.超声表现:13个病变均表现为低回声结节,除1个为分叶状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其中1个纵横比>1;10个边界清楚;6个回声均匀;4个可见后方回声增强;6个病灶探及血流信号,其中1个血流信号较丰富.结论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乳腺病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乳腺派杰氏病的X线表现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派杰氏病(Paget病)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结合临床及病理检查系统分析4例患者经手术证实的乳腺派杰氏病的X线平片。结果:主要X线表现:4例患者中,有乳头乳晕皮肤改变2例(其中乳腺下象限不规则肿块1例);乳头凹陷2例。4例中有2例分别见乳腺弥漫分布的短棒状、分支状钙化和多发细沙粒状钙化,有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虽然乳腺Paget病的X线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X线检查是乳头乳晕湿疹样改变的绝对指征。放射科医生能够认识和掌握派杰氏病的临床特征,对该病的早期诊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MRI在乳腺不典型增生(AH)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均为不同程度的乳腺AH。术前均行X线摄影、MRI平扫及DCE-MRI;对照病理结果比较2种影像检查方法图像特点及诊断价值。结果:31例共32个病灶,轻度AH 8个,中度17个,重度7个。乳腺X线摄影及MRI检出准确性均为50%。结论:乳腺AH在X线摄影及MRI上均有一定影像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乳腺硬化性腺病的钼靶X线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乳腺硬化性腺病的X线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硬化性腺病47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并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1)一侧多灶15例,双侧发病22例.(2)病变呈不规则的斑片状、条片状影21例,索条状影19例,密度高、边缘清或部分清晰.(3)钙化5例,小圆形或点状、分布散.(4)腺体结构变形、向心性收缩,尖端细长、锐利40例.(5)47例小叶结构、腺体明显受压和扭曲.31例免疫组化可见有明显的肌上皮细胞.(6)乳腺小梁结构存在且病变沿乳小梁走行方向分布41例.结论 钼靶X线检查可显示乳腺硬化性腺病影像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由多种原因引起糖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糖尿病眼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糖尿病并发症,可引起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青光眼等多种疾病甚至失明。作者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白内障、糖尿病性青光眼的预防以及中医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探讨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和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关系,以及在转化医学指导下的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未来出路。通过阐述转化医学和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提出和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中药组分配伍研究的方向,更好地促进中药未来的发展。转化医学正渗入到医学的各个学科,将会成为一个热门的医学研究模式。中药组分配伍是中药配伍研究新模式,有可能成为中药新药研究的新方向。同时转化医学和中药组分配伍研究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中药组分配伍研究可以充分利用转化医学在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之间的桥梁作用,从中发掘出具有民族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从而对世界医学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侯正瑞  张安生 《武警医学》1993,4(5):274-277
采用中药蒸汽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和创伤性滑膜炎110例。将膝关节暴露于40~50℃左右的中药蒸汽环境下,观察关节状况的变化及研究中药蒸汽的疗效。结果表明: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指数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有关节肿胀或关节腔积液得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总有效率达92.7%。与口服芬必得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说明中药蒸汽对膝关节有较强的消肿,止痛及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介入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血管内介入栓塞术(TAI/TACE)与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6例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治疗,一组(A组)90例,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另一组(B组)96例,在进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同时,给予系统的中医药治疗,治疗全程对患者的生存率、生活质量进行半年、1、2、3、4、5年的随访。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2.5%、80.6%、48.3%、21.5%、8%、2.2%与96.8%、88.7%、67.2%、35.5%、15%、4.2%,B组生存率明显高于A组。生存期内,B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于A组患者。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与中医药治疗的联合应用,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皮肤损伤是指放射线对皮肤照射所引起的急慢性皮肤损伤。核灾难、放射性事故、放射性治疗、职业暴露等都有可能造成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大约95%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最终会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过程后发展为辐射诱发性皮炎,因此如何正确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认为,放射性皮肤损伤属于火热毒邪,阻滞气血,损伤肌表...  相似文献   

16.
丹参等药物对大鼠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丹参等中西药物对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30只,随机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手术对照组,c组为西医治疗组,D、E、F组为中西药合用组,分别给予西药+丹参注射液、西药+红花注射液、西药+三七注射液治疗;经液氮冷冻制备脑水肿模型,检测全血黏度、脑组织含水量、伊文氏蓝(EB)含量、血浆内皮素含量,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D、E、F组全血黏度均较B组显著降低(P〈0.0l或P〈0.05),但c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F同B组相比,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和内皮素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且D、E、F组明显低于C组(P〈0.0l或P〈0.05)。各中药治疗组脑水肿病理改变显著减轻。结论中药丹参、红花、三七结合常规西医治疗创伤性脑水肿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改善微循环、降低内皮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和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西药治疗36例和中西药结合治疗32例,对比分析总有效率、起效时间、显效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西医组相比较,总有效率高、起效、显效和住院时间短,副作用更小,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起效快、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8.
马丽君  丁国臣  曹东旭 《武警医学》2006,17(12):896-897
 目的 观察以活血化瘀法辨证分期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298例过敏性紫癜患者按西医诊断各型分别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9例)采用中医辨证分期紫癜清片治疗;对照组(149例),用泼尼松、维生素C治疗.两组均经两个疗程(28 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变形红细胞计数(Tk)、全血粘度(ηb)、便潜血平均消失时间.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对照组为80.5%,便潜血平均消失时间治疗组9.8 d,对照组18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用辨证分期活血化瘀法,自拟紫癜清片(汤)治疗过敏紫癜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监测中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前后心功能变化的情况。方法 :选取择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 4 0例 ,均经超声或临床确诊。随机分为中药组 2 0例与西药组 2 0例 ,分别用中药及西医正规治疗 ,观测其心功能各项参数EFFS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射血分数 (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 (FS)不论在中药组还是西药组 ,第2 / 6 / 10周的测量值都有统计学差异 ;中药组和西药组的治疗前后总测量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0 ;EF指标的第 2 /6 / 10周的变化趋势在中药组和西药组两组间是不同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0。结论 :中药组及西药组二者均能有效改善心功能 ;但西药疗效快 ,长期疗效欠佳 ,中药疗效慢 ,但长期疗效持久稳定 ;指标EF较FS更敏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中的中医原理。方法:依据祖国医学理论,对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进行分析研究,阐述其中医学理论基础。结果:MEBT/MEBO符合中医基本原理。结论:MEBT/MEBO继承和发展了中医外科学的学术,是中西医成功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