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构建能表达幽门螺杆菌 (H .pylori)尿素酶B亚单位 (UreB)的重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 2 61/ pTC0 1 UreB ,Westernblot检测UreB的表达。将SL3 2 61/pTC0 1 UreB口服免疫BALB/c小鼠 ,12周后检测肠液和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反应及脾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IFN γ和IL 10含量。结果显示 ,减毒鼠伤寒杆菌SL3 2 61/pTC0 1 UreB能表达约 61kD的蛋白 ,与H .pyloriUreB亚单位相符 ,具有抗原性。口服免疫小鼠后 ,疫苗组小鼠的肠液和血清中可分别检测到针对UreB的特异性IgA和IgG抗体 ,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FN γ和IL 10的含量亦明显升高。病理学检查显示疫苗组小鼠较对照组小鼠胃粘膜炎症指数无差异。提示表达H .pyloriUreB的减毒鼠伤寒杆菌SL3 2 61/pTC0 1 UreB有望用作抗H .pylori感染的口服疫苗 ,其防治H .pylori感染的效果尚有待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1986年~1990年我们对鼠伤寒沙门菌感染17例,其中属医院内感染14例儿童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4例中男8例,女6例,1岁以内10例,1~2岁4例。1.2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白细胞均>10×109/L,大使培养均有鼠伤寒沙门菌生长。100%对氨卡西林(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痢特灵)耐药,80%对庆大霉素、氯霉素耐药。早期大便常规正常3例,可见单纯脂肪球3例,脓球4~m8例。!.3院内感染情况城市患儿16例中,院内感染7例,占43.8%;农村患儿30例中,院内感染7例,占23.3%。初诊时误诊为支气管炎4例,L感5例,新生地败血症2例,…  相似文献   

3.
4.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巨噬细胞铁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中铁代谢的作用。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感染及未感染鼠伤寒沙门菌的鼠RAW264.7巨噬细胞13种铁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活的野生型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巨噬细胞1h或24h后可诱导转铁蛋白受体(Tfr1)的表达,引起细胞内动态铁池持续上涨。基因表达分析显示野生型鼠伤寒沙门菌通过诱导铁氧还原酶(Steap3)、铁膜转运蛋白(Dmt1)、铁调节蛋白(Irp1和Irp2)的表达主动吸收铁,而经铁转运蛋白(Fpn1)的铁外流并无明显改变。用鼠伤寒沙门菌spiC-突变株感染巨噬细胞1h或24h后并未引起Tfr1 mRNA水平增高,而Fpn1 mRNA水平在感染24h时要高于感染1h时,提示spiC-突变株感染24h后动态铁池下降。结论野生型沙门菌在感染1h或24h后积极地驱动了转铁蛋白介导的铁吸收程序。本研究使用的spiC-突变株感染细胞24h后铁外流高于感染1h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表达 L T B/ S T 融合蛋白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口服活菌疫苗候选株。方法:编码 L T B/ S T 融合蛋白的基因插入p Y A248 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 p X Z L66。该重组质粒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 S R11,Δ Cya, Δ Crp, Δ Asd 菌株 X4072。结果:此无抗药性的杂合菌株 X4072(p X Z L66) 表达的 L T B/ S T 融合蛋白具有耐热及不耐热肠毒素的免疫原性而没有可检出的生物毒性。结论:为研究预防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腹泻提供了口服活菌疫苗候选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在鼠伤寒沙门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感染及未感染鼠伤寒沙门菌的鼠巨噬细胞RAW264.7以氮气压迫法裂解,逐级离心,用制备的TassC多抗磁珠纯化得到粗提液,用Western blot法鉴定TassC多抗磁珠与细胞结合物的性质;用pDs Red2-Perxi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以标记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体,用三维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红色)与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鼠伤寒沙门菌突变株的相互作用。结果Western blot分析显示TassC多抗磁珠可以结合细胞内的TassC,并与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体结合,也可以与感染细胞中的iNOS结合,而未感染样本中未检测到iNOS。磁珠洗脱物中未检测到溶酶体标志物LAMP1,也未检测到受染菌标志物;免疫荧光显示感染的巨噬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聚集在鼠伤寒沙门菌突变株SCV周围,甚至发生重叠,随感染时间延长(1h或24h),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增加(1.2倍或1.3倍),而胞内菌数量下降。结论TassC可能定位于过氧化物酶体而不是溶酶体;感染鼠伤寒沙门菌的巨噬细胞中iNOS可能与过氧化物酶体结合而参与杀灭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8.
探讨了能稳定表达毒素源性大肠杆菌(ETEC)热敏肠毒素B亚基(LT-B)的重组鼠伤寒沙门菌株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及其免疫保护力。用重组菌株活菌肌注免疫家兔,动物体内产生明显的抗鼠伤寒沙门菌抗体和抗LT-BlgG抗体。口服免疫小鼠,免疫后小鼠血清和肠液中均能测到抗LT-B抗体。兔肠结扎实验证明,重组菌株在达的LT-B没有LT的生物毒性。在小鼠安全性试验中,口服16x10 ̄(10)活菌30d后,小鼠存活率为100%。免疫后的家兔肠结扎攻毒试验和小鼠攻毒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后的动物对野生毒性人源ETEC、猪源ETEC、霍乱弧菌和鼠伤寒沙门菌的攻击均有一定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9.
鼠伤寒沙门菌stn基因突变株的构建与毒力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构建了鼠伤寒沙门菌肠毒素(stn)基因插入失活型与失型突变的重组自杀载体质粒,通过重组自杀质粒中的突变stn基因与鼠伤寒沙门菌株2000染色体上野生型stn基因发生同源交换,筛选获得stn基因突变的同源突变菌体。在小鼠体内检测菌株stn基因产物生物活性的结果表明,突变菌株诱发小鼠肠液分泌的能力较野生菌株明显减弱,而小鼠口服突变菌株的半致死剂量较野生株明显增高,提示stn基因是鼠伤寒沙门菌致病机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表达LT-B/ST融合蛋白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口服活菌疫苗候选要。方法:编码LT_B/ST融合蛋白的基因插入pYA248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XZL66。该重组质粒转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R-11,ΔCya,ΔCrp,ΔAsd菌株X4072。结果:此无抗药性的杂合菌株X4072(PX-ZL66)表达的LT-B/ST融合蛋白具有耐热及不耐热肠毒素的免疫原性而没有可检出的生物毒性。结论: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一类致癌因子,由于化学疗法和预防性疫苗的局限性使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性疫苗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幽门螺杆菌治疗性疫苗在小鼠动物模型实验中取得了一定疗效,但对灵长类和人类的治疗效果却令人失望。在治疗性疫苗研究中,保护性免疫机制的阐明、保护性抗原筛选和免疫佐剂研究备受关注。由于幽门螺杆菌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一套独特的机制来抵抗甚至抑制免疫系统,能否高效安全地从寄主体内清除幽门螺杆菌成为该研究的难点和重点,治疗性疫苗和抗生素的联合应用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胆道幽门螺杆菌与胆结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8例胆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标本(实验组)和20例非结石患者的胆囊粘膜、胆汁标本(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胆汁、结石和胆囊粘膜中的幽门螺旋杆菌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胆囊粘膜、胆汁、结石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5.9%、81.2%、60.0%;对照组胆囊粘膜、胆汁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5.0%、52.9%: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胆汁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分别为81.2%、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结石患者胆道系统中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可能与胆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cagA长度多态性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我国幽门螺杆菌(Hp)分离株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agA)基因的分布和多态性情况与Hp感染相关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设计针对cagA基因中一段297bp保守序列以及cagA基因3′端可变区两侧保守序列PCR引物,通过PCR检测82株我国Hp菌株的cagA基因分布情况,及其中77株Hp cagA基因3′端可变区长度多态性.结果 82株Hp中,77株(93.9%)297bp cagA基因片段扩增阳性;包括297bp片段扩增阴性的2株在内,71(92.2%)株可扩增出cagA基因3′端可变区,其中主要为PCR产物长度约825bp的Ⅰ型.结论我国Hp菌株cagA阳性率极高,其3′端可变区主要为较短的Ⅰ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整体水平探索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宿主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挖掘其感染宿主细胞和导致宿主细胞病变的关键基因,为Hp感染的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可以为细菌-宿主联合靶向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利用Hp感染的宿主细胞表达谱,基于激活子网算法构建了Hp感染激活子网,并对子网中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分类。结果通过GO分类发现,子网中主要涉及宿主免疫反应的基因、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结论幽门螺杆菌侵染宿主主要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细菌进入宿主细胞的反应和宿主增殖与病变的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整体水平探索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宿主的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挖掘其感染宿主细胞和导致宿主细胞病变的关键基因,为Hp感染的机制提供新的线索,可以为细菌-宿主联合靶向治疗提供基础。方法利用Hp感染的宿主细胞表达谱,基于激活子网算法构建了Hp感染激活子网,并对子网中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Ontology,GO)分类。结果通过GO分类发现,子网中主要涉及宿主免疫反应的基因、细胞骨架相关基因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结论幽门螺杆菌侵染宿主主要引发宿主的免疫反应、细菌进入宿主细胞的反应和宿主增殖与病变的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减毒鼠伤寒沙门菌对TNBS诱发大鼠实验性结肠炎模型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50只Wistar大鼠经TNBS灌肠诱发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Ty治疗组、Typl-HGF治疗组、Typl-GFP观察组、模型对照组,除模型对照组20只外,其余每组10只;另设生理盐水灌肠的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后第3天各组灌胃进行治疗,依次给予1×109cfu的Ty、Typl-HGF、Typl-GFP菌液,每只0.5 ml,隔日1次,模型和正常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的100 g/L NaHCO3.3次和6次灌胃后1周,各组分别采集全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CD4 T、CD8 T 、IgM、IgG1、IgA水平;Typl-GFP组观察目的基因的组织表达.结果:灌胃3次和6次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D4 T细胞均无明显变化,但CD8 T 细胞下降明显(P<0.01),CD4 /CD8 T比值明显升高(P<0.05);Typl-HGF组3次灌胃后CD4 T低于模型组(P<0.05),6次灌胃后CD4 T、CD4 /CD8 T比值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和Ty组(P<0.01,P<0.01,P<0.05,P<0.05).灌胃3次和6次后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gM、IgG1、IgA均明显增加(P<0.05,P<0.05,P<0.05,P<0.01,P<0.01,P<0.01);灌胃3次和6次Ty组与同期模型对照组、Typl-HGF组相比IgM明显增加(P<0.01,P<0.01),而6次Typl-HGF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IgM、IgG1明显降低(P<0.05,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Typl-GFP菌液灌胃后在结肠组织GFP强表达.结论:大鼠实验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处于亢进状态,Typl-HGF能够抑制T细胞增殖和B淋巴细胞抗体的产生,它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药物用于治疗结肠炎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武警某机动部队官兵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随机抽取武警某总队机动部队官兵912名,填写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采用13C呼气试验进行Hp检测,对感染者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12名受检官兵Hp感染率为56.5%,其中<20、20~30、≥30年龄组Hp感染率分别为53.2%,56.1%和64.5%,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及大学以上文化程度Hp感染率为30.4%,明显低于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6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0.7%的干部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明显低于战士的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入伍前居住城市者与居住农村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武警机动部队Hp感染率高于国内平均水平,文化程度、职务因素及其入伍前居住环境对Hp感染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结一株临床分离的高粘附力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菌株进行会素基因hpaA的序列分析,为研究Hp的粘附提供分子基因。方法;设计hpaA的特异引物,交去物插入pUC19载体要建hpaA的重组克隆,DNA自动分析仪进行序列测定,ClustalX和Homology软件分析DNA及其推导出的基酸序列。结果:构建了粘附素HpaA的重组质粒pUChpa,测充显示hpaA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海南本地人群与外地“候鸟”人群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根除方案、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首次就诊的H.pylori感染患者的临床和随诊资料。共收集到具有完整临床信息和随访资料的患者749例,男性430例(57.4%),女性319例(42.6%),年龄14~70(42.0±12.6)岁。根据来源将患者分为“候鸟”人群组和海南本地人群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人群的人口学信息、根除方案、根除效果及治疗规范性差异。结果 H.pylori患者海南本地人群361例(48.2%),“候鸟”人群388例(51.8%);就诊患者年龄海南本地人群(40.0±12.1)岁小于“候鸟”人群(45±12.8)岁(P<0.05),海南本地人群中女性患者就诊率(177/361,49.1%)高于“候鸟”人群女性患者就诊率(142/388,36.6%)(P<0.05);总根治率66.8%。标准方案中含PPI和铋剂的四联方案占74.9%,2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规范化四联治疗方案中PPI+铋剂+阿莫西林+甲硝唑H.pylori根除率海南本地人群(80.7%)高于“候鸟”人群(67.0%)(P<0.05)。结论 海南本地人群和“候鸟”人群在H.pylori一线治疗的规范化和根除率方面均较低。需进一步分析原因,进一步合理用药并提高当地患者H.pylori根除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