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灸脐法对糖调节受损者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筛选后的糖调节受损患者随机分为灸脐治疗组和空白等待组两组,治疗组经过4个月治疗,空白组经过4个月等待后,比较两者的空腹血糖变化。结论:灸脐法可明显降低糖调节受损者的空腹血糖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吉林延边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对延边地区30~60岁常住居民5 335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 朝鲜族和汉族空腹血糖受损(IFG)粗检出率分别为6.1%(159/2 600)和5.9%(161/2 735),其标化检出率分别为5.5%和5.5%;糖尿病(DM)粗患病率分别为7.2%(186/2 600)和5.7%(156/2 735),其标化患病率分别为6.1%和4.9%:不同性别、不同年龄IFG和DM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IFG患病与性别、饮酒、腹型肥胖(OR=1.329,95%CI=1.022~1.730)、高甘油三酯血症(OR=1.745,95%CI=1.333~2.283)、高胆固醇血症(OR=2.033,95%CI=1.497~2.761)和代谢综合征(OR=6.630,95%CI=5.106~8.608)密切相关(均P<0.05):DM患病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腹型肥胖(OR=1.855,95%CI=1.407~2.446)、高胆固醇血症(OR=1.864,95%CI=1.379~2.520)、高甘油三酯血症(OR=2.281,95%CI=1.737~2.996)和代谢综合征(OR=7.779,95%CI=5.937~10.191)密切相关(均P=0.000),其中年龄和文化程度对DM影响具有计量反应关系。结论 延边地区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和糖尿病分别与性别、年龄(DM)、饮酒(IFG)、文化程度(DM)、腹型肥胖、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和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兰西县农村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率、糖尿病(DM)患病率和相关因素及DM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方法 整群抽取黑龙江省兰西县平山镇11个屯3480名35岁以上农村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兰西县农村居民IFG检出率为4.68%,标化率为4.47%;其中男性占5.06%,女性占4.38%,标化率分别为4.71%、4.24%;男、女性及总的DM患病率分别为7.85%、6.57%和7.15%,标化后分别为7.22%、6.62%和6.80%.空腹血糖水平无性别差异(χ2=2.725,P=0.256);IFG检出率和DM的患病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年龄与空腹血糖水平关系的趋势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115,P=0.000);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吸烟、体重指数和甘油三酯是空腹血糖水平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518(1.360~1.694)、1.277(1.134~1.439)、1.187(1.014~1.391)和1.754(1.385~2.220);DM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知晓者中治疗率分别为12.74%、9.43%、4.72%和74.07%.结论 平山镇地区DM患病率及IFG检出率处于较高水平,而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邻居李高工,今年65岁,喜静少动,今年查体时发现空腹血糖5.8毫摩尔/升,来问我是不是正常。我告诉他不是糖尿病,而是处于糖耐量正常和糖尿病之间的异常代谢状态,称为空腹血糖受损。这种状态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显增加,是糖尿病前期,绝不能掉以轻心。要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5.
韦秀英 《现代医院》2005,5(9):39-40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IFG组785例,糖耐量正常(NGT)组73例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SBP、TG、BMI、腰围均为IFG组大于NGT组,HDL-C为IFG组小于NG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脂异常发生率IFG组明显大于NGT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FG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标志。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叶榭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合称为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的患病现况。方法 2009年7~8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叶榭镇1976名20~74岁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09年,叶榭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为6.22%,糖耐量受损率为15.49%;2型糖尿病患病率为9.82%,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8.35%、10.90%(P﹥0.05),按照20~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年龄组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20%、1.76%、6.84%、14.84%、19.25%。超重和肥胖人群中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21%、15.63%,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的6.48%。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73.20%。结论叶榭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受损和2糖尿病患病率较高,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不断上升,肥胖、超重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监测,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居民主动就诊率,并及时将2型糖尿病患者和糖调节受损人群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进行治疗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连续2年(2011年-2012年)对医务人员空腹血糖(FPG)的调查及糖尿病(DM)、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评估,了解医务人员血糖水平趋势性变化和IFG、DM的发生状况,为医务人员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2010年-2012年体检的1851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从20岁~88岁,分医务、行政、退休三组检测FPG水平,按WHO诊断标准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2012年,医疗卫生人员IFG发生率:男性6.65%(6.40%,6.90%),女性4.65%(4.75%,4.86%),男性高于女性(P<0.01);DM发生率:男性4.60%,女性1.41%,总检出率2.46%(2.38%、2.54%)。其中FPG水平分别是男性医务人员(5.37 mmol/L、5.33 mmol/L)(P>0.05),女性(5.21 mmol/L、5.15 mmol/L)(P<0.01)。结论:医务人员FPG水平男女差异明显,退休组比在职组高,IFG、DM发生率男性比女性高(P<0.01);以退休医务人员为高发组。因此老年医务人员更要加强锻炼,每年要及时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腰围变化与新发糖尿病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以参加2006-2007、2010-2011年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职工为研究对象,以符合入选标准的12 657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腰围四分位水平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比较4组间糖尿病的发病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腰围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 在12 657名的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观察队列中,男性为10 697名,女性为1960名,年龄为(49.9±11.3)岁.至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调查对象糖尿病的年发病率为4.27%(1884/12 657),男性人群年发病率为4.25%(1581/10 697),女性为4.44%(303/1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第一分位组、第二分位组、第三分位组、第四分位组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19%(235/3083)、3.07%(333/3114)、4.47%(473/3037)、7.08%(843/3423);按性别分层后,男性4组糖尿病的年发病率分别为2.34%(213/2626)、3.06%(282/2645)、4.37%(393/2582)、7.00%(693/2844),女性4组的年发病率分别为1.38% (22/457)、3.12% (51/469)、5.05%(80/455)、7.45%(150/579).相同腰围分组间女性糖尿病年发病率均高于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糖尿病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第一分位组比较,第二、三、四分位组均增加糖尿病的发病风险[OR(95% CI)值分别为1.38(1.13 ~1.68)、1.79(1.47~2.09)和3.10(2.57 ~3.75)].结论 随着腰围的增加,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受损人群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大幅度提高。最新调查结果公布:我国糖尿病患病率9.7%,糖调节受损高达15.5%。糖调节受损具有可逆性。对糖调节受损患者进行干预,不仅能降低糖调节受损向2型糖尿病的转化,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微血管病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应当对糖调节受损早期实施干预。本研究对糖调节受损的发病情况、干预意义和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空腹血糖受损(impaired fasting glycemia,IFG)和糖耐量损害(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都是指患者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之间的一种中间糖代谢状态,又称为糖调节受损,同属于糖尿病前期。众所周知,近年来2型糖尿病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明显增加。大约有70%的IFG和IGT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为2型糖尿病。由此看来,充分认识IFG和IGT的临床意义并研究其对策,对于防止由糖调节受损发展成为糖尿病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后对糖调节受损(IGR)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1896例完整的健康体检资料并分别按年龄和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患病例数增加271例,IFG患病率由13.1%增至2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8,P〈0.05),正常糖耐量由60.3%降至4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03,P〈0.05)。空腹血糖5.6—6.0mmol/L组与〈5.6mmoL/L组及与6.1—6.9mmol/L组比较,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及心电图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G切点下调后对武汉该地区IGR分布有显著影响,新增单纯IFG人群已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应引起重视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下调后对糖调节受损(IGR)状况的影响。方法收集1896例完整的健康体检资料并分别按年龄和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FG诊断标准下调后IFG患病例数增加271例,IFG患病率由13.1%增至2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62.68,P〈0.05),正常糖耐量由60.3%降至47.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0.03,P〈0.05)。空腹血糖5.6~6.0mmol/L组与〈5.6mmol/L组及与6.1~6.9mmol/L组比较,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及心电图异常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G切点下调后对武汉该地区IGR分布有显著影响,新增单纯IFG人群已出现糖、脂代谢异常,应引起重视并及早进行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成年后患糖尿病(DM)及IFG 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在参加2006-2007 年度开滦集团健康体检的101 510 名职工中, 选取1956-10-01 至1964-09-30 期间在河北省出生并排除研究资料缺失者, 最终纳入统计分析为19 347 人。依据出生日期将1959-10-01 至1961-09-30 出生的研究对象作为饥荒暴露组, 1958-10-01 至1959-09-30 和1961-10-01 至1962-09-30 的研究对象作为饥荒半暴露组, 1956-10-01 至1958-09-30 和1962-10-01 至1964-09-30 的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 比较三组DM患病率、IFG检出率, 并采用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对两者的影响。结果 饥荒暴露组DM患病率、IFG 检出率分别为8.99%、8.96%, 饥荒半暴露组分别为8.05%、9.35%, 对照组分别为7.71%、8.20%。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增加了成年后DM患病风险和IFG检出风险, OR 值分别为1.218(95%CI:1.056~1.404, P=0.007)、1.142(95%CI:0.994~1.312, P=0.061)。性别分层后, 男性人群OR值分别为1.163(95%CI:1.001~1.350, P=0.048)、1.213(95%CI:1.039~1.417, P=0.015);女性人群OR 值分别为1.319(95%CI:0.920~1.891, P=0.132)、0.990(95%CI:0.679~1.444, P=0.959)。结论 生命早期经历饥荒增加了成年后DM患病、IFG 检出风险, 并主要表现在男性人群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空腹血糖受损(IFG)人群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健康体检者1198例,根据空腹血糖状态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空腹血糖受损(IFG)组、糖尿病(DM)组,比较各组间临床特征.并针对IFG组在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与NGT组比较,IFG人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明显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减低;血脂紊乱、高血压、肥胖/超重患病率、存在3个及以上危险因素比率明显增高.与DM组比较,IFG组SBP、DBP升高程度不如DM组显著.IFG组随着年龄增高SBP、LDL-C明显增高;老年人群较青年人群血脂紊乱及高血压患病率增高.IFG组男性在DBP、TC及肥胖/超重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结论]IFG时期已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肥胖/超重、血压升高趋势:IFG人群在年龄和性别上临床代谢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对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本院门诊或住院部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合并症情况;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和血脂指标,根据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空腹血糖受损组、对照组.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记录缺血性脑卒中复发情况.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促进对IFG人群病情进展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在上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IFG的230例患者,对他们采取健康促进手段,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空腹血糖、血压(收缩压)、体质量、低密度脂蛋白各项指标的变化及对糖尿病认知、生活方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患者空腹血糖、体质量、低密度脂蛋白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患者对疾病认知及生活方式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FG患者进行健康促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并能有效地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调空腹血糖受损切点后,本地区糖调节受损(IGR)患病情况分布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0年至2011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784例,按不同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分析患者IGR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 空腹血糖受损诊断标准下调后,空腹血糖受损患病例数增加85例,空腹血糖受损患病率由14%增至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3,P<0.05);正常糖耐量由57.9%降至4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P<0.05).空腹血糖5.6~6.0 mmol/L组与<5.6mmol/L组及与6.1 ~ 6.9 mmol/L组比较,在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及心电图异常方面比较,P<0.05.结论 本地区IGR患者分布显著受空腹血糖受损切点下调影响,对于新增单纯空腹血糖受损人群应及早进行干预或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空腹血糖受损(IFG)的中老年人空腹血糖变化及转归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闸北区随机抽取2个街道,再按随机抽样方法确定居委会和楼组。选择年龄 ≥ 40岁、空腹血糖(FPG)6.1~6.9 mmol/L的常住人口进入本次研究,共203人。对该部分人群于2011-2012年间2次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样,检测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生化指标,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于2012年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其生活方式及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结果] 对IFG人群连续观测2年,FPG总体水平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G1、FPG2分别有37.44%、30.05%的居民升高到7.0 mmol/L以上,同时有38.42%、33.50%的居民FPG下降到6.1 mmol/L以下。被确诊为糖尿病者占9.85%。多因素分析发现BMI为IFG人群FPG升高的危险因素。[结论] 40岁以上IFG人群FPG水平2年内随时间总体有所升高。BMI是IFG人群FPG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青岛市30岁以上居民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以后青岛市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调查6069人,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指尖血糖值〈7.00mmol/L者做口服糖耐量(OGTT)试验。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做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别对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683名调查对象中,糖尿病(DM)患病率为15.71%,糖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为29.72%,其中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合并糖耐量低减(IFG/IGT)的患病率分别为10.29%、13.25%和6.18%。IGT、IFG/IGT、DM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DM家族史、脑中风史、高血压、向心性肥胖、高TC血症、高TG血症是DM的危险因素;年龄、饮酒、高血压、向心性肥胖、高尿酸血症是IGR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岛市30岁以上居民DM及IGR流行状况严重,年龄、高血压、向心性肥胖是青岛市中老年人IGR和DM的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南岗区社区居民空腹血糖受损(IFG)检出率、糖尿病(DM)患病率、影响因素以及DM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方法 整群抽取哈尔滨市南岗区奋斗办事处2个社区35岁以上的社区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实际调查3183人,可用于分析3017人,分析人群IFG检出率为3.75%,男性为5.38%,女性为2.44%,男女性及合计标化检出率分别为5.41%、2.18%和3.59%.男女性及总的DM患病率分别为12.40%、8.46%和10.21%,标化率分别为11.80%、8.20%和9.77%.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BMI、高血压和高TG是空腹血糖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BMI、高血压和TG是空腹血糖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546(1.250~1.912)、1.308(1.171~1.461)、1.038(1.010~1.066)、1.388(1.106~1.741)、1.700(1.370~2.110);DM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知晓者中治疗率和治疗者控制率分别为73.38%、59.42%、36.36%、80.97%和61.20%.结论 该社区居民DM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