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医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对不同的疾病,若其发病机理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这就是"异病同治"。其中的病本为中医之"病",而对于现代医学中一些消化系统疾病,若临床符合"肝失疏泄"及"胃失和降"的证候特点,皆可予以"疏肝和胃法"治疗,本文一方面旨在说明此法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应用广泛,另一方面也从理论上发展传统中医的异"病"同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肝主气机,体阴而用阳,能够调畅全身气机,促进气血运行,若肝气郁滞,则气血运行不畅,易致经脉瘀阻,故而肝主气机功能失常是脱疽病重要病机之所在,本文即以“肝主气机”立论,从脱疽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现代药理研究几个方面探讨从肝论治脱疽病。  相似文献   

3.
泄泻病的发生跟脏腑气机运行失常关系密切,其中肝脾不和是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病病机.脾胃是脏腑气机升降运转之枢纽,肝主一身气机之疏泄.调理肝脾气机是泄泻病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治法.  相似文献   

4.
正吴茱萸汤见于仲景《伤寒杂病论》,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4味药组成。为治疗阴寒内盛、浊阴不降之阳明寒呕、少阴吐利和厥阴头痛而设,具有暖肝和胃、温中散寒之功,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内科杂病皆可取得良效。"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均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精神,是中医学的特色。"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王兴臣教授谨守病机,精于辨证,宗异  相似文献   

5.
肝胆与脾胃关系密切,疏肝之法在临床脾胃病治疗中多有应用,在此笔者从三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则,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木克土,日常生活中若肝气太盛,克土太过则常可致脾胃为病,故疏肝为治肝旺而致脾胃病之本。二则,脾胃为人体升降出入之枢纽,脾胃为病多致中焦气机不利,少阳肝胆为人体气机升降出入之"枢机",疏利肝胆气机有利于帮助恢复脾胃之气机。三则,脾胃虚弱,中焦气机不利,脾阳下陷,清阳不升,"凡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气升发可助脾阳生发,从而恢复脾胃之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6.
"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 治疗"[1],"同"指的是治法相同,"异"指的是疾病相异.异病同治的基础是证同治亦同,证是决定治疗方法 的关键.骨质疏松症、动脉硬化均是衰老相关性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二者在病变发展过程中出现相同病机肾虚血瘀,故治疗时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均可应用补肾活血法获效.  相似文献   

7.
胡博  舒霞 《环球中医药》2015,(3):368-370
本文介绍了张保春教授从肝入手治疗咳嗽、白涩症、血精、不寐等疾病的临床经验。中医素来注重肝的功能,认为肝脏疏泄不利,则脏腑气机不畅,易导致生理功能紊乱,进而发展为各种疾病。因此,张教授从肝着手,准确把握"肝之功能失常"这一基本病机,以中医异病同治理论为指导治疗各种疑难杂病,拓展了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远媛 《中医杂志》2004,45(6):477-477
<内经>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本意为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先调补脾气,使脾脏正气充实,不受邪侵.这个治法已被广泛用于肝病的治疗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所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肝藏血,主疏泄一身之气机.肝脾密切相关,正如<经脉别论>所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精".笔者认为,顾护脾胃应贯穿于诊治慢性肝病的始终,若脾病则肝病难愈.临证见到患者有脘痞、腹胀、纳呆、便溏、苔腻、脉细等症状,不论病毒滴度、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有无异常,都只能先调理脾胃,以顾后天之本,脾旺方能正气旺,有利于正气抗邪而使肝病向愈;倘若滥用攻邪之法,则重伤脾气,必致肝病缠绵难愈.但是,"实脾"是否就是"补脾",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9.
<正>"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若促使发病的病机相同,可用同一种方法治疗"[1]。病机相同是"异病同治"的前提,病证结合是"异病同治"的关键。王立忠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辨证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实火湿热所引起缠腰火丹、子痈、瘾疹、肛门湿疹、脓耳等多种疾病的经验.方法 遵循“异病同治”的原则,采用龙胆泻肝汤辨证加减,治疗上述病证.结果 本方治疗肝胆湿热阻滞气机之病证具有满意的疗效.结论 龙胆泻肝汤既能泻肝胆实火,又可清下焦湿热,故临床可广泛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收到“异病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试论《金匮要略》之“肝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着"的病位在肝之经脉——足厥阴肝经,病因病机为风寒直中脏腑后肝之气机着而不行,临床治疗以辛温通阳,活血通络为主,用旋覆花汤为主方进行加减临床应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异病同治"是指几种不同的疾病,受病部位和症状虽然不同,只要在其发展变化过程中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就可以采用同一种方法治疗。异病可以同治,不取决于病因、病位及症状,关键在于辨识其有无共同的病机与证候。相同的证,用大致相同的治法,不同的证,用大致不同的治法,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脑卒中所致顽固性膈肌痉挛、术后肠胀气虽临床表现各异,但其总病机不外气机不畅,运行失调。用"异病同治"的原则指导针灸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主一身之气机,具有调畅气机、输布津气、疏脾助化之功。若肝疏泄正常则气之升降有序,出入调畅,津液输布,血液运行无碍,脾胃纳运功能亦正常。若肝失疏泄,则一身之气机皆滞,脂浊之积不可免矣。治以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法,调肝健脾,注重脏腑相关的整体化治疗,疏通血脉,促进血脂转运及排泄。  相似文献   

14.
任丽 《陕西中医》2003,24(6):576-576,F003
中风病病机复杂多变 ,但以气机逆乱为主 ,气机逆乱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中风病当须调肝。1 肝失疏泄是中风病之主线 近年来 ,已普遍认为中风之病机为气机逆乱 ,气机升降逆乱 ,致使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 ,产生风、痰、瘀、火而发病。气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  相似文献   

15.
异病同治指不同疾病若病因相同,病机吻合时,可采用相同的治法,这是中医辨证施治的内涵之一。异病同治,核心是辨证。临床上应着眼于"证"的异同,遵循"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的治病原则,在辨证同时也注意辨病,做到证与病统一,有的放矢的治疗。三仁汤(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生  相似文献   

16.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机"虚"、"瘀"、"郁"并见,表现为肾、脾、肝三脏之虚,以肾虚为本;久病肝木失调气机不得升发而为郁;气虚与气机郁滞均可使血行不畅而致瘀。治疗宜补肾之阴阳与肾精的不足,同时重视疏调肝木,活血化瘀,三者兼顾,促进机体生髓化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何谓"肝为五脏之贼"根据临床用太冲、肝俞等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腧穴治疗心、脾、肺、肾及其他病症皆能取得确切疗效,说明了"肝为五脏之贼"及"百病皆可从肝论治"的观点。提示临证无论是肝先病或后病,病机皆有肝失疏泄,气机异常,故可选用疏肝理气的腧穴来治疗,以获得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8.
牛阳教授认为胃痛发生多因外感邪气、内伤饮食情志,脏腑功能失调等导致。发生趋于年轻化,以实证居多,原因在于饮食不节(洁)、生活工作压力大。"不通则痛""不荣则痛"是基本病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升降之枢全赖肝之疏泄,故治疗应充分掌握"同病异治"原则,调理气机,理气和胃止痛。主要治疗方法为清热、疏肝、利湿。附验案4则。  相似文献   

19.
答: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属中医"胁痛"、"黄疸"、"虚劳"等范畴,虽病位在肝,但肝藏血、主疏泄,其功能关系到全身气血之流畅,对各脏腑组织的气机升降出入间平衡协调起重要作用,故肝病极易延及他脏.反之,若他脏失健、阴阳失调、气血虚衰,亦能影响肝藏血和疏泄功能,致湿、热、毒、瘀滋生停聚,进一步伤肝,加重脏腑虚损,病情缠绵难愈.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腹胀属中医学"胀满""痞满"范畴,主要由肝失疏泄,气运不畅,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浊气内生,亢逆不降所致,脏虚为本,邪实为标。故立调气降浊之法以治之,针对病机,补脾胃之虚,祛所生实邪,调理气机,降泄浊气。而调气者分气病之异,滞者行之,虚者补之,逆者降之,陷者升之,降浊者亦由证型之别,分芳香化浊、淡渗利浊、通腑泄浊、升清降浊各法。二者相辅相成,随证共施,以求肝气条达,脾胃气机和畅,清气得升浊气得降,如此则胀满自除,邪去正复,当获良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