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胃管置入的适宜长度及其与患者身高的关系。方法将120例择期行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观察3组各30例,术前留置胃管的长度分别为45~55cm、50~60cm、55~65cm及60~70cm;术中测量鼻胃管前端与贲门的距离,术后按照常规进行胃肠减压护理。结果术中测量胃管前端距贲门的长度,各观察组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d、2d胃肠减压引流量及患者腹胀程度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达到最佳胃肠减压效果的患者,胃管的实际置入长度与其身高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管置入长度55~65cm时,能达到最佳引流效果,根据患者身高选择置入长度能提高胃肠减压效果。  相似文献   

2.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置入深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国内胃肠减压患者.从小儿、成人角度总结胃管置入的深度。提出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身高、体型、年龄等确定置入胃管最佳深度,达到护理操作个体化,减少操作的盲目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置人深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国内胃肠减压患者,从小儿、成人角度总结胃管置入的深度.提出在临床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身高、体型、年龄等确定置入胃管最佳深度,达到护理操作个体化,减少操作的盲目性,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胃肠减压插管长度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赛艳华  康杰 《护理学杂志》1997,12(2):108-108
胃肠减压在腹部外科应用广泛。胃管插入长度,成人为45~55cm(前发际至剑突)[1]。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插管长度与病人身高有关,为此我们对不同身高病人的插管长度作了初步探讨。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162例不同身高的病人,根据身高分为3组,测量前发际至到突的长度,详见附表。附表3组病人前发际至剑突长度(cm)由附表可见,个体身高不同,插管的长度也不尽相同。经观察还发现,病人口腔前后径亦有差别,故插管时一定要因人而异。1.2观察方法:通过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手术时观察,胃管达责门部及胃窦部的长度,并观察引流效果。2结…  相似文献   

5.
目的寻求一种保证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将60例需要持续胃肠减压的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固定胃管,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固定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情况并记录。结果观察组胃管移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腹胀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胃管脱落、面部皮肤异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进方法固定胃管可保证胃肠减压持续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胃肠减压胃管固定新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寻求一种保证新生儿胃肠减压效果的胃管固定方法.方法 将60例需要持续胃肠减压的新生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固定胃管,观察组采用改进法固定胃管,观察两组胃肠减压情况并记录.结果 观察组胃管移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腹胀缓解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胃管脱落、面部皮肤异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改进方法固定胃管可保证胃肠减压持续通畅,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胃手术后胃肠减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160例择期胃手术病人随机分二组。I组为术后不插胃管组,Ⅱ组为术后插管胃肠减压组。结果表明两组病人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相近(P>0.05),无吻合口漏、急性胃扩张等并发症,-Ⅱ组病人肺部感染明显增多(P<0.05),且插胃管后病人均感鼻咽部不适、恶心、术后早期不便下床活动等缺点。因此我们认为,择期胃手术后无须常规行胃肠减压,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肝叶切除术后胃管拔除时机,为择期非胃肠道手术术后留置胃管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78例肝叶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于术后12h和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部胀痛、恶心、进食时间、舒适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术后腹部胀痛、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进食及肛门排气时间、肺不张、舒适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肝叶切除手术后尽早终止胃肠减压,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术后胃管拔除时机,为择期非胃肠道手术术后留置胃管的护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78例肝叶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分别于术后12 h和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腹部胀痛、恶心、进食时间、舒适度等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腹部胀痛、恶心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进食及肛门排气时间、肺不张、舒适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肝叶切除手术后尽早终止胃肠减压,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1.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非常重要的诊疗措施.将胃管自鼻腔插入,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及液体吸出,以减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和膨胀程度,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对胃肠道穿孔患者可防止胃肠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有利于炎症局限,促进愈合.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因各种原因造成胃肠减压失败,使胃液不能顺利地从胃内抽出体外,由此产生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一系列症状,给患者身心增加了痛苦,严重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2008-01~2010-12,我科共行胃肠减压468例,因各种原因致胃肠减压失败65例.现就失败原因、处理方法及应对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胃管置入对昏迷患者一次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有插胃管需要的50例昏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仰卧位置入胃管,观察组采取侧卧位置入胃管,记录两种置管法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置入胃管置管成功率高(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对于昏迷患者,在进行胃管置入时采用侧卧位,可以提高一次胃管置入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管置入方法,提高一次插胃管成功率。方法将10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昏迷患者插胃管法;观察组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结果插胃管一次成功率,对照组63.46%,观察组98.2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侧位拉舌或下压舌根经下鼻道插胃管法,一次插管成功率高于常规插胃管法,且能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常规方法无法明确判断胃管置入位置时的应对措施和技巧.方法 对184例次留置胃管患者,首先应用抽取胃液法、听气过水声法及气泡逸出法进行常规判断,其中64例置入位置判定困难者再采取观察气泡逸出规律法、结合插管深度和体会插管顺畅性、触诊法、试注生理盐水法及延迟判断法进行判定.结果 64例均获得正确判断,未发生一例置管意外;184例次置胃管者,167例次一次置管成功.结论 采取上述应对措施,解决了临床上难以确定胃管位置的复杂问题,提高了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患者重复置管的痛苦.  相似文献   

16.
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胃管置入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不能经口进食,需通过另 一侧鼻腔置入胃管进行鼻饲,以保证其营养,满足机体代谢 需要,促进身体康复。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 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50例,均行鼻饲提供营养。现 将胃管置入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23~89岁、平均 (68.96±12.21)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5例,肺源性心脏 病23例、支气管哮喘4例、重症肺炎7例、有机磷中毒1例。 均经鼻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选用12~14号硅胶胃管,经 另一侧鼻腔置入。留置胃管时间最短7d,最长182d,平均 (2…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方法置入胃管时,由协助者将患者的头部后仰,操作者将胃管置入咽喉部(14~16cm)时,协助者再将患者的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加咽喉部的弧度),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操作者再将胃管送入胃内。而意识不清的患者不能配合做吞咽动作,且部分患者置入胃管的过程中对刺激较敏感,当胃管还未置入到会咽部时就出现频繁的呛咳,使操作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胃肠减压是普外科常用的一项重要护理技术。胃肠减压是将留置胃管连接负压引流器,利用负压吸出胃肠道内的气体和内容物,减轻腹胀及缝合口张力,利于切口的愈合,从而改善胃肠壁的肌肉张力和血液供应,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现将我科76例胃肠减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3年1月~2004年12月需胃肠减压的患者76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9例,年龄18~76岁,平均年龄47岁。胃肠道手术38例,胆囊切除26例,宫外孕7例,不完全性肠梗阻5例未手术,置管2~4d。2观察与护理2.1插胃管前宣教:插胃管前稳定患者情绪相当重要,患者对突如其来的疾病均表…  相似文献   

19.
368例胃肠减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胃肠减压的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68例行胃肠减压患者观察与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一次留置胃管成功361例(98.1%),置管不成功7例,脱落3例。未发生1例因胃肠减压管观察、护理不当所造成的并发症。结论胃肠减压对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应加强对其观察与护理。  相似文献   

20.
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入胃管的体位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入胃管的最佳体位。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随机将66 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2组。观察组采取俯卧位置入胃管,对照1 组、2 组分别采取仰卧位和侧卧位置入胃管。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记录置管所需时间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较对照1组、2 组置入胃管所需时间短,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均P<0.01)。结论神经内科昏迷患者置入胃管选择俯卧位优于仰卧位和侧卧位;可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