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献伟 《中原医刊》2014,(11):119-120
目的:观察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的手术效果。结果本组36例,手术平均时间(217±2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0±85)ml;术后测量平均Cobb’s角(7.5±0.8)°优于术前(32.8±2.3)°(P〈0.05);术后平均随访(12.7±1.4)个月,无失访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B级0例,C级2例,D级5例,E级29例;术后随访腰部疼痛VAS平均评分明显优于术前(5.5±1.4)分(P〈0.05);无死亡和感染患者。结论闭式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后凸畸形效果确切,在单个切口下完成经后路截骨、360°环状减压、矫正后凸畸形和植骨融合,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优势,在维持脊柱稳定和促进截骨椎体骨早期愈合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后路手术治疗和临床疗效。方法35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平均年龄34.5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3个月-12年,平均25个月。患者均有脊髓前方的压迫及后凸畸形,其中10例后凸角〉20°,平均35°(21°-75°),25例后凸角〈20°,平均9°(0°-16°);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以后凸角的大小作为选择手术方式的标准,对后凸角〈20°者的行后路侧前方减压术,对后凸角〉20°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结果随诊9个月-8年,平均12.5个月,74.8%的患者获得了满意的减压。10例行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的患者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术后后凸角平均10.8°(0°-40°)。63.8%的患者的神经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17.6%,主要是感觉功能恢复,而不全瘫患者的恢复率为78.8%,感觉和运动功能都有恢复,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不完全截瘫患者可以根据后凸角大小选择经后路行椎管前方减压术或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术。术后可获得满意的减压效果和后凸畸形纠正,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在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矫正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自2005年7月至2011年3月,我院采取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不同原因所致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后凸畸形患者共10例,其中强直性脊柱炎伴骨折所致后凸2例,均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获得随访8例,随访时间1个月~3年,平均6个月,矫正角30°~42°,平均35°.所有患者腰背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随访病例截骨融合率100%,1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在2年后不全恢复.结论 经椎弓根V型截骨结合内固定是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矫正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效果确切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较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后路经关节突截骨矫正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所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后凸畸形采用后路截骨矫正治疗。结果:术前Cobb角12.1°,术后Cobb角平均为2.8°。随访8~26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钉棒松动断裂,术后疼痛明显缓解。结论:后路经关节突截骨矫正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所致后凸畸形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唐六一  王跃  胡豇  张耀明 《四川医学》2009,30(12):1868-1869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术在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侧后凸畸形的应用。方法2007年3月-2009年3月应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方法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侧后凸畸形6例。结果术中平均失血2450ml(1100-2900ml);脊柱短缩平均1.3cm(1-1.5cm)。术后随防时间4-18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后凸角-5-20°,平均11.7°,矫正率67%;侧凸角1-5°,平均2°,矫正率89%。神经功能FrankelE级2例未损害;D级3例改善为E级2例,1例无变化;C级1例改善为D级。植骨愈合。随访无矫正角度丢失。结论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具有单一入路创伤小、减压彻底、容易矫形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后路经椎间孔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12月20例经后路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角状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侧位X线侧位片上的后凸角(K)和畸形角(D).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后凸角(K)术前平均44°,术后平均10°,末次随访平均11°;畸形角(D)术前平均46°,术后平均14°,末次随访平均15°.均获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4个月.结论 后路经椎间孔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骨折角状后凸畸形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陈旧性腰胸椎骨折后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26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均采用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内固定术.结果 全部病例均无严重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患者腰背痛及下肢麻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凸角度由术前平均32°.矫正到术后11°,随访中未发现矫形角度丢失.结论 对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间隙截骨矫形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不全截瘫的手术方法。方法于3年中对10例伤后3个月~3年的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不全截瘫的患者,采用侧前方减压、植骨、Kaneda内固定术,平均随访2年。结果10例患者神经功能均获1级以上恢复,矫正后凸畸形平均6。结论前路减压Kaneda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截瘫具有减压彻底、固定可靠、有利于截瘫的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杨治  刘耿 《陕西医学杂志》2010,39(8):1046-1047
目的:探讨后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椎管侧前方减压术及经椎弓根次全椎体截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背部后凸畸形,后突角度为33.34±3.220。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后凸畸形得到了矫正,术后脊柱后凸角度为11.78±3.740,较术前改善21.23±1.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后路手术创伤相对较小,术后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矫形及减压效果,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对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陈旧骨折并不同程度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形、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后凸角、颌眉角、矢状面平衡的变化以及患者疼痛缓解和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结果术后患者后凸畸形明显矫正,矢状面平衡恢复,无内固定失败;术后随访,患者VAS评分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后路经椎弓跟楔形截骨矫形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具有满意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陈苹 《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8):49-50
现代医学建立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使护理工作的社会化要求不断扩展。在中等医学护理专业的教育阶段,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贯彻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实习中给予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工作能力,才能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  相似文献   

12.
13.
韩兴军  田旭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5):2720-2721
目的:探讨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在顺行造影的同时,加压推注尿激酶的应用。方法:56例DVT,男38例,女18例,右下肢20例,左下肢36例,病程6h~5d。从患肢远端浅静脉入路,小腿中下1/3捆扎止血带,使对比剂经深静脉通过,进行下肢深静脉顺行造影的同时,加压间断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尿激酶使用20万U~80万U。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无一例无效,无一例发生症状性肺栓塞,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或明显减退。结论:经下肢浅静脉加压推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髂股DVT,疗效确切,溶解率高,方法简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听课并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看、听、想、问、记相结合的过程。病理学教师应从5方面指导学生听好课:(1)指导学生会看,提高其观察能力;(2)指导学生会听,提高其听课效率;(3)指导学生多想,提高其思维能力;(4)指导学生会问,提高其质疑能力;(5)指导学生会记笔记。  相似文献   

17.
18.
1听课的意义 课堂听课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