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心脏双期扫描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疑似左房血栓80例心脏疾病患者。分别进行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和CT双期扫描诊断,比较其诊断效果,并记录CT双期扫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经食管超声扫描法诊断以及64层螺旋CT双期扫描法在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结果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90%以上。结论 CT心脏双期扫描诊断左房血栓及血栓前状态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达到90%以上,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方法描述并测量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左房-肺静脉与邻近解剖的关系。方法30例在三维标测技术下行环肺静脉左房线性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术前应用CT进行心脏扫描,二维平面测量肺动脉、上腔静脉、食管与左房-肺静脉的距离,三维重建后描述其解剖形态及与左房-肺静脉的位置关系。结果肺动脉与左房顶壁平均最小距离:3.95±3.33mm。上腔静脉与右上肺静脉平均最小距离:2.00±1.31mm,两者距离与右上肺静脉口二维平面径线及三维重建后静脉口最大径呈负相关。食管与左房后壁上缘、中部、下缘的距离分别为1.49±0.72,1.24±0.62,2.48±1.34mm。结论三维重建图像可真实反映左房-肺静脉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及距离。  相似文献   

3.
正食管位于心脏后方,长度约在3/4处与左房后壁相邻,向下靠近左室。经鼻腔或口腔将食管电极导线放置于食管内,食管电极导线的尾端与心电图机连接,即可以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也可以通过程序刺激仪起搏左房,达到了解、诊断心律失常的目的。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情况下,食管调搏的临床应用尚局限在检测窦房结、房室结功能,检测特殊传导  相似文献   

4.
<正>众所周知,心律失常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常见疾病,且危害极大。心性猝死中绝大多数为心律失常引起。诊断心律失常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心电图,有时心律失常心电图的P波难以辨认,给诊断与鉴别诊断带来一定难度。1主要优点食管位于心脏后方,大约在食管下端的3/4处与左房后壁相邻,再向下靠近左室。因此,食管电极放置该部位则可记录到食管导联心电图。食管电极放  相似文献   

5.
对1例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行左房线性消融,采用CARTO系统行左房三维电解剖标测的同时行食管解剖重建。结果:在左房解剖模式图左房后壁上清晰显示食管的走行及和心房的相对位置,在此指导下,设计环形消融径线时可尽量避开食管的位置,术中和术后随访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三维重建法有利于预防心房颤动消融术引起的心房食管瘘形成,且简单易行,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6.
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公式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被广泛应用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抗凝治疗前的血栓栓塞风险评估。但血栓栓塞风险评估公式存在不足。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经胸超声心动图(TTE)、CT、MRI等器械检查已被用于诊断和预测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并指导抗凝治疗。TEE检查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左房异常、复杂的主动脉斑块。TTE检查中的危险因素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大小、二尖瓣环速度、左房应变和应变率、左室质量指数。CT、MRI可用于辨识左心耳血栓、主动脉斑块等。  相似文献   

7.
非瓣膜病心房纤颤左房血栓与栓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7例非瓣膜病心房纤颤(NVAF)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血液流变学及颅脑CT检查,发现47%左房有自发超声显影(SEC)现象,22.4%左房内有血栓,左房内血栓检出率在左房SEC阳性组和阴性组分别为42%和5.3%(P〈0.001),17例有栓塞事件或短暂性脑缺血史,其中82%左房SEC阳性。结果表明NVAF患者中,左房增大、左室射血分数减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与左房SEC有关,左房及左心耳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型利钠肽(BNP)在评估慢性房颤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65例慢性房颤患者实施经食管超声检查,根据有无左心房血栓分组,检测并比较患者的BNP及其他临床资料. 结果:左房血栓组的血浆BNP水平高于无左房血栓组(93.27±22.13) ng/L对(54.19±19.04) ng/L.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高血浆BNP水平是慢性房颤患者发生左房血栓的独立预测指标(OR=1.01,95%CI:1.00~1.15,P = 0.04). 结论:血浆BNP水平可作为预测慢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新型经食管心房调搏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食管心房调搏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无创性电生理检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探查及刺激电极放置在食管靠近左房后壁的位置。作为探查电极,其可记录到心房振幅较高的心电图,有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作为刺激电极,其可将程序刺激发放至食管肌进而刺激左房心肌,并在心脏内扩布,即应用发放的人工心脏早搏刺激诱发和复制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风心二狭 )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6 9例风心二狭患者行经胸及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用发色底物显色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及抗凝血酶 (AT- )活性。结果 :33例风心二狭左房血栓形成组与 36例无血栓组比较 ,年龄偏大 ,症状持续时间较长 ,心房颤动发生率高 ;超声心动图显示左房内径较大 ,左室射血分数较低 ,二尖瓣口面积较小 ,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少见 ,左房自发性回声 (SEC)发生率明显增高 ;血液学检查显示红细胞压积较高 ,AT- 活性较低 t PA活性较高 ,PAI- 1活性较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左房 SEC、AT- 活性、年龄、二尖瓣口面积大小是左房血栓形成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风心二狭患者左房血栓的形成不仅与血流的局部机械性梗阻淤滞 ,而且与机体抗栓能力的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经食管左房后壁起搏的P波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100例无心脏病者经食管左房后壁起搏的 P 波分析表明:Pv_1正双峰(多数为园顶尖峰)型占52%.直立型占46%;P_1.V_(?)平坦型分别占48%与61%;P 电轴右倾占51.5%。这与“左房心律”的诊断标准不完全相符.提示单以 P 波形态确定左房心律仍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经食管的超声心动图与相应的解剖切面进行比较,以便从经食管图象识别和阐明心脏的解剖关系。方法:由固定于胃镜顶端的小型相控阵换能器获得经食管图象。换能器的32个单元并行排列,因之仅能探得心脏的水平切面。上下移动和旋转食管内的胃镜,可获得不同的心脏断面。检查时,病人取仰卧位,换能器面向前方,随胃镜进入食管。 (1)左侧心脏结构的识别主动脉瓣平面观:胃镜进至离门牙35至40厘米处,首先看到主动脉根部。换能器位于左房的后上方(图1,位置1),超声束经左房最高部,依次穿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在检测肺动脉高压病人心内及肺内分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0月—2022年7月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及右心声学造影的肺动脉高压病人54例临床资料。对比经胸右心声学造影与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结果的诊断效能;将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结果分为3组:心内分流组(造影剂微泡经房间隔入左房)、肺内分流组(造影剂微泡经四支肺静脉入左房)和阴性组(左心腔未观察到造影剂微泡),比较各组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动脉血氧分压、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O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数据以及合并神经系统并发症(偏头痛、脑梗死)的差异。结果:共54例肺动脉高压病人完成经胸及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检查,经胸右心声学造影:心内分流组22例(40.7%),肺内分流组22例(40.7%),阴性组10例(18.6%);经食管右心声学造影:心内分流组24例(44.4%),肺内分流组21例(38.9%),阴性组9例(16.7%)。3组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表面积、临床症状、P(A-a)O2、NT-p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评估风湿性房颤患者栓塞危险性的价值。方法  10 6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风湿性房颤组 (n =5 1)和特发性房颤组 (n =5 5 ) ,所有患者同时进行TTE和TEE检查 ,对两组间左房自发性超声对比现象 (leftatrialspontaneousechocontrast,LASEC)的严重程度、LA、LVd、LVs、FS、二尖瓣瓣口面积等进行比较。结果  10 6例中经TEE检查发现 14个血栓 ,而TTE检查仅发现 4个血栓 ,两组间左房血栓发生率、LASEC的严重程度、LA、FS及二尖瓣瓣口面积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相关分析显示LASEC与LA呈显著正相关 ,与二尖瓣瓣口面积显著负相关。结论 风湿性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发生率高 ,发生栓塞危险性较大 ,应积极抗凝治疗。TEE对于房颤患者血栓的检测及栓塞危险性的评估较TTE更有优势 ,LASEC、LA、二尖瓣瓣口面积可作为房颤患者左房血栓形成的预示因子。  相似文献   

15.
报告48例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成形术(PBMV),均获成功。术中采用食管左房压迹定位法进行房间隔穿刺定位,全部成功,并缩短了球囊导管进入左房的时间(3.1±2.5分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左房内径(LAD)及其有效不应期(ERP)变化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151例房颤患者及160例健康体检者LAD、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射血分数(EF)值。采用食管调搏S1S2扫描的方法测定左房ERP,观察ERP频率适应性。结果房颤组LAD较对照组显著增加(38.81±9.64mmvs26.88±6.72mm),且持续性房颤患者LAD较阵发性房颤患者显著增加。房颤有左室肥厚(LVH)者LAD较非LVH者显著扩大,左房显著扩大者(≥40mm)其EF、每搏输出量下降最明显。房颤组左房ERP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且频率适应性减退。结论LAD扩大及其电重构与房颤发生相关,LAD扩大与LVH及心功能减退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无创性电生理检查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类型的鉴别价值,采用V1导联P波(Pv1)和体表右胸导联P波(PRAM),反映右房激动电位;4个单极食管导联(PVE)和一个双极食管导联P波(PVEB),反映左房激动电位。通过以上导联同步描记来观察左、右心房激动顺序,应用食管心房调搏的方法,基本可区别房室结折返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以及其它形式的PSVT。  相似文献   

18.
风湿性心脏病慢性房颤迷宫手术后的心功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研究应用M和二维超声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标准测量左房面积容积和跨瓣血流评价14例迷宫及二尖瓣手术后与12例正常人对比的左房功能变化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1)手术组左房排血总量在围术期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5.14±7.88cm3与18.69±3.56cm3,P<0.05,3个月以后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左房主动排血量在随访期与正常组无差别;左房被动排血量术后均高于正常组(8.58±2.74cm3和11.54±5.69cm3与5.93±1.66cm3,P<0.05);左房射血分数术后低于正常组,左房收缩期最大横径术后大于正常组,左房动力能在围术期高于正常组,术后3个月与正常组无差别。(2)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迷宫手术心脏复跳后多普勒跨二尖瓣和三尖瓣的血流频谱均呈E、A双峰。复查证实左房有收缩功能14例(100%),右房有收缩功能14例(100%)。(3)手术组术后LVDd、LVDs、LVEDV和LVESV均较术前显著改善与正常组对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迷宫及二尖瓣手术后心房主动收缩,A峰出现,左房总排血量、左房主动排血量和左房作功均达到正常水平,左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9.
作者对103例慢性非风湿性心房纤颤病人采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研究左房自发回波的普遍性及临床意义。从1989年1月到1991年4月。经体检或超声心动图证实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而心房纤颤持续30天或30天以上患者,诊断为慢性非风湿性心房纤颤的103例(男74人、女29人,年龄28~82岁,平均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采用经胸腔和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在103例中有25例可见左房自发回波(占24.3%)。再从年龄、性别、左房直径、舒张期和收缩期的左室大小、射血分数、二尖瓣狭窄程度及孤立性房颤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有左房自发回波和没有自发回波的病人之间基本上无区别,但有左房自发回波的病人比无自发回波患者出现中到重度二尖瓣回流者少见(P<0.05)。观察到左房血栓7  相似文献   

20.
采用1%Dicainae行食管电极周围粘膜麻醉,对20例在食管调搏术中有不同程度痛苦者进行用药后观察。用药后患者疼痛感减轻或消失。起搏阈值由25.2±7V降至19.4±6.4V(P<0.001)。而对心率、窦房传导时间、窦房结恢复时间、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房室结功能不应期及有效不应期、左房有效不应期及相对不应期等电生理参数无明显影响(P>0.05)。笔者认为食管调搏术中应用粘膜麻醉可减少电刺激所致不良反应,有利于电极与食管壁接触,故而能降低起搏阈值,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