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人治泻痢,详备十法。大凡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平肝、温肾、固涩,几乎尽括无遗。虽通下来专列一法,固涩列十法之末,但如果通涩用之得法,往往是提高疗效,解决某些棘手难治性泻痢的关键措施。喻嘉言曾概括说:新感而实者,可以通因通用;久病而虚者,可以塞因塞用。叶桂也说:治痢大法不过通塞二义。均道出其中精奥。  相似文献   

2.
一般来讲,固涩法多用于久病虚寒、滑脱不禁之证,其不仅能收敛气血津液的耗散而治标,同时由于气血津液的敛聚而起扶正治本的作用,只要临床上揆度病机,审证明确,均可取效。肺虚劳嗽补肺固金例1,陈某,男,44岁,1997年10月14日初诊,有肺结核病史十二年,...  相似文献   

3.
通,即“通可去滞”,运用通利之药,去除壅滞之证;涩,即“涩可固脱”,用收敛的药物,以治疗滑脱不固之证。笔者将“通”、“涩”二法并用,相反相成,在治疗二阴急症时,常获佳效。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腑法在临床上比较常用。一般多用于邪在肠胃,燥屎停结,热结于里,以及有水结、蓄血、痰滞、虫积等证。具体运用于里实证。因证候之不同,可分别为寒下、温下、润下、逐水、通瘀、攻痰、驱虫等。我所讲的通腑法,  相似文献   

5.
黄松生 《新中医》1990,22(5):4-6
本治法是以补气为主,固涩为辅,兼配伍益肾养肝等方法,对同属气虚为主要见证的崩漏等七种同型异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法临床运用举隅株洲玻璃厂职工医院(412000)周迪军中医“通法”,内容十分丰富,临床运用颇多,笔者就临症偶得,举例报道如下:1风寒头痛廖某,男,47岁。诉每因吹风受凉而引起头痛,有时痛连项背,裹头则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疏风散寒。药用...  相似文献   

7.
收涩法是用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方药,以制止气血精津滑脱之病证的一种治法,为正气虚乏而气血精液耗散滑脱的病证而设。然而在儿科临床中,有些患儿虽有“不固”、“不收”的症状,但无明显正气虚乏的表现,笔者试对此类证候的机理及其收涩法运用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 通阳泄浊法:多用于阴邪僭逆,阳气受蔽而致的痰饮、肿胀、胃痛诸疾。药用附子、干姜、半夏、桂技、茯苓、泽泻之属。 1983年曾治赵某,男,51岁。素有喘疾,近日复作。证见:喘息胸闷,咳嗽,吐白色稀痰,兼见恶寒、无汗、头痛,舌苔白,脉浮紧。证属喘证,法宜散寒,宣肺、平喘,处方:桂枝、半夏、麻黄、五味子各15克,白芍  相似文献   

9.
刘庸今 《山西中医》1992,8(3):19-20
通剂与涩剂是十剂中两类性用迥异的方药。“通可去滞”宜于实证;“涩可固脱”宜子虚证,一般较少同用。但对于一些顽症痼疾,往往是正虚与邪实交错,治疗棘手,若巧妙地将二者融于一方,每收效出于意外,兹举例如下。一、久泻陈某某,女,58岁,患泄泻20余载,叠进中西药治疗,疗效不稳定。1989年8月2日食水瓜一片,复双手浸凉水后即泻下不止,日行十数次,经输液、抗菌素治疗后,大便次数稍减。转中医治疗。主证:形瘦神萎,纳呆脘痞,每肠鸣腹痛则临圊,便意频频,量少清稀,或挟白色粘液,小便量少,  相似文献   

10.
《内经》云“血实宜决之”。这是治疗瘀证的总则。其中泻热通瘀法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散瘀,适应热伤血络、血溢内瘀诸证。临床运用治疗胆石症、过敏性紫癜、尿潴留、蛛网膜下腔出血收效良好。兹举例如下: 一、胆石症:邬×,男,31岁,1983年7月23诊。原患胆石症,1976年曾行手术治疗,术后反复发作右胁肋部疼痛,常服中药利胆片及金钱草、柴胡、茵陈、青皮、鸡内金等品,病情稳定。近半月来,寒热交作无定时,目黄,尿短赤,右肋下疼痛较剧。经用抗菌素及服柴胡疏肝饮加金钱草、茵陈蒿汤化裁,病情不能缓解。诊察患者形疲色苍,白睛色黄而有赤络,  相似文献   

11.
在中医的治法中,固涩法往往并不引起人们的重视。然而在临床实际运用中,常有它不可忽视的地位,在不少方面,起到了其他治法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在儿科,应用固涩法虽然不如清热、解表、导滞等法那样广泛,然而在许多方面,需要用固涩法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长期以来,我们将固涩法与其他治法密切结合,用于治疗泻痢、咳喘、自汗、遗尿等多种疾病,收效良好。现分别简述如下。一、剑肺固表:这一类治法,起到顾护肺气,不令其耗散于外;又肺主皮毛,通过固肺  相似文献   

12.
通内涩外法治疗鼻出血7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内涩外法治疗鼻出血71例李青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224500)主题词鼻衄/中药疗法投药,鼻内笔者从1992年6月起运用中药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的方法即通内涩外法治疗鼻出血71例,止血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31例,女40例。年龄6~...  相似文献   

13.
<正> 固涩法是根据《内经》“散者收之”而设。凡由收涩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称为涩剂;有一部分方剂中没有收涩药物,但其具有敛汗、涩精等作用,因此也属于涩剂的范围。如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封髓丹等。“涩以固脱”,这是涩剂的主要作用。它适用于自汗、盗汗、大便不固、小便频数、精滑不禁、久嗽津耗、崩中带下等症。笔者根据前人经验,治疗因严重感染所致的自汗、盗汗、泻泄滑脱不禁、久嗽咯血案皆获显效,兹举病例如下。一、肠虚不固,滑泻不禁治验例  相似文献   

14.
胃中积热是胃粘膜损伤出血的常见病因,多见于青壮年,与过食辛辣、大量饮酒有关,属现代医学胃溃疡、粘膜糜烂或炎症范畴.笔者采用中药治疗胃脘疼痛并出血(胃中积热型)11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涩法是指运用具有收敛固涩作用的药物.以达到收敛耗散、固涩滑脱的一种治病方法.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疾病过程中最易致正虚不固、气血耗散,故正确、及时使用涩法,更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小便实大便”是中医治则治法中的重要一环,是通过利小便的方法治疗泄泻,其思想在《伤寒论》里有所体现,对比《伤寒论》中二便相关条文,在“利小便实大便”的基础上加以思考,讨论二便在生理及病理上的相关性,从而提出并探讨小便频数而大便不利之时采取“涩小便通大便”治法的可行性,以期丰富中医药论治便秘相关疾病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通腑泻下法是通过通便、下积、泻实以消除燥屎、积滞、实热等证的治法.应用得当,收效颇捷,兹举例如下. 1 乳蛾 赵某,女,12岁,2005年8月8日初诊.发热咽痛3天,吞咽困难,大便3天未行,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咽红双侧扁桃体Ⅱ度充血肿大,有化脓灶两处,颌下淋巴结肿大,体温38.5℃~39℃.乃风热化火,肺胃蕴热,腑气不通.治以清热解毒,通腑祛邪.药用豆豉、牛蒡、射干、玄参、连翘各10g,金银花、板蓝根各15g,薄荷、甘草各5g,生大黄10g(后下),生石膏30g(先煎).水煎服,日1剂.2剂后热退,咽喉肿消,大便通下,每日2~3次.续前方加减,服2剂而愈.  相似文献   

18.
扶正安神通任法是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创立的一种针灸疗法。所谓扶正,是指扶助正气,即补虚;安神是指安定情志;通任指疏通任脉。本法用于疑难病症的治疗,具有效果较好、见效快、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浅谈通腑法于急症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明通腑法用于高热、神昏、痉病、动风、吐血、衄血、喘逆、呕吐、呃逆、积滞、肠痈和虫梗等急症临见症和常用方药;归纳使用通腑法治疗阳明腑实证的临床表现特征;总结现代医学对阳明腑实证和通腑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朱南孙教授临床主张运用通、涩、清、养法治疗妊娠腹痛。朱教授认为,妊娠腹痛的中医病机多因气血不足、冲任不固则致胎元受损,而腰部的征象、腹痛及漏红的程度往往与预后关系密切,临床安胎当以养血、补气、益肾,固冲任为大法。朱老强调补肾安胎的同时应注重用药勿过温燥,遵循"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原则,临床常用寿胎丸,并在此基础上加养阴药以求阴阳平衡。其中党参、黄芪为君药,补益中气,以求托举胎元。在服用中药期间更应重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