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顾春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86-86,92
因为小儿头皮静脉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而且静脉浅表易见,容易穿刺。婴儿头皮静脉逆向穿刺与传统的正向穿刺方向不同,是充分利用了小儿细小血管的头皮网状分布特点,在不同的地方选择穿刺点,所以在临床上采用逆向小儿头皮静脉进行穿刺成功率高。逆行(离心方向)静脉拓宽了穿刺渠道,损伤风险低,避免了因反复多次穿刺为患者带来的痛苦,患儿家属也容易理解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逆行静脉穿刺在临床输液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手足背末梢浅静脉处行穿刺。逆行穿刺与传统顺行穿刺不同之处是穿刺方向不同。逆行穿刺针头沿指趾离心方向刺入,见回血后放平针梗常规固定。顺行穿刺是向心方向刺入。结果:通过对40名患者前后穿刺作比较,顺行静脉穿刺成功率90%,逆行静脉穿刺成功率96%。结论:采用传统的顺行穿刺法成功率不高时,行逆向穿刺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实践证明,此法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
曹爱春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214-215
穿刺技巧 穿刺前的准备:①护理人员的准备,做好家长、儿童的思想工作。②选择好部位和血管:新生儿至3岁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穿刺,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液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都不影响静脉回流,正中静脉是头皮静脉较大的一支,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在临床各科均为一重要给药途径,一般采用向心性静脉穿刺。但长期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由于多次静脉穿刺,使四肢血管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静脉穿刺操作困难。为了充分地利用四肢本稍血管,我们在小儿头皮静脉逆行穿刺的启发下,试行300余例手(足)背静脉网的小静脉逆行穿刺,获得了满意效果。1手(足)背静脉解剖手(足)背静脉网为浅静脉,起于手(足)指(趾),位于手(足)背皮下,在手(足)背部形成网状结构,与深静脉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吻合支。因此在手(足)背静脉网处作逆行穿刺输液,可以通过这些网状结构由深静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难度较大的老年患者手背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的方法,减轻病人的痛苦。方法将7200例住院输液老年病人随机分成2组,应用顺行(问心)静脉穿刺法与逆行(离心)静脉穿刺法进行对比,观察局部穿刺部位血管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静脉逆行穿刺法因针头部位肿胀或滑脱而重新穿刺的几率明显低于静脉顺利穿刺法。P值〈0.05,提高了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论静脉逆行穿刺术十分适合于长期输液的老年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高国红 《吉林医学》2005,26(7):722-722
静脉给药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通常采用顺行(向心)静脉穿刺,对有些病人常常力不从心,很难一次穿刺成功,受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启示,笔者于2003年1月~7月间对25例患者的手足端进行了逆行静脉穿刺(离心方向),取得了较好的穿刺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逆行静脉穿刺法在长期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对50例因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单日采用逆行穿刺法输液作为观察组,双日采用向心穿刺法输液作为对照组,穿刺部位均为手背掌指关节处浅静脉,2组各穿刺150次,观察比较2组1次穿刺成功率、1次输注成功率及输液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1次穿刺成功率及1次输注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输液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手背掌指关节处静脉逆行穿刺效果优于相同部位的向心穿刺,可作为长期输液静脉穿刺困难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逆行静脉穿刺以易于固定、局部外渗少等优点已在临床广泛应用,而良好的静脉充盈度是穿刺成功的关键。2006年3月至2007年12月,我科对68例老年病人逆行静脉穿刺时,采用双止血带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背远端静脉逆行穿刺在老年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中手背静脉是最常用的穿刺部位。常规采用向心穿刺方法,但对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病人,由于静脉条件差,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破坏,穿刺容易失败。为提高老年病人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2002年12月至2003年8月,我科对58例住院老年病人采用逆行穿刺法穿刺,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晓华 《广西医学》1997,19(4):682-683
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法的临床观察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糖尿病研究中心唐晓华临床上,静脉输液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之一,常用的方法都是向心方向静脉穿刺。自胡虹(1)等介绍逆行穿刺法以后,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应用及观察,并与向心性穿刺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法在静脉输液中的优缺点。方法具体的分析逆向静脉穿刺法在静脉输液中的优缺点。结果在上肢前臂静脉逆向穿刺输液可达到正常情况下同号头皮针顺向穿刺输液时的滴速。这极有利于病情变化时随时随地用药和紧急抢救。结论浅静脉逆行性穿刺输液为一项新的护理操作技术,扩宽血管的选择和穿刺范围,为长期反复静脉输液、血管条件差的老年患者和肥胖患者增加输液渠道,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本文通过对70例患者的手、足端进行逆行静脉穿刺(离心方向)后观察,认为当常规的操作方法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时,逆行穿刺可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的下肢静脉造影方法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顺行法下肢静脉造影、经皮静脉穿刺造影、对侧股静脉穿刺逆行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结论常规顺行性静脉造影和经皮静脉造影相结合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更可靠,当顺行性静脉造影疑有髂股静脉血栓时,对侧股静脉穿刺插管逆行造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上肢前臂静脉逆行穿刺输液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临床上,静脉输液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抢救病人的必要措施之一,常用的静脉输液方法是向心方向手、足背小静脉穿刺,简便易行、实用。自胡虹(1)、王家香(2)等介绍逆行穿刺手足背静脉穿刺法以后,我们于1998年6月至1999年4月对我科100例病人进行了上肢前臂静脉逆行穿刺输液法的临床应用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行逆行静脉穿刺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05年9月~2007年4月6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分逆行静脉穿刺和顺行静脉穿刺两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液体滴速、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等。结果渗漏情况、手部活动受累情况、穿刺成功率,两组差异明显;液体流量,两组差异不明显。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逆行静脉穿刺是安全可靠的,具有成功率高、不影响手部活动、不影响液体流量、渗漏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周献光  李国昭 《铁道医学》1998,26(3):176-177
探讨不同的下肢静脉造影方法在下肢静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顺行法下肢静脉造影,经皮Gou静脉穿刺造影,对侧股静脉穿刺逆行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结论常规顺行性静脉造影和经皮Gou静脉造影相结合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更可靠,当顺行性静脉造影疑有髂股静脉血栓时,对侧股静脉穿刺插和逆行造影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逆行穿刺输液。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40位老年人患者和40位小儿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20例患者,老年人对照组实施手足背部静脉顺行穿刺,研究组实施足背部逆行穿刺;小儿对照组实施头皮静脉顺行穿刺,研究组实施头皮静脉逆行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小儿组、老年组顺行穿刺一次成功率90%,小儿组、老年组逆行穿刺一次成功率95%。结论老年人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和小儿头皮静脉逆行穿刺输液法,具有明显的穿刺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治疗中,许多长期住院患者,因反复静脉穿刺,使药液渗出于组织间隙而发生肿痛、组织淤血、坏死,给患者造成痛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总结2001年2月—2003年2月60例静脉穿刺困难患者,采取顺行(向心方向)与逆行(离心方向)穿刺法,进行比较,逆行穿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老年患者静脉条件比较差,再加上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常规采用手背远端浅静脉向心穿刺方法容易失败.为提高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我们急诊病区对62例住院老年病人采用常规手背远端浅静脉穿刺法与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穿刺对比,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取得临床输液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长期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静脉条件差,反复穿刺和药物刺激,使血管遭到破坏,常规采用手背远端浅静脉向心穿刺方法容易失败。为提高静脉的穿刺成功率和使用率,我科对50例住院老年病人采用常规手背远端浅静脉穿刺法与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穿刺对比,手背远端浅静脉逆行穿刺法取得临床输液的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