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效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护理方法对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天即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功能比较,观察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降低患者伤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性训练应用于颅脑损伤病人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颅脑损伤患者的实际情况于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成立了康复指导性训练小组,将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而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由康复指导性训练小组实施康复指导性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后费用、肢体运动功能、意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出院时与入院时GCS评分差值比较有明显差异(t=3.06,P<0.05)。在出院时两组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明显改善(均P<0.05),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继续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t=3.08,P<0.05)。结论康复指导性训练在不增加住院费用、不增加住院时间的前提下,促进颅脑损伤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意识水平恢复,能有效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卒中后上肢屈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对患侧上肢肌张力、患侧上肢活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肢改良Ashworth评级、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频经皮神经电刺激能有效缓解脑卒中后患侧上肢异常肌张力、促进正常运动模式恢复,疗效与常规针刺无差异,但患者更易接受,特别适合惧针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早期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40例,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则应用常规模式开展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护理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恢复(P0.05),且早期康复护理组患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的促进老年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形成早期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4-2015年收治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108例,依据所采取的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将本组病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脑梗死临床常规护理,在观察组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为期3个月护理,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前与出院后3个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运动功能恢复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作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6.3%明显高于对照组72.3%,组间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运动功能评分为(89.7±7.44)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0.4±8.3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5.2±8.86)分、(54.9±7.8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接受康复护理干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显著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是急性脑梗死早期患者的理想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对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1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90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予以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4 w后比较两组肌张力恢复效果、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周围神经电生理学及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分级(MAS)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侧下肢M波最大波幅(Mmax)、H波最大波幅(Hmax)及H波/M波最大波幅(H/M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双侧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Fugl-Meyer系统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促进肌张力恢复,改善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周围神经电生理学,而且还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肢体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偏瘫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的一般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肢体康复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使患者主体功能显著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该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0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分别采用Fuel-Meyer简式运动功能评定法(FMA)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MBI)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FMA和MB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治疗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并分析早期针刺与康复运动双因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意识障碍的交互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昏迷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综合组、针刺组、康复组和对照组。综合组予针刺和康复运动治疗;针刺组予针刺治疗;康复组行康复运动;对照组不针刺、不做康复运动。在治疗前后均对其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定。结果治疗1个月后,4组GCS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综合组促醒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3个治疗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综合组、针刺组促醒时间明显优于康复组、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早期开展针刺及康复运动能明显缩短其昏迷时间,减轻意识障碍程度,改善预后。针刺腧穴、康复训练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意识障碍均有促醒作用。针刺促醒作用强,起效快捷,疗效显著,康复运动促醒作用较弱,起效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给予研究组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将两组肢体功能的康复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研究组于护理干预后,其肢体功能的康复情况显著比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早期康复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将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先后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并进行早期康复指导。结果实验组在加强康复护理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对照组亦有改善,但与实验组比较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在促进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有着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患者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纳入的96例行关节镜下修复术的半月板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初次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初次下床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08%(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修复术患者术后康复、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与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CPM运动下肢,比较治疗下肢肌痉挛的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Ashworth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肌痉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M训练能减轻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痉挛状态,减小了康复治疗师的工作量,也为缓解脑卒中患者肌肉痉挛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李洁霞  梁妙玲 《内科》2010,5(4):429-43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康复干预组和对照组,康复干预组在发病48h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随意自我康复锻炼,6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康复干预组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贺氏火针对中风软瘫期手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北京小汤山医院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以常规康复结合贺氏火针治疗,对照组仅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徒手肌力检查、改良Ashworth评分(MAS)、偏瘫手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徒手肌力、改良Ashworth评分(MAS)、偏瘫手功能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试验组患者徒手肌力检查、改良Ashworth评分(MAS)、偏瘫手功能评价治疗前后变化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贺氏火针在中风软瘫期应用可以增加患者肌力、诱发肌张力,促进手功能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冉梅  熊英 《内科》2014,(4):453-455
目的探讨自由度评估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行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运用自由度分级标准首先进行活动度评估,然后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心肌耗氧量及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治疗总有效率、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由度评估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功能,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显著提高早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来该院治疗的132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电剌激、血糖定时监测等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分析比较两组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显效40例(60.61%),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显效26例(39.40%),总有效率为69.70%。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且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恢复,故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再对照组患者基础上使用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营养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血红蛋白和血糖这两个指标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并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其体内的营养紊乱状态,同时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轻中度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37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治疗,于此基础上,研究组予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AMA评分、Barthel指数及综合功能。结果治疗后,研究组HAMA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认知、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轻中度颅脑损伤,可有效提高患者综合功能,改善其焦虑情况,从而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同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我院收治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当天即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出院时Barther指数评分疗效、Fugl—Meyer评定疗效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康复,降低患者伤残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