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治疗组58名,采用银杏叶注射液静点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共观察14 d后,对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治疗组病人治疗前后作TCD检测,分析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58例,显效40例,有效10例,无效8例,对照组56例,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8例.TCD检测发现异常血管92条,高流速型44条,低流速型48条,治疗前后降低或升高血流速度最大值为40 cm/s,银杏叶注射液对于高流速型及低流速型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平均血流速度的改善有较明显的效果.结论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效果明显,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脑部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头痛和失眠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半年后,观察组头痛缓解率为6 3.3 3%,优于对照组的43.33%(χ2=4.82,P<0.05);观察组失眠缓解率为70.00%,优于对照组的28.33%(χ2=20.584,P<0.05)。结论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中使用养血清脑颗粒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头痛和失眠症状。  相似文献   

3.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5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天麻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治疗前后两组均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治疗组在缓解头晕、头痛、头重、耳鸣症状上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各血管平均血流速度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注射液是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预防慢性脑供血不足继续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该院治疗的160例老年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及营养神经药物,并针对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用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银杏叶提取物(天保宁)治疗。观察两组血脂、血液流速等指标,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25%(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液流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横向比较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防止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继续进展,各项治疗指标疗效优于常规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检测对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治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进展性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各4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并统计TCD检查梗死血管狭窄及血流速度情况。结果观察组Hcy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狭窄、平均流速减慢、平均流速增快、信号消失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TCD检查与Hcy和CRP检测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健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病人脑血流、血管顺应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CCCI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西药基础治疗,试验组在西药基础治疗上加用健脑颗粒,疗程2个月。行经颅多普勒检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血流速度、血管搏动指数(PI)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试验组能双向调节脑血流速度,降低PI,提高血管顺应性,改善血管弹性,改善脑供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颗粒治疗CCCI能改善患者脑血流量,改善血管弹性。  相似文献   

7.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导致脑梗死的机制.方法 应用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和以色列Link-9000型经颅多普勒诊断仪(TCD),对26例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CT和MRI上无梗死灶的临床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 通过与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对照研究,发现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双侧颈动脉供血量及血流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血管阻力及临界压力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动脉弹性及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下降.TCD显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主要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大致在正常范围,而搏动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大(P<0.05).脑梗死患者病灶侧大脑半球总供血量及血流速度明显下降,反映脑动脉硬化指标中R、DR、Cp较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严重.结论 脑动脉硬化的存在并不直接影响一侧大脑半球主要脑血管的供血量,而脑循环阻力增高及自动调节功能减退可能是动脉硬化导致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就诊的84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桂利嗪(脑益嗪)口服,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养血清脑颗粒,连续观察30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P<0.05),脑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较脑益嗪能更好地改善症状和脑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9.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chronic cerebral circulation insufficiency,CCC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CC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养血清脑颗粒口服,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口服,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血流变学和TCD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CCCI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的认知功能改善及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 将76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组口服养血清脑颗粒,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疗效、脑血流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78.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5%(P〈0.05);TCD提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脑血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频谱形态、搏动指数、血流速度异常动脉分布情况,并与103例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受检动脉均为1 133支,糖尿病组脑内动脉血流速度异常102支,异常率为9.0%;103例患者中血流频谱形态异常83例,占80.6%;46例搏动指数增高,占44.7%,与对照组的3.1%、44.7%及18.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流速度减慢的受累动脉以椎-基底动脉为主,血流速度增快和血管狭窄较少见于大脑后动脉.结论TCD检查可为临床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评价立普妥对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100例首次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是否规律服用立普妥分为:服药组53例和未服药组47例。发病3个月后再次随访经颅多普勒超声。结果与发病1周内比较,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增快,搏动指数明显下降(P0.05);未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和搏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立普妥对改善脑梗死脑血流动力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慢性闭塞(CMCAO)患者大脑前动脉(ACA)脑膜支代偿(LMA)对脑梗死大小的影响,分析大脑中动脉(MCA)流速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35例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CMCAO患者74例,对所有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或)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诊断为一侧CMCAO而对侧MCA正常,并经DSA证实。根据DSA显示ACA有无脑膜支,分为LMA组49例及无LMA组(NLMA)60例。采用TCCS和(或)TCD测量,记录患侧与健侧MC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平均流速(MFV),并计算健侧、患侧PSV比值(PSV_(健侧)/PSV_(患侧))。根据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结果分为脑组织正常、腔隙性脑梗死、中小面积脑梗死及大面积脑梗死4级,采用秩和检验比较LMA组与NLMA组脑梗死面积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患侧MCA的血流参数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结果 (1)两组患者的患侧与健侧MCA的PSV、MFV及PSV_(健侧)/PSV_(患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NLMA组中卒中者占90.0%(54例),明显高于LAM组71.4%(35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MA组DWI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51.0%,25例),NLMA组多以中小面积脑梗死为主(45.0%,27例),并且大面积脑梗死发生率(21.7%,13例)高于LMA组(4.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NLMA组患者脑梗死面积与MCA的PSV呈中度负相关(r=-0.736,P0.01),并随PSV_(健侧)/PSV_(患侧)的升高而增加,呈高度正相关(r=0.849,P0.01)。结论 CMCAO患者ACA的LMA状态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相关,患侧MCA血流速度的减低与脑梗死面积存在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方法 对213例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技术检测颅内侧支循环通路。结果 颈内动脉颅外段闭塞,经颅多普勒显示眼动脉侧支通路开放58%,前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93%,后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60%。颈内动脉远段闭塞,经颅多普勒显示眼动脉侧支通路开放15%,前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51%,后交通动脉侧支通路开放61%。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均出现软脑膜吻合侧支循环,91%病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9%病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15例(7%)未发现侧支循环,108例(55%)1个侧支通路建立,79例(40%)2个侧支通路建立,11例(5%)3个侧支通路建立。结论 经颅多普勒有助于了解颈内动脉系统动脉闭塞患者的侧支循环代偿能力,为评价治疗效果和预后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分析大脑后动脉(PCA)发育不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探讨TCD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TCD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筛查的52例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PCA-P1)发育不良的患者,进行颈动脉压迫试验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观察,并与52例无血管变异的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①52例PCA-P1发育不良患者的不良侧PCA-P1的收缩期峰值流速为(55±8)cm/s,低于对照组的(60±6)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压迫同侧颈总动脉(CCA)后,发育不良侧的PCA-P1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192±25)cm/s,高于对照组的(96±14)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育不良者的PCA-P1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于颈动脉压迫试验前、后的比值(Vp后/Vp前)为3.52±0.53,高于对照组的1.60±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压迫同侧CCA后,发育不良侧PCA-P1舒张期末血流速度与压迫前的比值(Vd后/Vd前)为4.48±1.28,高于对照组1.6l±0.25(P〈0.01).③发育不良侧PCA-P1血管搏动指数为1.00±0.22,高于对照组的0.78±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52例患者中有28例血流频谱呈高阻力型改变,24例血流频谱正常.同侧CCA压迫前、后,高阻力型频谱组与压迫前比值(Vd后/Vd前)为5.3±1.1,高于血流频谱正常组的3.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VP后/VP前与正常频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TCD疑诊PCA-P1发育不良者39例,经MRA确诊32例,阳性符合率为82.1%;其中表现为高阻力型血流频谱患者17例,经MRA确诊PCA.P1发育不良的有16例,阳性符合率为94.1%.结论 根据CCA压迫试验前后的PCA-P1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参数,结合血流频谱形态,TCD可初步诊断PCA-P1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颅多谱勒(TCD)对轻、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轻型,52例中型患者进行经颅多谱勒检查,观察各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博动指数,并与5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TCD异常率为76.9%,主要改变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而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TCD异常为94.2%,主要改变为平均血流速度减慢及血管痉挛,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恢复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平均血流速度增高。结论TCD检查可反映闭合性颅脑损伤脑血流的变化。对临床诊治与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和Alzheimer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对血管性痴呆 ( VD)和 Alzheimer病 ( AD)的诊断价值。 方法 对 2 1例 VD、3 7例 AD老年患者及对照组 3 0例进行 TCD检测 ,并将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VD组 TCD异常率为 94 .2 %,AD组为 89.3 %。两组的异常表现相似 ,除 VD组 3例患者外 ,均表现为全脑平均血流速度降低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 (均为 P<0 .0 1 ) ,VD组与 AD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痴呆的严重程度与脑血流速度呈正相关 ( VD组 r=0 .72 ,P<0 .0 1 ;AD组 r=0 .69,P<0 .0 5)。 结论 常规 TCD指标无法鉴别 VD、AD,但对揭示痴呆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判定痴呆的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临床、神经影像和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75例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CT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 65例(86.7%)出现脑缺血症状及体征.70例(93.3%)头颅核磁共振或CT显示不同类型脑梗死,最常见的是低灌注分水岭梗死和腔隙性脑梗死.60例(80.0%)闭塞侧大脑中动脉深度范围血流速度明显降低,70例(93.3%)闭塞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45例(60.0%)闭塞侧大脑后动脉血流速度代偿性增快.结论 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神经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评估慢性进展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为了解颅内侧支循环代偿状况和更深入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屏气试验评价糖尿病(DM)组、高血压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HALI)组、高血压病(HT)组与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DLI)组患者的脑血管贮备(CVR)的关系。方法采用TCD屏气试验对DM组、HALI组、HT组与DLI组各30例患者分别检测屏气前后大脑中动脉(MCA)流速增长的百分数,即屏气指数(BHI)作为CVR的评价指标。结果DM组与DLI组、DLI组与HALI组、DM组与HT组的BHI及屏气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比糖尿病,糖尿病比高血压病,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比高血压动脉硬化腔隙性脑梗死,对CVR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颈总动脉(CCA)或头臂干(BT)重度狭窄或闭塞后的颅内外血流动力学变化及颅内外侧支循环的情况。方法选择经DSA证实的CCA或BT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24例为患者组(1例患者为左侧CCA闭塞,伴BT重度狭窄),健康体检者20名为对照组。应用TCD检测两组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判断侧支开放情况。结果①CCA或BT闭塞的17例患者中,13例CCA或BT局部未探及血流信号,4例呈异常低速高阻的血流信号;CCA或BT重度狭窄的8例中,6例病变局部呈异常高流速伴涡流血流频谱,2例仅探及狭窄以远CCA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频谱。24例患者的颈外动脉均为血流方向逆转、低搏动性的颈内动脉化血流频谱改变。21例颈内动脉起始段为低流速、低搏动性血流频谱。②大脑中动脉的流速及搏动指数明显低于健侧及对照组(P〈0.01)。眼动脉呈正向低搏动性血流频谱者19例,未探及血流信号者3例,反向切迹血流频谱者2例。③24例患者中,19例(79.2%)Willis环侧支开放;3例有健侧颈外动脉侧支供血。9例呈前循环盗血的血流频谱改变,其中6例(25.0%,6/24)大脑前动脉呈收缩期早期切迹血流频谱改变。2例患侧颈内动脉虹吸段、眼动脉呈反向切迹血流频谱改变。1例BT闭塞患者颈内动脉起始段呈切迹血流频谱改变。结论应用TCD可对CCA或BT病变的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