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mad2、Smad3和β-catenin在30例瘢痕疙瘩(A组)、30例增生性瘢痕(B组)及20例正常皮肤(C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mad2、Smad3在A、B组中的阳性率高于C组,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核内积聚较C组明显,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catenin在A、B组中的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与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联合作用,导致病理性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及β-catenin和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半定量检测β-catenin在30例增生性瘢痕(H组)、30例瘢痕疙瘩(K组)与30例正常皮肤(N组)中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β-catenin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皮肤,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之间比较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β-catenin的过度表达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有关,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瘢痕疙瘩(K组)、增生性瘢痕(H组)和正常皮肤组织(N组)各3例,进行原代成纤维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的TGF-β1处理细胞,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β-catenin在各组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β-catenin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随TGF-β1浓度变化,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三者β-catenin表达变化幅度为K组<H组<N组,K组成纤维细胞与H组成纤维细胞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组成纤维细胞与K组、H组成纤维细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与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联合作用,导致病理性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肝癌细胞增殖、迁移方面的影响和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epG2和L02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β-catenin、GSK3β、cyclin D1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培养的HepG2细胞分别用浓度100ng/ml的Wnt3α和20 ng/ml的DKK1处理,采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实验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GSK3β、cyclin D1和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检测HepG2的迁移情况。结果与正常肝细胞L02相比,HepG2细胞高表达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低表达GSK3β。Wnt3α能够显著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活力,而DKK1能够显著抑制其增殖。与Wnt3α组相比,DKK1处理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68.6±0.5)%VS(47.5±1.5)%(P0.01),而S期细胞比例减少(17.4±0.5)%VS(28.6±0.5)%,(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说明,Wnt3α提高了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水平,抑制了GSK3β的表达,而DKK1抑制了β-catenin、cyclin D1和c-myc的表达。迁移实验透膜细胞数对照组为(176.40±12.98)、Wnt3α组为(238.20±18.38)、DKK1组为(110.40±9.46),P0.05。结论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方面起重要作用,在肝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肝癌发生的重要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3):2181-2187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人骨肉瘤143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与Wnt/β-catenin信号的关系。[方法]结晶紫染色法及Western blot研究ORI对143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检测ORI诱导143B细胞凋亡的作用;通过β-catenin/Tcf4荧光素酶报告质粒检测ORI对Wnt/β-catenin信号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ORI对Wnt/β-catenin信号相关因子β-catenin、Dickkopf1(Dkk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及p-GSK3β表达水平的影响;最后,采用外源性过表达β-catenin和Dkk1以及沉默β-catenin研究ORI抑制143B细胞增殖与Wnt/β-catenin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RI能明显抑制143B细胞增殖(P0.05),下调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ORI能显著诱导细胞凋亡、上调caspase3表达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ORI能明显抑制细胞中β-catenin/Tcf4的转录活性;ORI对β-catenin的mRNA表达无影响,但能上调Dkk1的mRNA表达;ORI能增加Dkk1和GSK3β蛋白表达,并降低GSK3β磷酸化水平和β-catenin蛋白水平;外源性过表达β-catenin能减弱ORI抑制143B细胞增殖的作用,而过表达Dkk1和沉默β-catenin能增强ORI抑制143B细胞增殖的作用。[结论]ORI能抑制人骨肉瘤143B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该作用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活性相关;而ORI抑制Wnt/β-catenin信号活性则可能与激活GSK3β和Dkk1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TGF-β1和CTGF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9例瘢痕疙瘩患者(为A组)、3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B组)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为C组)中,TGF-β1和CTGF两种因子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A、B组中TGF-β1和CTGF均呈高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和CTGF对病理性瘢痕的形成可能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γ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亚族化学趋化因子(I-TAC)和巨噬细胞起源的趋化因子(MDC)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探讨其在病理性瘢痕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TAC和MDC两种趋化因子在24例瘢痕疙瘩患者(A组)、33例增生性瘢痕患者(B组)及15例正常皮肤组织(C组)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TAC和MDC在A、B组中呈高表达,与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B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AC和MDC可能通过趋化T淋巴细胞定向迁移,引发一系列免疫炎性反应,从而促进病理性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p53基因在病理性瘢痕中的表达及其发生机制,为临床防治病理性瘢痕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选取病理性瘢痕患者30例,将手术切除后弃用的瘢痕组织作为实验组,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性质分为瘢痕疙瘩A组(10例),增生性瘢痕增生期B组(10例),增生性瘢痕成熟期C组(10例).选取普通瘢痕患者及正常皮肤者各10例,分别设为对照D,E组.将每例标本行石蜡包埋后制成3张切片,1张行HE染色,2张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于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并计算各组P53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率.结果 P53蛋白的表达:在A,B,C组中,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细胞和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核中;在D组中,主要表达于少部分成纤维细胞的胞核中;在E组中,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细胞的胞核中.A,B,C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80%,60%,D,E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10%.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实验组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在病理性瘢痕组织中,P53蛋白呈高表达;而在普通瘢痕及正常皮肤组织中,P53蛋白呈低表达.结论 p53基囚参与病理性瘢痕的形成,且在不同类型的瘢痕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同.因此,抑制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成为防治病理性瘢痕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研究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65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A药组、B药组和A+B药组,构建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别检测各组骨组织骨密度(BMD)、骨生物力学指标以及骨组织Wnt、β-catenin、Runx2的mRNA和蛋白表达,观察骨组织形态学。结果模型组骨组织BMD、最大载荷和最大应力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A药组、B药组和A+B药组骨组织BMD、骨生物力学指标较模型组均显著增加(P0.05)。模型组骨组织Wnt、β-catenin、Runx2 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A药组、B药组和A+B药组骨组织mRNA和蛋白较模型组均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骨小梁形态结构差,数量少,排列紊乱; A+B药组骨小梁结构完整,数量增多,排列规则。结论阿仑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增加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提高骨生物力学,改善骨组织微结构,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siRNA对肝癌HepG2细胞β-catenin基因表达,β-catenin蛋白翻译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利用RT-PCR检测β-catenin基因表达,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肝癌HepG2细胞株β-catenin表达和HepG2细胞增殖曲线的变化.结果 shRNA转染后1dA和B组β-catenin表达弱于C和D组,2dA和B组β-catenin表达更弱,3d几乎未见表达.A和B组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B与C、D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1).A,B两处理组细胞转染后每天所检测抑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表明细胞经A、B处理后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两处理组细胞生长抑制率5d内逐渐增高.A与B和C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入siRNA的两实验组(A,B组)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较少,对照C,D组β-catenin蛋白表达较多,提示siRNA抑制了HepG2细胞的β-catenin蛋白表达.结论 针对β-catenin的sbRNA能够抑制β-cateninmRNA表达,使胞浆中的β-cateninmRNA下降,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HepG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这种作用对临床肿瘤有潜在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多种不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MT)特性的人前列腺癌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对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功能状态进行鉴定,分析其在前列腺癌EMT现象中可能的作用。方法:用Western印迹法鉴定LNCaP及其亚细胞系C4、C4-2、C4-2B和ARCaP亚细胞系IF11、IA8,以及PC-3、DU145细胞中β-连环素(β-catenin),糖原合成酶3β(t-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3β(p-GSK3β)的表达差异情况。结果:β-catenin和p-GSK3β在LNCaP、C4、C4-2、C4-2B、IF11、IA8中表达较高,在PC-3中表达较低,在DU145中表达缺失,t-GSK3β在上述所有细胞中表达无明显差异。p-GSK3β/t-GSK3β比值在LNCaP、C4、C4-2、C4-2B、IF11、IA8中较高,在PC-3和DU145中较低。结论:8种不同EMT特性的前列腺癌细胞系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功能状态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高压氧后处理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治疗作用,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手术组(CCI组)和高压氧治疗组(HBO组),每组10只。HBO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高压氧治疗,连续7d,1次/天。S组和CCI组单纯放入氧舱100min而不接受治疗。于术前1d、术后1、3、5、7d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术后7d取材,应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Wnt3a、β-catenin分子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脊髓Wnt3a蛋白的表达。结果术后1、3、5、7dCCI、HBO组MWT明显低于,TWL明显短于S组(P0.05)。术后1、3、5、7dHBO组MWT明显高于,TWL明显长于CCI组(P0.05)。术后7dCCI组大鼠脊髓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组和HBO组(P0.05)。术后7dCCI组大鼠脊髓背角Wnt3a、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S组和HBO组(P0.05)。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Wnt3a蛋白的表达情况,与Western blot所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相同。结论高压氧后处理能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抑制脊髓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实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orexin-1受体抑制剂介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分离提取SD大鼠股骨、胫骨的BMSCs,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鉴定;(2)实验分组:对照组、10-5mol/L、10-6mol/L质量浓度的orexin-1受体抑制剂溶液,于成骨诱导第5天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靶点蛋白Dickkopf-1、Gsk3β、β-catenin以及基因Gsk3β、β-catenin mRNA表达,以观察Wnt信号通路对orexin-1受体抑制剂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 10~(-5)mol/L、10~(-6)mol/L的orexin-1受体抑制剂处理BMSCs5天后,Dickkopf-1、β-catenin和GSK3β蛋白表达升高,β-catenin和GSK3βmRNA表达升高。结论 orexin-1受体抑制剂促进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作用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在体外促进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cells,NSCs)分化为神经元过程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NSCs分化中的意义。方法:取第3代大鼠胚胎NSCs体外培养,实验组加入1.0μmol/L ATRA诱导,分别于干预后3、5、7、9d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实时荧光定量RT-PCR、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的表达及变化情况,对照组不加ATRA培养,于相应时间点进行相同检测。比较两组各时间点β-catenin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实验组在培养3~7d时β-catenin表达逐渐增强(P0.05),7d与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示3~7d时β-catenin mRNA相对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7d与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印迹检测实验组细胞内β-catenin总蛋白、胞浆内β-catenin蛋白、胞核内β-catenin蛋白3~7d时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7d与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内β-catenin的总蛋白变化趋势与RT-PCR结果相似,且胞浆内β-catenin和胞核内β-catenin的蛋白表达量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结论: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途径被激活,且β-catenin在细胞浆及细胞核内表达量均增多,与NSCs的分化成正调控,在细胞分化达到平衡状态时(7d~9d)表达量不再增加,表明ATRA促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与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β-catenin、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90例胆囊良恶性病变中β-catenin、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β-catenin在胆囊癌、腺瘤及慢性胆囊炎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6.0%、80.0%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分期、转移、生存时间及病程长短相关(P<0.05).(2)Survivi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20%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分期和转移相关(P<0.05).(3)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0.298,P<0.05).结论 (1)Wnt信号通路和细胞黏附功能的异常可能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凋亡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且Survivin蛋白表达与其不良生物学行为有关.(3)两者可能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1,25(OH)_2D_3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Wnt信号通路及MG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可能的新机制。方法分别使用10-8mol/L 1,25(OH)_2D_3、200 ng/ml Wnt信号通路阻断剂DKK-1、10-8mol/L 1,25(OH)_2D_3+200 ng/ml DKK-1干预人骨肉瘤细胞MG63细胞株48 h,使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技术测定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β-catenin、Runx2、LRP5及MGP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10-8mol/L 1,25(OH)_2D_3上调MG63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相关因子β-catenin、Runx2、LRP5及MGP的基因表达及蛋白的表达,其中上调基因分别是对照组的2.73倍、3.72倍、1.53倍、2.3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调蛋白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13倍、1.17倍、1.14倍、1.2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DKK1下调β-catenin、LRP5、Runx2、MGP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其中下调基因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0.34倍、0.52倍、0.42倍、0.7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调蛋白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0.93倍、0.92倍、0.87倍、0.86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OH)_2D_3有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MG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ncRNA ANCR调节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大鼠脂肪源性干细胞分化成骨细胞及对Wnt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lncRNA ANCR siRNA慢病毒载体及慢病毒空载体分别转染至脂肪源性干细胞,分为siRNA组、空载体组、干细胞组。分别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ALP染色效果、Western blot法检测Wnt/β-catenin蛋白水平、茜素红染色实验检测成骨染色效果、免疫组化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阳性表达的差异性。结果与空载体组、干细胞组相比较,siRNA组细胞中ALP染色显著加深(P均0.05),成骨染色更为显著(P均0.05);与空载体组,干细胞组相比较,siRNA组细胞Wnt/β-catenin蛋白表达显著上升(P均0.05),Wnt/β-catenin阳性数显著升高(P均0.05);空载体组与干细胞组比较,细胞中Wnt/β-catenin蛋白、ALP表达水平、Wnt/β-catenin阳性数相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ncRNA ANCR的表达水平与骨质疏松大鼠体内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分化存在显著相关性,下调lncRNA ANCR能够促进脂肪源性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Wnt/β-catenin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赛来昔布对体外培养的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及β-catenin和C-myc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0、25、50、100、125μmol/L)及不同作用时间(24、48、72h)的赛来昔布作用于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CK-8(Cell Counting Kit-8)法检测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QRT-PCR、Western-blot检测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β-catenin和C-myc 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CCK-8法显示,赛来昔布可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P <0.05),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QRT-PCR和Western-blot显示:①与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C-myc 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P <0.05),而β-catenin mRNA表达未见明显增加;②不同浓度(0、25、50、100、125μmol/L)赛来昔布作用的体外培养的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中,随着赛来昔布浓度增高,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逐渐降低,各组之间差别明显(P <0.05).结论 人瘢痕疙瘩的发生与Wnt信号通路异常密切相关;赛来昔布能通过Wnt信号通路抑制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有望用于瘢痕疙瘩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辛伐他汀改善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纤维化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UUO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Sim组),治疗组术前3 d予20 mg·kg~(-1)·d~(-1)辛伐他汀生理盐水混悬液3 mL灌胃治疗,对照组及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成模后7 d处死各组大鼠。行HE、Masson、PAS染色方法光镜下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观察Wnt4和β-catenin蛋白在肾组织的表达; 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肾皮质β-catenin、Wnt4、GSK-3β、p-GSK-3β、CollagenⅠ、α-SMA和E-cadherin蛋白在各组大鼠肾组织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Sham组相比,UUO组大鼠肾组织纤维化病变明显,肾组织β-catenin、Wnt4、α-SMA、p-GSK-3β、CollagenⅠ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 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P 0.01),与UUO组相比,Sim组肾组织α-SMA、CollagenⅠ、Wnt4、β-catenin和p-GSK-3β蛋白表达减少(P 0.05),E-cadherin蛋白表达多(P 0.05)。结论辛伐他汀能改善肾脏纤维化病变,可能与其抑制Wnt4/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和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