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医学》2008,37(17)
一.历史与现状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手术麻醉科始建于1951年底、1952年初,当时为外科领导下的手术麻醉组,由胡日辉医师负责手术麻醉组的日常工作。随着医院的发展和业务工作的需要,1965年正式设立麻醉科,1974年王舟琪教授担任新桥医院麻醉科副主任,1984年担任麻醉科主任,负责手术麻醉科的全面工作。1983年于舟琪教授与呼吸内科联合招收麻醉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新桥医院麻醉科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6年王教授被聘为硕士生导师,1987年刘桥义教授被聘为硕士生导师,这为本院麻醉学专业科研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于布为 《上海医学》2013,36(2):83-84
1952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下简称瑞金医院)之前身上海广慈医院,为应对原来从事麻醉工作的法国修女集体回国留下的空缺,遂选派外科主治医师史济湘先生到上海中山医院麻醉科学习麻醉技术,师从中国麻醉鼻祖吴珏教授。史济湘先生回院后即从医院优秀护士中选调数人成立麻醉组(麻醉科之前身),拉开了瑞金医院麻醉科60年发展之帷幕。此后于  相似文献   

3.
曾因明教授     
曾因明教授、博士生导师,1935年生,江苏省江阴县人。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任住院医生。196O年调麻醉科工作并赴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院麻醉科进修。先后任助教、讲师,于1983年和1987年先后两次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和教授,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生导师,1990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麻醉科主任、研究室主任、附院副院长、麻醉学系主任、省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并兼任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北医第一附院麻醉科副主任等职。经其倡  相似文献   

4.
科室概况 第九人民医院麻醉科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1992年和手术室护理部合并,成立手术麻醉科,主要承担手术麻醉、麻醉后恢复、镇痛门诊、术后镇痛、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等医疗任务。每年完成近万例手术麻醉任务和1000余例外科重症ICU住院病人管理和监护工作。现有25间手术室、26台手术床、16张外科ICU监护病床和18张麻醉后恢复病床,并设有实验室和示教室。现有医护人员130人,其中医师41人,护士89人,具有  相似文献   

5.
于亚洲简介     
《实用疼痛学杂志》2009,5(2):152-152
于亚洲,男,1932年出生于吉林省德惠市,195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1958年分配到空军总医院外科工作,1962年到麻醉科,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麻醉科主任。从事麻醉工作近40年。在职期间曾五次获得军队科学技术进步奖。1990年代初率先将麻醉方法和麻醉药物用于临床各系统病症的治疗中,于1992年初与赵建英、  相似文献   

6.
靳冰教授(1927~1997),出生于天津市,1938年至1944年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1944至1950年在上海医学院学习,毕业后先后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住院医师,东北卫生部抗美援朝手术队外科医生,中国医科大学北安医院外科总住院医师,大连第一后方医院外科总住院医师。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系统外科教研室助教、附属医院麻醉科军医,并被派往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进修,向金士翱教授学习临床麻醉半年。  相似文献   

7.
董铁立简介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6(2):152-152
董铁立,男,1959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疗系(原河南医科大学),从事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工作二十余年。现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麻醉学会主委、河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麻醉科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实用疼痛学杂志与河南外科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8.
疼痛临床37年的经历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于1965年毕业于山东医学院,被分配到山东省立医院外科工作,3年后被调到麻醉科。1972年开始应用麻醉方法治疗疼痛患者,至今已有37年。37年的酸甜苦辣、经验教训,或许对当今从事疼痛诊疗工作的同仁会有所帮助,故撰下此文。  相似文献   

9.
我在1950年到天津河北医学院学习,1954年进入天津总医院做实习医生,以外科作实习重点,有幸在王源昶教授领导的麻醉系实习1个月。就在这1个月期间,我学习了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等。王教授很放手,他不仅大胆让我们操作,又细心、耐心地给我们以指导,手把手地教给我们,也就是这1个月的麻醉实习,却埋下了我一生从事麻醉科业务的种子。我毕业时河北医学院已迁到保定,领导分配我到附属医院外科做住院大夫。那时,没有麻醉专职医生,凡有手术均由外科医生轮流作麻醉,大家还都没有掌握气管内插管的技术。只要轮到我与曹瑞彬作麻醉时,  相似文献   

10.
史誉吾,男,1925~2012年,江苏常州人。1946~1949年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医预系。1949~1954年就读于北京协和医学院。1953年参加谢荣教授举办的国内第一期麻醉学习班。1954年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助教、住院医师,1956年受命创建麻醉组,1963年任麻醉科讲师、主治医师,1979年任麻醉科副主任,1980年任副教授。1984年调入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1986年任该院麻醉科主任、  相似文献   

11.
郭曲练  程智刚  王云姣 《当代医师》2014,(12):1585-1589
1540年Valerings合成乙醚,早在1818年Faraday就发现了乙醚的麻醉作用,但直到1842年3月30日美国亚特兰大威廉森·朗(Crawford Williamson Long)医师才采用乙醚麻醉切除患者颈部肿物.乙醚麻醉的成功标志着现代麻醉的开始,为外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170余年的发展,麻醉科的工作范畴从临床麻醉扩展到危重患者救治和疼痛诊疗.麻醉学科的内涵也从探索有效的麻醉方法解决外科病例的疼痛,发展到保障患者安全和促进患者康复.当前麻醉科学研究需要从麻醉临床发现存在的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围术期医学和疼痛医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搞好麻醉教学查房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查房是医院临床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麻醉科工作不同于普通内、外科,故麻醉查房有其自身的特点.长征医院麻醉科教研室非常重视麻醉教学查房工作,本文简要介绍我们在麻醉教学查房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麻醉及手术致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附院外科(046000)赵国发,赵瑞云,武步强附院麻醉科李新民高渗高血糖非酮性昏迷(简称高渗昏迷),发生于外科手术后较少见,国内报道也较少(1,2),一般发病时间多在术后2天以后。我院1989年2月以来,共收治7例井发...  相似文献   

14.
谭秀娟,女,1933年生,麻醉学教授。1955年毕业于广州华南医学院(后称中山医学院),毕业后分配至湘雅医学院湘雅医院任妇产科医师(助教)。于1957年参与组建麻醉科,为麻醉科建科最老团队成员之一,亦为外科总论教研室成员并参与外科总论教学工作。建科过程中积极参与科室工作重大原则的制订;如科室隶属关系及其在医院中的地位,科室人员准入标准、当时学科建设重点、常用规章制度制订等。  相似文献   

15.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2,(3):240-240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天津疼痛培训基地”授牌仪式于2012年5月5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举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于布为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天津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泰达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主任薛玉良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前麻醉科主任邓翅封教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白内障手术过程中由注册的呼吸护理人员(RRCPs)行麻醉护理监测的安全性及可行性。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受试者:2001年11月至2003年10月于一家外科中心行白内障手术的1957例连续病例。方法:表面麻醉下(有/无静脉输注镇静剂)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RRCP人员担当麻醉助理,在手术的全过程行麻醉护理监测,麻醉科医生必要时提供咨询及帮助。主要观察指标:记录麻醉或手术产生的严重并发症,及麻醉科医生在手术的全过程干预的频率,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并记录其干预的原因。年龄、美国麻醉师协会风险分级(AS…  相似文献   

17.
庄心良教授,男,1934年4月生,江苏武进人。1953年江苏省立常州中学高中毕业。1953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即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求学,毕业后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任住院医师,1962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麻醉学系研究生,师从吴珏教授,1965年毕业。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  相似文献   

18.
张建蓉  孙嘉麟 《四川医学》1994,15(5):303-303
硬膜外麻醉偶合双侧腋动脉狭窄痉挛重庆市外科医院麻醉科(630013)张建蓉,孙嘉磷患者女,31岁,住院号58146,因胆石症于1993年11月2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前血压17.5/10.5kPa,脉搏80次/分(颞前)。左侧卧位,T8~...  相似文献   

19.
麻醉科轮转是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外科住院医师在麻醉科轮转期间的教学工作,还存在带教重点不明确、带教过程不连贯、师生互动少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引入《转科工作记录》,内容包括3个主要方面:仪器使用与记录、沟通和交流、麻醉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转科工作记录》有效地体现了麻醉科日常工作的基本流程及麻醉科学习的重点,能够提高转科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重点,并能督促带教教师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引入《转科工作记录》,外科住院医师在麻醉科考核中的成绩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有效地提高了麻醉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一、首创我国麻醉科 ,推动西北地区麻醉专业发展尚德延 ,字叔明 ,男 ,我国著名的麻醉学家 ,我国现代麻醉学的奠基人之一。 1918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37年高中毕业后随父母举家迁移至兰州并考入甘肃学院 (现兰州大学前身 )医学系。 194 2年底毕业后 ,尚德延在国民党第 6 8军任上尉军医 (外科 ) 3年 ,194 5年3月后在国民党兰州中央医院做外科住院医生及住院总医生 ,工作中尚德延兢兢业业 ,打下了坚实的外科学基础并深得院长张查理的赏识 (张查理为我国外科学家 ,曾是吴英凯教授大学时的外科启蒙教师 )。由于当是中国麻醉事业处于空白状态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