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预防廖玉华,涂源淑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心力衰竭的年死亡率为10%~50%,其中35%~50%为猝死,如何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已成为治疗心力衰竭的新课题[1,2].本文对心力衰竭患者猝死的发生机制及其预防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心力衰竭患者133例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患者心原性猝死的发病情况及可能病因,为防治猝死探索对策.方法 入选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住院的心力衰竭死亡患者133例,其中73例(54.9%)发生猝死(A组),55例(41.4%)死于泵衰竭(B组),其他原因死亡5例.回顾性分析A、B组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药物治疗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病史、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纽约心脏病学会(NVHA)心功能分级多为Ⅱ、Ⅲ级,左窜射血分数高于B组.A组心绞痛发生率高于B组(63.0%与21.8%,P<0.05).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在A组应用率高于B组,但其应用时间较B组短、剂量偏小.他汀类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A组少于B组.结论 心原性猝死多发生在心功能Ⅱ、Ⅲ级的心力衰竭患者.猝死前多有心绞痛发作,可能是因为他汀类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较少,β受体阻滞剂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应用量小及疗程较短,未能在防治猝死及病情恶化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猝死的风险增加与心室重构和电重构等因素有关,如何通过无创性方法甄别猝死高危患者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现有研究指标较多,但研究价值各异,部分指标如射血分数、脑钠肽、T波峰一末间期、T波电交替、心率减速力、高敏c反应蛋白和综合量表显示出较高的预测价值和临床意义。深入认识这些指标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变化规律和干扰因素,有利于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心力衰竭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的研究发现钙通道A身抗体(CC—AAbs)参与r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发病并起到重要作用,其在缺血性心肌病(ICM)所敛慢性心力衰竭(CHF)中是否具有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评价CC—AAbs在ICM导致的CHF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作用方法共人选1255例CHF组患者及834例对照组受斌者,酶联免疫法检测CC—AAbs的表达水平,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CoxⅫ¨愉验进行组问比较,并分析CC—AAbs表达与1CM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确定CC—AAbs是否为ICM患者猝死(SCD)、非猝死性死广(NSCD)和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完成随访1099例,失访156例(失访率12.4%),发生死亡330例,猝死121例.随访中位数为52月(0.40—92月)CHF患者中CC—AAbs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4.64%VS.1.20%,p〈0.001)。Cox回归分析表明阳性CC—AAbs‘jCHF患者的死亡呈明显正相关,CC—AAbs阳性可以预测ICM患者的猝死(HR:2.805,95%CI:1.488—5.288)、菲猝死性死亡(HR:1.887.95%CI:I.081—3.293)及全因死亡(HR:2.219,95%CI:1.461—3,371)。结论我们的研究表明:ICM导致的CHF患曹中CC—AAbs的水平明显增加.并HCC.AAbs的表达与CHF患者的SCD、NSCD及伞因北亡具有明最相关性.是CHF患者SCD、NSCD和伞因北亡的独市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衰患者约有 40 -5 0 %猝死。目前尚无可供预测猝死危险的特异性指标。近年来 ,许多大型临床试验的结果对认识如何预防慢性心衰的猝死似有裨益 ,现综述如下。1 慢性心衰非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1.1 β阻滞剂 β阻滞剂可改善急性心梗心脏交感张力增加、迷走张力降低的心电不稳定。曾有 2 5个大型临床试验[1 ] 证实 β阻滞剂可改善心衰患者的存活率。包括2 42 98例患者接受 β阻滞剂治疗后降低总死亡率 2 3 %、猝死率 3 2 %。死亡率下降的患者中的 75 %若不经 β阻滞剂治疗可能因室颤而猝死。左室射血分数 (LVEF)较低的高危患者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1—2013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CHF患者191例,根据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167例。对比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按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住院基本资料。结果死亡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优于存活组,血钠、血肌酐和氨基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异常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与死亡相关的因素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钠、血肌酐及NT-proBNP水平异常是CHF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NTproBNP水平异常对CHF院内死亡的危险性(OR=3.652)高于血钠水平异常(OR=2.731)和血肌酐水平异常(OR=2.475)。结论血钠、血肌酐和NT-proBNP是CHF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且NT-proBNP与CHF患者院内死亡的相关性最为紧密。  相似文献   

7.
陈文韬  杜坤  曹磊  秦牧 《心功能杂志》2013,(6):675-676,684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疾病转归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472例住院CHF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期间的疾病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1 341例)和死亡组(13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①纳入研究的CHF病例总病死率为8.9%(131/1 472)。CHF住院死亡组患者的年龄,血压水平,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心腔内径,射血份数与存活组患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②住院期间死亡组患者有更高的并发症和诱因发生率。两组患者并发多种诱因的情况都比并发一种诱因的情况更为多见,在死亡组并发诱因种类越多所占死亡比重越大。结论:CHF患者年老,未经控制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者有更高的病死率;并发诱因种类愈多,愈增加患者死亡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收缩期心力衰竭(CHF)死亡患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0~2002年共128例CHF死亡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CHF死亡患中,121例(94.53%)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冠心病是CHF死亡病人中最常见病因(64.06%),其次是心肌病(18.75%)和风湿性心脏病(10.15%)。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78.90%),房性心律失常(60.93%)。另外,亦可发生多种电解质紊乱。结论:心功能、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等是CHF患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最近的研究表明 ,在慢性心衰中 ,贫血是常见的 ,并且 ,纠正贫血 ,不仅可增加血红蛋白浓度 ,更重要的是伴有心功能 [NYHA分级 ]、肾功能的改善、减少利尿剂的用量和减少住院次数SOLVD研究的新亮点是 :贫血是慢性心衰死亡的一个危险因素。作者随机地回顾性研究了 1998年 6月 2 0 0 0年 12月住院的心功能 4级的 2 6 9例患者血色素≤ 11g/dl(110g/L)为有贫血。将贫血分为小细胞 [平均细胞容量 (MCV) <76fl]、正常细胞 (MVC76 96fl)和巨细胞 (MCV >96fl)性贫血肌酐≥16 0umol/L为肾功障碍 ,低B12 和叶酸浓度分别为 <2 0 0ng/L或 <2 .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396例慢性肾病(CK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水平与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月到2017年5月,就诊我院的CKD合并CHF患者396例,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所有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根据有无肺动脉高压(PH),将患者分为PH组(PASP≥35 mm Hg)(1 mmHg=0.133 kPa)和非PH组(PASP35 mm Hg),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清Cr、HGB、NT-pro BNP水平、LVEF,FEV_1/FVC,并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及病死率情况,并对影响患者死亡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H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比、收缩压、BMI及合并症情况、FEV_1/FV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YHA IV级、 NT-pro BNP水平高于非PH组患者(P均0.05);HGB、GFR及LVEF水平低于非PH组患者(P均0.05)。对影响患者死亡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H是CKD合并CHF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肺动脉高压是慢性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京铭 《心脏杂志》2010,22(1):120-122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再住院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患者,累计住院104人次,老年CHF再住院患者16项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意义的因素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累计器官数、NYHA分级、血肌酐(Cr)、血糖、发病时间等对老年CHF再住院死亡有显著影响。再经COX回归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累计器官数、Cr、血糖4项因素,对老年CHF再住院死亡有显著影响。结论:CHF患者的年龄、累计受累器官数、肾功能和血糖是影响老年CHF死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相关的各种因素与CHF患者1年内死亡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了CHF住院患者179例,随访记录人口学资料、心脏功能、住院原因、治疗情况、治疗依从性、TNT及出院一年内的死亡情况,以一年内的死亡为研究终点,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以上各因素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TnT阳性(OR=8.694,95%的CI为2.599-29.081,P0.001)、院外不规律服药(OR=7.019,95%的CI为2.307~21.349,P0.001)、COPD(OR=4.078,95%的CI为1.046~15.898,P0.001)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院外不规律服药、TnT阳性、合并COPD是CHF患者一年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以及人口老龄化,我国的糖尿病(DM)患病率快速上升,DM的病死率也随之增加,而DM已成为全球第5位死亡原因[1,2].近年由于DM防治知识的普及,死于DM急性并发症的患者有所减少,但死于因长期血糖控制不佳而并发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并发症者却逐渐增加.为探讨贵阳市住院DM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和特点,本研究回顾并总结分析贵阳市5所综合性医院的DM患者的死亡原因,为本地区糖尿病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及其对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01-2008-06在我院住院的CHF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Hb正常组、轻度贫血组以及中重度贫血组3组。结果:贫血在CHF患者的发生率为32·5%;住院期间死亡患者的Hb、RBC均明显低于好转的患者(P0·01),贫血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无贫血的患者(P0·01),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贫血的偏回归系数为1·296(P=0·039),优势比(OR)为3·655(95%CI:1·069~12·499);对于心功能NYHAⅢ~Ⅳ级的CHF患者,Hb的偏回归系数为-0·073(P=0·041),OR为0·93(95%CI:0·864~0·995)。结论:CHF患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贫血是CHF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b降低增加心功能Ⅲ~Ⅳ级的CHF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CHF),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甲状腺功能低下,为了解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发病情况、不同病程不同分级心力衰竭的甲状腺激素(TH)浓度,我院1997年10月-2003年8月对81例CHF患者进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的测定,为应用甲状腺素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近70%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第1次住院后5年内死亡〔1〕。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CHF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ACS引起的CHF明显减低患者的住院生存率,增加死亡率。ACS为发展中国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导致这种高死亡率的主要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疾病死因占维持性血液透析总死亡人数43%,包括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心跳骤停、恶性心律失常等.新发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受重视,如左心室肥大、冠状动脉疾病、急性电解质紊乱,QT间期变异、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和钙磷沉积等.本文就血液透析患者猝死的发病机制及预防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中的作用。方法:对入选的1 197例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随访,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将人群按BMI的四分位数分为BMI≤21.6 kg/m2组(低BMI组,n=288)、21.6 kg/m226.7 kg/m2组(高BMI组,n=304)四组。先比较不同BMI水平各项临床指标的差异,再应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对不同BMI人群的生存率进行描述及比较,多因素Cox回归用于分析BMI降低对心衰预后的独立预测作用及不同BMI人群的死亡风险比较。结果:完成随访1 025例(失访率14.4%),死亡360例(35.1%);随访中位数44个月。不同BMI水平的心衰患者在合并症、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检验项目及用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随着BMI降低,心衰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BMI降低(风险比1.089,P<0.001)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与高BMI组相比,中BMI组、正常BMI组及低BMI组的死亡风险逐渐升高(风险比分别为1.619、1.647及2.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年龄、BMI、左心室射血分数、合并短阵/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是否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和袢利尿剂、血红蛋白、总胆红素、尿酸、甘油三酯均为心衰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低BMI增加心衰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在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变化。方法回顾了182例(A组)不同程度的CHF者和180例正常对照组(B组)的HRV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A组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LF、MF、HF、TP、LF/HF均显著,低于B组(P〈0.05或P〈0.01),并与心功能分级呈明显相关。结论HRV分析可作为CHF者病情和预后的一项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住院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合并低钠血症的患病率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5年5月-2010年5月1 726例CH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血钠水平、心脏彩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等,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合并低钠血症538例,患病率为31.2%;低钠血症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4 d,而血钠正常组仅为10 d(P<0.05);低钠血症组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3.9%,而血钠正常组仅为6.8%(P<0.01);低钠血症组较血钠正常组射血分数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更大,二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F患者低钠血症并发率较高,合并低钠血症患者心功能差、住院时间长、住院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