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酸(UA)及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对326例疑诊冠心病(CHD)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阴性者160例作为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对两组患者的血脂、尿酸进行比较,并将冠心病组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三支病变组,进行血清UA、non-HDL-C结果比较。结果冠心病组UA和non-HDL-C高于非冠心病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越多,血清UA、non-HDL-C水平越高,以三支病变组升高最为明显,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on-HDL-C、UA水平与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on-HDL-C比LDL-C对CAD的发生有更好的预测评价作用,高水平UA可能是导致CH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炎性标志物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E 选择素 (SES)、C 反应蛋白 (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81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 4组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2 4例 ,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2 0例和对照组 2 0例。分别检测各组患者SES及CRP水平 ,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 ,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①AMI组、UAP组及SAP组的SE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 ;②AMI组、UA组SES及CRP水平与SAP组相比 ,其值明显增加 ;AMI组和UAP组SES水平相近 ,AMI组CRP高于UA组 ;③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SES、CRP的含量高于单支病变组。随着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评分的增加 ,SES、CRP升高越明显。结论 :SES、CRP是冠心病病情监测和评价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入性指标 ;它们的升高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的相关性。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合并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检测其 CRP水平,并对CRP和冠状动脉病变作相关分析。结果合并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合并冠心病患者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 (UA)与冠状动脉病变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 15 1例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 (SAP组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 (ACS组 )以及非冠心病对照组 3组 ,抽取空腹血 ,测定血清尿酸水平 ,并对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双支病变、三支病变患者的UA水平较单支病变明显升高 (P <0 .0 5 )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和双支病变UA水平相似 (P >0 .0 5 )。SAP组和ACS组UA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ACS组UA水平较SAP组升高 (P <0 .0 5 )。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相关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血清尿酸水平增高可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合并冠心病组和冠状动脉正常组,检测其CRP水平,并对CRP和冠状动脉病变作相关分析。结果合并冠心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合并冠心病患者CRP水平随病变支数增加而增加。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加重,血清CRP水平明显升高。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对预测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3年该院治疗的297例高血压患者,对照组为单纯高血压患者173例,观察组为合并高UA血症高血压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研究高血压患者中UA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以多支、双支病变多见,Gensini积分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冠脉病变支数高血压患者血清UA及Gensini积分均随冠脉病变累及支数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合并冠脉病变297例高血压患者血清UA与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723,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中UA的监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及冠心病的防治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老年非冠心病患者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150例的血清UA、hs-CRP、血糖、血脂水平,分析血清UA、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除单支病变组外,二、三支病变组血清UA、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或P<0.05),且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递增(P<0.01或P<0.05);同时冠心病组血糖、血脂水平、体重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清UA、hs-CRP水平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递增,但同时与血糖、血脂水平、体重指数密切相关,提示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408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正常组和冠心病组,并根据SYNTAX评分,将冠心病组分为低危组(1~22分)、中危组(23~32分)及高危组(>33分)。测定空腹UA水平、空腹血脂:包括TC、TG、HDL-C及LDL-C。比较各组患者血脂、血UA水平。男性UA以<416μmol/L为正常值,女性以<357μmol/L为正常值,再将患者分为高UA组和正常UA组,比较两组SYNTAX评分,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YNTAX评分高危组、中危组与正常组比较TC、LDL-C显著增高,而正常组、低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TAX评分高危组、中危组与同性别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血UA水平显著增高。正常UA组与高UA血症组在年龄、性别、TC、TG、HDL-C及LD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UA血症组患者的冠状动脉SYNTAX评分显著高于正常血UA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结论:血UA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随着血UA水平的增高,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清糖化血红蛋白(HbA1c)、C-反应蛋白(CRP)水平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93例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分级,分析糖化血红蛋白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血清CRP及HbA1c水平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93±8.05)mg/L vs(2.21±2.70)mg/L,(5.73±1.28)%vs(5.28±0.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低密度脂蛋白、CRP及HbA1c与冠心病密切相关(OR=1.05~2.36,均P<0.05)。冠心病组CRP及HbA1c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12~0.15,均P<0.05)。结论 CRP及HbA1c联合检测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57例患者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02例)、对照组(55例)。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CY、FIB、GLU、TC、LDL-C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UA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患者的HCY、FIB、GLU、TCH、L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呈显著相关性(P0.05),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对患者HCY、FIB、GLU、TCH、LDL-C水平进行监测及控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于预防冠心病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并探讨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关系.方法 按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冠心病处理指南的诊断标准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84例冠心病患者纳入该研究,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30例,稳定性心绞痛(SA)组24例;并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以平均荧光强度mfi为单位,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按照Jenkin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比较各组CD163的表达情况,并对CD163与冠状动脉造影评分、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4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CD163表达水平[(84.4±6.9)mi]明显高于UA组[(64.1 ±5.5)mil,P<0.01]、SA组[(46.7±6.5)mfi,P<0.01]和对照组[(22.0±6.1)mfi,P<0.01],U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A和对照组(P<0.01),SA组CD16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CD163表达水平与Jenkins评分(r=0.9107,P<0.01)、CRP(r=0.766,P<0.01)和LDL-C水平(r=0.749,P<0.01)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冠心病病情加重,CD163表达水平升高,CD163表达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CD163与炎症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严重程度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冠脉造影4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8例CHD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 ,13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171例)],95例非CHD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再根据UA水平CHD患者被分为低尿酸组(147例)和高尿酸组(161例),经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ACS组血 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8.44±69.07)μmol/L比(295.38±80.08)μmol/L ,P=0.003];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ensini评分增高),血UA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单支(316.58±95.27)μmol/L比双支(335.26±43.26)μmol/L比多支(346.53±86.74)μmol/L ;低分组(312.42±48.26)μmol/L比中分组(346.58±47.36)μmol/L比高分组(363.84±54.68)μmol/L , P<0.05或<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3, P<0.05);高尿酸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尿酸组(58.38%比36.24%, P=0.012)。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U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96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30例)、双支病变组(50例)和三支病变组(16例),测定其UA、hs-CRP水平,并且与42例冠脉造影正常的胸痛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的UA含量(329.81±42.25)mmol/L,hs-CRP含量(2.69±0.81)mg/L相比,冠心病组的UA、hs-CRP含量均明显增加(P均〈0.001),且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单支,双支,三支病变),UA、hs-CRP含量明显增加[UA(359.97±32.09)mmol/L:(383.32±39.31)mmol/L∶(420.81±36.47)mmol/L,hs-CRP(4.06±1.02)mg/L∶(6.36±0.78)mg/L∶(8.10±0.64)mg/L,P〈0.05~〈0.01],UA、hs-CRP水平与病变积分呈正相关(r=0.857,P〈0.001;r=0.915,P〈0.05)。结论: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与冠心病病变程度成正相关,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人巨细胞病毒在冠心病发病中的意义及致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 (HCMV)在冠心病 (CHD)发病中的意义及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 :对 CHD(80例 )包括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患者 (A组 ,5 9例 )和症状稳定患者 (B组 ,2 1例 ) ,和非 CHD患者 (对照组 ,2 6例 )进行外周血 HCMV- Ig M、Ig G、C-反应蛋白 (CRP)检测。结果 :HCMV - Ig M阳性率、Ig G阳性率、CRP阳性率及CRP均值在 CH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在 A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 ,而 B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CRP均值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P <0 .0 5 )。 A组中 HCMV- Ig M与 CRP间存在相关性 (r =0 .336 )。结论 :HCMV的感染与激活在 CHD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发病中具有一定意义 ,其发病机制与急性炎症反应有关。外周血 HCMV- Ig M及 CRP检测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定量 CRP检测可作为病情发展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与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测定50例正常对照人群和8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HD患者血浆的CRP水平,其中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25例、三支病变25例;稳定型心绞痛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4例.结果 CRP 水平在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依次增高;稳定型心绞痛组(F=1.826,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4.232,P<0.01)及急性心肌梗死组(F=6.745,P<0.01)的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冠心病组中,双支病变组(F=7.925,P<0.01)以及三支病变组(F=9.467,P<0.01)中CRP 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CRP水平与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胱抑素C(CystC)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本院就诊的325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稳定型心绞痛(S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检测其CystC水平,并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s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组、UA组Cyst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组CystC水平较SA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ystC水平较uA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示,CystC水平、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Cyst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能为研究及治疗冠心病患者提供参考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血清C反应蛋白、尿酸和总胆红素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关系。方法:根据WHO冠心病诊断标准,入选冠心病患者148例(CHD组),非冠心病患者148例(非CHD组),每组又分为高血脂组和正常血脂组,检测各组患者的血清中CRP、UA和TBIL的水平,观察其与冠心病及血脂的关系。结果:与非CHD组比较,CHD组CRP[(2.69±2.04)mg/L比(6.85±4.76)mg/]、UA[(268±67.83)μmol/L比(300±76.1)μmol/L]水平显著升高(P<0.01,<0.05),TBIL[(14.8±3.03)μmol/L比(12.3±3.37)μmol/L]水平明显降低(P<0.05),CHD组中高血脂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血脂组[(8.27±2.56)mg/L比(6.43±1.65)mg/L,P<0.01];直线回归分析显示,CRP、UA水平与CHD呈正相关(r=0.91,0.7874,P<0.05~0.01),TBIL水平与CHD呈负相关(r=-0.874,P<0.05)。结论:C反应蛋白、尿酸水平、总胆红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高鹏芝  高旭  魏冬  吴继雄 《山东医药》2013,53(29):13-15
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疑诊冠心病患者45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分为冠心病组268例(又分为单支病变组102例和多支病变组166例)和非冠心病组187例.在未行冠状动脉造影前,所有病例分别进行血清尿酸(UA)、血肌酐(Cr)、尿素氮(BUN)、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测定.结果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血清UA、Cr、BU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冠心病单支病变、多支病变血清UA、Cr、TG、LDL-C水平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冠脉病变程度增加,血清尿酸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程度的血浆肌钙蛋白I(TnI)、尿酸(UA)的水平变化。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80例纳入冠心病组,同期纳入非冠心病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冠心病组又按照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n=29),双支病变组(n=29),多支病变组(n=22)。采用累计积分法计算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测定各组平均血TnI、UA水平,并对TnI、UA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血TnI、UA值分别为(0.014±0.01)μg/L及(295.682±45.43)μmol/L;冠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的TnI值分别为(5.453±12.29)μg/L、(16.022±28.56)μg/L和(20.552±30.25)μg/L,血UA值分别为(357.821±74.91)μmol/L、(389.907±82.19)μmol/L和(401.122±83.81)μmol/L。冠心病组患者TnI和UA水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时,冠心病多支病变组TnI水平与单支病变组比较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其余各两组间TnI、UA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TnI、UA水平均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显著性正相关(r值分别为0.673及0.440,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nI和UA水平显著增高,而且冠脉病变程度越重,升高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