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诊断永存三叉动脉(PTA)中的价值,提高对该血管变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34例行头颈64排螺旋CTA检查中的5例PT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分析PrrA的发生率、起源、走行、后循环供血及合并其他血管畸形的情况。结果①PTA的发生率为0.18%(5/2734),其中3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②三叉动脉均起自颈内动脉海绵窦段,血管走行外侧型4例,内侧型1例;按Saltzman分型显示PTA后循环供血情况:I型1例,Ⅱ型1例,Ⅲ型3例。③吻合点近端的基底动脉及双侧椎动脉发育不良3例,吻合点近端基底动脉完全萎缩1例;合并PTA的动脉瘤1例,合并对侧大脑中动脉成窗1例。结论64排CTA能清晰、快速、无创、准确地显示PTA及其走行。在鞍区或鞍上区手术及介入治疗前,了解这种异常血管的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案,避免因操作不当所致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永存舌下动脉(PHA)是第二常见的颈动脉-基底动脉吻合,此类患者常伴随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或缺如,以及同侧、对侧或双侧椎动脉的发育不良,由于血管的异常吻合,会导致脑缺血症状和体征的复杂化,前循环的栓子可以导致前循环和后循环梗死.本院近期收治了1例PHA合并脑干梗死患者,表现为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经过抗血小板聚集及改善循环...  相似文献   

3.
4.
刘洁  刘珍友 《山东医药》2012,52(42):80-81
永存原始三叉动脉(PPTA),又称原始三叉动脉,是一种少见的胚胎性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系统吻合血管。在脑血管造影中发现率为0.1%~0.6%[1]。近年来,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以其快速、无创、成像清晰的特点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常用筛查手段,PPTA的检出也逐渐增多。2010年7月~2012年6月,本院在对4 276例头晕、头痛患者进行MRA检查时发现PPTA 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持续性三叉动脉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异常吻合,通常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脑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后循环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头痛等症状。脑血管造影可确诊,治疗上主张对症治疗。文中介绍该病的历史、胚胎学、病因、解剖学、发生率、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和治疗以及其变异型和三叉动脉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源CT在儿童永存动脉干(persistent truncus arteriosuss,P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例经超声心动图和临床诊断为永存动脉干的儿童患者,采用双源CT,在心电门控下完成心脏造影检查,并进行多平面(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多项后处理,其中5例患儿后期进行心血管造影(angiocardiography,CAG)检查。结果双源CT对10例永存动脉干作出定性和分型诊断,发现合并畸形共计37处;超声心动图显示34处。结论双源CT能够准确评价永存动脉干病变的解剖形态以及分型,联合超声心动图,有助于临床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1985~1996年我院共收治永存动脉干患者26例。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4例,Ⅳ型10例。重点应用超声心动图胸骨左缘锁骨下主动脉纵切面、剑突下主动脉长轴、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及不规则切面显示动脉总干及与肺动脉之间的关系。超声心动图对诊断永存动脉干及分型有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8.
原始三叉动脉伴海绵窦巨大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51岁,反复鼻衄2周,鼻腔填塞止血效果不佳。于2003年6月23日被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入院后头部CT,MRI检查显示右侧颞部占位,伴流空效应。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右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见图1、2。颈内动脉闭塞试验(BOT)阴性,在全身麻醉下,置入6F导管鞘,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出永存动脉干3例,UCG特征为心底部仅有单根大动脉发出,骑跨于巨大缺损的室间隔上;诸切面观中不能探及右室流出道和肺动脉瓣.其中1例直接显示主肺动脉从大动脉干后侧壁发出.UCG还能检出合并的其他异常,如完全性房室通道和感染性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0.
<正>永存三叉动脉(persistent trigeminal artery,PTA),又称持续性三叉动脉或原始三叉动脉,是一种永久性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之间的异常吻合,属罕见的胚胎遗留血管,在成年人脑血管造影中发现率为0.1%1.0%。现报道1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特殊类型PTA伴多发脑动脉狭窄和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1岁。主因发作性头晕1周,于2012年7月16日入住我院神经内科。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于休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原始三叉动脉动脉瘤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原则以及发生颅内积气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伴颅内积气的原始三叉动脉瘤的影像学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头部CT检查见鞍上池、环池、四叠体池积气。CT血管造影(CTA)示左侧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呈局限性突起,大小约21.6 mm×5.1 mm,鞍区扩大,其内显示有团块影,大小约28.6 mm×39.2 mm×34.5 mm,与左侧颈内动脉突起关系密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左侧颈内动脉破裂孔处的原始三叉动脉瘤栓塞术,置入大小不等弹簧圈共17枚。经血管内介入治疗后,患者头痛症状缓解。术后3个月复查头部CT,显示颅内积气大部分被吸收,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原始三叉动脉瘤伴颅内积气的患者罕见,经CTA和DSA检查可明确诊断,血管内治疗有效并能在短期内使颅内积气减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与研究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血管狭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方法 我院自2006年4月-2011年12月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数字减影(DSA)检查,按是否有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对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率、狭窄程度、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98/128(84.1%),单纯颅内血管狭窄57例(47.1%),单纯颅内外血管同时狭窄46例(34.8%),颅内合并颅外(两支以上血管同时狭窄)75例(57.9%).两组中颅内血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颅内外血管及多支病变中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与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狭窄越严重高血压发病率越高.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有密切关系(P=0.02).结论 高血压是脑血管病的高危因素且其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高于颅外.而且血管狭窄程度与年龄、长期吸烟、有明显差异.糖尿病、高血脂、性别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9例小儿永存动脉干(PTA)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1994年4月至2004年3月外科手术纠治9例PTA。年龄18个月~6岁,体重6.5~18kg。按VanPraagh分型,A1型5例,A2型2例,A3及A4型各1例。右心室肺动脉流出道重建,均用同种带瓣主动脉。结果:PTA发病率0.36%,死亡率11.1%(19)。早期死亡l例,早期并发肺部感染1例,术后随访6例,1例残余室间隔缺损(VSD),1例残余右心室流出道梗阻,2例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1例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结论:PTA易早期并发肺血管梗阻性疾病,应尽早纠治。手术要点是防止VSD残余分流;分离肺动脉和修复动脉干缺损时,应避免损伤动脉干瓣膜及冠状动脉口。  相似文献   

14.
动脉-动脉栓塞型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动脉栓塞是以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为栓子来源的脑栓塞。目前,对其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的研究尚少。就近年来有关本病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研究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8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住院患者脑动脉狭窄的临床特点。入院后详细神经系统查体,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DWI)成像及CT血管造影(CTA),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狭窄率70%)。结果CTA共检测出82条病变血管,大脑前动脉13.4%(11/82),大脑中动脉17.1%(16/82),颈内动脉41.5%(34/82),大脑后动脉8.5%(7/82),椎-基底动脉19.5%(14/82)。轻度狭窄血管39.1%(32/82),中度狭窄血管34.1%(28/82),重度-狭窄-闭塞血管26.8%(22/82)。单支血管病变病例12.5%(6/48),2支血管病变病例27.1%(13/48),3支或以上血管病变病例60.4%(29/48)。结论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以大动脉为主,多支动脉同时受损;颈内动脉狭窄是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病变程度以轻、中度狭窄为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静脉溶栓的基础上,动脉溶栓及新型血管内介入治疗器械相继应用于临床实践,使脑血管病患者明显获益,而并发症是其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胆固醇结晶栓塞是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少见并发症。本文报道1例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并发面动脉、舌动脉胆固醇结晶栓塞的脑梗死患者的诊疗过程,旨在增加神经科介入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快速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 目的 探讨过去6年我院I型和II型永存动脉干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受外科治疗的10例永存动脉干患者的资料。其中I型共同动脉干6例,II型永存动脉干4例。年龄1~14个月,平均年龄(3~7月)。合并房间隔缺损、共同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弓缩窄、三尖瓣关闭不全。1例1岁2月的患儿术前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血管阻力4.5WOOD.U。所有患者都行一期手术根治术。右心室-肺动脉流出道重建,6例采用牛颈静脉带瓣管道,4例采用Gortex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 。结果 手术早期死亡1例,死亡率为10%(1/10),生存9例,晚期死亡1例。死亡1例,为术前合并主动脉弓缩窄,术中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术后早期出现严重肺动脉高压危象3例,治疗后循环稳定。余患儿顺利恢复出院。出院时患者心脏超声提示肺动脉返流4例,2例轻-中度,2例中度。术后9例随访3个月~6年,平均60个月,1例术后半年猝死。结论 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评估肺血管病变、注意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妥善的共同瓣膜修复、右室流出道管道的选择等,I型和II型永存动脉干早期甚至新生儿期进行一期手术治疗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分水岭脑梗死(CWI)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分布特点。方法选52例老年CWI住院患者,男38例,女14例,平均年龄(75.6±5.0)岁。所有患者行头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CT血管造影(CTA)检查,将CWI分为皮质型、皮质下型和混合型。采用北美症状性动脉内膜切除术研究协助组(NASCET)狭窄测量标准,根据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率<50%),中度(狭窄率50%~70%),重度、闭塞(狭窄率>70%)。结果 CTA共检测出104条,颈内动脉37条(37/104,35.6%),大脑中动脉26条(26/104,25%),大脑前动脉9条(9/104,8.6%),大脑后动脉11条(11/104,10.6%),椎动脉(21/104,20.2%)。皮质型CWI血管轻-中度狭窄10例(10/13,76.9%),皮质下型重-闭塞25例(25/29,86.2%)。单支血管病变12例(12/52,23.1%),多支血管病变40例(40/52,76.9%)。结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动脉狭窄与老年CWI关系密切,皮质型CWI血管病变主要以轻-中度狭窄为主,皮质下型主要以重-闭塞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造影测定222例腔隙性脑梗死和228例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结果 22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12例(50.45%),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6.67%、21.43%和60.12%。112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38例(33.93%)和多发动脉狭窄74例(66.07%)。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59.82%,2级狭窄30.36%,3级及以上狭窄9.82%。228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191例(83.77%),其中在30~44岁、45~59岁和≥60岁三个年龄中狭窄发生率分别为42.86%、80.77%和86.39%。191例患者单发动脉狭窄83例(43.46%)和多发动脉狭窄108例(56.54%)。其中颅内动脉1级狭窄34.56%,2级狭窄41.36%,3级及以上狭窄24.08%。两组30~44岁患者中以前循环单发颅内动脉狭窄为主,≥60岁组中以多发动脉狭窄多见,后循环动脉狭窄相对多见。结论脑血栓形成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以颅内动脉1级狭窄为主,而脑血栓形成以2级以上狭窄为主。两组≥60岁患者随年龄增长多发动脉狭窄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尚进  杜静 《实用老年医学》2014,(12):1020-1022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采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诊断颅内动脉硬化程度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诊的CI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皆采取MRA进行诊断,诊断后的CI患者根据Adams分类法分为3组,其中大梗死42例,作为A组;小梗死39例,作为B组;腔隙性梗死31例,作为C组。对比分析3组诊断结果,包括动脉梗死程度与血管改变情况。结果 3组动脉硬化程度比较显示,动脉硬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C组重度率明显低于B组与A组,同时B组重度率也明显低于A组(P均〈0.05);3组血管改变情况也有显著性差异,其中A组动脉闭塞率明显高于B组与C组,而且B组血管闭塞率也明显高于C组(P均〈0.05)。结论 MRA诊断CI患者,能通过动脉闭塞情况来反映出患者动脉硬化程度,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