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提高早期食管癌的X线检出率。方法:应用日本岛津700MA胃肠机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早期食管癌68例。同期追踪其食管镜及病理检查。强调检查体位,按病理分型、局部分区、侵犯粘膜的深浅分别探索检出率。结果:68例早期食管癌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检出率为90%。其中糜烂型和乳头型早期癌易检出,斑块型次之,平坦型X线不易显示。癌组织浸润粘膜下层X线可全部检出,浸润粘膜层检出率91%。原位癌的检出率为35%。结论:X线低张双对比造影及认真应用多体位检查早期食管癌显示率很高。  相似文献   

2.
早期食管癌低张双对比检查的X线诊断(附6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肠道低张双对比造影,可提高消化道肿瘤检出率。近年来低张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食道癌,文献屡有报道,我们对60例早期食管癌分别进行了粘膜象和低张双对比检查。结合手术病例标本,进行对照分析,现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结肠低张双对比造影是目前结肠病变诊断主要依靠的手段之一,造影效果至关重要。结合实践的体会,就如何提高双对比造影质量的重要技术因素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导管法食管双对比造影国内专题报导甚少,我们根据Levine等(1)报告的导管法食管造影并加以某些改良后,对常规法食管造影不能作出精确诊断的50例患者作了导管法食管双重对比造影(以下简称导管法),均获得较理想的食管双对比相,能较充分地显示病变的细微结构和精确范围,提供了更多更可靠的X线诊断征象。  相似文献   

5.
食和癌肉瘤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食管癌肉瘤的X线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肉瘤7例,男5例,女2例。全部病例均行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根据X线表现将7例食管癌肉瘤分成息肉型和浸润型。息肉型6例,表现为腔内带蒂或宽基的肿物,呈分叶状,瘤基底周围的食管粘膜不规则破坏,呈颗粒状隆起或钡占。  相似文献   

6.
食管裂孔疝是指部分胃通过膈食管裂孔疝入胸腔,曾被认为是一种少见病,我院从1984年引进日本800mA胃肠机后。利用胃低张双对比检查方法,多体位观察,从1984年~1989年不完全统计,已相继发现本病121例,其中具有并发症者96例,经胃镜证实者62例,外科手术修补16  相似文献   

7.
贲门炎是一种常见疾病,由于贲门位置较高,结构特珠,常规钡餐检查不易显示,所以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认识和重视。胃低张双对比造影能够显示贲门较细微的结构和异常改变,对贲门炎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提高对贲门炎的认识。现将作者自1979年以来应用胃低张双对比造影,并经胃镜检查及活检病理证实的贲门炎50例  相似文献   

8.
PTC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术的临床应用王季勋同时采用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和十二指肠低张双对比造影,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报道12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25~70岁。黄疸11例,上腹部疼痛不适10例,恶心5...  相似文献   

9.
如何提高贲门区癌X线诊断率的体会(附135例分析)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葛祖耀胃贲门区是癌肿好发部位,常导致漏诊误诊[1]。我院自1981年至1991年,采用胃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贲门癌135例,漏诊14例,误诊11例,占18.5%,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连接(贲门区)的双对比检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胃的X线精细检查应包括充盈,压迫,粘膜和双对比四相(1),由于食管胃连接(责门区)的解剖形态特殊,功能复杂,充盈时病变易被遮蔽,压迫法又不能施行,双对比检查就成为X线检查中特别有效的方法了。本文取北站医院1985年8月至1986年6月期间2000例无食管胃连接部疾病症状及X线表现的正常人和134例有贲门区病变者双对比造影资料。就食管胃连接的双对比检查方法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X线、CT表现特征。材料和方法:对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行低张双对比造影和腹部CT扫描检查。结果:X线、CT检查6例。2例发生十二指肠球部,其中1例显示环状狭窄。3例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可见不规则肿块,其中1例临床出现阻塞性黄疸。1例发生十二指肠水平部,呈菜花样。结论:低张双对比造影是诊断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主要方法,而CT检查则在于观察肿瘤大小,是否向腔外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用XG-200型X线机行低张双对比造影发现的早期胃癌15例,其中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检查并活检。本组X线检出率为93%(14/15例)。文中对在基层开展双对比造影的意义、改进的造影前准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将山莨菪硷应用于严重烧伤病人156例,结果发现:其内脏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其内脏并发症的发生率下降,治愈率提高。说明山莨菪硷对烧伤内脏并发症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方黄连素对急性高原性肠炎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连素、山莨菪硷(山黄合剂)合用对急性高原性肠炎(肠炎)的防治;方法”对象为急进高原200名部队健康青年。150名进行肠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对诊断为肠炎的103例患者随机分A组,73例,服黄连素350mg,予山莨菪硷20mg(预防分别为200mg、10mg)3/d;B组,30例,服诺氟沙星胶囊2粒,4/d。50名在进驻高原时开始服黄连合剂,3/d,连服5天,观察服药后的防治效果;结果:服药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肠双对比造影技术的不断提高,细小病变的发现率也明显增加,从而使X线诊断早期大肠癌成为可能,可是,X线虽能发现微小病变,但早期大肠癌与良性息肉的鉴别仍是难题,国内尚未见专题报道,为此,我们根据800余例低张双对比造影所发现的44例良性息肉和侵及粘膜,粘膜下层的早期大肠癌10例的大体形态及X线表现进行分析,欲为诊断早期大肠癌提供某些资料。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食管不同息肉样隆起病变的X线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符合率和良恶性鉴别水平.方法 经病理证实,通过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发现,病变直径<3 cm的食管息肉样隆起病变42例,其中食管癌23例,平滑肌瘤11例,息肉 3例,食管囊肿、乳头状瘤、孤立性静脉瘤、炎性假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各1例.对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食管常见肿瘤中,食管癌诊断符合率91.3%,平滑肌瘤符合率90.9%,息肉为66.7%,在剩余的5例少见病中,总诊断符合率为40%.食管息肉样隆起病变的良恶性判断总正确率为90.5%.结论 X线钡餐检查在食管息肉样隆起病变中,对于食管癌和平滑肌瘤的诊断以及在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山莨菪硷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价值(附10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分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了山莨菪硷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价值.研究组519例,在造影前肌注山莨菪硷(654—2)10mg,对照组521例,术前不注射654—2.结果发现,对照组中有114例因痉挛而造成输卵管一侧不显影(79例)或两侧不显影(35例),其中30例是随后使用了654—2才发现输卵管远端病变.研究组无此现象发现,统计学处理,两种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X~2=129.33,P<0.01).作者认为:术前常规注射654—2有助于输卵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文中还简要讨论了输卵管的解剖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癌肉瘤的X线诊断。材料和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肉瘤7例,男5例,女2例。全部病例均行食管低张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根据X线表现将7例食管癌肉瘤分成息肉型和浸润型。息肉型6例,表现为腔内带蒂或宽基的肿物,呈分叶状,瘤基底周围的食管粘膜不规则破坏,呈颗粒状隆起或钡点。浸润型1例,表现为管腔狭窄、管壁僵硬、粘膜破坏,可见腔内外软组织肿块。食管癌肉瘤中癌全部为鳞癌、肉瘤中2例平滑肌肉瘤、4例纤维间质细胞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具有上述X线表现,结合患者年龄偏大,症状相对较轻,应考虑食管癌肉瘤。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分为插管法与无管法两种,无管法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如同时使用解痉药,即称无管低张力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这是目前被广为采用的方法,对于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的价值尚有争议,多数作者认为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1),但也有少娄作者持不同意见,如Kaude(2)认为常规钡餐不比低张十二指肠双对比造影差,我们收集资料较完整的70例胰,十二指肠病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常规双重对比食管造影不能在所有病人之中都得到令人满意的检查结果。由于这种限制,本文作者在日本学者曾经用过的鼻插管食管双重对比造影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改进。提出了导管法食管造影技术。比法易于操作,易于被病人接受,可控制食管扩张的程度,防止钡潴溜,能得到更精确的食管双重对比像。导管法采用10—12French 软胶管,尖端稍弯,有两个侧孔,另一端通过一个接头和普通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