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了解合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合肥市手足口病全部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3年间合肥市共发生手足口病16455例,其中重症病例220例,死亡6例,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男女比例为1.77︰1。发病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年龄组,占88.5%;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4~7月份出现明显的发病高峰。病原学检测以EV71感染为主,阳性率达54.4%。结论合肥市手足口病人群、时间、病原学分布特征明显,可据此制定综合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结合实验室确诊阳性样本信息对2011年南京市手足口病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年全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5694例,其中重症877例,死亡3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3.54/10万,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主城区发病高于城郊区县;发患者群以5岁以下的幼托及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全市共报告实验室检测病例1757例,普通病例以EV71和CoxA16共同主导流行,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以EV71为流行优势株。结论:南京市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存在明显的季节、人群和地区差异,5岁以下幼托和散居儿童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主要致病病原为EV71和CoxA16,深入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更好的防控和治疗手足口病。  相似文献   

3.
张涛  钟培松  钱杰  沈永  潘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0):2562-2564
目的分析2010年嘉定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探索高危因素,为减少重症病例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嘉定区2010年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信息,应用描述性方法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年嘉定区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率6.53/10万,重症病死率2.33%。报告重症病例数较多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多的嘉定区东南部。时间上以18~31周为报告重症发病高峰。重症病例年龄分布以小年龄组为主,1岁年龄组最多,为33例,占38.37%,且重症发生率最高,为3.16%,高于全区的重症发生率(2.43%)。重症病例病原学检测EV71占87.21%,高于轻症监测病例(EV71占47.37%)。结论嘉定区重症手足口病防控形势严峻,重症病例有明显的年龄、性别、时间和地区差异。对来自重点地区1岁年龄组手足口病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早救治,加强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11—2014年江阴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该市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手足口病病例信息,利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分析2011—2014年江阴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结果 2011—2014年全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12 99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96.56/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冬季,4—7月共报告8 758例,占总发病数的67.41%;10—12月共报告1977例,占总发病数的15.22%。发病人群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共报告11 412例,占总病例的87.83%。病原学检测方面,普通病例以EV71和Cox A16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重症病例的病原型别构成与普通病例的病原型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江阴市手足口病流行具有明显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该市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应以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为重点人群,同时加强幼托机构及学校的疫情监测,防止暴发疫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1-2013年滦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检测结果,查找影响流行的主要因素及病原学检测与疾病临床特征之间关系,为降低疾病发病率、减少重症病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提取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2013年《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手足口病报告病例资料及病原检测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滦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接报手足口病病例1 067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69.57/10万、93.78/10万和33.09/10万。不同病例类型病例病原检测存在统计学差异,重症病例中,EV71感染为主要病毒型。结论 2011-2013年滦县手足口病例病原学检测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EV71病毒感染易导致重症病例,是防治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关键因素,在综合防治手足口病同时应加强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锡市新区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特点,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所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病原检测采用RT—PCR进行核酸测定。结果 2011年共报告手足口病1 374例,发病率为227.43/10万,其中重症病例61例,无死亡病例。5—7月和9月份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6岁以下儿童为主,占96.72%。男女性别比为1.34∶1。75例监测病例中,EV71阳性22例,占阳性病例的56.41%。结论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季节、职业和年龄性别特征,应进一步加强疫情和病原学监测,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张钟  洪镭  许阳婷  丰罗菊  马涛  徐庆 《职业与健康》2013,(24):3241-3244
目的了解2012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市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及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全年南京市共报告手足口病17041例,发病率为210.16/10万;其中重症217例,重症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为1.27%。发病高峰发生在夏季(4—7月),次高峰发生在冬季(11和12月)。城郊、2县人群发病率均高于主城区(P〈0.01)。男女发病率之比为1.50:1(P〈0.01)。0~5岁儿童占总病例的92.41%,年龄别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病例为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2012年全市共报告实验室诊断病例646例,普通病例以CoxAl6和EV71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感染为主(P〈0.01)。结论南京市手足口病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及人群分布特征明显。低龄、男性幼儿是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延迟就诊的病例发展成重症病例的风险更大。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重症手足口病在成都市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重点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4年成都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三间分布特征和病原学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 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成都市通过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个案调查最终确定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为1 189例(61.56%为实验室确诊病例,0.67%为死亡病例)。其中,5岁以下重症病例占总发病数的97.31%,男女性发病比为1.541,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发病高峰集中在4-7月。重症病例高发地区主要集中在龙泉驿区、武侯区、金牛区、成华区、双流县和锦江区。在实验室确诊的重症病例中,主要病原体为EV71(40.03%)、CoxA16(4.92%),其他肠道病毒(55.05%)。 结论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主要发病季节为春夏季。2011-2014年成都市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2013年的发病率最高,发病强度在不同地区水平不同,考虑人口密度、人口流动性等因素可能为疫情高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3年株洲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3年株洲市手足口病疫情资料和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3年株洲市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5 657例,其中重症15例,死亡3例;报告发病率为144.35/10万,重症发生率为0.27%,病死率为0.05%.发病呈双峰分布,5-6月为小高峰,10-12月为全年高峰,发病数占全年的45.50%.发病率以芦淞区最高(339.14/10万),炎陵县最低(37.36/10万),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不同地区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中3岁及以下幼儿占90.3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轻症、重症/死亡病例中EV71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9.30%和4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3,P<0.01). 结论 2013年株洲市手足口病处于较高发病水平,发病人群主要为3岁以下散居儿童,存在地区、季节、人群分布差异,EV71是导致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11年惠州市惠阳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手足口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惠州市胡杨去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年全区共报告手足口病2975例,重症13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371.87/10万,报告病例中〈3岁占80.87%,病原学检测重症病例EV71阳性率达83.33%。结论2011年惠阳区手足口病整体高发,呈点多、面广、局部有爆发流行特征,发病高峰为5~6月,有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差异,重症病例主要危及〈3岁儿童,病原以EV71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分析石门县2011-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下一步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发病统计数据,对石门县2011-2012年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11-2012年两年全县共报告手足口病1 881例,呈典型双峰流行,2012年比2011年上升39.01%,且发病高峰出现时间提前,峰值增高;2012年报告病例数增加的乡镇有16个,其中皂市镇增幅最大;发病年龄主要分布在0~4岁组,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患者临床表现以手、足、口部皮疹或疱疹为主;病原学2011年以CoxA16为主,2012年以EV71为主.2011-2012年共发生重症病例15例,初诊在个体诊所,初诊误诊、年龄、EV71感染、夏季、家住白云以下丘陵地区农村散居儿童是石门县重症病例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石门县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地区、季节、职业、年龄和性别特征,病原以CoxA16和EV71交替流行为主.做好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范雪松  王晓立  安庆玉  吴隽  姚伟 《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15-2016,2018
目的探讨大连市手足口病(HFMD)的流行规律。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大连市2011年报告的HFMD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大连市2011年报告HFMD 5 815例,发病率86.92/10万,居辽宁省第1位。发病数从5月开始迅速上升,6—8月为发病高峰,7月发病数最多,自9月开始下降。全市12个区市县均有病例报告,城乡接合处人群发病较高,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5岁以下儿童发病为主,散居儿童发病数略高于幼托儿童。实验室检测,共收集HFMD临床诊断标本171份,阳性标本73份,其中EV71阳性38份,CoxA16阳性10份,其他肠道病毒阳性25份。结论大连市HFMD发生存在明显季节、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应加强疫情监测,做好疫情处理,预防控制重点为各类托幼机构和小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遵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将遵义市2011年手足口病网络直报信息导出,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 326例,其中重症病例96例,死亡7例。发病率为70.61/10万。发病年龄主要为5岁以下,占病例总数的93.69%;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为1.89∶1。全年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7月(1 271例)和10—12月(2 636例),分别占全年发病数的29.38%、60.93%。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分别占68.31%、26.38%。检测咽拭子标本970份,检出阳性563份,阳性率为58.04%;其中EV71型核酸阳性率为23.81%,Cox A16型核酸阳性率为18.57%,其他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5.67%。结论 2011年遵义市手足口病疫情呈下降趋势,重症和死亡病例呈上升趋势,该市是以病原EV71型和Cxo A16型为主兼其他肠道病毒混合流行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手足121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治疗进展,从而为及时控制疫情,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对滨州市人民医院2010年住院的1680例手足口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在5~9月,6~7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1—5岁,占住院病例数的83.93%。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8:1。散居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托幼机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EV71阳性率最高,占65.3l%。结论手足口病发病与年龄、季节密切相关。EV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生率高,部分病例病情凶险易导致死亡,但及早识别重症病例,优化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2010--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东莞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和流行病学特征,为适时调整手足口病的防治方案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2010--2012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标本、重症病例和聚集性疫情作为研究对象,用Realtime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肠道病毒7l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共检测手足口病病例各类标本2282份,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2026份,检出率88.78%(2026/2282),其中,EV71、CoxA16、EV71和CoxA16混合感染、未分型类(即其他肠道病毒)的阳性病例分别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46.25%(937/2026)、18.36%(372/2026)、0.10%(2/2026)和35.29%(715/2026)。2010年东莞市HFMD病原以EV71为主,构成比为60.63%(516/851),而2011和2012年HFMD病原主体是其他肠道病毒,其构成比为39.29%(211/537)和44.67%(285/638)。东莞市HFMD全年均有发病,高峰期主要为每年的4-6月(41.24%,941/2282);男性发病例数(1483例)多于女性(799例);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92.73%,2116/2282)。分析2026例肠道病毒阳性病例,其中轻、重症病例分别占所有病例的70.53%(1429/2026)、28.97%(587/2026),死亡病例10例。重症病例以EV71为主.其构成比为81.43%(478/587),死亡病例均为EV71核酸阳性。结论2010年东莞市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为主,2011年和2012年其他肠道病毒已经成为东莞市手足口病最主要的病原体。EV71仍然是引起手足口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优势流行型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梧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VI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监测的2012年梧州市手足口病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2年该市共报告手足口病5789例,发病率为199.8/10万。全年发病呈现2个高峰,分别在5和11月。全市3个区、农村均有病例报告,城区和农村之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以0~5岁儿童病例为主,年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对751例病例采样检测,阳性557例,阳性率为74.17%;其中EV71型276例,CoxA16型67例,其他肠道病毒214例,构成比分别为49.55%、12.03%、38.42%;一般(轻症)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71.15%)与重症和死亡病例肠道病毒检出阳性率(82.9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0.342,P〈0.01),一般(轻症)病例中EV71病毒检出阳性率为28.14%(157/558)与重症和死亡病例Ev71病毒检出阳性率61.66%(119/193)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42,P〈0.01)。结论梧州市手足口病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地区和年龄差异。手足口病防控应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重点人群,;病原体主要为EⅥ1型肠道病毒,易导致重症病例甚至死亡病例,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将有助于提出更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玉溪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HFMD疫情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V2.0收集病例信息资料,采集的病例标本通过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进行实验室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的方法开展手足口病三间分布分析和病原检测结果分析。结果2008--2011年玉溪市全市9个县区共报告HFMD病例2257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5.41/10万;最低为2008年的65.82/10万,最高为2009年的398.72/10万,各年度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6,P〈0.01)。2008--2011年每周均有HFMD病例报告,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在17~29周(5—7月)出现第1个高峰,48—50周(11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玉溪市9县区均有手足口病病例报告,但各县(区)发病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62,P〈0.01);发病率最高的为新平县的328.77/10万,最低的为易门县的140.54/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91,P〈0.01)。病例以1—3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0.64%;在职业构成中,以散居儿童为主,占68.12%。病毒核酸检测EV71阳性率为24.94%,CoxA16阳性率为11.72%,其他肠道病毒阳性率为0.93%。结论玉溪市手足口病流行强度高,病原主要以EV71型为主,在落实综合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的同时,要重点关注重症病例的早期发现和救治,尽可能地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五华县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五华县2010—2013年哨点医院手足口病病例粪便标本,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检测214份标本,肠道病毒总检出率67.3%,其中EV71检出率17.8%、CoxA16型检出率14.5%、其他肠道病毒检出率35.0%;男女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检出率类似;手足口病主要病原2010年是EV71型,2011年至现在为其他肠道病毒;患儿检出率随年龄升高而降低,5岁以下病例占98.6%(142/144)。结论五华县手足口病感染率较高,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研究,有助于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常德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探讨手足口病发病时间的规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流行特征进行统计,采用圆形分布法对手足口病发病时间的季节性趋势进行分析. 结果 常德市2009-2011年手足口病平均发病率为125.45/10万,重症332例,死亡3例,4-7月报告病例占全年总数的66.27%,德山、武陵区、临澧县、鼎城区年发病率高于常德市年平均发病水平,男性发病率(156.75/10万)高于女性(93.21/10万),94.67%的病例集中在出生6个月后至5岁期间,以散居及幼托儿童为主,普通和重症手足口病例中病原类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对于普通病例,重症患者EV71、CoxA16和其它病原类型的RR值分别为:4.67、0.24、0.42;手足口病的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集中性,手足口病例发病高峰日期为6月10日,高峰时期为3月22日-8月28日(159 d).手足口重症的发生时间具有很强的集中性,发病高峰日期为5月26日,高峰时期为4月9日-7月11日(93 d). 结论 常德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别、年龄差异,出生6个月后至5岁儿童是重点人群,手足口病及重症的发生时间具有季节性特点,应针对当地手足口病高峰时期进行有针对性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