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石庆之  曹瑞生 《江西医药》2000,35(5):257-258,266
目的 了解端粒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扩增-银染法检测了3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端粒酶表达。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端粒酶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且与临床疗效有一定关系。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环球  何晓松 《江苏医药》2003,29(8):569-570
目的 检测胃癌患外周血中癌细胞端粒酶活性,以探讨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用PCR-TRAP-ELISA法检测52例胃癌患外周血端粒酶的活性,按照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有无转移来分析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中检测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53.8%,低于相应的胃癌组织阳性率(81.3%),胃癌患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端粒酶相对活性的升高与患的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对患判断肿瘤是否转移复发,检测患外周血中端粒酶活性要优于检测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喉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TRAP-ELISA法测定喉鳞癌组织及喉正常组织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喉鳞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喉部正常组织。喉鳞癌组织的端粒酶活性与喉鳞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颈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与喉鳞癌的临床分型、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结论端粒酶活性可作为检测喉鳞癌的发生发展、评价肿瘤恶性度、判断喉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宫颈组织中的活性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标法(TRAP-ELISA),测定了68例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其中宫颈癌37例(包括3例原位癌),不典型增生16例,宫颈炎15例。同时检测了31例利片标本的端粒酶活性,其中宫颈癌17例,不典型增生10例,宫颈炎4例。结果 活检标本中,宫颈癌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为91.6%,不典型增生阳性率为25.0%,宫颈炎标本未检出明确的端粒酶活性。宫颈刮片组织中,有1例宫颈癌检出端粒酶活性,另有8例宫颈癌及2例不典型增生检测出微弱的端粒酶活性。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对了解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一定意义,可用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宫颈刮片组织端粒酶检测,也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病理性消化道息肉中的检测及在早期胃癌或大肠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PAGE)检测175例胃镜活检标本端粒酶活性,标本均系电子内镜下取得的病理性胃、肠息肉组织。结果增生性息肉、腺瘤、炎性息肉和息肉样胃(肠)癌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6.2%、19.5%、15.4%和85.7%;同时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数目的增多,其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增高。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可作为消化道息肉恶变的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白血病bcl-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蛋白在4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包括29例初诊病例和15例CR病例)骨髓活检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中的表达,并与19例非白血病患儿的表达作对照。结果初诊组、缓解组和对照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5%、26.7%、15.8%,初诊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意义。在初诊病例中,bcl-2蛋白阴性表达组化疗缓解率明显高于阳性表达组。结论bcl-2蛋白过度表达在白血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其在治疗前后表达水平的改变可协助疗效判断,初诊病例bcl-2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作为白血病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胃癌形成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采用 TRAP-PCR-EL LSA方法对 32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32例胃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强阳性 19例 ,弱阳性 10例 ,阴性 3例 ,阳性率为 91.0 % ( 2 9/ 32 ) ;癌旁组织中 2例呈弱阳性 7% ( 2 / 2 8) ,其余为阴性。提示端粒酶活性可能成为该类疾病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宫颈病变细胞端粒酶的表达,探讨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CIN1 108例,CINⅡ50例,CINⅢ35例,宫颈鳞癌38例,腺癌14例,正常对照组40例,年龄22 ~ 65岁,平均年龄44...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AL)的抗原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分析78例AL的免疫表型。结果(1)5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髓系抗原阳性表达率为31.0%,其中CD13阳性率29.3%,CD33阳性率13.8%,T-ALL和B—ALL髓系抗原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4阳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78.6%明显高于CD34阴性ALL的髓系抗原表达率20%(P〈0.01)。ALL髓系相关抗原表达(My^+ALL)的完全缓解(CR)率33.3%明显低于My^-ALL的CR率82.5%(P〈0.01)。(2)2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淋系抗原表达率为30%,其中CD715%,CD1910%,CD225%,CD7主要分布在AML-M1和AML-M2亚型中。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明显高于CD34^-AML的淋系抗原表达率(66.6%与9.1%,P〈0.05)。淋系抗原表达的AML(Ly^+AML)的CR率低于Ly—AML的CR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与71.4%,P〉0.05)。结论成人AL的抗原错译表达与治疗缓解率负相关;ALCD34的表达率与抗原错译表达率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测定子宫内膜癌组织42例,正常子宫内膜8例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子宫内膜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hTR(人类端粒酶RNA模板基因)活性表达率为85.7%和35.7%,有显性差异(P<0.01)。端粒酶活性与肿瘤的部位,不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转移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hTR活性表达率明显增高,可能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但与子宫内膜癌的发展,转移与预后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前列腺癌组织、18例前列腺增生组织和11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或骨转移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1例前列腺癌组织中湍粒酶的阳性表达率为82.9%,明显高于良性前列腺增生(5.6%)及正常前列腺组织,而且表达率随肿瘤的临床分期、分级升高而增加,有淋巴结或骨转移者表达率高。结论端粒酶活性在前列腺癌组织中表达率高,在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探讨抗原表达异常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 (AML)患者端粒酶活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端粒重复序列聚和酶链反应扩增法 (TRAP PCR)检测 30例AML患者骨髓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30例AML患者端粒酶阳性者 1 5例 ,阳性率为 50 %。Ly+ 组 (凡细胞既有髓系抗原表达 ,又有一种或两种以上淋系抗原呈阳性反应 ,阳性率≥ 30 %为Ly+ AML)与Ly- 组 (凡细胞仅表达髓系抗原 ,不伴有淋系抗原表达者为Ly- AML)端粒酶阳性率不一致。Ly+ 组较Ly- 组端粒酶活性增高 (56 %vs 42 % )。结论 端粒酶阳性组与端粒酶阴性组相比 ,在同等化疗强度的基础上 ,端粒酶阳性的AML患者完全缓解率 (CR)明显降低 (33 %vs 73 % ,P <0 0 5) ,表明端粒酶表达异常升高是造血细胞恶性程度高的标志之一 ,检测端粒酶的活性可协助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并有助于白血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在急性白血病(AL)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情况,并对急性白血病发生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对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1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抑癌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PTEN表达情况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1例AL患者中检测到34例患者抑癌基因PTEN表达阴性缺失,AL患者中PTE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低于PTEN(+)的患者(P<0.05);PTEN基因阴性缺失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存在正相关.结论 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可能有抑癌基因PTEN的参与,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转归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道兵  罗旭 《贵州医药》2005,29(10):879-882
目的探讨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膀胱癌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的TRAP法对40例膀胱癌组织、20例膀胱癌癌旁2cm膀胱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的检测,用Yecan酶免分析仪连续测定其450~630nm的OD值。结果40例膀胱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为0.567±0.251。正常膀胱组织无端粒酶活性存在。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高于癌旁组织OD值(P<0.01)。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Ⅲ级>Ⅱ级>Ⅰ级(P<0.05),OD 值在膀胱癌中随分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浸润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浅表性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1)。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P<0.05)。复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值明显高于原发膀胱癌端粒酶活性OD 值(P<0.05)。结论膀胱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及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端粒酶阳性率与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以及是否复发无关。但端粒醇活性强度OD值与膀胱癌的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复发有关。膀胱癌各病理参数中端粒酶阳性率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用端粒酶活性强度OD值作为比较可能更能显示其真正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在儿童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中的表达及对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影响。方法收集 2020年 1月至 2021年 1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初诊 40例 AML病儿骨髓标本,收集同期进行骨髓检查正常病儿的骨髓标本 18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骨髓中 PD-L1的表达量,并分析初治 AML病儿 PD-L1的表达量与其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慢病毒构建 PD-L1过表达、干扰 PD-L1表达的 AML细胞,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 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并计算细胞对柔红霉素的药物敏感性;凋亡实验检测经柔红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 0.887± 0.064相比,初治儿童 AML病儿骨髓单个核细胞 PD-L1的表达量 2.927±0.271显著增高( t=7.34,P<0.001);根据一个疗程诱导化疗是否达完全缓解( CR)将初治 AML病儿一个疗程达 CR者定义为 CR组,将未达 CR者定义为 NR组,相较于 CR组的 2.346± 0.190,NR组 PD-L1基因的表,达量 5.249±0.662显著增高( t=4.22,P=0.003);病儿不同发病年龄,性别,法、美、英( FAB)分型,白细胞计数,预后分层间 PD-L1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 1个疗程诱导化疗是否达 CR与 PD-L1基因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8);过表达 PD-L1的 Molm-13细胞对柔红霉,素具有更高的 IC50值,更低的凋亡率;干扰 PD-L1表达的 THP1细胞对柔红霉素具有更低的 IC50值,更高的凋亡率。结论 PD-L1在初治 AML病儿中表达增高,且 PD-L1的高表达与 1个疗程诱导治疗是否达 CR显著相关; PD-L1可以促进 AML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从而导致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在31例初发急性白血病和8例正常骨髓细胞中的表达,分析急性白血病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间完全缓解率(CR)的差别。结果Survivin在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64.5%(20/3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1/8)(P〈0.01);Survivin阳性表达的CR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结论.Survivin的过度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其阳性表达可能显示急性白血病的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外周血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AL病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7例不同类型以及同一类型不同阶段AL患者[初治患者16例(初治亚组)、完全缓解患者12例(完全缓解亚组)、复发患者9例(复发亚组)]LIF的mRNA的表达水平,并与20例健康者(对照组)比较。结果初治亚组LIF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对照组和完全缓解亚组(P<0.05);复发亚组LIF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低于完全缓解组(P<0.05);复发亚组与初治亚组比较及完全缓解亚组与对照组比较,LIF基因mRNA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基因表达率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IF基因表达水平与AL患者病情变化密切相关。检测AL患者LIF基因表达情况,为AL患者检测病情、疗效评价、指导临床用药和预后判断,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人类脑肿瘤中端粒酶的表达情况,探讨端粒酶活性与恶性脑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银染法检测37例脑肿瘤组织和4例正常脑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37例脑肿瘤组织标本中,16例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阳性率为43.2%;4例正常脑组织中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表达与脑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恶性脑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