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曹锋标 《吉林医学》2014,(34):7599-760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和临床体征的关联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及临床资料。结果:132例中,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情况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核突出程度、髓核密度及神经根受压程度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径指数越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越严重。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症状之间存在一定关联性,诊断时应采用CT检查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症状体征与CT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以本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4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临床症状、CT影像学检查,评价腰椎间盘突出严重程度,并分析其与CT指标(髓核密度、许莫氏结节、神经根压迫等)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轻度、中度、重度患者在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髓核疝密度、水平面突出大小、神经根压迫方式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体征不同程度矢状径[(27.5±5.7)vs(34.3±6.0)vs(52.1±8.6)]mm、硬膜囊前后径(16.2±6.4)vs(11.0±3.1)vs(6.4±2.2)]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矢状面突出大小、黄韧带间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突出物形态、髓核突出病理类型等部分CT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8年7月浙江衢化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1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下腰痛评估量表的判定结果将其分为轻度(58例)、中度(64例)和重度(45例)。分析其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指标的相关性,以及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改良后下腰痛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mJOA)与硬膜囊前后径、矢状径相关系数。 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轻、中、重度患者在髓核经骨突出情况、髓核突出后的病理类型、髓核密度值、髓核经额状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经水平面的突出程度、髓核突出后与神经根的关系、髓核突出后对硬膜囊的压迫程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患者中,硬膜囊前后径依次增大(均P<0.05),矢状径依次减小(均P<0.05); mJOA评分与硬膜囊前后径呈正相关(r=0.584,P=0.017),与硬膜囊矢状径呈负相关(r=-0.603,P=0.025)。 结论 对于绝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与部分CT影像学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CT影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腰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CT影像检查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Shmorl结节、矢状面髓核情况与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而髓核密度、水平面与冠状位髓核的突出大小情况、髓核压迫神经根以及硬囊膜的方式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影像检查结构的部分指标能够较好的评价腰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发展趋势,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患者症状同CT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患者116例,并对他们进行CT检查和临床症状的分析。对患者CT指标的表现进行影像分析,对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下腰痛评估量表的评分,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检查得出,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同矢状面髓核情况、胫骨情况以及Chmorl结节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患者的额状位、髓核情况、髓核密度、硬囊膜方式、髓核压迫神经根以及水平面髓核突出的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影像中的一些指标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都有着有效、良好的评价,能够作为可靠参数供医生进行患者治疗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和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患者症状同CT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具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患者116例,并对他们进行CT检查和临床症状的分析。对患者CT指标的表现进行影像分析,对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下腰痛评估量表的评分,并对两种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通过检查得出,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同矢状面髓核情况、胫骨情况以及Chmorl结节之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患者的额状位、髓核情况、髓核密度、硬囊膜方式、髓核压迫神经根以及水平面髓核突出的大小之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诊断中,CT影像中的一些指标对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发展趋势都有着有效、良好的评价,能够作为可靠参数供医生进行患者治疗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筱双 《海南医学》2013,24(1):46-48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区域定位与症状体征的关联性。方法共选取25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轻度120例,中度98例,重度40例,分别测量并计算出矢状径指数(SI)、测量黄韧带前间隙、侧隐窝上口宽度、硬膜囊前后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与各项指标的关系,同时,根据CT检查将患者腰椎间盘突出性质、类型及部位进行分类,分析患者分级与腰椎间盘突出因素的关系。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征症状越严重,矢状径越大及硬膜囊前后径越小,即患者体征严重程度与矢状径及硬膜囊前后径有明显相关性(P<0.05)。轻度与重度组间比较,黄韧带间隙及侧隐窝宽度有显著差异,但轻度与中度及中度与重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体征症状严重程度与黄韧带间隙及侧隐窝宽度有一定关系,但不具有明显相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严重程度与腰推间盘突出的性质和类型有明显相关性(P<0.05),与突出部位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腰推间盘突出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其严重程度与CT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关系,但并不完全相关,应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各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考虑,正确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8.
双层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斌 《河北医学》2006,12(3):234-236
目的:评价双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临床手术探查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双层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双层螺旋CT诊断与手术的符合率为96.7%。椎间盘边缘突出限局性软组织影发现率100%,硬膜囊受压移位36例,神经根受压、移位和增粗28例,有神经根湮没水肿者16例。伴有许莫氏结节者13例,有椎间盘真空现象者8例。结论:双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方向、程度以及硬膜囊、神经根受压情况,对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方法:对已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人的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易发生于受力最大的部位,以L4-5、L5-S1两个节段最常见,其主要CT影像表现为:①髓核突入椎管内形成软组织密度影;②硬脊膜囊受压变性移位;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淹没;④碎块形成、滑移;⑤许莫氏结节形成;⑥突出髓核部分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MPR)成像主要影像表现: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铆钉状或乳头状团组织密度影,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重要检查方法,准确率高,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定位及定性准确率。方法:对已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在术前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病人的CT轴位及多平面重建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最易发生于受力最大的部位,以L4-5、L5—S1两个节段最常见,其主要CT影像表现为:①髓核突入椎管内形成软组织密度影;②硬脊膜囊受压变性移位;③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淹没;④碎块形成、滑移;⑤许莫氏结节形成;⑥突出髓核部分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MPR)成像主要影像表现: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铆钉状或乳头状团组织密度影,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结论:多层螺旋CT是目前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重要检查方法,准确率高,并能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永新 《当代医学》2010,16(31):58-59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09年3月期间CT诊断为腰椎盘突出症并发椎管狭窄的4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硬膜囊脂肪层消失或不对称,硬膜囊受压变形,神经根被推压移位;4例腰椎间盘后缘弧形突出,位于椎体后缘的中央;13例并发黄韧带肥厚(6~8mm),5例黄韧带肥厚且伴有钙化,18例均见增厚的黄韧带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使之变形或移位;侧隐窝狭窄9例;椎间孔狭窄者4例。结论螺旋CT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突增生肥大、椎间盘突出及椎管狭窄,窗宽、宽位的调整对提高CT诊断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和髓核突出方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29例确诊为LDH患者,测量每例患者与髓核突出方式有关的CT指标(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病理类型、突出位置、髓核疝出的密度、突出物的形状)。通过对患者体检了解症状体征的严重度,将症状体征严重度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再对症状体征严重度和CT指标进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许莫氏结节、经骨突出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类型、突出位置、突出物密度、突出物形状等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病理类型、突出位置、突出物密度、突出物形状与LDH症状体征严重度密切相关,并且随着突出程度加重,LDH患者症状体征严重度有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 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 5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 导向下行臭氧消融术.突出物为旁中央型者经神经根与硬膜囊之间穿刺突出物达盘内,突出物为外侧型者经神经根外侧、小关节突内缘穿刺突出物达盘内,分别于盘内及突出物中央注射浓度为60 μg/ mL 的臭氧5~15 mL .结果 注射臭氧后CT 扫描显示臭氧在间盘内呈裂隙状、髓核腔内积聚状、弥散分布状.臭氧注射后神经根轮廓全部显露、"淹没征"消失者占28 %,神经根大部分显露、"淹没征"部分消失者占48 %,神经根显露不明显者占24 %.结论 螺旋CT 导向下臭氧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准确,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10年9月间行CT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以L4-5和L5-S1为好发部位,其CT表现主要为向后方或侧方突人椎管内前缘的软组织影、硬膜囊受压.结论:CT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3,(30):24-25,28
目的探讨小切口椎间盘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9年9月~2012年9月期间应用小切口椎间盘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术后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并发症以及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情况。结果全部病例的手术时间30~95min,最长1例手术时间长达95min。手术切口3-6cm,平均(4.3±0.1)cm,术中出血量达50~250mL,平均出血量达(92.4±3.1)mL。术中出现神经根损伤1例,未发生椎间隙感染、硬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当天开始腰腿痛完全消失,2例马尾综合征(急诊手术)分别在术后3d及5d内明显改善,肛周感觉恢复,括约肌不再松弛。1例术后症状加重,经脱水、激素治疗,1周后好转,半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术后患者的JOA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椎间盘开窗髓核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保留了直视操作等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椎间盘内医用臭氧精确注射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疗效及优势。方法 2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于CT介导下从背部棘突旁开约1~2 cm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穿刺到达椎间盘内,臭氧注射靶点为椎问盘、突出髓核及患侧硬膜外间隙神经根周围。椎间盘及突出髓核内医用臭氧浓度40~50μg/ml,神经根旁医用臭氧浓度30μg/ml。结果所有患者治疗成功。术前平均JOA评分为(8.30±1.4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8.73±0.80)分;术后3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4.16±3.20)分,下肢根性痛VAS评分平均为(2.41±0.20)分;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和VAS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P值分别0.0158和0.0242)。按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法,165例患者达到优,64例达到良,可20例,差13例,总优良率达87.4%。全部患者均未见任何严重并发症。结论 CT介导下后入路经椎管及硬膜囊腰椎间盘内医用臭氧注射能够达到精确的靶点注射,手术安全,可以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及CT影像特点。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同期行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通过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照分析总结腰椎盘突出症发病危险因素。同时分析不同程度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特点。结果多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独立危险因素为体质量指数、持续坐位时间、腰部损伤史及弯腰程度。轻度者突出物以弧形边缘光滑为主,髓核脱出或突出,髓核疝密度以≤80为主,1区水平面突出面积大,神经根以紧贴为主;中度、重度者以山丘状边缘不规整为主,髓核脱出为主,髓核疝密度以100为主,3区水平面突出面积大,神经根受压、紧贴或粘连。结论体质量指数、持续坐位时间、腰部损伤史及弯腰程度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独立危险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严重程度CT影像特点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