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1994年~1998年本市夏季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群、抗生素敏感谱及耐药性的变化。方法:取脓血便做培养,用S.S、麦康凯及山梨醇培养基,对培养阳性菌株做病原菌分离和菌群鉴定,并做10余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福氏疾杆菌为主要致病菌。细菌对抗生素有较高耐药性,且呈多重耐药。五年中,氟哌酸、痢特灵、先锋霉素Ⅴ、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的药性呈显著性变化。环丙沙星较氟哌  相似文献   

2.
1996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收治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简称急性菌痢)11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思密达灌肠加抗生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治疗,对照组58例单用抗生素(庆大霉素、痢特灵、氨苄青霉素)治疗。对两组疗效作一比较分析,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3.
苏传奇 《临床医学》2007,27(1):94-94
氨苄青霉素(简称氨苄青)是临床上常用的广谱合成抗生素,对革兰阴性杆菌作用较强,对伤寒杆菌疗效甚佳。其主要的副作用为引起药疹,据有关资料报道药疹发生率高达24%,多数为8%左右。1996~2005年,我们对应用氨苄青霉素治疗的232例患者进行了这方面的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儿童腹泻的病原,了解各种病原在地区、季节和年龄上的分布,以及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方法 对襄阳第一人民医院儿科2009年1月~12月就诊的1 022例门诊和住院腹泻患儿进行粪便常规、病毒学、培养及药敏的检验,分析腹泻患儿的病原分布规律、致病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结果 感染性腹泻占83.2%,轮状病毒(RV)感染是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细菌.非感染性腹泻占16.8%.轮状病毒秋冬季感染率高,容易重复感染和合并乳糖不耐受,细菌感染以志贺氏杆菌多见.非感染性腹泻以糖原性腹泻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为主.耐药分析:志贺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氏菌等对氨苄西林、磺胺、头孢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结论 襄阳地区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集中于11和12月份,以6个月~2岁婴幼儿为主,其次是细菌性腹泻,集中于夏秋季(5~10月份),2岁以上儿童常见,5岁以上为最多,细菌多元耐药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北京地区肠道致病菌的菌群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来我院就诊1154例腹泻患者粪便进行培养,分离出肠道致病菌389例,并对其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肠道致病菌阳性率为33.71%,7月和8月为腹泻发病高峰,占全年的60.15%。致病菌分布以志贺菌中F4为首位,其次为宋内志贺菌和副溶血弧菌。药敏结果氨苄青霉素及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最高,分别为76.0%、71.0%。[结论]头孢类药物耐药率显著低于喹诺酮类药物中的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X^2=9.772,P〈0.01)。加替沙星耐药率低于其他喹诺酮类药物(X^2=3.937,P〈0.05)。所以临床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时,头孢类药物和加替沙星是很好的选择。北京地区肠道细菌染性腹泻的病原种类繁多。有明显季节差异,有菌群流行变化趋势,应密切监控,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192株肠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肠道病原菌阳性率为30.4%,病原菌分布以志贺菌居多(17.7%),112株志贺菌药敏结果以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2%和82.1%,头孢类药物敏感性好。结论本地区感染件腹泻病原菌种类很多,以志贺菌居首。志贺菌对常用药物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有很高耐药性,头孢类药物是治疗首选药、应密切临控,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小儿感染性腹泻1080例病原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感染性腹泻的病原侔构成,为临床合理有效地控制该病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对1080例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大便常规检查,WBC(0~+)者做轮状病毒抗原(RVAg)检测,对WBC(++~++++)者进行细菌培养。结果:815例患儿粪便进行RVAg检测,阳性292例,占35.8%。3岁以下婴幼儿的检出率较高,秋冬季节多发。265例患儿粪便进行细菌培养,大便培养阳性137例,其中36例(13.6%)分离出致病细菌,分离出优势生长的条件致病菌91例(34.3%),分离出真菌10例(3.8%)。主要致病菌包括痢疾杆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变形菌、弗劳地枸橼杆菌和克雷伯菌。结论: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类型复杂,多样。对于不同类型的腹泻,除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外,还要进行必要的病原学检测,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查出腹泻病原体,及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儿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本地区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临床分离的192株肠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分离的肠道病原菌阳性率为30.4%,病原菌分布以志贺菌居多(17.7%),112株志贺菌药敏结果以复方新诺明和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2%和82.1%,头孢类药物敏感性好。结论本地区感染件腹泻病原菌种类很多,以志贺菌居首。志贺菌对常用药物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有很高耐药性,头孢类药物是治疗首选药、应密切临控,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弧菌科细菌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弧菌科细菌分离鉴定吴秋梅,谭力,高小平,崔娴维,杨书宁,李宝强我们对1993~1994年夏秋季我院肠道门诊594份急性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了弧菌科细菌(3个菌属)的分离鉴定。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随机抽样594份本院肠道门诊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东莞地区小儿腹泻的病原体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泻小儿粪便标本4592例,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HRV),培养法分离病原菌。结果(1)2103例病原体阳性,阳性率为45.8%,其中 HRV 1778例,细菌264例,真菌42例,HRV合并细菌感染15例,寄生虫4例。(2)腹泻小儿 HRV总阳性率为39.0%,其中男性39.5%,女性38.3%,性别之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P>0.05);HRV腹泻主要发生于10~12月,其阳性率高于52.0%,高发年龄为7~36个月。(3)沙门菌和志贺菌是细菌性腹泻中主要致病菌,检出164例,占58.8%(164/279),每年6~8月高发,多见于1~5岁的小儿;(4)条件致病菌性腹泻的病例每年常见,铜绿假单胞菌和变形杆菌为常见的条件致病菌。结论小儿腹泻病原体繁多,HRV腹泻秋冬季最常见,细菌性腹泻夏季最常见。加强腹泻小儿粪便中病原体检测,对临床早诊断、早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超短波综合治疗老年人肺炎80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超短波综合治疗老年人肺炎80例焦桂萍,赖异,续华,李雯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患者80例,年龄62~71岁,病程2~10天,均经胸部X线片及痰培养证实。治疗分药物组40例,单纯应用抗生素静滴(常规给予氨苄青霉素或先锋霉素V)每日5g静滴,待痰培养确定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钟炳 《实用医学杂志》1998,14(6):416-416
近年来新的抗生素不断问世,对治疗细菌性疾病起着一定作用,但它不能取代老一代抗生素。笔者以氨苄青霉素与先锋霉素Ⅶ(先锋Ⅶ)对照治疗呼吸道感染46例评价新老抗生素的疗效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6年7月~1997年7月我院急诊留现及住院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感染严重程度及病原菌分布均相仿(P>0.05),见表1。表1氨苄青霉素组与先锋Ⅶ组的临床资料1.2给药方案及疗程:氨等青霉素与先锋Ⅶ给药方案相同,每日6g,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7~14天,根…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1998-2001年本院新生儿科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期减少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1998-2001年入住本院新生儿败血症137例患儿,用VITEK-AMS鉴定菌株种属,K-B法作抗生素耐药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为主要致病菌,几乎全部对青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及环丙氟哌酸高度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株及肠球菌株,G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8株、肺炎克雷伯氏杆菌5株等)对氨苄青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对阿米卡星及第三代头孢霉素敏感,未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尤其是条件致病菌败血症应改变以往首选抗生素的常规程序,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建议试用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然后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再行调整,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新灭菌与羟氨苄青霉素抗菌谱的比较赵娅(中国人民解放军厦门第一七四医院检验科361003)秦卫松,李珍大(南京军区总医院)陈大宁(解放军第八一医院)新灭菌是由羟氨苄青霉素和氟氯西林按照1:1比例组成的复合抗生素,氟氯西林主要杀灭β─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  相似文献   

15.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随着致病菌对药物的耐药率逐渐增加,近年来开始探讨其他药物对其的疗效.我们于2000年5月至2005年10月间应用磷霉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52例,并就其疗效及安全性与氨苄青霉素+痢特灵作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导致深圳市东部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茵及肠道病毒,获得该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病原谱,为预防控制疾病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深圳市东部地区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1095例,进行致病菌常规培养,同时进行肠道病毒(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1095例腹泻粪便标本中,检出致病菌215株,阳性率为19.63%,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为主,共135株,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多.为57.04%,产毒性大肠埃希茵为37.04%,侵袭性大肠埃希菌为5.19%,检出1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其次是沙门菌(4.11%);再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茵(2.28%)。肠道病毒的总阳性率为23.83%,其中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9.04%、13.97%、0.73%和0.64%。结论每年6~12月为细菌感染腹泻的高峰期,深圳市东部地区婴幼儿腹泻病原菌以致泻性大肠埃希茵、沙门茵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2岁的低龄儿童应警惕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可能性。病毒性腹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是主要的病原体。每年秋、冬季为病毒感染发病高峰期。针对深圳市东部地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特点,应及时做好监测工作,应高度重视对防治工作的管理并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徐州市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流行情况及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表现。方法:将1999年收治的147例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论:1999年夏季,徐州市铜山县、丰县及与接壤的安徽萧县发生了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大规模爆发性流行,病人除以腹泻为主要表现外.还以急性肾衰、呼吸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特征。病情来势凶猛,病程进展迅速,预后严重,死亡率高达80%。由于菌株的变种,2000年发病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急性间质性肾炎包括四种类型,即急性细菌性肾盂肾炎、急性药物过敏间质肾炎、感染性急性间质性肾炎,急性特发性间质性肾炎。以前两种为常见。药物性急性过敏反应性间质性肾炎是急性肾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引起急性间质性肾炎的药物达50余种。大量文献资料报道主要是B—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G、新型青霉素Ⅰ、氨基苄青霉素、新型青霉素Ⅱ、新型青霉素Ⅲ、羧苄青霉素、羟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Ⅰ、先锋霉素Ⅳ、先锋霉素Ⅱ、头孢氨噻肟、先锋霉素Ⅴ);其它抗生素有磺胺类及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四环素、万古霉素、红霉素,非类固醇抗炎药:消炎痛、保太松、布洛芬、  相似文献   

19.
陈晓玲 《华西医学》2009,(10):2649-2650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感染近年来已成为医院内的主要致病菌,而其耐药性也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为了解该菌在我院的感染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经典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各种临床标本主要来源于痰液和各种伤口脓液标本分离到的102株金葡菌进行生物学特性及药敏试验。结果:从我们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8月所分离出来的102株金葡菌中青霉素耐药性89.23%,氨苄青霉素耐药率为93.85%,没有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结论:除万古霉素外,耐药率较低的依次是利福平、苯唑青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磺胺甲基异恶唑、红霉素,而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四环素耐药性情况非常严重,并且多重耐药,耐药性强,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夏季婴幼儿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7-06/2007-09住院婴幼儿腹泻特点。结果:103例腹泻患儿中感染性腹泻82例,非感染性腹泻21例,A群轮状病毒腹泻占感染性腹泻的18.29%(15/82)并表现为夏季流行特点和院内流行趋势。结论:A群轮状病毒腹泻可在夏季局部范围内流行,消毒隔离和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