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306例患者术前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对术后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膀胱出口梗阻(BOO)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损害较轻,或基本正常的患者术后疗效理想,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的大部分患者术后1个月内恢复,排尿通畅、尿频等症状减轻或消失.术后半年仍疗效不佳的60例患者中,术前逼尿肌不稳定(DI)13例,逼尿肌低顺应性17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25例,膀胱出口仍有梗阻5例.结论:造成BPH术后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与逼尿肌的功能受损有关.尿动力学检查能正确判断患者是否有BOO,还可评估膀胱逼尿肌功能,从而对BPH的治疗方案、治疗时机的选择,特别是对术后疗效的预测、评估及查明疗效不佳的原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皆进行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总结分析临床检查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经术前尿动力学检查可知有膀胱出口梗阻(BOO)142例、可疑BOO者3例、无BOO者55例,其中合并膀胱逼尿肌功能轻微损害者或者基本正常者术后效果理想,而合并逼尿肌收缩功能障碍(IDC)患者大部分术后1个月就恢复,而且症状消失;术后效果不佳患者有41例,术前尿动力学检查显示有8例逼尿肌不稳定(DI)、11例逼尿肌低顺应性、17例逼尿肌活动低下(DUA)、5例膀胱出口梗阻。结论对BPH患者术前行尿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是否有BOO情况,并能评估逼尿肌功能,对于手术方法与治疗时机选择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手术前后行尿流动力学检查的意义,对55例BPH分别进行术前、术后的残余尿测定、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表明,55例均存在膀胱出口梗阻(BOO)。行BPH手术后,症状改善率92%,尿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得到改善,梗阻得到解除,膀胱功能得到改善。不稳定性膀胱和低顺应性膀胱分别由术前的14例降至术后的6例,2例术前逼尿肌无力(高顺应性膀胱)术后无改善。结论:BPH患者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明确有无BOO,了解膀胱顺应性和逼尿肌收缩功能及尿道压力,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手术前的应用,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及手术指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选择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在前列腺手术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208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经尿流动力学检查,180例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出口梗阻,且与其他动力学异常同时存在;180例患者行TURP手术治疗,11例行膀胱造瘘术,17例行药物保守治疗。结论前列腺手术前尿流动力学检查可提供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膀胱尿道功能状况,这对于合理选择术式以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中诊断膀胱出口梗阻(BOO)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排尿困难就诊的BPH患者99例,通过经直肠超声(TRUS)测定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根据前列腺突入膀胱部分的程度将IPP分为3级:Ⅰ级(<5mm),Ⅱ级(5-10mm),Ⅲ级(10 mm).同时行压力一流率检查,计算AG值(AG=Pdedt at-2Qmax),AG值大于40为梗阻、小于40为无梗阻.根据结果确定IPP诊断BOO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99例患者中,69例为Ⅲ级IPP,其中64例存在明显的BOO,而仅5例无明显BOO;30例为Ⅰ~Ⅱ级IPP,其中20例无明显BOO,10例存在明显的BOO.Ⅲ级IPP的AG值明显高于Ⅰ~Ⅱ级IPP组(65.23vs39.13,P<0.01).如果以IPP Ⅲ级为BOO,IPPⅠ~Ⅱ级为非梗阻,其阳性预测准确率为93%(64/69),其阴性预测准确率为67%(20/30).IPP值与AG值为正相关关系.结论 测定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作为一种简单易行且无创的检查,对于BOO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讨尿流动力学检查在前列腺增生症诊治中的实际意义,从而为相关的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288例,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方法观察比较患者实施前列腺电切术前后的尿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颈压和最大尿道压等指标水平均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实施前列腺电切术诊治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尿流动力学检查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以有效指导临床治疗以及对疗效进行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进一步了解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病理形态学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BPH患者40例,根据其梗阻程度分为两个亚组为研究对象,并以18例无下尿路梗阻的膀胱浅表肿瘤病人作对照组,术中取膀胱逼尿肌样本,作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BPH病人逼尿肌肥大,肌束间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多,电镜下见逼尿肌核膜皱褶,胞浆内肌丝及致密区排列紊乱,线粒体肿胀、空泡变性,且随便阻程度加重逼尿肌形态学变化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并评价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对指导BPH治疗的价值。方法对119例BPH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尿流动力学检查、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估(QOL)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19例患者中有4例可疑梗阻,3例无梗阻,7例逼尿肌收缩乏力,105例膀胱出口梗阻(BOO)。BOO患者中伴不稳定膀胱41例(39.05%),低顺应性膀胱19例(18.10%),不稳定膀胱合并低顺应性膀胱16例(15.24%)。根据测定结果选用不同方法治疗,其中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103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2例,膀胱造瘘术7例,保守治疗7例。治疗后4~6个月复查,比治疗前症状明显改善,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可以明确BPH患者有无BOO及梗阻程度如何,又可了解膀胱功能和逼尿肌稳定性,为临床鉴别诊断、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提供依据,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参桂提取物对实验性前列腺增生大鼠尿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参桂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5组大鼠均在无菌条件下行去势手术,术后1周分别皮下注射溶于橄榄油的丙酸睾丸酮,以制作前列腺增生模型。随后模型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5 mL·kg 1;阳性对照组给予普乐安片,2.5 g·kg 1;参桂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参桂提取物0.38 ,0.75和1.50 g·kg 1。假手术组给予假手术后,每天给予0.9%氯化钠溶液0.5 mL。所有大鼠均连续给药4周,末次给药后1 h称重,进行大鼠尿动力学测定,称取前列腺湿重和干重,计算湿重和干重指数。结果参桂提取物高、中剂量组大鼠每日以1.50和0.75 g·kg 1参桂提取物灌胃给药,连续4周后可抑制丙酸睾丸酮引起的大鼠前列腺增生,尿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尿程延长,尿量增加,剩余尿量减少,排尿阈值压均有下降(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前列腺湿重、湿重指数、干重及干重指数均下降(均P<0.01)。结论参桂提取物可抑制大鼠前列腺增生,明显改善大鼠实验性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尿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寻前列腺组织中一氧化氮 (NO)水平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2、6、12月龄各 6只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NO水平。结果 2、6、12月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NO水平分别为 :46 48± 7 16 μmol/L、2 7 2 6± 5 83μmol/L、2 3 83± 10 2 1μmol/L ,随着月龄增长 ,NO水平逐渐下降 ,三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前列腺组织中NO水平与年龄有关 ,NO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前列腺组织中L 精氨酸 一氧化氮 环磷酸鸟苷 (L ARG NO cGMP)系统缺陷可能正是老年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BPH)的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5.
吗啡布比卡因对前列腺术后镇痛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吗啡、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前列腺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21例前列腺切除患者术后以吗啡、布比卡因进行PCEA治疗,取一般情况与PCEA组类似的24例前列腺患者后行常规镇痛,术后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间接评估镇痛,记录膀胱痉挛发生情况。结果:PCEA组术后VAS评分及控制膀胱痉挛的发生明显优于常规镇痛组。结论:吗啡、布比卡因通过PCEA技术用于前列腺术后镇痛、效果确切、简单方便、用药量小、副作用少、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研究经超声测量膀胱逼尿肌厚度在诊断老年女性膀胱出口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伴有下尿路症状的102例60岁以上老年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压力流速测定结果分为梗阻组与非梗阻组,梗阻组Qmax≤12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25cmH2O,非梗阻组Qmax>12mL/s,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25cmH2O,分析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年龄、尿动力学参数、膀胱逼尿肌厚度的差异,并计算膀胱逼尿肌厚度≥1.9mm时在无创诊断老年女性膀胱出口梗阻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Qmax、排尿量、残余尿量及逼尿肌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膀胱前壁逼尿肌厚度≥1.9mm时,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敏感性为39%,特异性为100%。结论经超声测定膀胱前壁逼尿肌厚度在诊断老年女性膀胱出口梗阻具有无创伤,简单、方便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Introduction: 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 is a common condition affecting over 50% of men as they reach their 5th decade of life. This leads to a number of sequelae such as 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urinary retention and a decrease in quality of life. Currently, the available treatments for BPH are alpha blockers and 5-alpha reductase inhibitors. Clinical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ese medical options are effective in alleviating a patient’s symptoms, however there are a number of side effects. There is a paucity of information regarding long-term use of these medications. The purpose of this review is to identify potential and emerging medica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BPH.
Areas covered: Articles used in this review were retrieved from Pubmed, Google and through searching the PharmaProjects database over the last 10 years, giving the reader an in-depth knowledge about the current pharmacological agents available and other potential treatments for BPH.
Expert opinion: The new paradigm of BPH treatment depends on addressing a patient’s specific constellation of symptoms. This allows to tailor therapy of increasing efficacy and reduce adverse events that our patients have by increasing dosag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