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B1、p34cdc2在卵巢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正常卵巢、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恶性肿瘤中cyclinB1、p34cdc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y-clinB1和p34cdc2在正常卵巢、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呈递增趋势,在恶性肿瘤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和良性肿瘤(P<0.05);并且cyclinB1和p34cdc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预后明显相关(P<0.05)。结论cyclinB1和p34cdc2在卵巢肿瘤的进展、诊断和判断预后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DM2、p53在卵巢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7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19例卵巢癌中MDM2、p53蛋白的表达.[结果]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卵巢癌中,MDM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50%(1/8)、28.59%(2/7)和47.37%(9/19);p5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2/8)、57.14%(4/7)和78.95%(15/19).3组中,MDM2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53在卵巢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P<0.05).在卵巢癌中,p53与MDM2表达的阳性率不相关(P>0.05).[结论]p53的异常表达与卵巢肿瘤的恶性表型相关.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p53的异常表达比MDM2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TGF-β1、p5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吴宜林  黄小艳  张志胜  刘凤英 《癌症》2002,21(5):550-551
TGF-β1是至今发现的细胞因子中少数几个负调节因子之一,但人类上皮性来源的癌细胞存在逃逸TGF-β1使其增殖的负调控现象[1].突变型p53[2,3]可减弱TGF-β1对上皮细胞的抑制作用,从而诱发恶性肿瘤.本文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StreptAvidin-BiotinComplex)研究TGF-β1和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旨在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赵旻  伍欣星 《肿瘤》2008,28(11)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p34cdc2和cyclin B1在官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它们的表达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ogentic quantitative PCR,RFQ-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对62例原发性宫颈癌和15例对照宫颈组织进行检测,定量分析p34cdc2和cyclin B1的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水平.结果:在宫颈癌组织中p34cdc2和cyelin B1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宫颈组织(P=0.004,P=0.013和P=0.016,P=0.029),而且主要表现为过表达.p34cdc2和cyclin B1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7(P=0.001)和0.432(P=0.022).p34cdc2和cyclin B1的mRNA表达与官颈癌淋巴结转移之间存在密切关系(P=0.02,P=0.001),但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p34cdc2和cyelin B1是宫颈癌中的重要调控分子,可促发癌细胞克服细胞周期G2/M期控节制点进入M期,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p34cdc2和cyclin B1的高表达可能成为研究宫颈癌发生机制和淋巴转移的新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5.
王敏  张佳林 《肿瘤》1998,18(5):326-326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正常卵巢和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16蛋白在84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良性20例,交界性12例,癌52例)及12例正常卵巢组织常规石蜡标本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卵巢浆液性癌中的检出率50.0%,低于良性浆液性瘤85.0%及正常卵巢组91.7%,均P<0.05。p16蛋白低表达与卵巢浆液性癌的恶性程度高,临床分期晚、肿瘤分化差、癌瘤播散、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有关(P<0.01或P<0.05)。结论p16蛋白作为细胞周期的负性调节子具有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p16抑癌基因异常导致p16蛋白合成障碍,可引起细胞无限性生长即恶变。对卵巢浆液性癌p16蛋白表达的测定,有助于确定肿瘤的恶性度,判断其癌瘤播散、转移的能力,并估计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非霍奇金淋巴瘤CyclinD1和p34^cdc2蛋白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NHLs)中细胞周期调节因子CyclinD1和p34^cdc2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和免疫分型的关系,对40例NHLs进行CyclinD1和p34^cdc2蛋白免疫组化(SP法)染色。在40例NHLs中,有19例(47.5%)CyclinD1阳性表达23例(57.5%(p34^cdc2阳性表达。10例淋巴结良性病变中6例生发中心细胞CyclinD1和p34^cdc2弱 是必  相似文献   

7.
p53和p21WAF1/CIP1基因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道成  梁立治  颜笑健 《肿瘤》2004,24(3):270-27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108例上皮性卵巢癌标本用于研究,每个标本同时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53和p21蛋白表达.结果 p53(-)和p53( )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47%和29.43%,差异有显著性(P=0.0228).p21(-)和p21( )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1.58%和47.14%,差异有显著性(P=0.0246).p53(-)而p21( )患者的预后明显优于其他患者(P=0.0013).多因素分析显示p53、p21蛋白联合表达状态是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子. 53蛋白表达与p2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003).结论联合检测p53、p21蛋白表达在判断上皮性卵巢癌预后上的意义优于单纯检测p53或p21蛋白表达,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近发现的 p1 6基因与多种肿瘤的形成和发生有关。而且能直接作用于细胞周期并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p1 6基因所表达的 p1 6蛋白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第一个能抑制肿瘤发生的细胞固有成分。有关 p1 6蛋白在卵巢肿瘤中表达国内外文献报道尚少 ,并存在争议 ,为此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7份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组织和 8份正常卵巢组织手术切除的冰冻新鲜标本进行 p1 6蛋白检测 ,以探讨 p1 6蛋白在正常卵巢和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与来源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二院及辽宁省肿瘤医院 1 996年~ 1 9…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IP2A和p53在卵巢浆液性腺癌(ovarian serous adenocarcinoma,OSA)和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肿瘤(ovarian borderline serous tumor,OBST)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1998-04-29-2010-10-02原发性OSA手术切除标本95例;另外选取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07-06-25-2010-11-09原发性OBST 11例和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05-08-17-2012-04-10原发性OBST 27例,总计38例OBST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95例原发性OSA和38例OBST中CIP2A及p53的表达,运用χ2检验分析CIP2A和p53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关系,运用非参数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并对随访结果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95例OSA中CIP2A和p53高表达率分别为76.8%和68.4%,38例OBST中CIP2A和p53的高表达率分别为13.2%和44.7%,CIP2A和p53在OSA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OB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P2A的表达水平与区域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复发有关,P〈0.05;p53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区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和复发密切相关,P〈0.05。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CIP2A和p53在OSA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1,P=0.008,两者协同表达。Kaplan-Meier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OSA患者预后与CIP2A和p53的表达有关,CIP2A和p53高表达的患者预后差,P〈0.05,但两者均不是影响OSA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CIP2A和p53高表达提示OSA恶性程度高。联合应用CIP2A和p53免疫组化标志可作为临床评估OSA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胡叶青  刘元姣 《肿瘤防治研究》2005,32(4):223-225,256
 目的 检测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2, Skp2)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其表达在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上皮性卵巢癌预后估计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我院81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外科手术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kp2的表达水平. 结果 Skp2在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及交界性肿瘤中表达均为阴性,而在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率为46.43%(26/56),半定量分析表明Skp2在不同年龄及组织类型的卵巢癌中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中低度分化组、Ⅲ~Ⅳ期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1)、Ⅰ~Ⅱ期组(P<0.01)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 结论 Skp2特异性表达于上皮性卵巢癌,其表达水平越高提示病人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34cyclinB1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分期的关系,评价是否可以作为判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不同组织标本中p34及cyclin B1水平。结果:p34,cyclinB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9.4%和75.5%,与癌旁粘膜和正常膀胱粘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分级和分期呈正相关。结论:p34,cyclinB1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检测p34,cyclin B1可能对预测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有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20例交界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UC1的表达情况。结果: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7%,略高于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中的表达(70%)(P=0.1172),明显高于良性卵巢浆液性囊腺瘤(35%)及正常卵巢组织(30%)中的表达(P<0.05)。MUC1的阳性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P<0.05),与年龄、组织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粘蛋白MUC1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UC1可作为判断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生物学行为和恶性潜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过氧化物酶1(peroxiredoxin 1,PRDX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中的表达,探讨并预测PRDX1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55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乳头状癌、11例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21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以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 PRDX1 的表达情况,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374个卵巢癌样本,并对PRDX1进行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结果:PRDX1以胞浆着色为主。PRDX1 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乳头状癌中的阳性率(96.36%)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72.72%)、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57.14%)及正常卵巢组织(20%) (P均<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乳头状癌中,PRDX1 表达随FIGO分期增加而增加(P<0.05),PRDX1为影响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因富集分析发现PRDX1高表达样本富集到氧化磷酸化基因集,PRDX1低表达样本富集到Wnt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癌症信号通路、黏附桥接等基因集。结论:PRDX1参与调控肿瘤Wnt、ErbB、细胞黏附、氧化应激等信号通路,其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可作为卵巢癌预后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TMEFF1(tomoregulin-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以及正常卵巢组织中TMEFF1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MEFF1以胞膜着色为主,亦有胞浆着色.TMEFF1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率(90.24%)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肿瘤(45.45%)、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33.33%)及正常卵巢(26.67%) (P均<0.05).在卵巢上皮性浆液性囊腺癌中,TMEFF1表达随FIGO分期增加而逐渐增加(P<0.05),TMEFF1为影响卵巢上皮性浆液性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MEFF1的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5.
16.
p53与c-myc和cyclin B1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 p53、c-myc和cyclin B1在卵巢良性肿瘤及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探讨p53、c-myc和cyclin B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1例上皮性卵巢癌、29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和12例正常卵巢组织的p53、 c-myc和cyclin B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上皮性卵巢癌中p53、c-myc和cyclin B1表达率分别为50.82%(31/61)、60.66%(37/61)和49.18%(30/61); 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p53、c-myc和cyclin B1的蛋白表达率分别为10.34%(3/29)、17.24%(5/29)和13.79%(4/29).p53、c-myc和cyclin B1在Ⅰ、Ⅱ期与Ⅲ、Ⅳ期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 81.p53、c-myc和cyclin B1在上皮性卵巢癌G1与G2、G3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 08.在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见p53、c-myc和cyclin B1蛋白的表达.结论:p53、c-myc和cyclin B1作为细胞周期调节因子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其协同作用促进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并可能与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7.
Kai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Kai1(KangAi 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 10 8例上皮性卵巢肿瘤和 12例正常卵巢中Kai1的表达情况。结果 :Kai1在卵巢上皮性癌、交界性卵巢肿瘤、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6 6 %、71 4 %、73 3%和 83 3% ,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较良性肿瘤明显下降 (P <0 0 5 )。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较粘液性囊腺癌及子宫内膜样癌Kai1阳性表达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在不同细胞分化等级与临床分期间Kai1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在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上皮性癌中Kai1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Kai1表达下降可能是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一个早期事件 ,有望成为预测卵巢癌发生转移及判断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