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室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玲 《新疆医学院学报》1996,19(3):224-225,229
对8例低增生人治性贫血和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了实验室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慢性再生障碍怀贫地骨髓淋巴细胞、浆细胞比值、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细胞外铁染色一程度均显著高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而外周血红红和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Pelger核异常率、骨髓红系比值、巨核细胞层数及小巨核发生率为显著低于低增一难治性贫血。  相似文献   

2.
对8例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和1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了实验室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时骨髓淋巴细胞、浆细胞比值、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阳性率和积分、细胞外铁染色阳性程度均显著高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而外周血幼红和幼粒细胞数及检出率、Pelger核异常率、骨髓红系比值、巨核细胞层数及小巨核发生率又显著低于低增生型难治性贫血.  相似文献   

3.
观察与比较难治性贫血(MDS-RA)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骨髓铁染色细胞外铁和铁粒幼细胞的反应程度,探讨骨髓铁染色在两种疾病实验诊断中的意义。用铁染色法对20例正常人、31例RA患者,32例CAA的骨髓涂片进行细胞外铁阳性等级,铁粒幼细胞阳性百分率,铁粒幼细胞比率,环铁粒幼细胞的阳性百分率的检测。结果:正常人、RA和CAA患者三组之间细胞外铁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铁粒幼细胞百分  相似文献   

4.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多种病因引起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而产生的一种贫血.患者外周血中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明显减少.因此,在临床上,如有严重贫血,特别是伴有出血和发热、感染的病例,血液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而脾脏不肿大,  相似文献   

5.
再生障碍性贫血根据其临床表现,结合血象和骨髓象将其分为急、慢型两型(我国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血液学研究所提出的).我国以慢性型居多数,急慢性之比为1比10.慢性再障的病程一般均在4年以上,甚至长达10年之久,其临床表现如下:1 一般症状  相似文献   

6.
7.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血液病,下面重点介绍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问题。1 诊断再障的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外,关键是实验室检查,血象检查中要特别注意网织红细胞的绝 对值,而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数不太可靠,因为病人贫血明显,红细胞计数低,即使网织红细 胞数正常甚至偏高,而绝对值也是减少,如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为2%,已高于正常(正常值0. 5%~1.5%),但红细胞是100万,其绝对值为100万×0.02,即2万,仍低于正常(正常值为4 ~8万),网织红细胞数能代表骨髓造血情况,因而对诊断很有帮助。骨髓检查能直接提供 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临床上并不少见,它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 血功能衰竭,表现为外周血呈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疾病,其基本的病理生理异常是造血干细 胞减少伴/不伴骨髓基质功能异常。临床上相当部分患者病因未明,但不能排除接触化学毒 物或物理因素所致的可能性,称为原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对可找到病因的如氯霉素、苯、 病毒感染、电离 辐射、药物的过敏损伤等所致者称为继发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由于AA发病急缓、病情轻重不 同,目前将AA分 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cute aplastic anemia,AAA),相当于国外的严重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之间的差异和鉴别.方法:对61例CAA和21例MDS—R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观察。结果:在MDS—RA组患者中骨髓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和网硬蛋白阳性率高于CAA组,骨髓碱性磷酸酶积分、CD16^ 和CD19^ 细胞数低于CAA组.结论:CAA和MDS—RA的鉴别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和骨髓涂片、病理活检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11.
12.
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观念认为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 ) (aplasticanemia ,AA)是一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或不明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是一个以形态学为基础的概念 ,是个综合征。近年来 ,随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基础和临床研究的进展 ,发现有些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是由于造血干细胞质的异常所致 ,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Fanco ni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 ;有些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 ,即狭义的再障 ;有些是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 ,即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 (immunityrelate…  相似文献   

13.
14.
比较正常人、再生障碍性贫血(AA)、难治性贫血(RA)患者的骨髓长期培养(LTBMC)结果。正常人骨髓培养后3~4周融合并出现脂肪细胞和“鹅卵石区”;AA骨髓于3~4周后呈融合、部分融合和完全不融合3种;RA细胞易于聚集呈局灶性生长,1~2周内出现形态大小不一的脂肪细胞,于2~3周融合。培养4周时,正常、AA、RA的“鹅卵石区”(22mm×22mm)、每高倍视野的巨噬细胞数量分别为128.6±12.8.17.5±6.5,43.0±6.0;25.4±2.1,13.4±2.8,43.0±3.3。表明不同造血状态的LTBMC存在明显差异。LTBMC对慢性AA与RA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其分型的原则为:①贫血发生的缓急以及贫血的严重程度;②粒系和巨核系统累及的程度.急性再障的发病年龄为4~47岁,多为小于12岁的儿童,以男性居多.急性再障的发病大多急骤,病情凶险,病程短促,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具体症状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MDS-RA)是由于不同发病机制所致的两种不同疾病.由于二者在临床表现、血象改变等方面具有较相似的改变、易造成两病的相互误  相似文献   

17.
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障碍性贫血 (AA)是一组由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药物及不明原因引起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所致红髓被脂肪代替 ,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190 4年Chauffard提出再障的名称 ,196 1年Till和McCulloch第一次用实验方法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 ,随后学者们也发现再障时造血干细胞减少。1971年Knospe和Crosby认为再障有造血干细胞损伤亦有造血微环境病变。 70年代后有些学者认为一些再障是由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机制使造血干细胞受抑制的一种疾病。 1976年Camitta等将再障分为严重型和轻…  相似文献   

18.
19.
20.
再生障碍性贫血又称难治性贫血,可分为急性再障、慢性再障。临床表现为出血、贫血、发热、感染。本院总结近两年内13例急、慢性再障患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