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尼莫同持续静脉微泵注入预防和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128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入院后给予6-氨基己酸等抗纤溶药物常规治疗。治疗组6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同2.5~5ml/h持续静脉微泵注入7~14天,之后改为口服尼莫同至21天的治疗方法。结果2周内临床症状或体征缓解消失率尼莫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尼莫同持续静脉微泵注入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尼莫同治疗SAH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按序贯实验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20例)给予盐酸法舒地尔30 mg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脉滴注,2次.d-1,连用14 d;对照组(20例)给予尼莫地平10 mg加入生理盐水50 mL中静脉微泵输入,2次.d-1,连用14 d。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除1例低血压外,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盐酸法舒地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脑血管痉挛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尼莫同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脑血流动力学和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 60例发病24h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随机分为尼莫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止血、降颅压等治疗,尼莫同组加用尼莫同注射液50mL,iv drip,Qd,两组疗程均14d。治疗前和治疗后1mo患均进行经颅三维多普勒(TCD)和EEG。结果 治疗前TCD异常率尼莫同组96.7%,脑血管痉挛(CVS)53.3%,EEG异常率100%,对照组90%、50%和100%;治疗1mo后,尼莫同组TCD异常率和CVS为36.7%和13.3%,对照组73.3%和33.3%,两组比较,P<0.05、0.01;两组EEG改善率83.3%和43.3%,尼莫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尼莫地平能有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治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防治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术后给予法舒地尔30mg静脉滴注q8h,疗程14d,每次静脉滴注时间为30min;对照组30例,术后采用尼莫地平,1mg/h,静脉泵入,疗程14d,比较两组的Glasgow评分,头部CT及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迅速促进疾病的好转;对CT检查所见脑内低密度灶,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可使其改善;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扩张痉挛脑动脉的作用较好,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均是预防和治疗动脉瘤破裂SAH介入栓塞术后CVS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CVS)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的水平。方法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作〈72 h、1 w、2 w血浆vWF的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vWF含量。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vW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痉挛患者vWF高于脑卒中组。结论 vWF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诊断的一个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奥扎格雷钠 尼莫地平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对照组37例应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两组均连用14 d.治疗后第3、7、14 d经颅多普勒(TCD)连续监测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及观察发病30 d内的病死率、DCVS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DCVS发生率及SAH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出血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应用奥扎格雷钠与尼莫地平可有效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优于单用尼莫地平治疗.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表面的血管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注入蛛网膜下腔。SAH具有发病诱因多、并发症重的特点。而脑血管痉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约50%的患者遗留神经功能受损甚至死亡。尼莫地平作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由于其能选择性扩张脑动脉,有效防治脑血管痉挛,解除头痛症状,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我科自2006年以来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入尼莫地平治疗SAH8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盐酸法舒地尔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在相同常规治疗下,治疗组(30例)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对照组(30例)用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前后分别以Glasgow昏迷记分,做DSA检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Glasgow昏迷记分,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O.001)。预防CVS组间无显著差异;减轻CVS组间差异显著(P〈O.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预防SAH后CVS与尼莫地平作用相当,而疗效优于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9.
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额叶脑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额叶脑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枕大池2次注血法制备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3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仅在蛛网膜下腔注入等量生理盐水,n=6)和SAH组(n=24),其中SAH组分别于第1、3、5、7天随机均分为4组(n=6)。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基底动脉的病理学变化,测定血管腔内径,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额叶脑组织中TGF-β1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H各组基底动脉内径明显减小(P〈0.01);SAH1d时额叶脑组织TGF-β1表达增加,3d时达高峰,而5、7d时低于1、3d(P〈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SAH后额叶脑组织中TGF-β1,的表达发生了变化,并与CVS有关,提示TGF—β1参与了CVS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疾病,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脑血管疾病的10%~15%,其病情凶险,易并发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CVS),死亡率高。其并发症神智不清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关,而且与血液成分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处存留时间成正比。本文对我院自2005年1月~2007年1月收治入院时神志清醒的40例SAH患者,采用尼莫地平和腰穿脑脊液(CSF)置换治疗取得显著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常见急症.脑血管痉挛是其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常见的死因.因此有鼓地防治SAH后脑血管痉挛是降低其病死率的关键。我院自1993~1997年收治SAH80例.其中40例应用尼莫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原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SAH的治疗原则是阻止继续再出血,防治血管痉挛及正常压力脑积水,去除病因防止复发。我科于2004年5月~2007年1月收治的2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开展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明显减轻,无明显脑血管痉挛,蛛网膜粘连,交通性脑积水,死亡率明显下降,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疗效。方法将122例SAH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观察组左大脑前动脉(ACA)、右ACA、左大脑中动脉(MCA)、右MCA收缩峰流速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膜刺激征缓解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梗阻性脑积液、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SAH ,能及时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治疗组)与中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蛛钢膜下腔出血20例患者(对照组)的心电图异常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心电图异常率8%,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35%(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组为4%,对照组为25%,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有效地对抗  相似文献   

15.
尼莫通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01年1月~2004年12月对40例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患者使用尼莫通防治SAH后的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1临床资料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7~74岁,平均48.5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0~67岁,平均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SAH患者76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予以解痉、止血、输液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加服辛伐他汀20mg/d;疗程均为3周。结果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再出血率与死亡率基本相似(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SAH有显著疗效,可减少SAH后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及其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常规腰穿,测初压后放出血性CSF5-10ml后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如此重复3次,使终末压为初压的70%左右。结果 病人头痛、颈项强直持续天数明显减少,P<0.01,死亡率及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显著减低,P<0.05,并不增加再出血的机会(P>0.05)。结论 脑脊液置换用于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降低死亡率,且不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8.
李琦  王中  陈罡  胡童 《浙江临床医学》2012,(12):1463-1465
目的观察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单位NR2B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42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SAH后1d(D1)、3d(D3)、5d(D5)、7d(D7)、14d(D14)共7组,各6只。SAH模型制作:经大鼠自体尾动脉(股动脉)非肝素化动脉血注入视交叉池,分别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5、7、14d处死,取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做标本,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测定NR2B。结果对照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H后1d组NR2B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1),SAH后3、5、7d组NR2B蛋白水平降低(P〈0.05),SAH后14d组NR2B蛋白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NR2B在SAH后24h明显下降,之后逐渐上升,至14d时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9.
复方丹参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5例(治疗组)与未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患者(对照组)的心电图异常率、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心电图异常率8%,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35%(P<0.05);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治疗组为4%,对照组为25%,差异显著(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有效地对抗脂质过氧化损伤,保护心肌,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预防脑血管痉挛,对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是指脑动脉在一段时间内呈异常的(非生理性供血调节)收缩状态。出血后立即发生,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结束者为急性痉挛(ACVS),迟发性痉挛(DCVS)发生于病程4~16d,7~10d达高峰,按累积血管范围分为局限性和弥散性多节段性。我院1998年以来收住的108例SAH患者中,有26例(占24.6%)发生DCV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