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 -DNA结构 ,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连续的细胞分裂 ,端粒逐步缩短 ,细胞老化死亡。端粒酶是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 ,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细胞衰老时 ,人体均可表现中医脾虚证的症状 ,健脾方可延缓衰老 ,端粒与中医脾虚证之间很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是一种小的DNA重复序列。其生物学功能是维持细胞复制能力和保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真正的遗传信息得到完整复制。端粒酶是一种能不断的延长染色体末端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中医药能够调控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变化。衰老会出现脾虚或肾虚的症状,补益脾肾的方药能够延缓衰老。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调控端粒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来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3.
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是一种小的DNA重复序列.其生物学功能是维持细胞复制能力和保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使真正的遗传信息得到完整复制.端粒酶是一种能不断的延长染色体末端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中医药能够调控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变化.衰老会出现脾虚或肾虚的症状,补益脾肾的方药能够延缓衰老.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调控端粒长度和端粒酶的活性来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4.
端粒与脾虚证内在关系与外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结构,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连续的细胞分裂,端粒逐步缩短,细胞老化死亡。端粒酶是能够延长端粒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端粒长度和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细胞衰老时,人体均可表现中医脾虚证的症状,健脾方可延缓衰老,端粒与中医脾虚证之间很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端粒 (telmoere)与端粒酶 (telomerase)是近年来国际医学生物学界高度重视的研究热点之一。原因是它们与细胞分裂 ,细胞衰老及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笔者就近年来有关端粒及端粒酶在胃癌中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1 端粒与端粒酶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具有保护作用的特殊结构 ,含有许多简单重复的 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它使染色体不至于因出现断裂而产生融合 ,亦不易为核酸外切酶所降解 ,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复制。近年从分子水平研究了端粒的结构 ,证实了人类染色体端粒由 5′TTAGGG3′序列片断重复构成 ,重复次数是2 0 …  相似文献   

6.
鲁湾 《科学养生》2011,(8):18-18
欧洲科学家将于今年底在欧洲各地推出一项血液测试,声称能透过测试染色体末端的端粒,测出人类寿命长短,仅需花费500欧元。这项测试由西班牙国家癌症研究中心的布拉斯科发明,透过测量人类染色体末端称为"端粒"的部分,能准确显示人类老化速度。透过量度端粒  相似文献   

7.
端粒和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 3 0年代 ,就有学者发现细胞染色体末端有一种能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特殊结构 ,并将其命名为“端粒”。它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随细胞的分裂逐渐缩短 ,达到一危机点时 ,触发某一信号 ,于是细胞不再分裂而发生衰老、死亡 ,因此它被称为细胞的“分裂时钟”。少数细胞逃逸危机点激活端粒酶 ,它在细胞的增殖、衰老、永生化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就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治疗作如下综述。1 端  粒1 1 端粒的结构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DNA -蛋白质结构 ,其DNA含有大量的TTAGGGn 串联重复结构 ,该片段在精子细胞中长…  相似文献   

8.
端粒酶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主要归咎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这些病因影响到相应器官,使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发生。西医研究认为,肿瘤是一种涉及到多种因素多个步骤发病机制的疾病,其中端粒与端粒酶和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端粒与端粒酶的发现推动了科学家们对细胞衰老和肿瘤机制的研究,成为当今肿瘤防治中的热点。端粒与端粒酶的功能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笔者就端粒及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其指导肿瘤临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端粒与中医补肾益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DNA--蛋白质结构,在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维持细胞的复制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端粒的长度随着年龄和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变短,因而导致染色体不稳定,因此端粒长度的变化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中医理论认为,补肾益精可以延缓衰老,很有可能正是通过补肾益精使端粒获得了稳定,从而控制了细胞的衰老。  相似文献   

10.
“衰老”研究又进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内分泌科陈兵教授带领的研究小组日前公布 ,他们首次发现 6种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相互作用的蛋白。这一发现使人类“衰老”研究又迈进一大步。众所周知 ,高血压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增龄性疾病的患病率是随着衰老而逐渐上升的。近年来 ,端粒酶的发现和端粒学说的提出 ,使有关衰老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 DNA重复序列 ,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 ,被认为是细胞寿命的“计数器”,端粒酶通过催化复制端粒延长细胞寿命。但迄今为止 ,端粒的结构仍未完全明了 ,端粒酶的调控机制也不清楚 ,使…  相似文献   

11.
脾虚证与发锌含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脾虚证与发锌含量关系探讨太原市环境卫生监测站(030012)杜银梅,刘燕太原市中医研究所杨雨田山西医学院武俊青微量元素与人类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脾虚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证候,为探讨脾虚证与发锌含量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太原市随机抽检脾虚证病人34名、正常...  相似文献   

12.
医药快递     
比科学家发现生命衰老 与X染色体有关 比利时列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端粒的长度以及染色体终端DNA的细小部分得出结论:染色体的状态与生命老化有直接关系。染色体上端粒较短的人更容易患上与年龄增长相关的病症,死亡时间也  相似文献   

13.
高育红 《气功》2010,(9):834-835
去年10月,3名美国科学家以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拿下了2009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作为染色体的“安全帽”,染色体端粒的长度与人体的抗衰老能力密切相关,人体细胞每分裂1次,端粒就会缩短一些,当端粒短得不能再短时,细胞就不能再分裂,人体内的生命时钟也将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4.
从肠道菌群与腹泻的关系、脾虚与慢性腹泻、脾虚与肠道菌群失调的关系入手探讨从脾论治肠道菌群失调型慢性腹泻,指出腹泻多以脾虚为病理基础,脾虚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健脾祛湿类方剂是否是调节肠道菌群的重要靶点中药尚需进一步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去年10月,3名美同科学家以染色体端粒和端粒酶的研究拿下了2009年度诺贝尔医学奖.作为染色体的"安全帽",染色体端粒的长度与人体的抗衰老能力密切相关,人体细胞每分裂1次,端粒就会缩短一些,当端粒短得不能再短时,细胞就不能再分裂,人体内的生命时钟也将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16.
肝郁脾虚证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证候类型,既有肝郁情志不舒的表现,又有脾虚消化功能不好的表现。而脑-肠肽不仅对胃肠道有调控作用,还可以参与情绪的调节,这与肝郁脾虚证发生的机制颇为符合。目前发现的脑-肠肽有10多种,本文就其中几种与肝郁脾虚证最为密切的脑-肠肽进行展开综述,来探讨脑-肠肽与肝郁脾虚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出耳鸣病证从脾虚论治的观点,明确临床治疗思路。方法发掘中医古籍文献关于耳鸣与脾虚的记载,结合从脾虚论治耳鸣的临床报道及科室耳鸣数据库中辨证分型统计及临床疗效,探讨耳鸣与脾虚的关系,分析脾虚在耳鸣辨证论治中的意义。结果中医古籍文献记载从脾虚角度论治耳鸣颇为丰富,大量临床报道从脾虚治疗耳鸣有效,科室耳鸣数据库大样本资料提示脾虚型占耳鸣证型分型中51.98%,采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耳鸣总体有效率达86.49%。结论耳鸣与脾虚关系密切,临床需重视脾虚引起的耳鸣,从脾虚论治耳鸣可能是临床治疗耳鸣的一种有效方法,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磨牙症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临床病症,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徐辉甫主任医师认为脾虚肝风内动是小儿磨牙症的基本病机,本文介绍徐辉甫主任医师运用健脾熄风法治疗小儿磨牙症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脾虚证大鼠肝组织的端粒长度变化及其与氧化应激反应的相关性,进一步揭示脾虚衰老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和劳倦过度结合法建立脾气虚证模型,然后分别采用苦寒法和辛热法建立脾阳虚和脾阴虚证模型。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比色法和Southern blotting杂交法检测大鼠肝组织的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端粒(Telomere)长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脾阴虚模型组肝组织MDA含量升高明显,P<0.05;脾阳虚模型组肝组织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脾阳虚和脾阴虚模型组端粒长度明显缩短,P<0.05。结论:脾虚状态下,在机体过氧化反应异常增强,自由基积累攻击DNA、损伤端粒而导致端粒长度缩短。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学研究发现,中医脾虚证与肠道菌群紊乱关系密切。白术被称为"脾脏第一要药",在治疗脾虚证、调整肠道菌群紊乱方面作用显著。从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两方面对白术及其制剂调整肠道菌群治疗脾虚证的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从微生态学研究白术及其制剂治疗脾虚证调整肠道菌群紊乱提供借鉴。参考文献24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