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脑电图检查在于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68例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脑电图结果结合l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电图异常率高,异常程度与感染部位密切相关。脑电图恢复明显延后于临床症状的消失。结论对临床确认的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及早行脑电图检查。对诊断予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HFMD)合并脑炎患儿脑电图(EEG)及血清细胞因子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轻度脑炎46例(轻度组),中度脑炎20例(中度组)及重度脑炎9例(重度组)。分析HFMD合并脑炎的严重程度与EEG的相关性,观察EEG转归情况,并比较3组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β水平。结果入院后,所有患儿初次EEG均显示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率高达100%。相关性分析表明,HFMD合并脑炎的严重程度与EEG异常程度具有明显正相关性(r=0.623,P=0.000)。重度组血清NSE、S-100β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且中度组NSE、S-100β水平亦高于轻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SE、S-100β水平检测及EEG检查对HFMD合并脑炎严重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认识流行性腮腺炎并感染性脑炎的脑电图(EEG)改变,了解EEG检查对于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近期32例流行性腮腺炎并发脑炎患者的EEG检查结果。结果 32例腮腺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EEG改变,其中5例并行CT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19例为轻度异常EEG,11例为中度异常EEG,2例为重度异常EEG。经正规治疗,3~4周后随访,患者EEG多数正常。结论 EEG检查可作为流行性腮腺炎合并脑炎患者早期敏感指标,有较高诊断价值,并可了解脑炎轻重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儿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66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共纳入66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对所有患者的病情及相关辅助检查进行分析。结果:66例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等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脑电图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结论:多数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有典型的手足口病表现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症状,同时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检查有较为特异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吴莹 《亚太传统医药》2010,6(10):113-114
目的:探讨脑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诊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61例行脑电图检查的结果。结果:首次描记脑电图表现的异常率为85.26%(52/61),其中轻度异常24例,中度异常17例,重度异常11例。临床症状越重,脑电图改变越明显。结论:脑电图诊断小儿病毒性脑炎异常率高,对病毒性脑炎的诊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17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10年4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73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发病年龄3岁以下占87.90%,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4-7月份,全部病例均有发热、皮疹及神经系统症状,白细胞升高占59.00%,血糖升高占31.80%,CK-MB升高占85.00%,脑脊液异常占88.50%,胸片异常占41.00%,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占46.40%;除1例患儿抽搐昏迷后在转院途中突然呼吸心跳骤停死亡外,其余172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手足口病合并脑炎多发于3岁以下小儿,持续高热、精神差、嗜睡、易惊、肢体抖动、头痛、呕吐是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早期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肠道病毒71型是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主要病原体,早期应用甘露醇、免疫球蛋白、短期大剂量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儿科的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程序。实验组采用整体护理的护理方法和护理程序,并且在此基础上使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模式评估患儿,在进行评估之后,使用不同的护理系统进行护理。结果 2组住院时间和护理质量评价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有临床价值,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并且可以预防院内感染,可在临床上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的护理中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者的脑电图表现和预后判断相关性,分析脑电图检查在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症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90例,对比分析9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临床和脑电图检查资料,探讨脑电图与患者临床症状的关系,以及脑电图与患者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9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正常脑电图有7例,轻度异常脑电图33例,中度异常脑电图患者37例,重度异常脑电图患者13例;与预后实际情况相比较,高度吻合。结论:脑电图诊断异常率及准确度显著高于脑脊液检查、CT检查和MRI检查,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病症诊断及预后评估意义重大,临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分析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4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的患儿采用临床中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在对采用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药物进行治疗,在进行一段时间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症状变化程度和症状的改善时间,以及随时记录患儿在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患儿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调查,观察疾病的复发情况,用于判断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在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疾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症状均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但是观察组患儿的症状改善程度要远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病情改善所用时间也要远远短于对照组;根据对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进行记录发现,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在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疾病的治疗中效果相较于常规治疗方法更为显著,再确保显著疗效的同时,降低了患儿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以及疾病的复发率,有效提高了患儿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表现以及EEG资料。结果患儿EEG异常率为92%,62例患儿无一例死亡,3例昏迷患儿遗留有癫痫。结论EEG为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重要的客观指标,其异常程度与大脑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对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该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106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资料加以研究,依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56例行强化护理干预),比对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护理前后GCS评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皮疹(4.20±0.52)d等症状消失时间均更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比对对照组,实验组GCS评分(14.63±1.25)分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于HFMD合并脑炎患儿治疗中实施强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效果,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炎患者的临床脑电图的特征.方法:陕西永寿县人民医院应用16导脑电图仪对38例脑炎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描记.同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全部病例均有发热,头痛25例,呕吐30例,嗜睡5例,惊厥8例,布鲁金斯基征阳性7例;脑脊液检查35例,31例脑电图检查中度异常.结论:凡出现头痛、呕吐(喷射状)者、脑电图大多数异常,随着临床症状的加重或好转,脑电图也多表现异常程度加重、好转或正常.脑炎患者在治疗2~4周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但脑电图表现还为异常,经3~4周后,基本正常,由此可见脑电图对脑炎患者病情变化和疗效的观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6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相同的治疗方案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循证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总体疗效、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循证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总体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脑电图(EEG)和脑电地形图(BEAM)对病毒性脑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的患者进行EEG,BEAM检查,分析其脑电图、脑电地形图出现异常的机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7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EEG及BEAM异常,异常率为89.1%,其中度或重度异常脑电图的发生率为34.4%。结论 EEG及BEAM检查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儿童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治疗组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疗程10~14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3%,对照组为72.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消退时间、易惊缓解时间及神经系统体征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提高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57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接受抗病毒、抗炎、降低颅内压等综合对症治疗,B组同时接受静脉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两组患儿各症状体征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B组各症状、体征控制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人血丙种球蛋白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治疗中疗效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的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择53例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过程进行回顾,总结诊治要点。结果 53例患儿都有发热,口腔、手部、足部都可见明显孢疹,11.3%合并肺水肿,7.5%合并心肌炎,3.8%合并脑膜炎,经(5.2±2.1)d的治疗,体温恢复正常,经(5.3±2.1)d治疗,疱疹、丘疹消失,经(9.1±2.2)d的住院后出院,治疗总有效率是98.1%。结论对于小儿手足口病,临床上可积极依据症状观察、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确诊后,及时展开综合性治疗,使患儿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该文主要就丙种球蛋白和干扰素对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了探究分析。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6月—2017年10月所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6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进行治疗,就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对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丙种球蛋白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的模式拥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18例脑炎儿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脑炎儿童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脑炎儿童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心电图在入院的当天和第五天都做一次检查,心电图发生异常改变的标准要按照临床儿科的诊断标准为主。结果氯化物以及糖等都处于正常,脑脊液蛋白、颅内的高压以及白细胞的数目中有两项发生异常,脑电图发生异常的患儿有15例,头颅CT中示脑水肿的患儿有16例。ST段发生下移的患儿有13例,T波低平和倒置的患儿有12例,Q-T间期延长的患儿有2例,房性早搏的患儿有2例,窦性心动过快的患儿有8例,室性早搏的患儿有2例等等。结论对脑炎儿童患者的异常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分析和研究,在临床上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也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例患儿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及各种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36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宣教有利于小儿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的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