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一临床综合征,系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临床以头痛、意识障碍为最普遍、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的“头痛”、“中风”范畴。目前,中医药治疗SAH的临床报道不少,但缺乏对SAH的系统论述及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导师张学文教授从事中医急症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数十年,对中风病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在SAH的理论和临床上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课题在总结导师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中医药对SAH病类、病因病机的认识及临床分期、论治的特点,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有一定意义。1病类划分祖国医学文献中…  相似文献   

2.
3.
4.
5.
活血化瘀为主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一院于学平牡丹江林业医院胡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山于脑表面上的血管破裂,血被直接流人蛛网膜下腔所致,主要表现为头痛和脑膜刺激征。“再出血”和“脑血管痉孪”(CVS)是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正要井发...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镇肝熄风 ,育阴潜阳 ;平肝熄风 ,化痰通络 ;清热豁痰 ,救阴固脱 ;辟秽豁痰 ,回阳固脱为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取得了良好疗效。西医辨病 ,中医辨证 ,病证结合论治 ,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丹参注射剂治疗急性期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应用活血利水汤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52例患者均为我院2002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病人。治疗组:32人,男21人,女11人;年龄49岁-70岁,平均61岁。对照组:20人,12人,女8人;年龄48-69岁,平均年龄59岁。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5年2月~1998年10月收治了9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应用等量置换脑脊液结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9例中,男5例,女4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1岁;均在发病后2~48h入院;头痛8例,呕吐7例,浅昏迷1例,肢体抽搐2例次,颈项强直9例;入院后腰穿脑脊液均呈均匀的血性脑脊液;头颅CT平扫,均可见大脑外侧裂、前纵裂,脑沟有高密度影,1例见脑室有高密度影;5例发病时测脑脊液初压(侧卧位)152~365kPa,平均为(2…  相似文献   

11.
王晓玲 《河北中医》2001,23(5):339-340
1999~ 2 0 0 0年 ,笔者采用中药并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 6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6例均经CT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女 4例 ,男 2例 ;年龄最小 32岁 ,最大 68岁 ;意识清醒者4例 (CT示 :双侧局部脑沟、脑裂有不同程度高密度影 ,未破入脑室 ) ,昏迷者 2例 (CT示 :双侧外侧裂 ,双侧脑室下角、第三脑室有不同程度高密度影 ) ;血压高者 3例 ,正常者 3例。 4例清醒者均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便秘 ;2例昏迷者除烦躁外 ,尚伴有发热及肢体瘫痪。 6例均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 ,舌质红 ,苔厚腻 …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明哲  陈香岩  陈发军 《新中医》2020,52(20):18-20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急危重症。从中医药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论治认识以及基础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中医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有多层次、多系统、多靶点等特点,体现出一定的治疗优势。但是在统一辨证分型与疗效判断标准,实施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研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探索,以期更好的指导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3.
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主要是脑底面的血管破裂 ,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主要表现为头痛和脑膜刺激征 ,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并发症是再出血和脑血管痉挛 (CVS) ,二者在治疗上相互矛盾 ,虽然抗纤溶止血药能够防止再出血 ,但可使CVS发生率增加 ,而防治CVS的药物又容易引起再出血 ,我科近年来应用中药平肝潜阳化痰熄风法治疗SAH3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 30例患者中 ,男 1 9例 ,女1 1例 ;年龄 33~ 65岁 ,平均 5 5 .9岁。1 .2 临床表现  30例患者均突然发病 ,剧烈头痛 ,伴有不…  相似文献   

14.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颅脑外伤死亡和病残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的蛛网膜下腔所导致的综合征,并发症多而且较严重,我科于1999年4月~1999年10月共收治22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突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现将我院2001-2005年收治的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三十年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多因位于颅内脑底的先天性脑动脉瘤和脑浅表部静脉畸形破裂 ,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高血压性动脉硬化、颅内肿瘤、颅脑外伤、血液病等 ,则多引起脑实质出血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引起继发性SAH[1] 。现将对我院收治的 6 0例SAH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 0例SAH患者中 ,男 36例 ,女 2 4例 ;年龄 34~ 75岁 ,平均 5 5岁。先天性动脉瘤 17例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 2 9例 ,颅脑外伤 14例。2 护  理2 1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变化 SAH起病急骤 ,如突然发生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 ,有不同程度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性头痛证证治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通常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动静脉畸形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剧烈头痛、呕吐,可有意识障碍,多有脑膜刺激征,少数可伴轻偏瘫。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可见于“中风”、“头痛”、“厥证”等文献记载中,辨证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羚角钩藤汤(生地、菊花、玄参、羚羊角片、钩藤、白芍、郁金、石决明、丹皮、柏子仁、酸枣仁、葛根等)结合西医常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8例。并与对照组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改善、CT检查、平均住院日缩短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比单用西医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