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后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表达影响及对缺血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沙鼠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损伤模型 ,光镜观察缺血再灌后神经细胞损伤情况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脑缺血后不同时期额叶HSP70蛋白表达。结果 :沙鼠脑缺血后HSP70蛋白仅在再灌后 1d有少量表达 (P <0 .0 1) ;缺血神经细胞在再灌后第 7d大多出现损伤改变 ;热休克预处理能增加沙鼠脑缺血再灌后各期HSP70蛋白表达 (P <0 .0 1) ,明显减轻缺血神经细胞损伤 (P <0 .0 1)。结论 :热休克预处理能通过增加HSP70蛋白表达 ,减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局灶性可重复性大鼠脑缺血动物模型,研究短暂性局部脑缺血后再灌注不同时间对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的影响。方法:应用改进的Longa's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建立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的局部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各组大鼠均经两次处理,预处理组大鼠经15分钟短暂缺血(PC),分别在再灌注6小时,12小时,24小时,72小时,168小时后(n=15-16),造成MCAO;单纯MCAO组大鼠只在第二次处理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单纯PC组只经15分钟短暂缺血;各组大鼠均在第二次处理后24小时,检测以下指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TTC染色测量梗塞范围;HE染色,观察组织结构变化;干湿法测量脑水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PC-24h,PC-72h和PC-168h组与MCAO组相比较,脑梗塞范围、脑水肿的严重程度、 梗塞周边区脑组织的 缺血性损伤明显减轻;PC引起了轻微的神经细胞结构的改变;单纯PC组HSP70表达增加,永久性MCAO后24小时,各组HSP70蛋白在缺血周边区表达无显差异。结论:短暂局部缺血预处理可以引起脑梗塞后脑组织产生缺血耐受性,其保护作用出现在再灌注后1-7天;PC后引起HSP70蛋白表达的改变与缺血 耐受的产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亚低温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探讨亚低温对脑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常温缺血组和亚低温缺血组。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再灌注后3、6、12、24、72 h和7 d处死。其中亚低温组大鼠于缺血后30 min实施病灶侧脑亚低温并持续4 h。采用HE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HSP70表达,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常温缺血组梗死灶明显,大量神经元坏死消失;亚低温缺血组未见明显梗死灶,但可见神经元固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未见或偶见HSP70阳性细胞;常温缺血组HSP70阳性细胞较多;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在相应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常温缺血组TUNEL阳性细胞数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多,至72 h达高峰;与常温缺血组相比,亚低温缺血组各时间点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有保护作用,通过降低HSP70的表达和减少细胞凋亡可能是其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光镜下,假手术组(F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腺苷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在缺血半暗带周围出现Bcl-2蛋白弱阳性表达,6h后表达增多,24h达到高峰,72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腺苷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ε(protein kinase C, PKC-ε)和热休克蛋白 70(heat shock protein, HSP70)在脑缺血耐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80只大鼠分为短暂脑缺血组和假手术组(n=40),每大组根据取材时间又分为缺血后1 h、6 h、1 d、2 d、4 d 5个亚组(n=8).应用大脑中动脉阻闭(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方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观察大鼠短暂脑缺血20 min后海马神经细胞不同时间点PKC-ε膜转位及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 假手术组各时间点的PKC-ε与HSP70无明显变化.在短暂脑缺血组,缺血后1 h海马神经细胞胞质PKC-ε的含量开始下降,至1天达最低点,持续到4天;而胞膜PKC-ε的变化趋势相反,含量于6 h显著增高,1天达到高峰,持续到4天;短暂缺血1 h后HSP70的表达无明显增加,6 h增多明显,1天达最高,持续至4天均处于较高水平.结论 短暂脑缺血诱导海马神经细胞PKC-ε膜转位和HSP70表达增加,可能是短暂脑缺血诱导缺血耐受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缺血预处理及两者联合应用对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的四血管法制造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实验分5组,假手术A组、缺血再灌注B组、缺血预处理C组、缺血后处理D组,联合处理E组,各组动物分别于再灌注结束后(6,8,24h)断头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HSP70灰度值;电镜观察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各组脑组织HSP70表达增强,在各时间点E组HSP70表达明显高于B组、C组、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组与D组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电镜下观察B组脑组织损伤最重。E组脑组织损伤最轻,C组和D组优于B组。结论: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HSP70表达,有利于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神经元的修复。  相似文献   

7.
低氧预处理对缺血脑组织HSP70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对缺血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 70)表达的影响,探讨低氧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体重在200~230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脑缺血组(n=10),低氧预处理组(n=10)。分别观察3组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按Bederson 6级5分制方法进行,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和HSP 70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0.00±0.00)分,脑缺血组为(2.40±0.97)分,低氧预处理组为(1.40±0.84)分,低氧预处理组与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预处理组的病变侧海马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组而HSP 70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组,两组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氧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后的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加HSP 70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脑保护作用,及能否引起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变化。方法参照改良的Longa栓线法构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2h后将栓线拔出,经颈内动脉向大鼠脑内分别注人质粒pLXSN-bcl-2、空质粒pLXSN和生理盐水各260μl。存活的各组大鼠分别再灌注3,24,72h,断头取大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cl-2蛋白和HSP70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3h大鼠脑内即可见Bcl-2蛋白,HSP70表达,表达逐渐增加,二者均在再灌注24h达到高峰,再灌注72h表达降低,二者均以缺血区表达最强,但Bcl-2组两种蛋白的表达在各时间点均较对照组(空质粒组和生理盐水组)强,而对照组之间两种蛋白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均无差异。结论大鼠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bcl-2后,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组织中Bcl-2蛋白的广泛表达促进了HSP70基因的表达,保护了缺血脑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氧预处理对缺血脑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 70)表达的影响,探讨低氧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体重在200-230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n=10),脑缺血组(n=10),低氧预处理组(n=10)。分别观察3组动物的神经功能评分,按Bederson 6级5分制方法进行,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和HSP 70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的神经功能评分为(0.00±0.00)分,脑缺血组为(2.40±0.97)分,低氧预处理组为(1.40±0.84)分,低氧预处理组与缺血组神经功能评分有统计学差异;预处理组的病变侧海马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缺血组而HSP 70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组,两组相比较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氧预处理能减轻缺血后的细胞凋亡,对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增加HSP 70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质(HSP70)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利多卡因组(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然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3、6 、24及72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再灌注24 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3~72 h 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峰值分别为161.5±4.8、160.9±4.8,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但HSP70 mRNA表达较早,广泛分布于缺血侧大脑半球内,而HSP70蛋白表达以缺血侧大脑皮层为主,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为2.28±0.47,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利多卡因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峰值分别为178.6±5.6、176.2±4.7,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不仅HSP70蛋白表达量增多、范围增加,而且还延缓其下降,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为1.31±0.56,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缺血预处理后大鼠局灶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变化,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减少神经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预处理组、缺血组、假手术组,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动物模型,每组在造模成功后24h、48h、72h取出大鼠脑组织,应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观察各个时间观察点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染色)结果显示,缺血组凋亡细胞数最多,预处理组次之,假手术组最少。各组凋亡细胞数随时间呈上升趋势。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雌二醇治疗组,每组32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分别于再灌注3h、6h、12h、24h处死8只动物,于视交叉前后2mm脑冠状切开,取闭塞侧组织制备连续性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3组脑血管内皮均有HSP70的表达。假手术组皮层和纹状体无HSP70表达:雌二醇治疗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皮层、纹状体均有HSP70的表达,且雌二醇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2h、24h皮层HSP70表达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结论:雌二醇预处理,可以诱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HSP70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低分子量肝素(LMWH)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肾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肾组织的光镜下形态学的改变及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水平的变化,探讨LMWH对肾组织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A组)、SAP模型组(B组)、SAP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C组),术后24h和72h分别取肾组织,HE染色检测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HSP70的表达,并测定大鼠血清BUN和Cr。所有实验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统计学处理用F检验。结果肾组织HSP 70表达:各组肾组织HSP70表达在术后24h比72h多,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A组HSP70表达较少,B组HSP70表达最多,C组HSP70表达明显下调,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可见:A组大鼠双侧肾脏无明显病理改变;B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水肿;C组肾小管水肿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未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但有红细胞渗出。血清Cr和BUN含量:C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15)。结论 LMWH通过下调肾组织内HSP70表达,减轻SAP大鼠肾的损伤,从而起到保护肾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对大鼠脑缺血后脑组织内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将5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只)、缺血对照组(25只)、安宫牛黄丸治疗组(25只),缺血组和治疗组再各分为12h、24h、3d、7d、14d共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治疗组大鼠给予安宫牛黄丸0.5g/2mL灌服,1天1次,直到各亚组时间点;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同时予等量生理盐水灌服.观察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组织形态学变化,并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SP70蛋白含量.结果:安宫牛黄丸治疗组较缺血组梗死灶体积明显减少(P<0.05),缺血组HSP70阳性细胞逐渐增多,于3天达最高峰,然后逐渐降低.在缺血再灌注3天后开始,安宫牛黄丸治疗组HSP70阳性细胞较缺血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显微镜下见HSP70细胞主要表达于缺血半暗带区.结论:安宫牛黄丸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HSP7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建立稳定的移植模型,研究小型版纳猪供体肝脏经过缺血预处理产生的保护效应.方法 建立小型猪原位肝移植手术实验模型,将20只实验用小型版纳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 70)的表达量,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速率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井穴放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和脑缺血+井穴放血治疗组,一侧大脑中动脉阻塞致急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MCAO),治疗组在脑缺血后即刻给予井穴放血治疗,出血量为每穴1滴。分别于缺血后的1、3、6、24h处死,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缺血区皮层脑组织c-fos蛋白(FOS)及HSP70蛋白免疫阳性细胞,以观察井穴放血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后早期抑凋亡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c-fos蛋白和HSP70蛋白在缺血区皮层脑组织表达增加,缺血后1hHSP70无表达,FOS表达增加,在随后观察的3、6、24h时程内HSP70和FOS均有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增多的趋势。井穴放血治疗组在以上各时程c-fos及HSP70免疫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同时段的缺血病模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缺血后应用井穴放血干预治疗可明显增强缺血区脑组织对抗神经细胞凋亡的即刻早期基因c-fos蛋白和抗应激HSP70蛋白的表达,从而提高了缺血后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和适应能力,提高了缺血后神经元的可塑性,进而可影响晚期目的基因的表达,抵抗细胞凋亡的发展,增强脑修复能力。表明井穴放血法对中风初期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S100B蛋白是神经胶质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反映神经细胞损伤的标记物,目前国内外尚无报道给予IGF-2后脑缺血灌注区S100B蛋白的动态观察,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剂量IGF-2对缺血性卒中脑缺血再灌注区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其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取66只SD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n=6)、脑缺血再灌注组(n=15)、IGF-2治疗组(低剂量组n=15、中等剂量组n=15、高剂量组n=15),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个亚组,亚组15只(12h组5只、1d组5只、3d组5只);脑缺血1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检测脑缺血不同时间大脑皮层S100B蛋白,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大脑皮层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的表达。结果凋亡检测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中等剂量治疗组与高剂量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IGF-2低剂量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S100B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5);与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IGF-2中等剂量治疗组与高剂量组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IGF-2低剂量组S100B蛋白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剂量组与高剂量组在凋亡细胞与S100B蛋白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GF-2可促进S100B蛋白表达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可能是IGF-2产生脑保护机制的原因之一;推测IGF-2治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存在量效关系,随治疗剂量增加可能疗效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IP)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探讨GFAP与脑缺血耐受(IT)的关系及可能的内源性神经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IP组、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组、对照组。动物模型的制备参照有关文献。采用TTC染色测定脑梗死体积,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图像分析评价各组GFAP的表达。结果IP组脑梗死体积较MCAO组明显减小(P〈0.05),光镜下病理改变减轻,GFAP表达水平较MCAO组和对照组升高(均P〈0.05)。结论IP能够提供脑保护,诱导脑IT的形成。其可能的机制之一是通过促进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启动内源性的神经保护机制而加强了对再次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缺血肺组织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变化。方法 将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脑缺血肺损伤组,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堵塞脑缺血肺损伤模型。脑缺血后24 h取肺组织用RT-PCR,48 h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肺组织IL-6的表达量。脑缺血后72 h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6蛋白定位分布。结果 肺组织IL-6基因和蛋白表达在脑缺血肺组织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气道上皮细胞胞和巨噬样细胞。结论 脑缺血后肺组织IL-6表达明显上调,提示IL-6与脑缺血肺损伤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