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烧伤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其成  谷波  于海洲  温从吉 《河北医学》2009,15(9):1067-1070
目的:分析影响烧伤休克发生的相关因素,为烧伤休克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1981年至2008年收治的11324例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大致以每10年为一个时间段,计算各时间的休克发生率;分析休克发生率与患者年龄、烧伤面积、伤后入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981年至1990年、1991年至2000年和2000年至2008年的休克发生率分别为13.5%、9.38%和7.88%。7岁以下烧伤患儿及60岁以上老年烧伤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患者;烧伤面积越大,休克发生率越高;〉伤后4 h至≤12 h入院的患者休克发生率高于其他时间段入院者(P〈0.01)。烧伤休克患者脓毒症、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明显高于未发生休克的患者(P〈0.01)。结论:应加强对小儿及老年烧伤患者休克的防治。伤后积极进行液体复苏,对防止休克、预防内脏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防治措施,减少烧伤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方法收集13 616例住院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烧伤面积、致伤原因、病死率及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烧伤患者男9 782例,女3 834例,男女比例为2.55∶1。学龄前儿童和中青年患者分别占21.4%和57.4%。烧伤原因与其年龄间有关联(P<0.01);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以热液烫伤为主,分别占81.7%和41.5%;中青年和老年患者火焰烧伤分别占42.3%和44.6%。不同季节烧伤患者的构成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烧伤面积≤10%者占60.7%,烧伤面积>30%者占9.3%。患者病死率为0.36%。结论应根据烧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针对性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烧伤事件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本地区小儿烧伤的特点及原因,以预防和减少儿童的意外烧伤。方法针对儿童烧伤的年龄分布、年份分布、月份分布、家庭情况、烧伤原因、烧伤面积、休克发生率、主要死亡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意外烧伤与年龄、月份、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关。结论小儿烧伤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加强安全管理,采取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防范措施,普及烧伤初期急救培训及简单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烧伤入院前处理对治疗及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02例小儿烧伤患者入院前补液量与并发症的关系,以及入院前创面处理与住院时间、并发症、转归的关系。结果:入院前轻度和中度烧伤组补液与未补液仅2例(0.90%)发生休克,重度和特重度烧伤组未补液组、补液量不足1/3总量组、补液量超过1/3总量组休克发生率分别88.24%、55.56%、3.85%(P<0.01);入院前创面用自来水冲洗82例,未作任何处理142例,不正确处理78例,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7.5±2.0)d,(11.3±1.6)d,(15.1±2.3)d(P<0.01),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0%、11.97%、26.92%,愈合和好转率分别为98.75%、95.77%、92.30%(P<0.01)。结论:小儿烧伤后正确的院前处理对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8):99-102
目的 探讨烧伤后脓毒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烧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脓毒症发生率。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发生烧伤脓毒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①80例患者中22例发生脓毒症,发生率为27.50%。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合并慢性病、合并Ⅲ度烧伤、有吸入性损伤、烧伤至入院时间2 h、首次手术时间2 d、烧伤面积50%的患者脓毒症发生率较高(P0.05)。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合并慢性病、存在Ⅲ度烧伤、有吸入性损伤、烧伤至入院时间长、首次手术时间2 d、烧伤面积大是烧伤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烧伤后脓毒症发生率较高。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烧伤面积、烧伤至入院时间、首次手术时间等是发生脓毒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71年元月至1984年8月,共收治烧伤患者3483例,有222例因治疗无效死亡,病死率为6.37%。临床资料死亡的222例中,成人125例,儿童(13岁以下)97例。烧伤病死率随着烧伤面积(儿童为实际烧伤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受伤的原因以烧伤为主(135/222,60.8%),次为烫伤(43/222,19.4%)。合并呼吸道烧伤者54例,入院时有休克者171例。死亡原因分析一、烧伤休克入院时有休克的171例中,82例48小时内尚未平稳渡过,3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拟合成多变量分析对临床休克期切痂围手术期补液量进行预测性分析。方法 :搜集 1991~ 1998年 30例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施行休克期切痂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选取多种观察变量对休克期切痂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补液量进行多元回归 ,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手术前补液量与回归方程所计算的补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回归方程 ,可以通过烧伤患者入院时的烧伤面积、年龄、心率、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预测患者休克期切痂前的补液量 ,同时根据术前补液量和切痂时间预测术后补液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补液系数为 1 75 7,大于第三军医大学公式 ,与我科临床目前使用的系数 1 8相近。结论 :采用回顾性的资料估算休克期切痂患者休克期内的补液量 ,考虑了与患者循环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烧伤面积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 ,便于更全面的预计患者的液体需要量 ,方便临床医生掌握休克期切痂患者的休克期补液  相似文献   

8.
简繁 《中外医疗》2009,28(30):14-14
目的研究严重深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烧伤面积50%TBSA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21%TBSA以上、小儿烧伤面积26%TBSA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11%TBSA以上病例共计245例。按其入院先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切痂植皮167例,对照组采用保痂治疗78例。结果2组成活率比较,治疗组成活率明显提高,内脏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创面休克期切痂切除坏死组织以阻断烧伤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对降低内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不同烧伤面积患者早期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因素与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及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低钙血症患者三度创面的比例高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发生低钙血症患者入院时白蛋白浓度低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烧伤面积大于未发生低钙血症患者(P <0.05)。患者三度创面、大面积烧伤(烧伤面积> 50%)、低蛋白血症等因素间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患者性别、年龄、吸入性损伤、延迟复苏(入院时间> 6 h)等因素间钙离子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及年龄是影响患者入院时钙离子浓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且大面积烧伤与低蛋白血症是影响钙离子浓度的主要因素。患者三度创面、大面积烧伤、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等因素间创面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我中心23年间(1959.1—1981.12)收治的3617例烧伤病人的一般资料。总病死率为7.52%;每年夏季发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约为3:1;最高发病年龄为5岁以内的婴幼儿;致伤原因中主要为热力伤,钢铁水和热金属而致Ⅲ~0伤比例较高;下肢烧伤居首位;烧伤面积分布,9%以内比例最高,大于70%者占5.97%;并发症发生率为26.90%,败血症居首位。此外分析了逐年病死率,对烧伤面积,年龄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概率单位分析,计算出了加权直线回归方程式。对254例病死病例的分析进一步说明:防治好休克,严格控制感染是减少多内脏并发症的主要措施;强调尽早诊断和治疗呼吸道烧伤及肺部并发症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深圳市龙岗区0-14岁流动儿童烧伤住院病例住院特征,为流动儿童烧伤预防提供参考决策依据。方法:对2007-2011年龙岗区8家公立医院有完整病案记录资料的874例0-14岁流动儿童烧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类型、季节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流动儿童烧伤住院病例占儿童烧伤住院病例总数的87.31%,各年龄段男童烧伤的住院比例明显高于女童,热液(占88.33%)是流动儿童烧伤的主要原因,6-11月发病数最多,占56.66%。结论:龙岗区流动儿童烧伤住院患者的性别、年龄、烧伤原因、季节等分布特征明显,应从宣传、监测等方面加强对流动儿童烧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12.
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近5a收治的886例15岁以下小儿烧伤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原因,面积,部位,地点,发病季节,转归等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儿烧伤5岁以下儿童占86.8%,男性占62%,女性占38%,冬春季发病率52%,夏秋季48%,热液和火焰为主要致伤原因(94.5%),家庭内损伤占91%,四肢和躯干为好发部位,烧伤面积在30%以下占91.3%,死亡率0.5%,烧伤面积在30%以上死亡率14.5%,火焰烧伤死亡率高于热液烫伤(P<0.05),多脏器衰竭,全身感染和休克是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小儿烧伤,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302例小儿烧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深圳市小儿烧伤的特点,为小儿烧伤发生和预防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4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烧伤中心收治的302例12岁以下小儿烧伤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原因、发病季节、烧伤面积、程度、地点、看护人员文化程度、转归等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小儿烧伤4岁以下儿童占80.5%,热液和火焰为主要致伤原因,家庭内损伤占91%,受伤家庭多为打工者,冬春季发病率高,多脏器功能衰竭、全身感染和休克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小儿烧伤,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32例心血管住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部位,分析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结果心血管住院患者的易感染部位为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为12.59%;感染组死亡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高龄、合并疾病、住院时间长、心功能低下及侵人性操作是冠心病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血管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合并病症、心功能及侵入性操作密切相关,积极避免高危感染因素对控制感染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紫癜337 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儿童与成人过敏性紫癜(Henoch-Schönlein purpura,HSP)在发病季节、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实 验室检查和预后等方面的异同。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皮肤性病科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337例 诊断为HSP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14岁)和成人组(≥14岁),分析比较两组的发病率、发病 诱因及治愈率。结果:儿童患者195例,成人患者142例,143例年龄≤10岁;儿童秋冬季发病率高于成人(P=0.006); 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者多于成人(P<0.01);年龄≥14岁(P=0.023)、皮肤紫癜复发≥3次(P=0.027)、有消化道症状 (P=0.021)、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 O,ASO)增高(P=0.001)在肾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 白细胞增高(P=0.001)、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P=0.001)、血小板增高(P=0.027)在消化道易感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有 统计学意义;儿童治愈率高于成人(P=0.002),无肾损害者治愈率高于有肾损害者(P<0.01)。结论:HSP好发于儿童, 尤其是≤10岁的儿童。和成人患者相比,儿童HSP易由上呼吸道感染诱发,肾损害相对较轻,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深度与患者休克期补液量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烧伤面积≥25%总体表面积(TBSA)且休克期采用瑞金公式进行液体复苏患者的病史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体表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以及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补液量;计算Ⅲ度烧伤创面面积与体表烧伤总面积的比值(Ⅲ度创面比),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实际补液系数(VIWB);分析Ⅲ度创面比与VIWB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方程并换算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结果 166例患者资料入选。与单纯Ⅱ度烧伤患者(n=53)比较,单纯Ⅲ度烧伤患者(n=7)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分别增加了37%和41%(均P<0.05)。Ⅲ度创面比与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均呈显著正相关(R2=0.138,P<0.001;R2=0.108,P<0.001);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0.537x+1.595和y=0.314x+0.775。与相同面积的Ⅱ度烧伤创面比较,Ⅲ度烧伤创面烧伤后第1个和第2个24h的修正VIWB分别增加了35%和41%;Ⅲ度创面比每提高20%,第1个和第2个24h的VIWB-修正公式需分别增加0.1和0.06。结论烧伤患...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脓毒症休克期对烧伤患者实施创面切痂,同时植皮封闭创面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52例,在患者休克期进行抗休克治疗,同时积极手术切痂植皮的患者27例为休克期手术组;脓毒症休克期暂缓手术、休克期稳定后延期施行手术的25例患者为延期手术组,对比2组患者术后脏器功能指标(肌酐、谷丙转氨酶等),血液分析,术后血浆降钙素原( PCT)及白细胞介素-6( IL-6)水平;比较2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及术后血乳酸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发生率、病死率。结果休克期手术组患者手术后PCT、IL-6下降,病情平稳,术后MODS发生率、病死率较延期切痂组明显降低,其脏器功能指标及创面愈合率也显著优于延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烧伤脓毒症休克期患者积极抗休克同时实施手术切痂,清除坏死组织,可有效减缓创面侵袭性感染、缩短病程,降低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从而提高治愈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498例成人特重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498例特重度烧伤患者病历资料,对其性别、年龄、职业、烧伤原因、烧伤面积、烧伤深度、院前处理、急诊就医地点、并发症、是否手术治疗、治疗转归、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医疗付费方式等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 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笔者单位5 a间共收治6023例烧伤住院患者,其中498例(8.27%)为符合入选标准的成人特重度烧伤。(1)受伤原因以热力烧伤为主,共462例(92.77%),其中火焰烧伤最多,为367例;男性明显多于女性(χ2 = 155.189,P < 0.001);受伤人群集中在青年组,为289例(58.03%);居住地农村多于城市,分布差异明显(χ2 = 33.936,P < 0.001);职业主要为农民(251例,50.40%)与工人(121例24.30%)。(2)受伤后创面予以冷水冲洗62例(12.45%),未予冷水冲洗436例(87.55%),创面经冷水冲洗患者的好转治愈率(77.42%)高于未冲洗患者(68.81%),死亡率低于未冲洗患者(6.45% < 10.32%)。(3)合并并发症340例次,前5位是吸入性损伤(56.18%)、低血容量性休克(26.47%)、低蛋白血症(18.24%)、肺部感染(17.35%)、脓毒症(12.06%),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吸入性损伤和脓毒症最终导致的多器官功能衰竭。(4)手术治疗320例(64.26%),未手术治疗178例(35.74%);治愈好转348例(69.88%),死亡49例(9.84%),自动出院101例(20.28%),不同治疗方式转归差异明显(Ζ = ?8.310,P < 0.001)。(5)总体平均住院日为36(15,62)d。人均住院总费用为:140740.2250元。付费方式以自费335例(67.27%)占比最高。(6)各类因素经多重线性回归方程检验得出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III°烧伤面积、有无并发症、住院时间长短对特重度烧伤患者转归有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笔者单位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男性多于女性,重体力工作者占主要部分。针对该地地区流行病学特点有效进行相关烧伤急救知识的科普与教育,能为后续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紧跟医学发展,采用新技术有效治疗特重度烧伤相关并发症,建议采用以烧伤科治疗为主导多学科协作治疗以提高总体救治水平。加大医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倡导全民积极参保,减少自费患者比例,减轻家庭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