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症胆道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与术中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老年急症胆道手术麻醉患30例,分别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以及伴有高热、轻度中毒性休克等。麻醉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10例,全身麻醉20例。结果:连续硬膜外麻醉:镇痛效果满意,但呼吸道管理麻烦,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大,术中难以完全抑制内脏牵拉痛所致迷走反射而出现胆心反应,影响呼吸与循环稳定。全身麻醉:术中呼吸道管理容易、氧合好,对心律失常、急性心功能不全等处理上相对方便有效。结论:高龄胆道患,呼吸、循环、内分泌等系统合并症多,常伴有高热、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中毒性休克,易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术前须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处理,术中应密切监测呼吸、循环功能。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麻醉医生和护士的良好配合对术中患者疗效的影响。重点是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配合工作。随着麻醉学科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士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适应配合各种麻醉方法,才能在术中配合麻醉医生处理各种意外情况,使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成为一个优秀的工作体系,给手术医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手术氛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的术中麻醉处理,以指导临床术中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5月我院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访视、术中麻醉方式选择、麻醉药物应用、术中麻醉管理、临时起搏器及食道超声监测、术后患者情况等,总结临床麻醉方法。结果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未发生麻醉不良事件。结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入术,可在全身麻醉下顺利进行,完善的食道超声监测、临时起搏器的合理应用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妥善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4.
婴幼儿腭裂修复术的麻醉处理青岛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66042)刘全成崔虹董河姜志勇为确保婴幼儿腭裂修复术后有良好的发音效果,临床上已将此术提早至婴幼儿时期施行,但这对麻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近期我院成功施术9例,现就其麻醉处理作简要分析与讨论。资料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术期进行保温处理对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该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76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保温处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60、90 min及手术完毕时的鼻咽温,同时对麻醉前后各时间点和术后24、48 h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血管性学友病因子(vWF)和纤维蛋白原(Fib)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补液量、术中出血量、尿量、麻醉时间及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麻醉前相比,观察组麻醉后30、60、90 min和术后的APTT、PT、TT、D-D、血小板计数、vWF、Fib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麻醉后30、60、90 min和术后PT、APTT和TT延长,术后24、48 h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麻醉前,而D-D和vWF明显升高,Fib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围术期保温干预保护凝血功能,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76例糖尿病手术患者作为该文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硬膜外麻醉组,分别采取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处理,后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各阶段血糖情况及心率、动脉压、术中胰岛素用量。结果硬膜外麻醉组患者各阶段(手术结束时、术后3 h、术后23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全麻组,且术中胰岛素用量、麻醉后心率及麻醉后平均动脉压等水平亦显著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对糖尿病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能更为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心脏移植是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该文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术中维护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心脏移植后肺动脉高压及右心衰的处理、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这几个方面介绍麻醉处理进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并发高血压的全身麻醉下择期手术病人围术期风险.方法选择并发高血压的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病人554例,监测围术期血压和心率,并追踪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围术期血压有明显波动,插管后及术毕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探查时舒张压和心率与麻醉前比较均有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96例及术后74例使用降压药物处理,术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7.6%.结论采取相应的处理可以使围术期风险减少,但并发症及潜在隐患依然存在,提供有效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王凯  李勇  董明敏 《山东医药》2010,50(34):105-10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上呼吸道一期成形手术围手术期的处理及麻醉管理方法。方法对49例OSAHS患者行上呼吸道一期成形手术,术前纠正严重的高血压、糖尿病及肥胖等疾病,控制在适当范围;气管插管后,采用慢诱导法麻醉;转运过程麻醉师全程陪送,术后采用镇痛泵经静脉持续镇痛。结果本组47例围手术期呼吸、循环平稳,手术顺利;出现嗜睡1例,窒息1例,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术前处理各种合并症、麻醉诱导插管、术中麻醉状态的维持、术后平稳转运及镇痛是OSAHS患者上呼吸道一期成形手术麻醉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围术期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术前处理、腰硬联合麻醉在围术期妊娠合并心力衰竭中的安全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9月—2010年12月我院36例妊产妇,因妊娠后期出现心慌、胸闷、气短、端坐呼吸,紫绀,下肢肿胀等症状。术前均经过卧床、吸氧、强心、利尿、扩管、降压等术前处理,病人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36例均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结果 36例产妇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一例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结论围术期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在术前给予适当抗心力衰竭处理,腰硬联合麻醉可在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剖宫产手术中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管理措施。方法:从我院择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病人中选择60例病人。在围手术期记录以下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数值:诱导后15min(T1)、前降支吻合时(T2)、左回旋支吻合时(T3)、右冠状动脉吻合时(T4)、术毕(T5)。结果:吻合前降支时,除心脏指数(CI)较基础值(诱导后15min)轻度下降,平均肺动脉压(mPAP)和肺循环阻力(PVR)较基础值轻度升高外(P均0.05),其他指标无明显改变。吻合右冠状动脉时,CI较基础值明显下降,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mPAP、PVR明显升高,体循环阻力(SVR)轻度升高(P均0.05)。吻合左回旋支时,CI、平均动脉压(MAP)、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较基础值显著下降,HR、CVP、mPAP、SVR、PVR、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均0.05)。术毕各指标趋于正常,HR明显升高,mPAP和PVR稍升高,CI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OP-CAB吻合前降支时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而吻合右冠状动脉和左回旋支时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的影响,术毕各血流动力学指标趋于正常,心脏功能有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1996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术前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合并冠心病的病人 15例。 9例在体外循环下行CABG ,6例行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CABG (OPCABG)。  结果 :9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的病人 ,术后早期肾功能指标均较术前差 ;6例行OPCABG的病人 ,术后早期肾功能较术前无明显变化。围术期腹膜透析 4例 ,血液透析 2例 ,其中 1例行术中血液透析 ,肾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 ;全组无术中死亡 ,1例术后第 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结论 :术前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经过适当的术式选择及积极的术中及围术期处理 ,大多可以安全渡过肾功能衰竭关 ,接受CABG ,达到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非体外循环下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手术技巧和术中处理方法。方法:连续57例患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中予以适量扩容、小剂量α受体兴奋剂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采用心脏稳定器控制局部心肌运动幅度,阻断冠状动脉或在置入血管塞控制冠状动脉出血情况下进行血管吻合。全组吻合前降支57例,对角支21例,右冠状动脉27例,钝缘支42例,后降支20例。结果:术后1例死于并发感染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余患痊愈出院。随访所有患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冠状动脉造影示桥路和吻合口通畅。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极为重要。弹力线阻断靶血管近远端或腔内置入血管塞法均能有效地控制切开的冠状动脉出血。冠状动脉吻合的顺序应是先行前降支和右冠系统的吻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体外循环下行CABG对患者心肌和肾功能影响.方法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不停跳组(50例)和体外循环组(50例)分别在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脏表面喷洒小剂量使用硝酸甘油和利多卡因,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中心律失常及血流动力学的干预作用。方法:在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我科行OP-CABG的862例患者,随机选择射血分数(EF)<45%的冠心病患者76例并分为两组,用药组(A组):术前心脏表面喷洒硝甘和利多卡因的混合液5 mL(浓度:硝酸甘油0.1 mg/mL、利多卡因2 mg/mL),对照组(B组)使用温0.9%氯化钠液。记录两组手术中出现心律失常的例数和标准II导联心电图以及A组用药前后的左心室收缩压、心率,记录出现心律失常患者中调整固定器位置后,A组再次喷洒药物后两组心律失常的例数,术后再次喷洒药物用VeryQ流量仪记录用药前后前降支桥血管流量。结果:药物干预对于心律的影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ST段抬高平均值(MST)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前降支桥血管流量的影响,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CABG术中,用小剂量利多和硝酸甘油混合液在心脏表面喷洒,具有一定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对心肌功能无较大的影响,不易造成血流动力学的紊乱,从而使手术操作的过程更加平稳,是完成OPCAB手术前重要的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ECCABG)后房颤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原因。方法:OPCABG组75例,手术在全麻常温下进行;ECCABG组113例,手术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结果:OPCABG组术后15例(20%)出现房颤,ECCABG组术后31例(27.4%)出现房颤。二组房颤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下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的房颤发生率,但仍有较高的发生率。房颤发生的原因可能是术后侧支循环逐渐关闭,改变心房的血液分布,诱发心房内及其周围组织产生局灶激动,从而发生房颤。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患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与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O)比值动态变化的关系. 方法:择期OPCABG患者24例,年龄55~64岁,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Ⅰ或Ⅱ级,体重66~87 kg,于麻醉诱导前即刻(基础值)、术毕即刻、术后4 h、8 h、20 h及24 h时记录SIRS评分,同时采集静脉血样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O浓度,计算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10浓度比值(R)及其动态变化程度(D,D=R_(各时点)/R_(基础值)),计算SIRS评分与D的自然对数的绝对值|LnD|的相关性. 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术后4 h、8 h血浆白细胞介素-6浓度升高,术后4 h、术后20 h血浆白细胞介素-10浓度升高(P<0.05或0.01);SIRS评分与|LnD|在一定范围内呈正相关(r=0.43,P<0.01). 结论:OPCABG患者术后SIRS严重程度与血浆白细胞介素-6与自细胞介素-10比值动态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行OPCABG并顺利出院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0个月,随访期内心脏相关死亡54例(16.4%)。两组前降支通畅率分别为65.8%、66.4%(P>0.05)。结论:对于OPCABG的患者,无论给与双抗或单抗,其远期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内前降支通畅率变化趋势,双抗组优于单抗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非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中应用门冬氨酸钾镁(potassium magnesium aspartate,PMA)对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50例OPCABG患者随机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A组,n=25),氯化钾组(B组,n=25),在麻醉诱导后分别静脉持续滴入门冬氨酸钾镁及氯化钾溶液。2组术中及术后24h血浆钾浓度均维持在4.5~5.5mmol/L;分别记录术毕(T0)、术后4h(T1)、24h(T2)、48h(T3)、72h(T4)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血浆钾、镁离子水平。结果:A组与B组相比,术后心律失常较少,血浆镁离子浓度在T0、T1及T2时点明显高于B组,血浆钾离子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门冬氨酸钾镁可以安全应用于OPCABG,且可预防和治疗围术期的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70岁及以上)人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7例老年(7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资料。其中OPCABG组146例,占70.5%;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组61例(29.5%)。比较两组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合并症的发生情况。结果:OPCABG组平均搭桥(3.58±1.03)支/人,CCABG组平均搭桥(3.45±1.28)支/人,两组无明显差别。OPCABG组术后早期死亡率显著低于CCABG组(1.4%:8.2%,P〈0.01)。与CCABG组比较,OPCABG组的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平均ICU停留时间、平均输血量、二次开胸、神经系统并发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安全可行,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