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尖瓣交界分离术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较好方法。当这一手术对患者不相宜时,就需置换瓣膜。依里诺州Loyola大学医学中心自1970年起为105个病人作了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病人平均年龄45岁。93例的手术指征是心力衰竭。60例的心功能为3级(纽约心脏协会分级)。85例仅作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有42例原拟行交界分离术的病人因不适宜于这种手术而改行了瓣膜置换。25例有左心房血栓。本组死亡2例,1例死于主动脉插管处夹层破裂,另1例在围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目前98例病人的心功能为1或2级。2例病人在交界分离术后作了瓣膜置换。由于死亡率和病废率低,且远期结果优良,我们认为直视二尖瓣交界分离术是治疗二尖瓣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闭式二尖瓣扩张术后心脏瓣膜替换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闭式二尖瓣扩张术后心脏瓣膜替换52例,男性14例,女性38例,年龄25~69岁。术式为二尖瓣替换4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替换6例,同时施行三尖瓣成形14例,左心房血栓清除8例,冠状动脉搭桥1例。结果:术后并发脑栓塞2例,其中1例死于严重脑损害;急性心包压塞1例,经及时心包引流治愈。随访3个月至16年,获访47例,晚期死亡1例,其余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有效预防脑栓塞和术中、术后出血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或二尖瓣双病变患者心功能Ⅲ-Ⅳ级、药物治疗无效、瓣膜交界分离术未能修复者,应考虑瓣膜替换术。二尖瓣换置术的手术死亡率比主动脉瓣换置术高,因此决定二尖瓣换置术较为困难。二尖瓣狭窄病例瓣膜换置术的医院死亡率远比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为低。  相似文献   

4.
人造瓣膜问世以后,很多外科医师都放弃了二尖瓣修复手术,但作者认为如病例选择适当,直视修复术仍不失为外科治疗二尖瓣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目的是叙述这种手术的操作和适应证。病例选择常能在术前预期是否可能施行修复手术,但只有在手术中当瓣膜完全显露时,才能作出瓣膜修复术还是替换术的最后决定。二尖瓣狭窄:在某些单纯二尖瓣狭窄病例;直视交界切开术比闭合性交界分离术的远期疗效,究竟优越多少,尚无定论;因此,作者认为闭合性手术还是可以采用的,其适应征是病史较短,症状进行性加重的单纯二尖瓣狭窄,但瓣膜仍柔软,活动良好(依据听诊有心尖区第一音亢进,伴开放拍击音),不伴有其他瓣膜疾病及二尖瓣关闭不全。如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术后发生。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合并肾功能不全,术后行床旁CRRT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CRRT治疗方法和效果。其中10例为主动脉二尖瓣联合瓣膜病变患者,1例为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其余为二尖瓣合并三尖瓣瓣膜病变患者。术前心功能评估为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手术前后监测肾功能和尿量,术后行床旁CRRT的治疗.监测。肾功能。结果除1例合并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最短5d,最长1个月肾功能恢复。结论重症心脏瓣膜术后肾功能不全患者.尽早行CRRT.效果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治疗各种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有显著疗效。我院自1985年12月至1988年3月间施行人工瓣膜替换手术45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6例,年龄17~54岁,平均36.5岁。瓣膜损害:单纯狭窄9例,关闭不全6例,混合病变30例。心功能Ⅲ、Ⅳ级者38例。二尖瓣替换术36例,主动脉瓣替换术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双瓣替换术3例,三尖瓣替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工瓣膜的改进及术后随访的加强,心脏瓣膜换置术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术后并发感染、血栓栓塞及瓣膜故障等仍有发生,以至需要再次换瓣.本文对再次瓣膜换置手术的死亡率及病残率进行分析及讨论.方法:在Peter Bent Brigham医院1972至1981年所作的1,282例瓣膜换置术中,58例(4.5%)为再次换瓣术,其中31例为二尖瓣,27例为主动脉瓣;14例是由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29例为原发于瓣膜失效,15例由于瓣周渗漏.心功能Ⅲ级  相似文献   

8.
1960年,Starr和Harken应用人造球瓣分别为病人替换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获得成功。此后,近20年来每年都有成千的病人接受人造心脏瓣膜替换术,同时在手术技术以及人造瓣膜的设计方面取得了不断的改进,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率逐渐下降。随着材料和设计的改进,人造瓣膜的坚牢程度和血液动力学均有明显的改善。现今使用的人造瓣膜可分为机械瓣和生物瓣两大类。这两种瓣膜各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9.
二尖瓣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尖瓣成形术高光强综述朱晓东唐跃审校自1955年开展心脏直视手术至1961年人造心脏瓣膜问世,此间Lilehei等人成功地施行了二尖瓣成形术。然而,心脏瓣膜替换术普遍开展之后,二尖瓣成形术逐渐受到冷遇。进入70年代,法国学者Carpentier对二...  相似文献   

10.
二尖瓣自身瓣膜心内膜炎的常用手术是二尖瓣替换术,用瓣膜修复术的报道极少,该文报告在细菌性心内膜炎急性期和感染愈合后,用瓣膜修复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经验。病人与方法该组诊断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依据是血培养阳性、术中见组织呈急性炎症表现、切除组织培养或革兰氏染色发现细菌。如果初步诊断和完成抗生素治疗6周以上,手术时血培养阴性、切除组织培养和革兰氏染色未发现细菌,则诊断为心内膜炎  相似文献   

11.
自从Harken施行闭式二尖瓣分离术治疗二尖瓣狭窄以后,手术治疗后天性心脏瓣膜疾病的有效性获得公认。但是,很快就了解到许多后天性和先天性瓣膜病变以及伴随的瓣膜生理异常,不能用闭式手术治疗。如二尖瓣毁损、钙化、狭窄和关闭不全以及瓣下乳突肌腱索缩短融合,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施行切除瓣膜及换置,才能恢复适当的血液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术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AVB)的发生原因、影响因素及相关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3674例心脏瓣膜术后9例发生持续性Ⅲ°AVB并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病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主动脉瓣二叶畸形2例(其中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1例,先天性房室管畸形1例(既往有心脏手术史),二尖瓣脱垂及非对称性肥厚性心肌病各1例.行主动脉瓣置换4例、二尖瓣置换2例、二尖瓣置换及三尖瓣成形1例、Bentall术1例、左室流出道疏通及二尖瓣置换1例.结果 本组9例患者,术后早期出现Ⅲ°AVB 7例,术后24~48 h出现Ⅲ°AVB 1例,术后4年出现Ⅲ°AVB 1例.出现Ⅲ°AVB持续时间超过2~3周不能恢复者,均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其中采用DDD起搏器4例、VVI起搏器5例.无晚期死亡患者.结论 心脏瓣膜术后出现Ⅲ°AVB大多发生于术后早期,与手术部位有一定关系.术中注重心脏瓣膜结构与房室结及传导束的解剖关系,是预防术后出现Ⅲ°AVB的关键.Ⅲ°AVB持续时间超过2~3周者需行永久性起搏器置入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心包进行心脏二尖瓣、三尖瓣瓣膜成型的技术特点和可行性,评价其术后效果.方法2005-01-2006-06我院采用自体心包成型心脏瓣膜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致三尖瓣关闭不全2例,致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黏液变性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4例二尖瓣病变采用了双孔成型技术,同时用自体心包片制作成型环,替代人造瓣环或自体心包片修补后叶.2例三尖瓣病变用自体心包片修补三尖瓣前瓣叶以及隔瓣,瓣环再行De vaga环缩.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出院.随访3个月.术后二尖瓣、三尖瓣返流程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自体心包材料能最大限度的发挥瓣膜成型手术的优势,降低并发症,降低手术费用,近期效果良好,长期资料有待进一步的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51例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行中、低温体外循环下阻断升主动脉手术,二尖瓣置换26例,主动脉瓣置换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16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19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48例痊愈出院,随访心功能恢复到Ⅰ~Ⅱ级。结论加强围术期监测和管理可提高瓣膜置换术治疗重症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术的经验。方法:49例儿童心脏瓣膜替换者,男34例,女15例,年龄5~14(平均116)岁。其中行二尖瓣替换术32例、主动脉瓣替换术10例、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5例、三尖瓣替换术2例,所用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同期处理合并的心脏病变。结果: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低心输出量综合征5例,呼吸衰竭2例,心律失常2例。其中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612%。随访05~13(平均547)年,晚期死亡3例(652%)。结论:儿童心脏瓣膜替换时,人工心脏瓣膜尽量选用成人型号,术后常规行华法林抗凝,并要重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替换患儿风湿活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替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的瓣膜替换术经验。方法:我院自1977年11月至1993年12月期间共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瓣膜替换术229例(男148例,女81例)。瓣膜替换时平均年龄43.95±6.60岁。其中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224例,两次手术间隔为12.96±6.79年。均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手术,其中二尖瓣替换术208例(90.83%);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替换术21例(9.17%)。结果:总手术死亡率7.42%,1987年前死亡率为23.68%,而近3年死亡率仅0.88%(1/113)。结论:掌握好手术时机;注重心肌保护;避免广泛游离心包粘连;采用右房、房间隔切口显露二尖瓣,连续缝合法替换二尖瓣,使手术时间缩短;以及正确的术后处理等,均是降低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行二尖瓣成形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比较38例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的心脏超声心动图。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术后病人瓣膜情况得到改善,心功能良好,病人无须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结论 严格手术适应证,注意预防及治疗风湿活动,则二尖瓣成形手术是治疗二尖瓣膜病变的良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6~1987年,行人工心脏瓣膜替换术30例。其中二尖瓣替换23例,主动脉瓣替换2例,主动脉瓣替换同时行二尖瓣直视分离成形术5例。一、临床资料:男19例,女11例。年龄20~51岁。病程自5个月至28年。心脏瓣膜病变:二尖瓣双病变22例,二尖瓣脱垂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右侧小切口在二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开展胸腔镜辅助右侧小切口二次瓣膜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38例,男17例,女21例;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再次手术2例,二尖瓣闭式扩张术后二尖瓣病变1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病变7例,二尖瓣置换术后二尖瓣病变8例,二尖瓣成形术后5例。病例均采用右股动脉、右股静脉和(或)上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冷血心脏停搏液顺行灌注保护心肌,经右侧胸壁小切口(3~6 cm)在胸腔镜下完成心脏手术。结果全组1例因术后引流量多再次开胸止血,无死亡病例。主动脉阻断时间(48.0±18.0)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6.2±3.1)h,术后胸腔引流量(150.0±28.0)ml,术后输血量(0.8±1.6)U,住ICU时间(22.0±8.0)h,术后住院时间(6.8±1.6)d。结论胸腔镜辅助下右胸小切口行二次瓣膜手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瓣膜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患者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进行瓣膜手术,年龄40-76(62.9±10.4)岁。其中缺血性瓣膜病变22例,风湿性瓣膜病变8例。术前冠状动脉造影诊断26例,术中发现冠脉严重病变4例。全组共移植血管133支(平均4.43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二尖瓣置换术12例、二尖瓣成形术8例、双瓣膜手术7例。结果术后住院死亡1例(3.3%),死于严重低心排血量。术后心功能Ⅰ级22例、Ⅱ级7例,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瓣膜手术安全、有效。冠心病与心脏瓣膜病同时存在明显加重了心肌损害,完善纠治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和严格的术中心肌保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