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同期双侧全髋置换术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对同期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比较,了解同期双侧关节置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997年3月~2003年1月进行的双侧髋关节置换病人中共118例(236个关节)获随访,将其分为2组,A组为同期置换组87例(174个髋关节),B组为分期置换组31例(62个髋关节)。对比A组与B组之间手术时间、总出血量、总输血量、术前与术后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各项指标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总出血量、总输血量、并发症及功能等多方面考虑,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明显要优于分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结论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安全可行,与分期置换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是晚期髋关节病变患者治疗的选择之一。其优点在于一次住院、一次麻醉、完成两个手术,降低总费用,有助于康复。我科于2006~2010年共为29例患者成功实施同期双髋关节置换术。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并予以正确有效的康复训练,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有效方法。以前一般认为双髋关节分期置换相对同期置换风险小[1]。但近年来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研究的深入,以及手术操作技术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完全可行双侧一期人  相似文献   

4.
黄翠丽 《航空航天医药》2012,(10):1266-1268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0例同期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结果:通过细致有效护理及康复训练,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应用规范化护理,缩短了治疗周期,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多次手术的病痛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大骨节病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方法,分析其中期临床随访和影像学结果。方法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自2002年10月年至2013年1月间对大骨节病致髋关节终末期骨关节炎的8例患者(1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全部患者均采用生物固定型假体进行关节重建,并行回顾分析。临床结果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进行评价,影像学结果依据术后系列X线影像进行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77.5个月(25.0~156.0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从术前平均45.6分(36.0~54.0分)提高至术后最后1次随访的91.3分(86.0~98.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患者未发生假体松动、脱位、深部感染以及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大骨节病致髋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令人满意,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较高的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假体替代病损的髋关节,可以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大部分功能的手术。2003年8月~2006年8月,我们对单髋或双髋关节置换术护理的94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历经了40余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治疗严重性髋关节疾病的临床标准手术之一。全世界每年约有50余万人因骨折、骨关节炎、骨肿瘤等疾病而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我国,每年有3—5万人接受人工关节手术。随着髋关节置换术的广泛开展.术后并发症患者的绝对数量也在成上升趋势,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已成为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本研究就目前术后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处理方式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吉丽 《西南军医》2010,12(4):795-796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髋关节疾患的有效手术方法之一,能消除或缓解疼痛,增加关节活动度,纠正下肢不等长、增加关节的稳定性,纠正髋关节的畸形。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且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病理、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静脉结合关节内注射氨甲环酸对于减少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3-10至2015-08同期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病历资料,实验组在术前静脉给予氨甲环酸1 g,单侧手术结束后分别在关节腔内局部给3 g氨甲环酸,共计24例;选取术中及术后均未使用氨甲环酸的患者病历资料为对照组,共计24例,与实验组对照分析。分析术后引流量、血常规、有无输血、输血量,以及有无症状性静脉栓塞。结果 氨甲环酸实验组术后总引流量(355.4 ml)、总失血量(1894.1 ml),隐性失血量(1538.7 ml)、 总输血量360 ml、输血率(5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在术中失血量(954.2 ml)、出院前血红蛋白水平(95 g/L)、出院前血小板计数(157.8×109/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症状性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结论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静脉及局部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量,且不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是一种高能量造成的严重损伤,伤情较复杂,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骨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占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的1%~16.8%[1].我科2009年3月以来收治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2例,均采用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予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是一种高能量造成的严重损伤,伤情较复杂,易导致股骨头坏死、异位骨化、骨关节炎等一系列并发症,占髋关节脱位发生率的1%~16.8%[1].我科2009年3月以来收治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粉碎性骨折患者2例,均采用Ⅰ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予以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DDH)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发病率为0.4%~1.0%。由于髋臼对股骨头包容性较差,故经常导致髋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1]。对于髋关节功能较差的DDH,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由于髋臼及股骨头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其手术难度较一般髋骨性关节炎明显增大。2008-03至2015-03,我科DDH患者35例(42髋)行THA术,术后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迟发性无菌性并发症和感染性并发症的鉴别对于合理的手术计划和及时的抗菌治疗至关重要.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翻修术前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无菌性机械松动、肉芽肿病和假体周围感染应用价值.方法:8年内共83例疑似假体周围并发症患者接受翻修手术,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多层螺旋CT扫描.两位肌骨放射科医师...  相似文献   

14.
自从20世纪60年代Charnley低磨损型人工髋关节假体的应用以来,全髋关节置换术用于治疗因外伤、肿瘤、炎症及其他病变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获得了满意的疗效,被认为是治疗终末期髋关节病变的最有效方法。但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日益普及、手术适应证的扩大、接受手术人群的年龄谱增宽,长期随访中出现假体松动、下沉、柄折断、股骨骨折等并发症,需要翻修并置换更长更大的有柄人工关节的病例也在逐渐增多,人工关节翻修面临着严峻挑战。无柄人工髋关节保留了股骨颈,更符合股骨近端力学传导的生物学特性,其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均表明能够有效避免或减轻上述并发症,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为髋关节置换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骨折内固定术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9例临床资料,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骨折内固定术组39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组50例。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术后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低于骨折内固定术组,全髋关节置换术组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术后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骨折内固定术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效果明显,预后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 病人,男,51岁。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先后行左右双侧全髋置换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半年感右侧髋关节隐痛不适,但能行走,无发热、关节肿胀,外院复查拍片,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考虑为关节周围无菌性炎症,予封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内固定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7年6月,90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的患者按随机对照试验设计,47例行内固定术,43例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随访24~48个月,平均(28.0±18.0)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根据Harris评分法进行评分,综合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输血量、平均住院日、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总的医疗费用、再手术、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内固定组平均住院日、下床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医疗费用、再手术和并发症明显高于全髋置换组,髋关节Harris评分、术中失血量及输血量低于全髋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与全髋置换组无明显差别。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囊内骨折优于内固定术。  相似文献   

18.
自1996年6月到2002年6月以来,我院对双侧膝关节疾病患者,共54个关节在一次性麻醉下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的优点,但术后并发症多,明显增加了手术风险性,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术期处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髋置换术(Totalhip arthroplasty,THA)是当前骨科领域最为成功的人工关节手术之一。最近10年,大量随访报告指出在患者满意率、缓解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方面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大多是高龄患者,常常伴有多脏器疾患,手术耐受性差,增加了围术期处理难度。现对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1997年1月~2004年1月123例的围术期实施针对性个体化治疗进行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赖铭春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550-1551
目的:分析比较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内应用抗菌药物的疗效。方法:对6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在手术中开始使用抗菌药物,对照组术后才予使用抗菌药物。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中预防地使用抗菌药物,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