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通常经糖皮质激素和(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激素依赖、脾切除术后无效或有效后再复发及复发后再用激素治疗无效者,均称之为难治性ITP(R-ITP)[1].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多认为与血小板相关抗体导致血小板减少有关.有一部分患者用激素、脾脏切除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而危及生命.近年来,人们选用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D-IVIG)治疗ITP取得较好疗效.现将1997年~1998年接受ID-IVIG治疗的ITP患者的临床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是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和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或血块收缩不良.  相似文献   

4.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占小儿出血性疾病总数的25%~40%[1].由于患儿循环血液中产生抗血小板(Plt)膜抗体,导致Plt免疫性破坏增多而引起Plt减少.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及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等的应用,能使大多数患儿获得缓解,但对难治性ITP的治疗非常棘手[2].由于常规治疗无效,过低的Plt常常是引发出血危象的主要原因,也是ITP死亡的主要原因.我院从2007年起对难治性ITP加用环孢素A(CsA)或(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月确诊的ITP住院患儿23例,均经大剂量激素、长春新碱、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半年无效.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科常见出血性疾病之一,是一种因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以广泛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特征[1:1].内脏出血是本病致死的主要原因[2].我科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ITP1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万群  马臣楠  张泉 《贵州医药》2008,32(9):811-81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ITP)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常规治疗首选糖皮质激素,但激素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出血时间延长、血小板减少。过去治疗主要应用皮质激素,但疗效不满意,且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大。近年来国外报道口服大剂量维生素 C(Vitc)治疗 ITP 取得了一定疗效。我院自1993年  相似文献   

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儿科常见出血性疾病.我院自1993年至今共收治ITP患儿95例,采用4种不同的方法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o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管收缩不良[1]。肾上腺皮质激素为本病首选药,近年来,我科采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甲泼尼龙静脉冲击治疗重症ITP,配合有效的基础护理和对症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表现。泼尼松常作为治疗ITP的首选药物,对约2/3者有效,减量或停药后易复发,长期用泼尼松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血小板减省性紫癜(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与内脏出血,病人外周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相似文献   

1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引起广泛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及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为特征.我院对1例ITP住院患者应用免疫抑制剂泼尼松及中药治疗,效果较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陈登科  李沁 《贵州医药》2006,30(11):1024-102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以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粘膜、内脏的出血;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及成熟障碍;存在血小板抗体等。临床分为急性或慢性ITP。幽门螺杆菌(Hp)现已被证实与慢性ITP、胃粘膜相关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布亚 《临床医药实践》2008,(13):392-394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并不少见,该病主要通过排除其它原因做出诊断。ITP孕妇治疗的重点是预防由于重度血小板减少所致的出血并发症,首选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其次是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孕期尽量避免行脾切除术,输血小板只能作为临时性应急措施。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25%,出血者<10%,颅内出血<1%。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方法预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ITP产妇的分娩方式尚有争议:①ITP不能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②可以根据胎儿头皮血血小板计数决定分娩方式。ITP不是母乳喂养的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小板过早破坏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部分患者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经过正规抗HP治疗,此类患者血小板明显上升,较单用抗ITP治疗效果好,说明HP感染的ITP患者,清除幽门螺旋杆菌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内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导致网状内皮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从而造成血小板减少[1,2]。尽管脾脏切除术是目前为止唯一可能"治愈"本病的方法[3],药物治疗仍然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慢性特别是难治性ITP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7.
蒋慧珍 《安徽医药》2006,10(9):708-709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丙球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收集2004年12月至2006年2月该院收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儿56例,采用糖皮质激素琥珀酸氢化可的松(HCSS)5 mg.kg-1及丙种球蛋白400 mg.kg-1联合治疗,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病情观察、预防出血和感染等。结果用药4~5 d后,血小板上升的情况:显效42例,良效7例,进步5例,无效2例。结论激素联合丙球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由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增加的出血性疾病。对内科治疗无效的ITP,脾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通过腹腔镜行脾切除术(LS)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已成为ITP手术治疗的方向。我院共行LS治疗23例ITP,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大多数患者血液中可检出抗血小板抗体,因此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紫瘢,是一类临床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1].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28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加大血小板输注剂量治疗方法)和实验组(14例,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出血症状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前血小板数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段的血小板数量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输注血小板前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方法具有缩短平均住院时间和尽快达到止血效果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