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UC肠外表现(EIM)多样,可涉及骨关节、皮肤、肝胆、眼等全身多个器官系统,一种EIM的出现增加了其他EIM的发生风险。皮肤表现是UC重要的EIM,可分为反应性皮肤表现、免疫相关性皮肤表现、营养不良和治疗导致的皮肤表现。本文就UC肠外皮肤表现的临床症状、诊断、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风湿病的血液学异常很常见。有些疾病以血液学异常为首发表现 ,有些疾病与血液学异常同时发生 ,或先后发生。本文讨论有关风湿病患者较常见的血液学表现。慢性疾病性贫血在风湿性疾病中贫血最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约半数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不同类型的贫血 ,大多数属于慢性病性贫血 (anemiaofchronicdisease,ACD) ,主要表现为血清铁低、总铁结合力低、贮存铁增加或正常[1] 。贫血一般为轻、中度 ,进展较慢。SLE患者多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骨髓像多数正常。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造血负调节因子增加 ,抑制…  相似文献   

3.
分析72例心绞痛及60例心肌梗塞病人的八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发现急梗中有72%的病人表现有血液粘度增加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28%病人仅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血液流变性指标高于稳定型.认为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心绞痛发展到急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其病理生理机制主要表现为大动脉血管壁中层弹性减退,胶原含量增加,弹性纤维减少、断裂、钙化[1],顺应性降低,僵硬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是一种慢性、易复发、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肠道。IBD可出现多种肠外表现,增加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因此早期识别肠外表现至关重要,可促进更好的临床管理。在仔细回顾了最新的文献之后,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IBD患者肠外表现的最新治疗管理。  相似文献   

6.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器质性心脏病的晚期表现,心衰时发生的解剖形态学重构直观而重要,这是功能已经受损的心脏面对前、后负荷的增加而出现的各种适应性改变,早期有增加心输出量的代偿作用,晚期却成为心衰血流动力学进一步恶化的病理  相似文献   

7.
排便的生理和便秘的病理生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便秘可以看作是不同病理生理过程的最终症状表现 ,其胃肠运动主要出现以下病理生理变化 :( 1)结肠运动功能异常 :表现为运动亢进、减弱、不协调。结肠非推进性收缩幅度、频率增加 ,肠传输时间延长 ,肠内容物水分吸收过多 ,粪便干燥 ;结肠推进性收缩的幅度频率减少、结肠蠕动无力 ,肠传输时间增加 ,粪便无法正常推送至直肠 ;不协调运动 ,结肠某一部分收缩增强、逆向蠕动 ,影响传输时间 ;( 2 )直肠运动异常 :直肠张力下降 ,顺应性增加 ,感觉功能下降 ;( 3 )肛门括约肌功能异常 ;( 4 )盆底肌群收缩功能下降 ,持续收缩、不协调收缩或松弛。本文对排便的生理和便秘的病理生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据观察,老年人的心电图(ECG)表现与心脏病变的某些症状有关,老年人 ECG 变化与胸部 X 线表现的关系亦曾作过某种程度的调查。目前长寿的人正迅速增加,但尚无资料表明年龄很老的人其 ECG 变化有何临床意义。本文旨在对85岁以上的人群,有关ECG 的各项表现与其心脏症状、充血性心衰、冠心病的临床床表现以及胸部 X 线征的关系进行研究。据调查1977~1978年生活在芬兰 Tampere 的85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X线及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  王星 《临床肺科杂志》2008,13(2):217-217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对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均与一般肺结核患者不同。为提高本病的影像表现认识,笔者收集105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的微细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1])。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妇女绝经年龄的逐渐提前,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成为全世界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2])。1骨质疏松症病因骨质疏松症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少,骨质量降低,诱导骨强度下降,微骨折增加,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H型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MRI表现和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合并高血压的脑梗死患者83例,分为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和非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比较两组患者MRI表现和临床特征。结果与非H型高血压组患者相比,H型高血压组患者大、中面积脑梗死所占比例显著增加(P0.05);脑梗死灶数目显著增加(P0.05);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增加(P0.05);NIHSS评分显著增加(P0.05)。结论 H型高血压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一个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2.
结肠憩室的内镜特点及临床分析1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不同时期结肠憩室的临床特点及内镜下表现.方法:收集1989-2004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结肠憩室患者相关资料,其中1989-1997组52例,1998-2004组113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结果:在1989-1997和1998-2004两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结肠憩室患者占同期结肠镜检查总数的比例从1.47%上升至2.08%,男女之比分别为1.26和1.22,平均发病年龄从61.68岁上升至66.4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腹胀等,在1998-2004组中便秘患者比例与1989-1997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30.09%vs 15.38%,P<0.05).1998-2004组乙状结肠憩室检出率比1989-1997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χ~2=4.303,P<0.05).结论:近7a结肠镜检出结肠憩室明显增加,其发病例数随发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好发部位由右半结肠为主转为以左半结肠为主,且乙状结肠发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常引起严重的心房结构和电生理改变,结构改变表现为细胞外基质重构,心肌间质纤维组织增加,肌溶解和心房细胞肥大[1].心房电生理特性改变表现为,兴奋性下降,不应期增加,传导减慢和阻滞.心房结构重构和电重构是心衰时心房颤动(房颤)发生率显著增加的病理基础[2].心衰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表达上调,该系统激活能促进心房纤维化[3].  相似文献   

14.
心肌缺血时腺苷的保护作用表现于扩张冠脉和侧支循环以增加氧供,并通过多种途径降低氧耗,且增加醣酵解以增加能量的产生。腺苷能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防止内皮细胞损伤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腺苷的长期作用可使冠脉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5.
单侧透明肺是较少见的病例。其特点:自幼年时期起反复出现严重的呼吸道感染,发作期表现为咳嗽、咯痰、喘息,有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儿童期或成年后经过胸部X线检查、肺功能检查可确诊。1953年本病首先由Swyer和James报道1例6岁男孩为急性支气管炎表现,既往右肺曾多次感染,X线检查发现右肺透明度增加,支气管造影右侧支气管近端充盈,远端细小不充盈,吸气时纵隔向右侧移位。1954年Macleod报道类似病例9例,均系成年人,7例为男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气短。X线检查,一侧肺透明度增加,肺门影增加,血管影少,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冠心病治疗药物的相互作用山东省立医院(250021)邵建华王爱红某种药物的作用由于其他药物的存在而受到干扰,使其疗效发生变化或产生不良反应,称为药物的相互作用。其表现有四种:①药效增加,不良反应亦增加;②药效减低,不良反应亦减少;③药效增加...  相似文献   

17.
<正>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心律失常,近年来发现,一些后天环境性因素也可引起与Brugada综合征表现相同的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定义]凡在动作电位1相的末期持续增加外向电流的任何因素都能增加或表现为ST段的抬高,使心电图出现与Brugada综合征相同的表现,称为获得性Brugada综合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年限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特点。方法将410例女性高血压患者按绝经年限分为四组:A组28例,未绝经;B组131例,绝经〈18年;C组116例,≥18年绝经〈24年;D组135例,绝经≥24年。对比各组之问年龄和血脂水平的临床差异。结果绝经各组患者年龄逐渐增加,各项血脂水平也增加,与未绝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apoA)均表现为先增加,但随绝经年限增加又逐渐减低(P〈0.01)。LDL—C和ApoB异常率均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受绝经及其绝经年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结肠憩室的内镜特点及其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不同时期结肠憩室的内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1989年-2004年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结肠憩室患者的相关资料,其中1989年-1997组52例,1998年-2004年组113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及内镜表现。结果在1989年-1997年组和1998-2004年组中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的结肠憩室患者占同期结肠镜检查总数的比例从1.47%上升至2.08%,男女之比分别为1.26和1.22,平均发病年龄从61.68岁上升至66.41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便秘和腹胀等,1998年-2004年组患者中便秘症状的比例比1989年-1997年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1998年-2004年组乙状结肠憩室检出率比1989年-1997年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近7年结肠镜检出结肠憩室明显增加,其发病例数随发病年龄的增加而增高,好发部位由右半结肠为主转为以左半结肠为主,且乙状结肠发病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0.
胃肠道错构瘤是一类较少见的胃肠道良性肿瘤,以往相关文献报道以其合并有胃肠道外表现的几种综合征多见,无胃肠道外表现的胃肠道错构瘤研究报道较少。此文通过对无胃肠道外表现的胃肠道错构瘤的文献复习,以增加人们对这类疾病的了解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