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蒋羽萍 《现代保健》2011,(7):108-11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合并急件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46例DM合并AMI(DM组)患者与96例非DM的AMI(NDM组)患者均在发病6h内静脉内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栓并配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针对不同的环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溶栓疗效发近期预后。结果DM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58.7%,但其溶栓后血管再通率和心功能明显低于NDM组(P〈0.05);而轻度出血不良反成发生率和30d后心肌缺血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DM组明显高于NDM组(P〈0.05)。结论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严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病情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时溶栓治疗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的差异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心内科收治的符合静脉溶栓适臆证,无禁忌证的AMI患者共98例。根据性别分为男性组76例,女性组22例。两组均于3h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结果(1)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男性年龄较女性提前(P〈0.05);(2)两组住院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3)男性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大于女性(P〉0.05);(4)AMI易患因素中,高血压因素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高血脂及糖尿病高于男性(P〈0.05);男性吸烟史显著高于女性(P〈0.01);(5)女性组并发心力衰竭及房室传导阻滞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h内静脉溶栓近期疗效,女性不如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关系及干预效应。方法158例T2DH患者(病程〈1年),无临床心、脑、肾及周围血管显性AS病史,依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合并AS组(78例)和非AS组(80例),同时干预治疗随访1年;正常对照组30例。分别采血测定血浆Hey、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治疗前合并AS组和非AS组血浆Hey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合并AS组血浆Hey水平显著高于非AS组(P〈0.0S)。干预治疗后非AS组及合并AS组血浆Hey水平虽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但已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1或〈0.05)。同时合并AS组颈动脉IMT也较干预前变薄(P〈0.05)。结论高Hey血症是T2DM合并早期AS的危险因素;强化血糖、血脂、血压控制治疗后血浆Hey水平明显下降,对T2DM合并AS有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相关性及T2DM合并MC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2DM合并MCI患者40例,T2DM非MCI患者80例,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ApoE的基因多态性,依据病程、血糖、血脂、体重指数等临床资料,进行非条件logistie回归分析T2DM合并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ApoE£。等位基因的频率在T2DMMCI组高于非MCI组(25.0%vs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合并MCI组与非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年龄、病程、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ApoE基因,其中独立危险因素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OR=3.452,P〈0.05)、周围神经病变(OR=3.252,P〈0.05)、ApoE基因(OR=2.441,P〈0.01)、糖化血红蛋白(OR=1.372,P〈0.05)、餐后2h血糖(OR=1.194,P〈0.05)、年龄(OR=1.194,P〈0.01)、病程(OR=1.142,P〈0.05)。结论ApoE8。等位基因与T2DM合并MCI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血糖控制和微血管并发症均与认知功能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知糖尿病(DM)为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DM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心肌梗死关系密切.近年国内外临床研究均表明,DM患者与非DM患者相比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高且临床临床表现、并发症及死亡率亦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的患者,其病死率高与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等有关.现将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强 《现代保健》2010,(6):52-53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伴或不伴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7年收住院诊治的46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4R~V6R导联ST段是否抬高将患者分为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组(29例)和合并右室梗死组(1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低血压和Kussmaul征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更多的容量负荷和应用正性肌力药物维持血压(P〈0.01)。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有较高的病死率(P〈0.05)。结论与单纯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比较,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合并症较常见,患者病死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黄欣欣 《现代保健》2011,(35):15-17
目的 研究甲钴胺对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96例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n=48),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注射液1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两周.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第14天、30天的血清Hcy水平、NIHSS和BI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时血清Hcy水平、NIHSS和BI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第14、30天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NIHSS和BI评分改善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钴胺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卡维地洛对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溶栓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6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糖尿病静脉溶栓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对照组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及常规治疗.卡维地洛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服用卡维地洛,总疗程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有关心功能、血糖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卡维地洛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减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短轴缩短率均有提高(P<0.01),血糖、甘油三脂、总胆固醇均有降低(P<0.05或P<0.01).对照组仅见LVEF、FS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维地洛治疗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对改善心功能优于对照组,同时能改善血糖血脂代谢.  相似文献   

9.
关伟 《现代保健》2009,(11):72-73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开通急性心肌梗死闭塞冠脉的最佳时间。方法42例AMI患者2h之内溶栓9例,2—6h内溶栓26例,7—12h之内溶栓7例,观察不同溶栓时间再通率的差别。结果2h内和2~6h组溶栓再通例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48),但两组再通例数均分别显著性高于7~12h溶栓组(P=0.009,P=0.005)。结论早期(6h内)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潘洪艳 《现代保健》2009,(14):30-3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AMI患者(DM组)60例,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糖尿病AMI患者(非DM组)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梗死部位、血压血脂水平、24小时诊断率、误诊率、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DM组患者年龄轻、血脂高、症状不典型、梗死面积大或部位多、并发症多,病死率高。2型糖尿病并发AMI患者发病年龄提前,女性患病率有增高的趋势,症状轻,病情重,脂代谢紊乱较严重。结论2型糖尿病易合并多种并发症,急性期病死率高,血糖和糖尿病病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认识其特点有助于本病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M)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近期疗效。方法 冠心病监护病房 (CCU)收治的且符合静脉溶栓治疗适应症、并除外禁忌症 66例AMI患者 ,根据DM诊断标准分成糖尿病组 (A组 ) 1 9例 ,非糖尿病组 (B组 ) 4 7例。两组同时给予重组链激酶 (r-sk)静脉治疗。结果  (1 )A组年龄较B组大且女性比例高于B组 (均P <0 .0 1 )。A组胸痛至溶栓时间较B组延长 (P <0 .0 1 )。两组胸痛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P >0 .0 5) ;(2 )两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B组梗死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高于A组 (P <0 .0 1 ) ;(3)两组既往史中 ,A组高血压史、高脂血症史显著高于B组 (P <0 .0 1 )。余既往史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4)A组泵衰竭(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房室传导阻滞 (AVB)、感染等合并症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5)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功酶 (CK -MB)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并发AMI经溶栓治疗后近期疗效较非糖尿病者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方法测定2型糖尿病105例,其中合并NAFLD者73例,及正常对照组30例的脂联素、BMI、HOMA-IR等指标。结果T2DM合并重度NAFL组BMI、WHR、FINS、TG、VLDL、HOMA-IR均较T2DM无NAFL组显著增高(P〈0.0l或P〈0.05);T2DM合并重度NAFL组BMI、WHR、FINS、HOMA.IR均较T2DM合并轻度NAFL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T2DM合并重度NAFL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他DM无NAFL组与T2DM合并轻度NAFL组(P〈0.01或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TG、脂联素、HO-MA-IR与T2DM合并NAFL密切相关(13=0.225,0.385,-0.548,0.421,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以胰岛素抵抗为基础,脂联素与NAFL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选择接受急诊介入治疗的AMI患者共454例,其中合并RBBB者43例(RBBB组),其余411例为非RBBB组。观察两组梗死相关动脉。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值,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临床特点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结果RBBB发生率为9.47%。RBBB组梗死相关动脉多为前降支近端。与非RBB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BBB组CK、CK-MB峰值明显高于非RBBB组,P〈O.05;RBBB组Killip分级明显高于非RBBB组,P〈0.05;RBBB组LVEF明显低于非RBBB组,P〈0.05;RBBB组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RBBB组(P〈0.05);RBBB组中女性、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RBBB组。结论AMI患者出现RBBB多提示为前降支近端闭塞。女性、糖尿病、前壁及多壁心肌梗死与RBBB的发生可能有相关性。此类患者梗死范围大,病情重。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院内病死率高。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77例发病6-9 h内的急性脑梗死、多模式脑CT检查显示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之后随机分成溶栓组(A组,n=40)和非溶栓组(B组,n=37)两组。B组给予非溶栓方案,A组则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记录其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结果 1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明显高于B组的51.4%,对比差异明显(P〈0.05);2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多模式CT指导下的尿激酶静脉溶栓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对比分析40例老年2型糖尿病(观察组)和80例无糖尿病(对照组)的AM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无痛性心肌梗死、AMI后严重并发症(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后院内感染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AMI的无痛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心脏并发症多,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非心脏全麻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行非心脏手术的T2DM患者102例,并以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与否分为T2DM 并发POCD组与T2DM无并发POCD组。以同期无T2DM并行非心脏手术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评估POCD发生情况。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S-100水平。分析受试者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T2DM组POCD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血清IL-6水平,在T2DM无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T2DM 并发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T2DM无并发POCD组(均为P〈0.01)。血清NT-proBNP与S-100水平,在T2DM无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T2DM 并发POC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与T2DM无POCD组(均为P〈0.01)。 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患者的MMSE评分与糖尿病病程、HbA1c、LDL-C、hs-CRP、IL-6、NT-proBNP及S-100水平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39)。结论糖尿病相关危险因子、炎症状态均可能对POCD的发生起促进作用。血清IL-6、NT-proBNP及S-100水平升高是T2DM患者POCD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临床心血管疾病(CVD)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T2DM患者96例(T2DM组),并选择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病史资料,检测IMA并行心脏彩超检查.对IMA与相关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96例T2DM患者中28例(29.2%,28/96)出现CVD.T2DM组IMA水平为(58.25±11.84) kU/L,其中T2DM合并CVD组(28例)和T2DM非合并CVD组(68例)的IMA水平分别为(91.46±13.63),(47.91±9.38) kU/L;对照组IMA水平为(23.38±6.41) kU/L.T2DM组IMA水平高于对照组,并且T2DM合并CVD组IMA水平高于T2DM非合并CV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T2DM患者均完成心脏彩超检查,将IMA与心脏彩超指标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A水平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r=0.546,P=0.031)、室间隔厚度(r=0.427,P=0.039)、左室后壁厚度(r=0.582,P=0.026)、左室质量指数(r=0.339,P=0.042)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r=-0.561,P=0.024)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MA、超敏C反应蛋白、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是T2DM患者合并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IMA水平较高,IMA水平升高是CVD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3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过程中影响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自1997年至2006年对收治的337例AMI患者进行静脉深栓的情况。按治疗时间、年龄、梗塞部位、糖尿病史、是否合并严重并发症进行分组,计算各组溶栓成功率并将各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h内的溶栓成功率90.1%,6h内76.4%,6—12h内44.9%(P〈0.05)。非老年组(〈70岁)的溶栓成功率74.5%,老年组(≥70岁)57.5%(P〈0.05)。单一壁范围梗死溶栓成功率73.7%,复合壁47.5%(P〈0.05)。糖尿病组溶栓成功率52.3%,非糖尿病组74.1%(P(0.05),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溶栓成功率50.4%,未合并有严重并发症87.1%(P〈0.05)。结论患者就诊时间、高龄、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史、合并有严重并发症是影响静脉溶栓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小板功能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52例初诊的AMI合并T2DM患者,随机分为超负荷剂量组(24例,氯吡格雷600mg)和常规负荷剂量组(28例,氯吡格雷300mg)。测定两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变化情况;行PCI治疗后,术后即刻对病变血管行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AR术前两组比较差异元统计学意义,术后90min、术后24h,超负荷剂量组MPAR明显低于常规负荷剂量组;术后MBG3级获得率超负荷剂量组明显高于常规负荷剂量组(79.2%比32.1%,P〈0.01)。出血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可以更有效、更迅速地抑制AMI合并T2DM患者MPAR,改善心肌灌注,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及死亡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54例AMI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以及AMI患者治疗后第3d、第7d血清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 d,观察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AMI组患者进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与AMI后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Ⅳ)呈正相关(r=0.71,P〈0.01)。随心功能分级递增,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随访期内发生的MACE明显增多。NYHAⅢ-Ⅳ级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NYHAⅠ-Ⅱ级组(P〈0.01)。治疗前,≤3d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治疗后第3d,4-30d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亦高于非死亡组(P〈0.05)和31-180 d死亡组(P〉0.05)。治疗后第7d非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亦明显低于2个死亡组(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观察AMI患者早期血清NT-proBNP水平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对AMI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