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常规螺旋CT扫描,而后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螺旋CT重建图像与薄层扫描周围型肺癌显示征象对比情况.结果 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螺旋CT图像主要征象情况为:空气支气管征20例(28.6%)、空泡征19例(27.1%)、磨玻璃改变37例(52.9%)、钙化改变8(11.4%)、分叶征38例(54.3%)、毛刺征45例(64.3%)、血管集束征31(44.3%)、胸凹陷征40例(57.1%);MPR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凹陷征和空泡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敏感性较好.结论 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T肿瘤血管成像对周围型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82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以病灶肿瘤血管显示为恶性的直接证据,经统计分析求肿瘤血管征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结果 82例患者中有62例诊断为肺癌,其中CT表现明确有肿瘤血管征者27例,其显示率为43.55%,相关统计显示,肿瘤血管成像的敏感性为42.33%,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41.17%,特异性为100%,准确率为100%。结论 CT肿瘤血管成像可以为周围型肺癌提供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开封院区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64排螺旋CT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为金标准,比较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诊断结果及诊断效能,并分析64排螺旋CT图像特征.结果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诊断周围型肺癌阴性预测值(71.43%)、灵敏度(88.41%)、准确度(88.04%),均高于平扫诊断的45.00%、68.12%、7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64排螺旋CT检查图像特征:59例分叶征,57例毛刺征;肿瘤内部结构,35例磨损样病变,22例空气支气管征象,28例空泡征象,8例钙化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用于周围型肺癌诊断中,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度,并可用于鉴别肺内边缘形态及内部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与X线检查在诊断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了8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周围型小肺癌的患者,且所有患者均进行X线与螺旋CT检查,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螺旋CT检查显示,64例患者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征,占76.19%;54例患者表现为锯齿状或毛刺征,占64.29%;28例患者表现为细支气管充气征,占33.33%;30例患者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占35.71%;26例患者表现为空泡征,占30.95%;18例患者表现为兔耳征,占21.43%。X线检查显示,44例患者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征,占52.38%;34例患者表现为锯齿状或毛刺征,占40.48%;10例患者表现为细支气管充气征,占11.90%;8例患者表现为胸膜凹陷征,占9.52%;8例患者表现为空泡征,占9.52%;6例患者表现为兔耳征,占7.14%。螺旋CT扫描结果的周围型小肺癌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P〈0.05)。结论螺旋CT的周围型小肺癌检出率优于X线检查,通过两种检查方法联合检查,可以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常规螺旋CT扫描,而后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螺旋CT重建图像与薄层扫描周围型肺癌显示征象对比情况。结果 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螺旋CT图像主要征象情况为:空气支气管征20例(28.6%)、空泡征19例(27.1%)、磨玻璃改变37例(52.9%)、钙化改变8(11.4%)、分叶征38例(54.3%)、毛刺征45例(64.3%)、血管集束征31(44.3%)、胸凹陷征40例(57.1%);MPR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凹陷征和空泡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敏感性较好。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朱均 《中国卫生产业》2012,(22):153-153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具有完整影像学资料、均经病理活组织检查确诊的46例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早期征象者21例(45.7%),进展期征象者25例(54.3%);浅分叶12例(26.1%),深分叶26例(56.5%),无分叶8例(17.4%);毛刺征33例(71.7%);胸膜凹陷征24例(52.2%);血管集束征28例(60.9%);支气管充气征7例(15.2%);空洞征5例(10.9%);空泡征12例(26.1%).结论 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优势明显,诊断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周存凉 《现代保健》2011,(23):117-118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CT的图像特征,以提高周围型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择2004年1月~2010年12月周围型肺癌82例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肺CT扫描,层厚10 mm,层距10 mm;病灶或可疑层面加做薄层2~5 mm CT扫描;15例增强检查.结果 左肺45例,右肺37例.肺内肿块呈圆型、类圆形肿块或不规则形结节,大小为043 cm×045 cm×054 cm~1153 cm×1332 cm×155 cm,CT值26~79 HU,平均546 HU.肿块直径大于3 cm者58例,直径小于3 cm者24例,CT征象分叶征65例;毛刺征42例、空泡征4例、细支气管充气征2例、磨玻璃征2例、钙化10例、血管聚集征8例.结论 通过周围型肺癌的CT基本征象可以反映周围型肺癌改变,是周围型肺癌CT诊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伟 《工企医刊》2015,(3):1436-1437
目的 比较X线平片与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8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X线平片与16排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图像特征,对两种方法所检测到的周围型肺癌征象进行比较。结果 78例患者中,周围型肺癌病灶部位在右肺42例(其中,上叶15例,中叶19例,下叶8例),左肺36例(其中,上叶15例,中叶11例,下叶10例);均为单发肺癌。其直接征象为:两者均可见肿块,肿块边界可见不清的高密度阴影,呈现厚壁空洞和(或)薄壁空洞特征。间接征象为:均可见胸膜凹陷,肿块边缘具有毛刺征、分叶征、血管呈现集束征、支气管呈现气象征,患者胸腔均不同程度积液。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影像特征的显示情况均由于X线片,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相比于X线片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更精确的诊断周围型肺癌。  相似文献   

9.
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晓珉 《职业与健康》2008,24(19):2106-2107
目的研究16排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从102例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天津肿瘤医院经CT、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外周型肺癌中,挑选出30例直径≤3cm的小肺癌的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以下CT表现:小结节征、深分叶、棘状突起、胸膜凹陷征、小泡征以及支气管充气征和磨玻璃密度病变共存,对周围型小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16排螺旋CT扫描及强化扫描对诊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很大价值,应作为发现和诊断小肺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效果与CT特征。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17例疑似肺癌患者,所有疑似肺癌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采用统计学分析多层螺旋CT检查对不同类型肺癌(周围型肺癌、中央型肺癌、弥漫型肺癌)的正确诊断率、误诊率以及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多层螺旋CT特征。结果病理组织检查和多层螺旋CT检查不同病理分型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正确诊断率显著高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误诊率显著低于中央型肺癌患者、弥漫型肺癌患者(P <0.05);多层螺旋CT特征:(1)肺癌病灶呈现结节;(2)肺癌肿瘤边界清晰;(3)病灶呈现小片形状且边界较为模糊。结论螺旋CT诊断肺癌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分辨和诊断肺癌病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常规螺旋CT扫描,而后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螺旋CT重建图像与薄层扫描周围型肺癌显示征象对比情况。结果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螺旋CT图像主要征象情况为:空气支气管征20例(28.6%),空泡征19例(27.1%)、磨玻璃改变37例(52.9%),钙化改变8(11.4%)、分叶枉38例(54.3%)、毛刺征45例4(64.3%),血管集束征31(44.3%)、胸凹陷征40例(57.1%);MPR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凹陷征和空泡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敏感性较好。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螺旋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在2017年3月22日至2018年3月22日期间选取120例疑似周围型肺癌患者为此次对象,且均进行螺旋CT检查,随后分析螺旋CT的诊断正确率和价值性。结果:螺旋CT对腺癌诊断正确率为98.55%,对鳞癌诊断正确率为95.00%,对大小细胞癌诊断正确率为90.91%;对I期诊断正确率为96.97%,对II期诊断正确率为95.65%,对III期诊断正确率为95.83%,对IV期诊断正确率为100.00%。同时螺旋CT对周围型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90.00%、97.00%、10.00%、3.00%。结论:对周围型肺癌患者实施螺旋CT检查价值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0例周围型小肺癌表现为结节状、不规则状、分叶状肿块,周围有细小毛刺、血管集束征、毛玻璃征和胸膜凹陷征产生,肿瘤内部可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小空洞及钙化。CT增强扫描后出现明显强化,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都有表现。结论熟悉并掌握上述征象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关键。螺旋CT薄层扫描或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周围型小肺癌患者30例,进行CT影像学检查和X线检查,所有患者都为周围型小肺癌表现,分析患者CT影像学的表现特征,结合临床病例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30例患者中,X线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80.0%,CT诊断的诊断准确率为100.0%,其中空洞征表现患者14例,毛刺征表现患者6例,血管集束征表现患者2例,分叶征表现患者8例。CT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清楚地显示小病灶的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诊断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CT诊断.方法:对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直径≤3cm的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8例周围型小肺癌的基本CT征象有;结节征25例,另3例为片状;有分叶征22例,毛刺征19例,小空泡征12例,胸膜凹陷征18例,血管纠集征9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为理想的检查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6.
尹健初 《现代保健》2012,(14):83-83
目的: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2月-2011年4月治疗的70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使用CT进行辅助诊断。结果:所有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11例(15.7锄为血管纠集征,13例(18.6%)为小空泡征,15例(21.4%)为毛刺征,13例(18.6%)为分叶征,12例(17.1%)为小结节征,6例(8.6%)为胸膜凹陷征。结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应用CT检查可早期发现疾病,但其也有一定的误诊率,应对其进行细致地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周围型肺癌应用X射线以及CT检测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征象特点,对比两种方法检测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至2014年来我院及陕西省第四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观察CT以及X射线的特征。结果 与术后的最终病理结果进行对比,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准确率为88.57%,显著大于X射线诊断的58.57%(P< 0.05);除去肿块征以及分叶征,CT对于周围型肺癌患者的肺门与纵隔淋巴结肿大、骨转移、空洞、胸膜凹陷征、空泡征及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肿块征、毛刺征的显出率要显著高于X射线(P< 0.05)。结论X射线以及CT检测周围型肺癌各有其特点,CT的诊断准确率更好,临床中最好将两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健康检查并行胸部CT的人群中筛选出所有发现肺部包块的病例进行随访,选择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86例早期肺癌作为研究组,68例肺部良性包块作为对照组,分析记录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特征,对两组间的CT表现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早期肺癌胸部CT表现为边缘模糊、有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征及空泡征,发生率高于肺部良性包块组(P<0.05),且具有较高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达到50%以上.空洞(30.9%)及卫星灶(23.5%)在肺部良性包块组的发生率更高(P<0.05).早期腺癌磨玻璃影发生率为45.0%,高于早期鳞癌的11.8%(P<0.01).早期肺癌以周围型肺癌多见,占61.6%(53/86);中央型肺癌占38.4%(33/86).血管集束征更多见于周围型肺癌,发生率为75.5%,高于中央型肺癌(P<0.05).[结论]螺旋CT对健康体检人群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能起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改善预后的作用.同时,螺旋CT对体检中发现的肺部包块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10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疑似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诊断肺癌的效能,以及不同肺癌类型患者的CT征象及CT值.结果 88例疑似患者经病理活检确诊为肺癌70例,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浅析16排螺旋cT对周围小肺癌的诊断价值与征象分析。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或者手术证实了70例具有完整资料的周围型小肺癌的16排螺旋cT扫描征象。结果:这70例病例经过cT扫描后,结果显示空洞征为50例,钙化为15例而血管纠集征为5例。结论:16排螺旋CT的平扫以及强化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