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萍 《健康必读》2008,7(12):15-16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及血磷浓度影响。方法将8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高通量透析组和低通量透析组,每组各40例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1年,每周透析2~3次每次4.5h,并对两组患者的透析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BUN、Scr、β2-MG、血磷浓度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β2-MG、血清磷浓度,透析效果优于低通量透析,透析膜的通量是影响清除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MG、血清磷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左旋肉毒碱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本透析中心45例因尿毒症透析1年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两组,治疗组于每次透析结束时静脉推左旋肉毒碱,对照组未用。结果治疗组体力、精神状态、食欲、胸闷气短、肌肉酸痛、肌肉痉挛、透析低血压等症状明显改善(P〈0.01)。血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降低(P〉0.05)。结论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左旋肉毒碱治疗,安全、有效,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尿毒症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对策。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的67例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观察组)和同期67例非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对照组),对比分析观察两组的存活率、死亡原因和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1年以上的存活率为77.61%.3年以上的存活率为65.67%:而对照组1年以上的存活率为91.04%.3年以上的存活率为82.09%,可见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存活率(P〈0.01)。心血管病是老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感染;透析过程中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感染、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病等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提高老年尿毒症血透患者存活率的关键是控制心血管病和感染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探究血液透析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方法:收集了2012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血液透析常规护理,31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人性化血液透析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3.5%)显著高于对照组(70.9%),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几率(9.7%)、焦虑评分(36.0±4.8)、抑郁评分(36.2±6.0)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透析护理中全面的透析前、透析过程中、透析后人性化护理模式,能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几率,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对近年来180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感染部位、病原体、原发病因及营养状况进行总结。结果感染组86例次患者共感染113例次,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36.9%)、泌尿系(21.6%)和静脉导管(11.8%);进行细菌培养50例次,阳性38例次,病原学以革兰阴性杆菌(占60.3%)常见;感染组中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而患者的年龄和自费比率却明显高于非感染组;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为18.3%、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为8.7%。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率较高,原发病中尤以糖尿病及SLE患者感染多见,血液透析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和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6.
殷红梅  刘辉 《现代保健》2012,(21):84-86
目的:调查新疆巴州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方法:选择2012年1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9例,平均年龄(51.60±16.27)岁;男女比例2.1:1;汉族87例(79.82锄,维吾尔族21例(19.27%),蒙古族1例(0.92%)。用调查表登记患者年龄、性别、民族、原发病、透析次数、血管通路及贫血、钙磷代谢、血压控制等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原发病因中,慢性肾小球肾炎占54.13%,糖尿病肾病占30.28%,每周透析2次者占49.42%;13.79%患者每周透析少于2次,每周3次者占43.68%;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患者分别占8.26%、5.75%;动静脉内瘘54.02%、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40.23%。在肾陛贫血、肾f生骨病、高血压控制方面,肾性贫血纠正达标率36.78%,较去年上升7.37%。钙磷乘积〈55mg^2/dl^2者57例(65.52%)。血压小于150mmHg/90mmHg者74.7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长已存活134个月。年度转归3例(2.75%)行肾移植;6例(6.9%)转至外院治疗;无改为腹膜透析治疗(PD)患者;年度透析患者死亡率11.93%。死亡患者中原发病最多为糖尿病肾病(84.62嘲。心血管及脑血管意外居死因之首,占30.77%。结论:新疆巴州地区血液透析患者以汉族为主,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糖尿病肾病比例较高,仍有超过半数患者透析不充分;永久性中心静脉插管比例较高;经济困难及健康宣教工作不到位是透析不充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尿毒症患者开始血液透析前后的心理变化。方法在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后2月,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R)进行调查。结果所选72例女性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前躯体化,强迫,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心理变化高于血液透析后,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6.207、10.160、3.425、9.596和5.808,均P<0.01),血液透析前后人际关系、焦虑、敌对、偏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69、1.058、1.758和1.944,均P>0.05)。结论女性尿毒症患者透析前后心理变化不同,血液透析可减轻女性尿毒症患者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8.
粟瑶 《现代保健》2011,(36):57-58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即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的疗效。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串联组(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30例,每周1次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2次单纯血液透析;对照组30例,单纯进行血液透析,每周3次。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改善情况,并对该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串联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实验室指标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的清除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串联组甲状旁腺激素(PTH)、β2微球蛋白(β2-MG)、磷(P)的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治疗尿毒症患者顽固性皮肤瘙痒疗效确切,弥补了单纯血液透析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状况的影响康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超过3个月以上的125例患者进行调查,在患者来透析中心进行透析时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透析前工作状态等个人情况,记录患者当前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素清除指数(Kt/V)等反映临床治疗情况的指标;并发症情况采用Charlson并发症指数进行量化;患者的活动能力用Kamofsky活动指数进行量化;心理情况根据Hamilton抑郁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定;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标准进行逐项评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1级(生活不能自理)患者7例(5.6%),2级患者(生活仅能自理)43例(34.4%),3级患者47例(37.6%),4级患者13例(10.4%)。康复状况与患者的年龄存在明显的关系,年轻的患者康复状况较年老患者好(X^2=5.864,P〈0.05);1级患者大部分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其活动指数、合并症评分和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差,与2-4级康复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3、7.866、6.215、5.474,P〈0.05)。患者的康复状况与年龄、是否糖尿病、透析前是否工作、血白蛋白水平、活动指数、Charlson并发症指数、Hamilton抑郁积分相关(r=-0.618、-0.512、0.593、0.369、0.801、-0.696、-0.516)。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情况受到生理、心理及其他诸多因素的影响,应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及情感支持。  相似文献   

10.
维持性血液透析间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间期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14225例次血液透析,于透析间期出现急性左心衰竭126例次的治疗过程。结果 血液透析间期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为0.89%,抢救成功率为88.9%。结论 使用紧急的血液透析治疗,快速超滤体内水分,疗效确切、迅速,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首选方法之一,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提高了抢救成功率。保证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联合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拈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等有效降血压治疗等措施,是有效防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综合对策,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及血液透析(HD)对尿毒症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尿毒症脑病患者随机分为HFHD组和HD组,每组各20例,HFHD组采用聚砜膜透析器进行HFHD,HD组进行普通HD。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肌酐水平均显著下降。两组患者经过6次透析后,HFHD组治愈19例(95%),好转1例;HD组治愈12例(60%),好转7例,死亡1例,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HD治疗尿毒症脑病疗效显著,大大缩短了疗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常用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甲状旁腺素(PTH)清除效果。方法对进行维持性透析患者60例随机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D+HP)、血液透析滤过组(HDF)和血液透析组(HD)3组。记录单次透析前后的PTH值。结果(HD+HP)组和HDF组治疗前后PT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组患者治疗前后P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血液透析滤过能有效清除PTH,两者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PTH。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为了解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血液透析、输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前、透析后定期测抗HCV抗体、肝功能。结果 透析前2例HCV抗体阳性,透析1、2、3年抗HCV抗体累积阳性率分别为27.3%、37.4%、40.9%。输血〉6次及输血量〉1000ml,抗HCV抗体阳性率为77.8%、80.0%,9例抗HCV抗体阳性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仅5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先后应用钙浓度为1.75mmol/L(DCa2+1.75)及1.25mmol/L(DCa2+1.25)的透析液各连续进行20次透析,观察每次开始透析后0h、1h、2h、3h及透析结束时的血压,并分别与20次透析前后观察一般临床指标及血清总钙(Ca2+)、磷(P3+)、钙磷乘积及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变化。结果与常规采用DCa2+1.75比较,采用低钙透析液(DCa2+1.25)进行透析,患者的血压降低,尤其在第3小时及透析结束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钙磷乘积降低(P〈0.05),其他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钙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难治性高血压的控制有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某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检测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的HCV抗体(抗 HCV),同时对患者既往HCV病史、透析时间、输血史、血液透析频率及接受过透析的医院数等进行调查。结果5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 HCV阳性22例,阳性率40.74%。其中透析时间≤2年者抗 HCV阳性率为7.69%(2/26),>2年者则达71.43%(20/28),显著高于前者(χ2=22.68,P<0.01); 透析频率3次/周的患者抗 HCV阳性率为91.67%(11/12),明显高于透析频率为1~2次/周的患者(26.19%,11/42)(χ2=16.57,P<0.01)。结论该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HCV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重视。血液透析时间和透析频率是HCV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危人群。为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与透析时间及输血之间的关系 ,对 1996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 4 8例患者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1996年 10月至 2 0 0 0年 10月 ,检测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 4 8例。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12例 ;年龄 17~ 76岁 ,平均 4 6 2岁 ;透析时间 0 5~ 4年 ,每周透析 1~ 3次。使用费森尤斯 4 0 0 8B血液透析仪 ,透析器均复用 5次 ,复用透析器用 0 2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MIA综合征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及与透析的充分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血透患者进行了营养指标、慢性炎症状况、心血管疾病的横断面调查。结果142例维持性血透患者普遍存在着营养不良,其发生率为轻中度42.3%(60/142),重度7.0%(10/142),总发生率为49.3%(70/142)。142例血CRP为0.33—44(5.55±10.22)mg/L,慢性炎症35例(24.6%)超过正常值(8mg/L)。142例有心血管疾病表现的总发生率为52.1%(74/142)。提示维持性血透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是较常见的。而兼有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即MIA综合征者为19.0%(27/142),但MIA综合征的发生与透析充分性无明显关系。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中存在MIA综合征,且营养不良、心血管疾病及炎症之间可能是相互关联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37例稳定维持性血液净化治疗时间大于1年的患者,随机分为HD、HDF组,分别应用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年,观察并比较血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脂、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尿素清除率指数(Kt/V)、血钙、磷及血β2微球蛋白清除率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及血液透析滤过对小分子物质清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滤过治疗1年后,患者血红蛋白由(102.5±17.2)g/L升至(111.4±12.3)g/L,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由(627.7±571.9)Pg/ml下降到(489.6±372.4)Pg/ml,透析前平均动脉压由(110.7±6.8)mmHg下降到(106.8±7.2)mmHg,高密度脂蛋白由(0.92±0.23)mmol/L上升至(1.03±0.27)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液透析患者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血液透析滤过血B2微球蛋白清除卒为(37.1±4.1)%,单纯血液透析患者血β2微球蛋白清除率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有利于清除中分子物质,改善血液净化患者的肾性贫血、高血压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4例尿毒症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进行透析治疗的49例患者(观察组)和未进行透析治疗的45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和死亡率,并比较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7.5%和1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和尿素氮变化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充分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肺水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房颤是否增加维持性透析患者死亡率尚无定论。我们回顾分析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房颤发生率,并对其临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观察本中心2005年1月到2007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超过3个月的患者,记录他们的年龄,透析方式,房颤发生情况及血红蛋白维持水平。结果:168例患者中,12例新发房颤,发生率为7.14%,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共90例,房颤发生率为11.45%,显著高于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透析龄大于4年的房颤的发生率为11.11%,房颤患者和非房颤患者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非房颤患者中有25例发生心梗或脑梗,发生率为15.15%,而房颤患者中发生两例脑梗,发生率为16.67%。结论:1.透析患者的房颤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2.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增加,55岁以上的房颤发病率明显升高;3.随着透析年限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也增加,血液透析4年以上房颤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