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一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67例早产低体重儿。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2组,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儿在静脉营养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新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早产儿的胃残留及呼吸暂停情况、喂养相关时间的比较。结果在进行护理干预之前,两组早产儿在体重等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早产儿在胃残留及呼吸暂停情况、喂养相关时间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俯卧位与抚触干预两者联合用于早产低体重儿中,对其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60例,按干预方式分组,其中30例接受俯卧位联合抚触干预,此30例纳入到观察组中,另30例接受常规护理,此30例纳入到对照组中,比较两组患儿喂养不耐受性、生长发育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型护理干预对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适于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微量泵间断胃管喂养、喂养后俯卧位及腹部抚触的措施,并贯穿在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观察两组喂养不耐受情况及呕吐、腹胀、胃残留发生情况,记录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及到达全肠道营养时间等。结果试验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达到全肠道营养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第1次排黄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试验组喂养出现腹胀、胃残留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时给予新型护理干预能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成熟,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喂养不耐受的低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及腹胀消失、体重增加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可降低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早产低体重儿肠道喂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胃肠道功能不成熟表现为吸吮力弱,吸吮、吞咽、呼吸功能不协调及胃肠运动不协调,易出现喂养不耐受。针对早产儿以上特点,在早产儿经胃肠道喂养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早期微量喂养;管饲喂养;非营养性吸吮;应用红霉素、多潘立酮促进胃动力。  相似文献   

6.
通常,早产儿胃肠动力差,易发生腹胀、胃潴留、呕吐、胎粪排尽延迟等问题,尤其在开奶后,极易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因此,喂养质量是提高早产儿存活率,促进其生长发育的关键.我院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65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相关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比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及喂养效果的优劣性.方法 将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3例,间歇经口管饲+非营养性吸吮,B组:22例,经口喂养;两组起始奶量均从10~20mL·kg-1·d-1、从每3小时喂1次开始,每次持续时间为10~15分钟,每天增加20mL/kg.所有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同时进行部分静脉营养,直至达到完全肠道内营养.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胃食道返流、乳汁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以及达到完全肠道喂养的时间.结果 A组胃食道返流、乳汁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较B组低(χ2=3.74,P=0.04;χ2=5.14,P=0.02),达到完全肠道营养时间短(t=6.41,P=0.00).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25,P=0.40).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间歇经口管饲+非营养性吸吮有利于其生长发育和胃肠功能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病房收治的喂养不耐受VLBW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NNS联合腹部抚触。结果观察组喂养不耐受消失明显早于对照组,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后7d平均每天增加的奶量较多,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非营养性吸吮(NNS)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喂养不耐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体化连续护理模式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低体重新生儿价值。方法 选取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2020年6月-2021年3月收治的150例喂养不耐受低体重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一体化连续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喂养相关情况、喂养不耐受情况、新生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结果 观察组患儿鼻胃管留置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肠内营养达到418.4kJ/(kg·d)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腹胀、呕吐、胃残留及呼吸暂停情况均少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排便次数、总排便量均多于对照组,胃内残奶量、腹胀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胎便排完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儿每日增加喂奶量多于对照组,喂养耐受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采用一体化连续护理模式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喂养不耐受低体重新生儿的相关喂养情况,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高喂养的耐受情况,改善消化功能,提高低体重新生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婚育与健康》2010,(3):42-42
Q早产低体重儿应如何喂养? A目前主张早产低体重儿生后6小时开始喂奶。对于体重小于1250克或比一般情况弱,吸吮吞咽功能稍差者,应先喂两次糖水后再开始喂奶。  相似文献   

11.
韩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290-2292
目的:探讨适合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方式及其对早产极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在NICU住院的60例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胃管喂养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出生后24 h内开始微量喂养,每天的奶量用微量输液泵通过胃管持续间断注入,喂奶时间为2 h喂1次,滴入2h后暂停2 h,当VLBWI每次奶量增加至15~20 ml/kg体重时将2 h喂养1次改为3 h喂1次。两组喂养时间均直至患儿有吸吮和吞咽能力、能经口喂养后停止鼻饲。比较并记录两组:①每次喂奶量及发生喂养不耐受的例数。②生长发育指标。结果:给予早产极低体重儿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组的早产极低体重儿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快,胃肠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减少,促进早产儿早期生长发育。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是VLBWI简便而有效的辅助喂养方法,对VLBWI的早期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喂养方式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疾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45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23例(滴管喂养),对照组22例(胃管喂养)。观察患儿喂养时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滴管喂养组患儿耐受性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不良反应没有增加。结论:滴管喂养适用于有吞咽功能的早产低体重儿,增强机体抗病力,减少并发症,减轻患儿家属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生长的喂养模式。方法:在不同喂养模式下辅以小剂量红霉素(分静脉和口服)干预用药,观察小儿生长发育体重指标和胃肠功能状况。结果: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或口服用药后,小儿体重均有明显增长,有效率分别为81.1%和76.2%;呕吐减少,有效率分别为89.3%和85.7%;胃潴留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2.7%和80.9%。小剂量红霉素干预用药3个疗程(约为9~10天),早产儿的喂养困难有明显改善,每天的摄奶量有明显增加,干预后研究组Ⅰ和Ⅱ的早产儿奶量已能达到(186±56)ml/(kg.d)。干预后血清胃动素水平增加,血清胃泌素浓度变化不明显,患儿无服药后异常兴奋、吵闹或排便增多等情况。结论:在早产低体重儿促生长喂养中辅以小剂量红霉素,静脉或口服均能明显促进早产低体重儿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内喂养的合理方式。方法将106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2组。A组: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3次,每次间隔3小时;B组:温开水、5%葡萄糖水和1:1稀释早产奶各喂养6次,每次间隔3小时。所有病例如无不耐受予喂养普通配方奶。观察每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胃出血、平均住院时间以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儿腹胀、呕吐、胃出血发生率低(P〈0.05),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0.05),体重增长较快(P(0.05),其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温开水、糖水和稀释奶各喂养3次的方式喂养有利于促进喂养耐受性,是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较合理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喂养对早产低体重儿生长发育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早产低体重儿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处理、部分静脉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喂养;而对照组先给予静脉营养,并禁食1~2天,待患儿出现吸吮反射后给予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结果 两组患儿在加奶速度、胎便排空时间、发生黄疸后光疗时间、平均体重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到达足量喂养时间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31、4.511、4.310、5.611、5.710、10.071,均P<0.05);低血糖、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120、4.671,均P<0.05).结论 早期喂养可以促进早产低体重儿胃肠功能成熟及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梁瑞华 《东方药膳》2021,(1):294-295
极低出生体重儿因胃容量较小,因此自身胃肠道分泌、吸收、消化、免疫等各方面都处于极不成熟状态,加之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体重较低,且胎龄不足34周,会出现喂养不耐受,对整体成长形成影响,严重时还易影响生存率.因此临床需采取多种方式,改善喂养不耐受.基于此,本次探究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护理展开以下综述,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低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将2008年5月—2011年8月收治的68例早产低体重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营养、早期微量喂养和头高脚低斜坡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结果两组患儿生后4断口生后10d体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和抚触有利于早产低体重儿体重增加。通过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的改善,可防止生理性体重下降幅度过大和维持正常体重增长,从而加快从静脉营养转为全量胃肠喂养速度,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早产低体重婴儿的生活能力低,适应性与抵抗力差,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我院1997年4月15日收住一例早产孕妇一胞分娩三胎,均为早产低体重儿,其中一例为极低体重儿。经过我们的精心治疗护理,并随访监测2个月,三个婴儿均生长发育良好。现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孕妇29岁,孕2产1,因孕32周+6,中度妊高征,股膜早破干1997年4月16日分娩三个早产地,大女、二男、三女。体重分别为1500g、1900g、1800g。出生后1minapgar评分分别为8分、8分和9分,5minapgar均为9分。2护理措施2.1母婴同室由高年资的护士负责早产儿的护理、监…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8,(2):246-248
目的探讨益生菌辅助肠内外营养改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入院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肠内外营养)和观察组(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辅助常规肠内外营养)。观察两组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营养状态、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及免疫功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胎粪排尽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钙、磷水平值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外周血CD8+T细胞、CD4+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益生菌辅助肠内外营养可以改善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从整体上提升患儿营养状态及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早产低体重儿喂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